•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自由民主黨友台派之研究(1955-2000)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本自由民主黨友台派之研究(1955-2000)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黃自進博士. 日本 自 由民 主 黨友 台 派之 研 究( 1955-2000). 姓名:新井雄 撰 2014年 6月.

(2)

(3)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黃自進博士.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日本 自 由民 主 黨友 台 派之 研 究( 1955-2000).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姓名:新井雄 撰 2014年 6月. v.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本論文獲得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廖風德先生學術研究培育獎 Nat. sit. n. er. io. al. y. 謹此特致謝忱 Ch. engchi. i n U. v.

(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9)

(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1) 目 次 第一章. 序論.......................................................................................... 1. 第二章. 日華斷交前友台派的萌芽(1955-1972) ......................................13. 第一節. 岸信介與友台派.................................................................14. 第二節. 池田勇人與佐藤榮作內閣時期的友台派活動 ......................32. 第三節. 日華斷交與友台勢力的奮戰 ...............................................50. 第四節. 友台派的聚集(1972-1988) .......................................................61. ‧ 國. 學. 第三章. 政 治 大 小結 ..................................................................................58 立 日華斷交以後的兩國關係...................................................62. 第二節. 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的成員背景 ........................................74. 第三節. 友台派視野中的「日中和平友好條約」 .............................89. 第四節. 友台派與台灣人原日本兵補償問題 .................................. 106. 第五節. 友台派與日華貿易不均衡的改善 ...................................... 121. 第六節. 小結 ................................................................................ 128.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四章. ‧. 第一節. Ch. i n U. v. 日台關係的開拓(1988-2000) .................................................. 131. engchi. 第一節. 李登輝總統的政治戰略與對日外交 .................................. 132. 第二節. 李登輝的訪日外交與友台派的聯合戰線 ........................... 143. 第三節. 李登輝訪日成功與日台關係的新契機 ............................... 162. 第四節. 小結 ................................................................................ 185. 第五章. 結論....................................................................................... 189. 徵引書目 .............................................................................................. 197 附錄 ..................................................................................................... 209.

(12) 圖表目次 圖1. 「日華懇」成員之陸海軍關係成員比例圖......................................75. 圖2. 非「日華懇」成員的自民黨成員之陸海軍關係成員比例圖 .............76. 圖3. 「日華懇」成員之滿州・殖民地關係成員比例圖 ...........................76. 圖4. 非「日華懇」成員的自民黨成員之殖民地關係成員比例圖 .............77. 圖5 圖6. 政 治 大 「日華懇」之中殖民地關係成員之有關地域比例圖........................79 立. 「日華懇」的殖民地成員之工作內容比例圖 ..................................78. 非「日華懇」之殖民地關係成員之有關地域比例圖........................79. 圖8. 「日華懇」成員之遺族會成員比例圖.............................................80. 圖9. 「日華懇」成員之遺族會成員比例圖.............................................81. 圖10. 「日華懇」成員之中國防關係成員比例圖....................................82. 圖11. 歷代防衛廳長官之中「日華懇」成員比例圖 ................................82. 圖12. 「日華懇」成員之中青年局關係成員比例圖 ................................84. 圖13. 「日華懇」成員派系比例圖 .........................................................85. 圖14. 1973年度各派系的日華懇成員人數與比例圖 ...............................86. 圖15. 1973年福田派成員的特徵 ...........................................................87. 圖16. 福田派「日華懇」成員的特徵 .....................................................88. 表1. 日華懇初期成員名單(1973年眾議院議員) .................................... 209. 表2. 日華懇初期成員名單(1973年參議院議員) .................................... 216. ‧. ‧ 國. 學. 圖7.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3) 第一章 序論 一、 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華民國「金車教育基金會」進行有關「學生國際觀」問卷調查。該調查對象 立 對現階段的日本而言,中華民國可說是世界上最友好的國家。2012年中. 是高中及大學共1425名學生。其中,56.1%的學生回答:對於中華民國而言,. ‧ 國. 學. 日本是最友好的國家。據中華民國觀光局統計,2012年從中華民國到日本的 觀光客為156萬人,相反地從日本到中華民國的觀光客為149萬人 1。. ‧. 此外,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時,中華民國捐款至日本災區的金額,超過 日幣200億圓。如上所述,中華民國為罕見的親日國家。. y. Nat. sit. 兩國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關係,原因如下:. al. er. io. 第一,地理兼歷史的關係。 「台灣」和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相鄰110公里。. n. 即使追溯到上古,從2000年前以來台灣便與日本有所交流。日本鎖國時期也 有人員與物資的交流。. Ch. engchi. i n U. v. 第二,共享普世的價值觀。也就是說,日本與中華民國共享自由、民主、 人權、法治等普世的價值觀。因爲海洋的彼岸有對立價值觀的大國,所以日 本與中華民國合作理所當然。 第三,經濟貿易關係。根據2012年財務省貿易統計,對日本來説,中華 民國是第4大出口目的地(第1大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2大為美國、第3大為. 1. 加瀬英明,《日本と台湾――なぜ、両国は運命共同体なのか》(東京:祥伝社,2013年), 頁44-45。. 1.

(14) 韓國),2010年是第10大進口供應國 2。從經濟貿易關係的觀點來看,可說兩 國有著密切關係。 第四,安全保障的理由。從日本安全保障來看,中華民國是日本的生命 線。中華民國的和平及安定與日本息息相關。從航路防衛來看,該國占有重 要地位 3。考慮兩國安全時,雙方不可或缺。 如上所述,兩國關係密切的原因不勝枚舉,1972年日華斷交後,雖然兩 國之間沒有邦交,但兩國交流至今仍持續深化。兩國政府之間的交流,從表 面上來看似乎斷絕,事實上檯面下卻不斷進展。日華關係發展的重要媒介之. 政 治 大 會議員的親台灣派」 。對於沒有正式政府之間交流的日華關係來説,議員交 立 流舉足輕重,而積極地推進兩國之間議員交流的正是「友台派」 。. 一為本論文所欲探討的「友台派」。本文的「友台派」是指「自由民主黨國 4. ‧ 國. 學. 本論文聚焦於「友台派」的思想、活動、社會背景,以及「友台組織」 的成立過程和活動,探討儘管沒有邦交的兩國關係,卻仍可維持良好外交關. ‧. 係的原因。. 有鑒於「友台派」是保守政治家中的保守分子,是以維繫日本道統為已. y. Nat. sit. 任的政治集團。研究「友台派」的思想、活動、社會基礎,也可有助於理解. io. n. al. er. 日本保守政治集團的核心理念。因此,本研究亦可視爲日本研究之一環。. 2. 3. 4. Ch. engchi. i n U. v. 財務省貿易統計,財務省網站:http://www.customs.go.jp/toukei/suii/html/time_latest.htm。閲 覽時間:2014/04/15。 丹羽文生,〈東アジア地域においける日台関係の重要性〉,収入松本彧彦・邱栄金・小 枝義人・丹羽文生編,《日台関係の新たな設計図 実務外交と草の根交流》(東京:青山社, 2010年),頁82-83。 此處的「友台派」是指:參加友台組織「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的日本自由民主黨國會議 員。雖然佐藤榮作與福田赳夫並非「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的成員,但在本文中,他們是 符合「友台派」的定義。這裡的「台」指的是1949年之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戰後 日本媒體均以「友台派」通稱,因此,本文亦使用「友台派」一詞。此外,為求行文通暢, 本文中述及「華」亦指中華民國政府,而「中」指的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2.

(15) 二、 研究回顧 戰後日中關係史的研究成果可謂不勝枚舉,但以戰後日華關係史為題的 研究成果則所剩無幾,而聚焦於「友台派」的研究更是罕見。戰後日華關係 史研究的先驅為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5與《戰後中日關係與國 際法》6,但兩本書均成書於1980年代,並未使用第一手史料,論述的依據為 報紙報導。除此以外,對「友台派」並沒有詳細探討。 古川万太郎的《戦後日中関係史》7也是80年代的著作,雖有史料方面的. 治 政 大 ,該書討論「友 1990年代以後的研究有田中明彦《日中関係1945-1990》 立 台派」及「親中派」與自民黨派系的關係,以及兩個派系對日本中國政策的 限制,但對日中建立邦交過程中「友台派」活動的研究頗有參考價值。 8. ‧ 國. 1945-1972》9説明「友台組織」. 學. 影響。1997年的添谷芳秀《日本外交と中国. 亞洲問題研究會在1965年派系的分布情況,並簡單介紹佐藤榮作内閣時期. ‧. 「友台派」的活動。. 1999 年 , 何 思 慎 出 版 《 擺 蕩 在 兩 岸 之 間 : 戰 後 日 本 對 華 政 策. sit. y. Nat. 1945-1997》10,該書討論戰後日本對華政策的變化與特色,但本書是根據國 家政治理論的政治學研究,通篇幾乎沒有「友台派」的討論。. io. n. al. er. 2000年以後,隨著史料開放,開始出版運用英美外交文書的研究著作。. i n U. v. 2001年出版的袁克勤《アメリカと日華講和:米・日・台関係の構図(美國. Ch. engchi. 5. 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84年)。日文版:林金莖, 《梅と桜――戦後の日華関係》(東京:サンケイ出版,1984年)。 6 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與國際法》(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87年)。日文版:林金莖, 《戦後の日華関係と国際法》,(有斐閣,1987年)。 7 古川万太郎,《戦後日中関係史》(東京:原書房,1988年)。 8 田中明彦,《日中関係 1945-1995》(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1年)。 9 添谷芳秀,《日本外交と中国 1945-1972》(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1997年)。 10 何思慎,《擺蕩在兩岸之間:戰後日本對華政策 1945-1997》(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 公司,1999年)。. 3.

(16) 11. 與日台講和:美日台的三角關係)》 以日華和約談判為事例,探討戰後日中 關係裡美國的角色。但「友台派」仍舊不是該研究的討論對象。同年,李恩 民的《転換期の中国・日本と台湾:1970年代中日民間經濟外交の経緯(轉 換期的中國、日本與台灣:1970年代中日民間的經濟外交)》12,探討日中建 交以後,日本、中國、台灣三國之間民間外交與經濟外交的發展過程。不過, 該書只有描繪「中日航空協定締結」過程中「友台派」的反對活動。 2007年,徐年生在北海道大学法學系的博士論文,《戦後日本の中国政 策の模索と日華関係の研究:1950年代を中心に(戰後日本的中國政策之摸. 政 治 大 討戰後日本的對中政策。筆者受到該研究中,分析友台組織「中日合作策進 立 委員會」的部分很大啓發,但其他部分依舊沒有關於「友台派」的討論。. 索與日台關係之研究:1950年代為中心)》13,運用日美中台的外交史料,探. ‧ 國. 學. 2009 年 , 川 島 真 ・ 清 水 麗 ・ 松 田 康 博 ・ 楊 永 明 合 著 《 日 台 関 係 史 1945-2008》 14,探討戰後到2008年的日華外交關係史。雖然該書第5、6章是. ‧. 有關於「日華懇」及「友台派」的討論,但該書主題是戰後日華關係中外交、 政治、經濟的過程,而非「友台派」 。因此,沒有詳細討論「友台派」 。儘管. y. Nat. sit. 筆者受到很大啓發,但對於該書論及「友台派」起源的部分,略有疑義,本. io. er. 論文將提出不一樣的新論點。. 2010年,井上正也《日中国交正常化の政治史》 15的主題是日中關係中. n. al. Ch. i n U. v. 的「台灣問題」。該書根據日美中台的豐富史料,探討日華及日中之間的外. engchi. 交談判,並運用日本外務省的新史料,描繪日本外交官在日中、日台的外交 11 12. 13. 14. 15. 袁克勤,《アメリカと日華講和 米・日・台関係の構図》(東京:柏書房),2001。 李恩民,《転換期の中国・日本と台湾:1970年代中日民間經濟外交の経緯:China-Japan relations and the Taiwan issue in a period of transition : the history of Sino-Japanese non-governmental economic diplomacy in the 1970》(東京:御茶の水書房,2001年)。 徐年生,《戦後日本の中国政策の模索と日華関係の研究:1950年代を中心に》(北海道:北海 道大学法学研究科博士論文,2007年)。 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日台関係史 1945-2008》(東京:東京大学出版 会,2009年)。 井上正也,《日中国交正常化の政治史》(名古屋市: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0年)。. 4.

(17) 談判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該書第4章探討「友台派」的形成過程,以及關 於周鴻慶事件「友台派」的活動。第6章則圍繞在對中華民國日圓貸款問題 上,日本外務省與「友台派」之間的對立。第7章分析日本國會裡, 「友台派」 反對承認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的相關活動。 此外,近幾年在大陸出版的吳寄南《冷战后的日台关系》16或郭建平《冷 战后美日欧盟与台湾关系研究》 17。這兩本書中關於「友台派」的分析,帶 有憂心「友台派」的活動及日華關係發展的價值判斷標準在內,因此難以斷 言是正確的分析。. 政 治 大 專著。儘管在日華關係史上,「友台派」被視為是日華外交的重要角色,但 立 依然沒有成為研究對象 。 總之,就筆者所見,截至目前為止,仍未有以「友台派」為主體的研究 18. ‧ 國. 學. 可是,以「友台派」為主體的研究論文卻不少。. 最早探討「友台派」的研究論文是1997年武見敬三的〈The Role of the. ‧. Pro-ROC Group in the LDP since 1972〉 19。該文筆者也是「友台派」的一 員。論文分別從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探討「友台派」的機能與角色。雖. y. Nat. 1955-1972―主要行. io. er. 2001年發表的朴敏圭〈自民党アジア外交の分析. sit. 然該論文討論「友台派」的重要活動,卻未分析他們的背景。. 為者を中心として―〉 20把「友台派」稱爲「親韓、友台派」,分別探討「親. n. al. Ch. i n U. v. 韓、友台派」與「親中派」的基本外交路線及思想,分析兩個派系在韓國、. engchi.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但該論文只探討60年代 16 17 18. 19. 20. 吴寄南,《冷战后的日台关系》(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郭建平,《冷战后美日欧盟与台湾关系研究》(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9年)。 其他,有關「友台派」的著作如下。本澤二郎,《台湾ロビー》(東京:データハウス,1998 年)、若宮啓文,《和解とナショナリズム》(東京:朝日新聞,2006年)。這些兩本書的筆者 是新聞記者,這些書不是研究書,他們的分析缺乏實證性。 Takemi Keizou,〈The Role of the Pro-ROC Group in the LDP since 1972〉 《東海大学紀要 , 政 治経済学部(別冊)》,25(1994.3)。 朴敏圭,〈自民党アジア外交の分析 1955-1972―主要行為者を中心として―〉,《法学 政治学論究》,50(2001秋季)。. 5.

(18) 的「友台派」活動,且最後沒有明確說明「友台派」的角色是什麽。同年, Pill Deans 發 表 〈 Taiwan in Japan’s Foreign relationa:Informal politics and virtual diplomacy〉 21分析1972年以後,日本與中華民國非 正式外交的内容。該文討論日華議員懇談會(以下簡稱日華懇)的角色,以 及「友台派」的思想、人際關係、財政基礎等,並說明「友台派」與「親中 派」在政治動機上的差別。可是,有關「友台派」的活動,僅簡單説明幾個 實例,並未明確説明「友台派」的角色。而關於「友台派」的政治動機,與 武見敬三及朴敏圭的論點亦無差別。. 政 治 大 するする研究:1973-1975〉 討論自1972年日華懇成立以後,圍繞於日華斷 立 交以後中華民國在日外交財產權的紛爭,以及日華懇在「日台航線」問題中 2004年,徐年生〈戦后の日華关系における日華議員懇談会の役割に関 22. ‧ 國. 學. 的活動及其扮演的角色。該論文雖有詳細分析,但討論的範圍僅限於1973年 至1975年之間。同年,神田豊隆在〈佐藤内閣と「二つの中国」――対中・. ‧. 対台湾政策におけるバランスの模索〉 23一文中,對於稱爲「友台派」的佐 藤榮作提出新的見解。該文主張佐藤榮作不是「友台派」,他在首相時期對. y. Nat. sit. 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的政策保持平衡,而非偏向一方的政策。但筆者. io. er. 卻持相反意見,由於佐藤榮作的哥哥是「友台派」領袖岸信介,考慮佐藤榮 作的思想及背景時,很難説不是「友台派」,而且佐藤直到最後爲止,一直. n. al. Ch. i n U. v. 支持中華民國的聯合國代表權。從這些行動來看,筆者不得不說佐藤是「友 台派」。. engchi. 2006年,田才徳彦發表〈自由民主党にみる《親中国派》と《親台湾派》. 21. 22. 23. Deans, Pill. 「 Taiwan in Japan’s Foreign relationa:Informal politics and virtual diplomacy」,Joumal of Strategic Studies,24:4(December,2001)。 徐年生,(戦後の日台関係における日華議員懇談会の役割に関する研究:1973-1975), 《ジュニア・リサーチ・ジャーナル》,10(札幌:北大法学研究科,2004.1)。 神田豊隆,〈佐藤内閣と「二つの中国」――対中・対台湾政策におけるバランスの模索〉, 《国産関係論研究》,21(2004.3)。. 6.

(19) 24. の相克―冷戦下における対立の要因と諸相―〉 ,討論「友台派」與「親 中派」的組織化過程、他們的政治動機,以及兩個派系的對立原因,但相較 於上述武見敬三、朴敏圭、Pill,Deans的論文,卻沒有明顯的學術新貢獻。 2008年,丹羽文生〈日中航空協定締結の政策決定過程―自民党日華関 係議員懇談会の影響力―〉 25探討自日華斷交到「日台航線」復航爲止的日 華懇活動,但與上述徐年生的論文並無明顯差別。丹羽文生在2010年又發表 了〈民主党における友台派の動きと日台間の議員外交〉 26,討論日本民主 黨的「友台派」活動。. 政 治 大 石井光次郎・船田中を中心に〉 ,以岸信介、石井光次郎、船田中和他們 立 周邊的人物為核心,探討有關他們恢復日韓邦交的活動,同時,討論日韓台. 2011年,池田慎太郎發表〈自民党の「親韓派」と「友台派」 岸信介・ 27. ‧ 國. 學. 反共聯繫的形成過程。但該文討論到日韓關係的「親韓派」與「友台派」, 卻幾乎沒有論及日華關係。. ‧. 綜上所述,截至目前爲止的「友台派」相關研究成果,均未論及自戰後 到近年的「友台派」思想及活動,其研究範圍大多侷限於一段時期而已。雖. y. Nat. sit. 然有幾本關於「日華懇」的研究,但卻找不到其他有關「友台組織」的研究。. io. er. 因此,本論文是目前從日華關係的角度出發,以「友台派」及「友台組織」 為主體的研究中,首次橫跨戰後六十年以上的全面性考察。. n. al. Ch. i n U. v. 本文研究範圍自1945年到2008年,因日華關係背後的日美關係,於1945. engchi. 年發生了重大變化。該時期日本領導人的對美觀,都從「反美」轉變為「親 24. 25. 26. 27. 田才徳彦,〈自由民主党にみる《親中国派》と《親台湾派》の相克―冷戦下における対立 の要因と諸相―〉,《横浜商大論集》,39.2(2006.3)。 丹羽文生〈日中航空協定締結の政策決定過程―自民党日華関係議員懇談会の影響力―〉, 《問題と研究》,37.4(2008.10.11.12)。 丹羽文生 ,〈民主党における友台派の動きと日台間の議員外交〉,《海外事情》, 58.6(2010.6)。 池田慎太郎,〈自民党の「親韓派」と「友台派」 岸信介・石井光次郎・船田中を中心 に〉,収入李鍾元・木宮正史・浅野豊美編,《歴史としての日韓国交正常化1 東アジ ア冷戦編》(東京:法政大学出版会,2011年)。. 7.

(20) 美」。根據這些思想變化,日本領導人轉而支持中華民國,這是「友台派」 思想的起源。而稱爲親日政權的陳水扁政權,於2008年結束。陳水扁政權在 日華關係上,取得了受人矚目的發展。 「友台派」也迎來最好的時期。因此, 本文從「友台派」的起源到他們最高峰時期,探討他們的活動,以及他們與 「友台組織」的形成過程、活動和角色的變遷。最後,總結「友台派」及「友 台組織」的特色及存在意義。. 三、 研究方法及史料與本論文的構成. 政 治 大. 本文研究途徑將採用一般的歷史研究法,即以文獻分析法爲主,在研究. 立. 過程中,全面閱讀上述相關史料及研究成果,做爲文獻分析基礎。本文探討. ‧ 國. 學. 「友台派」及「友台組織」的思想背景及組織活動。閲讀相關一手史料,透 過分析「友台派」及「友台組織」,歸納出日本對中華民國外交的多元構造 及特色。. ‧. 本文使用的史料除了既存研究著作外,更包括當時的日記、自傳、回憶. y. Nat. 錄、日本國會議事錄、日本及中華民國、中國大陸的報紙、雜誌、日本外務. sit. 省外交記錄文書、中華民國外交部檔案、FRUS等。同時,本研究更運用其他. er. io. 研究著作未使用的一手史料。如本文第二章探討岸信介的思想,即運用《岸. al. v i n Ch 報》作為重要史料,深入探討關於「台灣人原日本兵」問題的「友台派」活 engchi U 動。 n. 信介後援会会報》 28。第三章第四節更以《台湾人元日本兵士を考える会会.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序論,第五章為結論。 第二章探討日華斷交前的友台派。蔣介石執政時期在對外關係以及對內 統治上,都處於不安定的狀態。蔣介石時代的中華民國是「白色恐怖」時代,. 28. 《岸信介後援会会報》收藏於日本山口縣熊毛郡田布施町鄉土館內,且僅限於館內閲讀。 因岸信介出生於山口縣熊毛郡田布施町,故遺族將他的遺物贈送給此鄉土館。. 8.

(21) 缺少言論自由。在對外方面,中華民國若沒有美國的支持與支援,恐將難以 屹立不搖。正因為這種不安定的時代,外國的支持顯得相當重要。更重要的 是,為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抗,日本的強力支持乃是必要的。為此,蔣介 石對戰敗的日本採取寬大政策。蔣介石以實現反共為基礎,與日本合作,以 求中華民國的存續。因此,有必要早日締結對日和平條約,並進一步採取「以 德報怨」政策,協助戰後日本發展。由此,產生了感懷蔣介石恩情的日本人, 他們作為支持中華民國的勢力而進行相關活動。在這些人當中也包含被稱為 「友台派」的國會議員。. 政 治 大 程、思想、人脈與活動。本章以「友台派」領袖岸信介、石井光次郎、賀屋 立 興宣、佐藤榮作爲中心探討「友台派」發展過程。 本章討論自戰後到日華斷交之間,「友台派」及「友台組織」的形成過. ‧ 國. 學. 第一節考察以「友台派」領袖岸信介為中心,探討「友台組織」發展過 程。本節透過岸信介之思想變遷,探討代表的「友台派」思想基礎。. ‧. 第二節考察池田勇人與佐藤榮作內閣時期的友台派。池田內閣時期發生 周鴻慶事件,本節探討「友台派」處理周鴻慶事件的相關活動。其次,考察. y. Nat. sit. 佐藤內閣時期「友台派」的特色。佐藤榮作也是「友台派」的代表人物,故. io. er. 探討佐藤對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政治態度。. 第三節考察日華斷交前的友台派。本節探討日華斷交前的「友台派」活. n. al. Ch. i n U. v. 動,以及討論「友台派」的「日台斷航」反對運動,以及之後的復航運動。. engchi. 第三章探討日華斷交以後的友台派。. 第一節議論日華斷交以後的政治聯繫管道的演變。該時期的「友台派」 活動,相較於其他時期更為明顯,因為該時期成立了日華懇,為「友台派」 正式組織活動的開始。 第二節試著分析最有名的「友台組織」,亦即日華懇初期成員的詳細背 景,此一分析是先行研究所無,冀望有所貢獻。 第三節特別聚焦於友台派對日中和約友好條約的反對運動。1978年5月 20日,蔣經國就任總統。中華民國正邁入政權交替的過渡時期,日本則忙於. 9.

(22) 進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交涉。儘管簽訂該條約是1972年日中建立邦交時已預 定進行之事,但實際上卻是從1975年才開始交涉,1978年8月簽訂。為何該 條約交涉曠日費時?原因除了包括:蘇聯的壓力、國際情勢、日本國内政治 情況等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友台派的牽制活動。因此,本節透過分析 友台派對日中和約友好條約締結的反對活動,探討在日本政治内的友台派角 色。 第四節以「台灣人原日本兵賠償問題」為主軸。雖然戰前有不少台灣人 投身日本軍旅,但因喪失日本國籍而無法得到賠償。所幸,在友台派的協助. 政 治 大 本兵賠償問題」的中心人物,正是友台派的有馬元治。本節以此為研究主軸, 立 探討推動台籍日本兵賠償法案中友台派的角色。 下,這些台灣人原日本兵得到日幣200萬弔慰金。而負責推動「台灣人原日. ‧ 國. 學. 第五節討論在日華之間持續發生貿易摩擦時,友台派在此過程中扮演的 角色為何。. ‧. 第四章探討支援李登輝執政時期的「友台派」活動。90年代迄今李登輝 成為日華關係的重要人物,且自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期,日華關係中的. y. Nat. sit. 「李登輝訪日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重要議題。對李登輝而言,「訪日」是. io. er. 一個課題或是一個戰略,對友台派而言亦是如此。儘管李登輝知道難以實 現,但仍多次嘗試訪問日本。他的目的在於向日本及國際社會呼籲中華民國. n. al. Ch. i n U. v. 的存在。李登輝透過「李登輝訪日問題」,企圖擴大中華民國在日本的活動. engchi. 空間。另一方面,對於友台派而言,「李登輝訪日問題」也是他們的重要舞 台,可以作為與中華民國一起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理由。友台派也同樣透 過「李登輝訪日問題」,證明他們的存在,並試圖促進日華交流。總之,對 於日華兩國來説,「李登輝訪日問題」是促進兩國關係的契機。隨著該問題 的變遷,日華關係也隨之發展。因此,本章亦將以「李登輝訪日問題」的過 程,討論友台派的活動。 第一節探討李登輝就任總統以後的國内改革政策及對日外交管道。李登 輝企圖透過國内改革達成中華民國的民主化,並利用中華民國民主化的招. 10.

(23) 牌,開拓新的對日外交管道。 第二節考察支持李登輝訪日的「友台派」努力過程。1991、1994、1995 年李登輝均試圖訪日,但都失敗。不過,代表李登輝的政府高層,卻能實現 訪日,這即是「友台派」的作用之一。本節透過「李登輝訪日問題」探討日 本對中及對華外交中,「友台派」的角色。 第三節考察支援李登輝訪日成功的「友台派」活動及李登輝訪日成功後 日華關係的發展。2000年陳水扁就任總統,為了進一步促進日華關係,企圖 構築新的對日管道。李登輝總統卸任後,成爲在野人士,日本國內開始為李. 政 治 大 呼籲李登輝訪日的正當性,並向日本政府要求發給李登輝簽證。本節以「友 立 台派」活動為中心,討論李登輝訪日成功的過程。還有,日華關係以李登輝. 登輝訪日塑造良好氣氛,且愈漸歡迎李登輝,「友台派」也在日本國内強烈. ‧ 國. 學. 訪日成功為契機,有了明顯成長。本節説明日華關係發展的事例。 第五章是結論。本章總結自 1945 年到 2008 年,友台派及友台組織的活. ‧. 動、思想與社會基礎。透過議論友台派的活動,進而探討他們的角色與存在 意義。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社會地位提高,中華民國在日本國内的價. y. Nat. sit. 值亦降低,友台派可視爲防止中華民國價值降低的防波提。日華關係瀕臨危. io. er. 機時,友台派便敲響警鐘,主張中華民國的重要性。因此,企圖維持日華關 係的友台派,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因爲有友台派的存在,日華關係沒有到達. n. al. Ch. i n U. v. 最壞地步。可以說,要是沒有友台派,不可能有現在日華關係的發展。. engchi. 11.

(2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25) 第二章 日華斷交前友台派的萌芽 (1955-1972). 政 治 大 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前,因為二二八事件與頒布「戒嚴令」 ,社會處 立. 日華斷交前的中華民國在對外關係與對內統治上皆屬不安定的時期。. 於混亂的狀況。蔣介石執政時代的中華民國是「白色恐怖」時代,沒有言論. ‧ 國. 學. 自由,許多知識分子遭到逮捕甚至被處以極刑。本省人亦無法在政府機關擔 任要職,加上「萬年國會」與「省籍矛盾」等問題,本省人對外省人的不滿. ‧. 持續升高。在對外關係上,當時若無美國的強力支持中華民國將難以立定腳 步。1960年代以後,國際社會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的呼聲高漲,. y. Nat. sit. 中華民國陷入苦境。. al. er. io. 正因為處於此種不安定的年代,友盟的支持顯得相當重要。為此蔣介石. n. 藉由推動以反共意識為基礎的「日台同盟」,圖謀中華民國的存續。為此有. Ch. i n U. v. 必要早日締結對日和平條約 1。由於,二次大戰結束時,蔣介石曾採「以德報. engchi. 怨」政策,協助日本戰後復興,爲此,產生了感懷蔣介石恩情的日本人,作 為支持中華民國的力量而活動。在這些人當中,也包含了被稱為「友台派」 的國會議員。 所謂親台灣派的國會議員(以下簡稱「友台派」 ) ,是以岸信介為首,以. 1. 呉秀月,〈冷戦下の蒋介石の対外戦略と日台関係(1950-1952)〉,《法学政治学論究》, 41(1999.夏),頁54-56。. 13.

(26) 及石井光次郎、賀屋興宣、佐藤榮作等人 2。本章將以上述人物為主進行分析, 探討他們的思想與活動,藉以釐清友台派的思想、活動及其形成過程。此外, 本文也將同時處理在媒體報導中被稱為「友台派」的自民黨國會議員,以及 友台派國會議員團體——「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 (以下簡稱「日華懇」)的 所屬成員 3。. 政 治 大 第一節 岸信介與友台派 立. ‧ 國. 學. 一、 岸信介的經歷與思想. ‧. 二戰結束後不久,被視為友台派領袖的政治家,除了岸信介,還有賀屋 興宣 4等人,他們皆被視為甲級戰犯而收押於巢鴨監獄。其他像石井光次郎等. sit. y. Nat. io. 根據本澤二郎《台湾ロビー》、 岸信介和佐藤栄作名列「台灣院外活動集團」之首,特 別是岸被視為該團集的首領。請參閱本澤二郎,《台湾ロビー》(東京:データハウス,1998 年),頁115。石井光次郎是如後所述中日合作策進會首任會長,同時也是擔任匯集友台派 的外交問題懇談會的主席。請參見〈ドキュメント 中国代表権論議 「逆・複合」は小 細工 親台湾派も必死の抵抗〉,《読売新聞(東京)》,1971年9月4日,第2版。根據若 宮啓文《和解とナショナリズム》,賀屋興宣被評價為「友台派的代表」。請參見若宮啓 文,《和解とナショナリズム――新版・戦後保守のアジア観》(東京:朝日新聞社,2006 年),頁139。 根據各媒體的報導,也有被記載為「新台灣派」與「親國府派」,本論文中統一使用「友 台派」。 賀屋興宣於1917年自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政治學科畢業後,進入大藏省工作。1936任 理財局長。1937年歷任大藏次官、近衛文麿內閣大藏大臣。1938年被冊封為貴族院議 員。1939年任華北開發株式會社第二任總裁。1941年出任東條英機內閣大藏大臣。1945 年被視為甲級戰犯而逮補,1948年被判處終身監禁,1955年假釋出獄。1958年被正式赦 免,並以東京三區候選人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新訂 政 治家人名事典 明治~昭和》(東京: 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2003年),頁179。. n. al. er. 2. 3. 4. Ch. engchi. 14. i n U. v.

(27) 人,即使沒有入獄,也被褫奪公職。 岸信介是友台派的開山鼻祖。岸信介於1896年11月13日出生於山口縣山 口市。岸信介本姓佐藤,17歲時改從父姓。換言之,岸信介的父親佐藤秀助 原本由岸家入贅至佐藤家,經營造酒廠。岸的曾祖父佐藤信寬在明治開國時 期曾擔任島根縣知事,由此可一窺佐藤家在地方之顯赫。岸信介有兄弟3人, 姊妹7人,他排行第二,長兄佐藤市郎曾任海軍中將,三弟佐藤榮作爾後也 出任日本總理。兄弟3人皆頭角崢嶸,除了為佐藤家傲人的譜系提供見證外, 1940年代近衛文麿内閣的外務大臣松岡洋右,為岸信介舅母的家兄等事實,. 政 治 大 律學系,同年進入農商務省,1925年農商務省分立為農林省及商工省時,轉 立 往商工省服務。1926年,他奉派赴美國及歐洲考察,親身體會到美日兩國在 更彰顯岸信介政治世家的背景。岸信介於1920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德國法. ‧ 國. 學. 工業發展規模上的基本差距。回國後宦途一路順暢,在商工省歷任工政課 長、文書課長、工務局長等行政要職,參與眾多法案的制訂,例如重要產業. ‧. 統制法、產業工會組織法等法案就是由他一手統籌策劃而成。他在推展計劃 經濟方面的成就,使得名聲遠播至滿洲國。1936年在關東軍的力邀下,赴滿. y. Nat. sit. 洲國擔任實業部總務司長,翌年又榮昇為產業部次長兼總務廳次長。1939年. io. er. 奉調回國,擔任商工省次官。1941年東條英機組閣時,他以商工大臣身份入 閣。1943年商工省改組為軍需省時,在軍需大臣由總理大臣東條英機親自兼. n. al. Ch. i n U. v. 任的情況下,他以國務大臣、軍需省次官身份繼續留任内閣。1944年6月南太. engchi. 平洋塞班島(Saipan)的淪陷,是岸信介與東條英機徹底決裂的導火線。岸信介 認爲塞班島一失,日本本土皆暴露在美國攻擊之下,應與美國求和,但東條 英機卻認爲戰爭不到最後關頭,無法斷定勝負。為整合内閣意見,東條希望 岸信介辭職,但岸信介拒絕辭職,反而以内閣意見不能整合為由,逼使東條 英機内閣總辭。此一逼使東條内閣總辭的一事,是戰後總清算時,岸信介得 以不被歸類為東條英機同路人的重要關鍵。1945年9月15日,也就是日本戰敗. 15.

(28) 後1個月,岸信介也因A級戰犯嫌疑罪而被美軍拘捕 5, 由於太平洋戰爭的敗北、長崎與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以及在巢鴨監獄 的苦悶,使得岸信介與其他友台派幾乎都有「反美」的看法。 但在此同時,有鑑於戰後蘇聯將東歐諸國逐漸共產化的局勢,相較於反 美的態度,在獄中的岸信介對於蘇聯的反感更為強烈。此外,比起對美國的 不信任,對於中國共產黨支配中國大陸也產生更多的危機感 6。這些原因也就 是所謂「美蘇冷戰」的國際政治背景。 以美蘇兩國為中心的自由主義集團與共產主義集團的對立,雖然在二次. 政 治 大 前首相邱吉爾的「鐵幕演說」 。同年9月,美國國務卿伯恩斯宣布採取對抗蘇 立 聯的歐洲政策,之後美國於1947年3月與6月分別發表「杜魯門主義」與「馬 世界大戰期間業已被預測,但是清楚指出這個對立的則是1946年3月5日英國. ‧ 國. 學. 歇爾計畫」,決定援助歐洲各國。為了對抗馬歇爾計畫,共產集團國家成立 「共產黨與工人情報局」(一個類似「第三國際」的組織) ,歐洲分裂成兩大. ‧. 陣營。另一方面,1946年4月,中國大陸爆發國共內戰,原先國軍的軍事力量 佔有優勢,但在1947年秋季之後中共軍隊南下的態勢愈來愈強,國軍逐漸感. Nat. sit. y. 到難以抵擋 7。. io. er. 隨著冷戰情勢的深化,為了對抗蘇聯的擴張,美國對日本的評價也產生 變化。美國由原先不讓日本再次對太平洋產生威脅而採取弱化日本的方針,. n. al. Ch. i n U. v. 改為將日本納入西方陣營,成為遠東「防共堡壘」的方針。. engchi. 1948年12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前首相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前 陸軍大將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武藤章與木村兵太郎等7人 判處死刑,同月23日在巢鴨拘留所執行。24日,岸信介獲釋 8。. 5. 6 7 8. 黃自進,《「和平憲法」下的日本重建(1945-1960)》(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199-200。 原彬久,《岸信介証言録》,(東京:毎日新聞社,2003年),頁55-56。 中村菊男、上条末夫,《戦後日本政治史》(東京:有信堂,1973年),頁113。 塩田潮,《岸信介》(東京:講談社,1996年),頁187。. 16.

(29) 岸信介獲釋一年半後,1950年6月韓戰爆發,作為軍備補給站與後方據點 的日本,其戰略的重要性因韓戰而突然大幅增加。美國為了將日本留在西方 陣營,因此斷然決定早日與日本進行媾和,並在兩年後締結對日和約。此外, 由於韓戰的影響,也在日本創設警察預備隊,並開始進行清共,在GHQ的指 令下共產黨員與其支持者都被褫奪公職。 另一方面,因為韓戰的關係而在經濟上形成「特需熱潮」。由於「道奇 計畫」(Dodge Plan)所引發的經濟動盪,一邊掙扎一邊摸索經濟自立道路的日 本經濟界,因大量籌措美軍的裝備與補給而得到「天佑」 。其金額自1950年至. 政 治 大 赤字。甚至是鐵鋼第一次合理化計畫」(1951年)與「電源開發五年計畫」 立 (1952年)促進大企業老舊設備的近代化與擴充,也成為10年後「高度成長」 53年間高達23億到24億美元,充分補足這段期間日本對外貿易約20億美元的. ‧ 國. 學. 的基礎。因此, 「經濟自立」的主張取代「日美經濟合作」成為最重要的事 9。 1949年至51年間,全面講和論在日本知識份子之中為主流。然而,經過. ‧. 韓戰以及因此而促成的「舊金山和約」,卻使得以全面講和論為核心而集結 的左翼陣營政治思想分裂與重組的契機。相反地,日本政府及政界、經濟界. y. Nat. sit. 與輿論,因為安全保障與經濟合作的必要性而確立「親美」路線。不僅岸信. io. er. 介,其他友台派也都萌生「親美」思想的基礎。. 同時,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韓戰。美國體認到中華人民共和. n. al. Ch. i n U. v. 國與蘇聯為同一陣營,因此改變對華政策,將「台灣」納入東亞反共政策之. engchi. 中,之前因史汀生主義而被美國拋棄的中華民國,於此時被美國明確承認其 合法性。據此,中華民國也獲得美國的軍事及經濟援助。對美國而言,中華 民國也和日本一樣成為亞洲的「反共堡壘」 10。的確,在後來岸信介或友台 9. 隨同特需的輸出也快速增加,礦工業生產也飛躍性地上升。大戰後好不容易回復的日本礦 工業生產指數,在1950年10月達到100,1951年突破這個水準。韓戰開戰後一年之間生產 上升率也達到46%。然而,這些生產增加幾乎是由生產財政部門運作,其結果使得日本 的產業結構被鋪上邁向高度化(重化學工業化)的軌道。請參閱神谷不二,《朝鮮戦争》 (東京:中央公論社,1966年),頁183-184。 10 廖鴻綺,《貿易與政治—台日間的貿易外交(1950-1961)》(台北縣:稻鄉出版社,2005年),. 17.

(30) 派國會議員的意識之中,就持有日本與台灣同樣是被納入美國反共政策的看 法,而其契機就是因為韓戰。. 二、 戰後岸信介的主張與政治活動 岸信介由於「舊金山和約」生效與日本恢復獨立,而於1952年4月以是否 解除褫奪公職以及結成「保守合同(保守勢力聯合)」的新黨為目標,展開 以國民運動為據點的「日本再建聯盟」,其政策目標為「排除共產主義的侵. 政 治 大. 略、堅持自主外交、決心建設和平國家」 、 「基於國民的意見修改憲法、完善 獨立體制」等五大政策 11,揭示了戰後岸信介的兩大政策: 「反共」與「修憲」 。. 立. 上述岸信介的活動或許也可說是因為韓戰的契機而形成。朝鮮半島由於. ‧ 國. 學. 共產主義而爆發戰爭的事實,使得共產主義威脅的恐怖心理滲透進一般日本 國民心中,在萌生所謂一定要自行守護日本的意識。在1950年11月朝日新聞 的調查中,贊成再軍備(武裝)的意見達到53.8%,大幅領先反對的27.8%。. ‧. 而且8月上旬開始募集的警察預備隊應徵者多達38萬2,000人,趦過所需7萬. y. Nat. 5,000名的5倍,即使這是因為隊員有較高收入,但也可說是證實了這種危機. sit. 感的存在。所謂防衛日本的責任一定要由日本人自行擔任的意識,在另一方. er. io. 面也是民族主義的表現。作為主權國家,應當保有軍事力量,負擔自衛責任. al. n. v i n Ch 領期間被排擠於政壇之外的岸信介等人,他們的再軍備論色彩格外強烈 。 engchi U 對岸信介而言,為了達成再軍備而修改憲法,是「日本再建聯盟」成立的目 的傳統國家概念仍存在多數人心中。因聯合國統治下被褫奪公職,並且在占 12. 的。但是必須注意的是, 「再軍備」並非對美自主,而是在與美國協同合作(對. 11. 12. 頁47。 除了岸信介以外,參與中日合作策進會的藤山愛一郎、在戰後擔任在鄉軍人會會長的野 村吉三郎也參加。。細川隆元,《日本宰相列伝20 岸信介》(東京:時事通信社,1986 年),頁102-103。 楠綾子,《国際政治・日本外交叢書⑨ 吉田茂と安全保障の形成――日米の構想とその 相互作用,1943~1952年》(東京:ミネルバヴァ書房,2009年),頁190-191。. 18.

(31) 美協調)當中進行「再軍備」。 岸信介在1953年4月10日大選之中代表自由黨候選人並且當選,他於11 月9日集結超過自由黨與改進黨人數的40名議員進行聚會商議,此時集結的 成員後來成為岸信介派系的主體 13。後來參加「日華懇」的赤城宗德、船田 中、坊秀男、始關伊平等人也參加此次聚會。 1953年12月15日,岸信介決定就任自由黨內新設立的憲法調查會會長 14。 1954年3月12日,自由黨憲法調查會成立,成員包含眾議院議員30名、參議院 議員15名,合計45名。重要的是在此45名之中,其中16名為後來「日華懇」. 政 治 大 郎主張「憲法改正與再軍備的必要性」 。 因此,岸為了達成此目標而邀請 立 三木武吉與緒方竹虎等人在日本政壇上組成「保守合同」 ,並於1955年11月15. 的成員,占全部的35% 15。而且在自由黨憲法調查會第一屆集會中,鳩山一 16. ‧ 國. 學. 日聯合自由黨與日本民主黨,成立自由民主黨(以下簡稱「自民黨」) 。因此. 岸信介,《岸信介回顧録――保守合同と安保改定》(東京:廣済堂出版,1983年),頁101-102。 1945年3月,以岸信介為中心成立的「護國同志會」可視為戰後「岸派」的前身。日華懇 成員船田中、永山忠則、赤城宗德等皆參加該會。東中野多聞,〈岸信介と護国同志会〉, 《史學雜誌》,第108編第9號(1999.9),頁70-71,77-83。 〈憲法調査会長に岸氏 自由党 〈外交会長〉津島氏“岸氏の動きを封ず”〉,《読売新 聞》(夕刊),1953年12月15日,第1版。 自由黨憲法調查會成員如下:會長岸信介,副會長水田三喜男,船田中,大村清一,團 伊能。委員青木一男(眾議院30名),赤城宗德,富田健治,宇都宮德馬,灘尾弘吉,江藤 夏雄,南條德男,大橋武夫,西村直己,川島正次,根本龍太郎,鍛治良作,花村四 郎,黑金泰美,濱地文平,岸田正記,福田赳夫,北昤吉,藤枝泉介,小林錡,本間俊 一,小林絹治,增田甲子七,佐瀬昌三,岡田五郎,田子一民,山崎巌,田中角榮,高 橋圓三郎,綱島正興,村上勇。(參議院15名)伊能繁次郎,西鄉吉之助,石川榮一,平井 太郎,石原幹市郎,松岡平一,泉山三六,安井謙,井上清一,山本米治,加藤武德, 劒木亨弘,木村守江,長谷山弘毅,郡祐一,(院外5名)今松治郎,宮澤裕,江崎真澄, 渡邊銕藏,砂田重政。以上詳閱〈自由党の憲法,外交調査委員〉,《読売新聞》(夕刊), 1954年2月10日,第1版。憲法改正運動的核心可以說是以岸信介為代表的友台派占了絕大 多數。同年12月30日,友台派的船田中擔任自由黨的憲法調查會長。請參見〈会長に船田 中氏 自党憲法調査会〉,《読売新聞》(夕刊),1954年12月15日,第1版。 〈首相も改正のハラ 憲法調査会発会式 鳩山氏あいさつ〉,《読売新聞》(夕刊),1954 年3月12日,第1版。. sit. n. 16. al. er. io. 15. y. Nat. 14. ‧. 13. Ch. engchi. 19. i n U. v.

(32) 該黨政綱第6項明文規定: 「堅持和平主義、民主主義以及尊重基本人權的原 則,同時謀求自主修改現行憲法,還有再檢討占領時期制定的各法制,切合 國情進行改革或廢除」 17。 岸信介所追求的目標為更改占領體制、實現修改憲法,以及「完成日本 獨立」。戰後回歸政界的岸信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而集結必要的勢 力,因此,對內他推動「保守合同」,確保強而有力的執政席次;對外追隨 美國的東亞政策,推動建構「防共壁壘」 18。如後所述,這是在與美國協同 合作的基礎上的「獨立」 。 「再軍備」與「完成日本獨立」決非是「對美自立」,. 政 治 大. 亦非「與美國協同合作」有所矛盾。. 立. 三、 中華民國對日外交與日本友台組織的成立. ‧ 國. 學. 1952年4月28日「中日和約」簽署之後,日本與中華民國展開正式的外交 關係。兩國之間不僅只是政府的往來,也包含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等,而致. ‧. 力於民間交流的張羣,由於他的斡旋,糾合民間人士於同年7月29日組織「中. y. Nat. 日文化經濟協會」,並由張羣與何應欽分任正副會長 19。同時,在該協會成立. sit. 之前不久,同年5月7日訪問台灣的緒方竹虎與何應欽曾經進行事前協議 20。. n. al. er. io. 此外,在後來成立的自民黨內繼承緒方竹虎派系的石井光次郎 21,也與岸信. 17 18 19. 20. 21. Ch. engchi. i n U. v. 自由民主黨網站,網址:http://www.jimin.jp/aboutus/declaration/#sec03,閲覽時間:2012/11/27。 井上正也,《日中国交正常化の政治史》(名古屋市: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0年),頁132。 張群,《我與日本七十年》(台北市:財團法人中日關係研究會,1980年),頁225-226。日文 版:張群,《日華・風雲の七十年》(東京:サンケイ出版,1980年),頁236-237。 何應欽表示,緒方竹虎對於日華間的文化交流相當熱心,曾多次談到文化交流的重要 性。編輯室,〈中・日文化經濟協會成立二十年大事記〉,《中國與日本》,130(1971.8), 頁55。 石井光次郎與台灣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於1914年自東京高等商業學校專科部畢業後,進 入警視廳工作。1915年任台灣總督秘書官兼台灣總督府參事官。石井1915年12月兼任台 灣總督府秘書官和參事官。1916年去台北赴任。1918年兼任台灣總督府秘書官和外事課 長。他從1916年到1922年在台灣生活過6年。192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擔任專務董事。1946 年代表自由黨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1947年就任商工大臣,但同年即被搋奪公職。1956. 20.

(33) 介同為友台派的核心而活躍。 在日本方面,1953年6月可稱為友台派組織基礎的國策研究會亦再次成 立 22。而身為該會幹部的政界人士皆為友台派,如顧問船田讓、諮詢委員石 井光次郎與岸信介、理事越智通雄、田中龍夫、中川一郎、野田卯一、福田 赳夫,評議員長谷川峻、原文兵衛、安井謙等 23。這些成為自民黨友台派核 心的成員,在組成「保守合同」後,於1950年代後半開始在日本政壇嶄露頭 角。 此外,當保守派成員約在組成「保守合同」前3個月,中華民國則展開. 政 治 大 攻勢」 ,也開始正式招待日本議員或財界人士、文化人士的時間點一致。1955 立 年8月,超黨派的親善訪華團拜訪中華民國,以響應中華民國的招待。訪問 招待外交,在日本著手構築友台派組織。此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和平. ‧ 國. 學. 團以大野伴陸為團長,隨行人員包括船田中、福田篤泰、倉石忠雄、武藤常 介、西鄉吉之助(以上為自由黨)、千葉三郎、櫻內義雄、首藤新八(以上. 等人 24。. ‧. 為民主黨) 、西尾末廣、棚橋小虎(以上為右派社會黨) 、中山福藏(綠風會). y. Nat. sit. 1955年9月,「自由亞洲協會」成立,該協會設置的目的是與亞洲人民反. io. er. 共聯盟(亞盟)中華民國總會(分部)進行合作與聯繫。日本方面由於韓國強 烈的反對而無法參加亞洲人民反共聯盟。在此種情勢下,亞盟中華民國總部. n. al. 22. 23 24. Ch. engchi. i n U. v. 年擔任訪台親善使節團團長,拜訪蔣介石。之後,他參加中日合作策進會(日文:日華協力 委員會),歷任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首席代表、顧問。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新 訂 政治家人名事典 明治~昭和》,頁42。 1933年匯集貴族願議員大藏公望、東京帝大總長小野塚喜平次、該校教授美濃部達吉、 勞動事情調查所主幹矢次一夫等官民有志之士的「國策研究同志會」成立。之後,以二二 六事件為契機,在陸、海、外、內務省等各方重要成員的強力懇請下,該會擴大改組為 實踐的研究團體,並改稱為「國策研究會」。爾後,因戰局慘烈,再加上因對日本土空襲 而來,受災地區的擴大,不得不予以休會。1957年,在第一次岸內閣時期,取得「財團法 人」的認可,一直存續至今。「財団法人国策研究会」網站,網址: http://www.kokusaku.or.jp/history.html,閲覽時間:2013/02/25。 橋本文男,《昭和史を動かす男・矢次一夫》(東京:山手書房,1980年),頁112-115。 井上正也,《日中国交正常化の政治史》,頁264-265。. 21.

(34) 與日本「自由亞洲協會」之間進一步加強聯繫,此一模式可視為日本沒有參 加亞盟的彌補,並為參加亞盟打下基礎。 設立「自由亞洲協會」的構想,源於亞盟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谷正綱與 1955年5月訪華的自由亞洲社社長渡邊銕藏商議,希望在日本成立反共機構, 並協商有關強化兩國之間的合作事宜 25。最後於9月6日在東京的香港飯店決 定設立此協會,參加者除了渡邊之外,還有野村吉三郎 26、蘆田均、松野鶴 平、大野伴睦、清水董三、鈴木祥枝、木村篤太郎、佐藤尚武 27。在此應該 注意的是,身為自民黨的國會議員訪問團團長而且初次訪問中華民國的大野. 政 治 大 華懇」成員千葉三郎、船田中、保科善四郎等人也在日後參加該協會。 立 中華民國以立法院院長張道藩為團長的親善使節團於1956年4月15日訪 伴睦,甚至是在鄉軍人會會長的野村吉三郎等人也都參加。還有之後的「日. ‧ 國. 學. 日,以回應前一年大野伴睦率領親善訪華團的訪華之行。此事乃是以大野伴. ‧. io. sit. y. Nat. 26. 1955年5月,原訂東南亞諸國代表在台北集會,召開「亞洲人民反共會議」,渡邊鐵藏應 谷正綱的邀請代表出席。然而,由於韓國的反對,會議中止。在中華民國特別招待下, 以渡邊鐵藏為團長,木村篤太郎、北昤吉、田邉忠男、北岡籌逸、松本馨、博多博等7名 成員,於1955年5月27日至6月3日期間訪問台灣。渡辺銕蔵,《反戦反共四十年》(東京: 自由アジア社,1956年),頁413。 1933年任海軍大將,1939年任外務大臣,1940年特命全權大使,1946年遭公職追放, 1954年當選參議院議員,並擔任日本傷痍軍人會首任會長。野村在該會會報《日傷月刊》 中,闡述台灣對日本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野村吉三郎, 〈日本の安全保障と台湾問題①〉, 《日傷月刊》,(1959年2月1日),頁2;野村吉三郎,〈日本の安全保障と台湾問題②〉, 《日傷月刊》,(1959年3月1日),頁3;野村吉三郎,〈日本の安全保障と台湾問題③〉, 《日傷月刊》,(1959年4月1日),頁2。 該協會,在因日本國內情勢及鳩山內閣的外交方針,而無法建立全面性的反共組織下, 透過外務省所屬的財團法人進行相關活動,以強化跟國府的合作為目的。不過,對於教 會的目的及相關事業,向外務省的說明,與國府方面的瞭解,有若干的落差。首先,對 於外務省的說明包括謀求自由民主主義社會秩序的維護、世界,特別是東南亞各國相關 團體的聯絡、情報交換、相互訪問、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的推動等。但是,對於國府, 除上述這些內容外,為聯合世界自由國家即實施反共對策而設立的財團法人,還帶有(1) 推動相關政府機構、政黨、學界、言論機構、國內反共團體、勞工組織、學生團體等的 聯絡與工作,訂立對抗個共產主義團體及關係團體的方針;(2)催生將共產黨列為非法組 織的立法等。呉瑞雲,《戦後中華民国の反共連合政策――台日韓反共協力の実像》(台 北:中央研究院東北区域研究,2001年),頁36-37。. n. al. er. 25. 27. Ch. engchi. 22. i n U. v.

(35) 睦為中心的自民黨邀約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的結果。大野等人原是希望以張羣 為團長,團員包成含與蔣經國同樣有影響力的台灣人 28。 接著的是1956年8月14日,矢次一夫創造機會,號召石井光次郎組成以他 為團長的「中華民國日本各界代表親善訪問團」去訪問台北 29。此親善團訪 問台灣是常任理事矢次一夫號召石井的一個契機,石井回應矢次的號召,也 召集政界或官界以外的人士訪問中華民國 30。由於此次石井及矢次訪問中華 民國的成果,才能夠有後述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的成立。 由於中日文化經濟協會會長何應欽的招待,青木一男(參議院議員)等. 政 治 大 體界。訪華的目的是由於中日文化協會的邀請,希望透過圍棋來加深日本與 立 中華民國兩國之間的親善,但是實際上是為了進行日本國會議員與中華民國 5人於同年12月30日訪華。除了青木之外,也包括民間企業的社長和職員及媒. ‧ 國. 學. 政府高官以及反共運動人士之間的交流與交換情報,故而邀約青木來華 31。 28. ‧. 根據川島真的觀點,由於訪問團與日本各界的交流,認為是「政界保守政黨中親國府集團 能夠做到的一個大成果」。筆著則認為依據大野等人的訪華,此時「自由亞洲協會」正當 成立,故能夠在此階段形成「親國府集團」。所以在考慮到大野等人已經是「親國府集團」 的情況,正是因為大野的領導者身份所以才能夠邀約立法委員團。川島真・清水麗・松田 康博・楊永明,《日台関係史 1945-2008》,(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頁 64。 團長:石井光次郎(自民黨總務會長),團長秘書:石井公一郎(光次郎的長子,普利司通 輪胎專務董事),副團長:御手洗辰雄(政治評論家)、堀越禎三(經團聯事務局長),事務局 長:矢次一夫(國策研究會代表常任理事),團員:土光敏夫(石川島重工)、澀澤敬三(國際 電信電話會長)、松岡駒吉(社會黨眾議院議員)、高橋龜吉(經濟評論家)、細川隆元(政治 評論家)、鍋山貞親(評論家)、宮田重雄(畫家)、佐藤久喜(三井金屬工業董事長)、上 村健太郎(前防衛廳航空參謀長)、矢部貞治(前東大教授,評論家)、青木好之(豊田 汽車副董事長)、清水芳夫(日本鋼管常務)、田中東馬(日本曹達專務董事)、七海久 (森永乳業常務)、中村作一(久保田製作所董事)、春日由三(NHK編成局長)、種田 鉄馬(大阪府會議員,西尾末廣秘書)、橋本文男(讀賣新聞政治部次長)。以上詳見橋 本文男,《昭和史を動かす男・矢次一夫》,頁46-47。 1956年春,矢次與石井會面時談到「在了解台灣實況的同時,知道台灣如何看待中國,在 了解中共上是必要的。矢次一夫,《わが浪人外交を語る》(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73), 頁13-14。另外,石井與中華民國往來,吉田茂在背後推一把也是關鍵契機之一。石井光 次郎,《回想八十八年》(東京:カルチャー出版社,1976年),頁402-403。 除了青木一男以外,還有加藤和根(大和証卷會長),西村勝太郎(東京螺子製作所社長),. n. al. er. io. sit. y. Nat. 29. 30. 31. Ch. engchi. 23. i n U. v.

(36) 四、 岸信介內閣的成立與訪問中華民國 自「保守合同」約一年後的1956年12月14日,自民黨舉辦第二任總裁選 舉。岸信介、石井光次郎、石橋湛山等3人出馬競爭總裁之位,在第一回投 票時岸信介居首位,但票數沒有過半,最後在決選投票時,由於所謂「第二、 三名結合」而使得石橋湛山勝出。石橋當選總裁,同月23日成立石橋湛山內 閣,而岸信介則出任此內閣的外相。 另一方面,總裁選舉結束後翌日,15日支持岸信介的133名眾參兩院國會. 治 政 大 派系的誕生 。在這個岸信介派系國會議員中的坊秀男、山中貞則、田中龍 立 夫等人也都被包含在日後「日華懇」的核心成員之中。 議員集結成立「十五日會」。這個「十五日會」的設立,實際上就是岸信介 32. ‧ 國. 學. 石橋湛山內閣的誕生使得美國東北亞外交政策的負責人感到震驚。國務 院東北亞局長霍華德·帕森思(Howard Parsons)對某位英國外交官說:因為美國. ‧. 是「看好岸信介會勝出」,結果預想外的人馬勝出,為此感到驚訝。他期待 岸就任外相可以緩和石橋的反美態度。美國認為石橋與岸不同,他是個絕對. sit. y. Nat. 不會忘記在占領期間曾被褫奪公職所侮辱的民眾煽動家。石橋個人的保守思 想被美國政府多數人中認為是反美的。石橋想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擴大貿. io. er. 易,以及竭盡心力希望與中國確立外交關係,都令美國強烈警戒 33。然而,. al. n. v i n Ch 內閣在2月23日總辭,27日成立岸信介內閣。此時美國的態度與石橋內閣時期 engchi U. 石橋在組閣兩個月後,1957年1月24日病倒,岸信介成為臨時代理首相,石橋. 32. 33. 雨宮謙次(日本郵船常務),花田準一 (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多賀谷信乃(讀賣新聞文化 部)。訪問期間為12月30日至1957年1月11日,主要與青木接觸者為中華民國的高官谷正 綱,蔣介石亦予以接見。青木一男,《聖山随想》(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1959年),頁 141-161。 該會除了岸信介外,還有坊秀男、山中貞則、赤城宗徳、田中龍夫、小川半次、山本利 壽、有田喜一、福田赳夫、森清、山村新治郎、白濱仁吉、椎名悦三郎、足立篤郎、小 島徹三、迫水久常、伊能繁次郎等,之後皆成為日華關係懇談會的成員。〈「十五日会」 結成 岸派133氏〉,《読売新聞》(東京),1956年12月16日。 マイケル・シャラー,《〈日米関係〉とは何だったのか》(東京:草思社,2004年),頁217。. 24.

(37) 完全相反,是把岸信介評價為戰後日本「最強」的領導人 34。 岸內閣期間構築了戰後日本與中華民國關係的基礎,此基礎之一是同年 3月成立的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日稱:日華協力委員會) 。該會成員中,友 台派的船田中自成立之時就已經加入 35,而岸則是在卸任首相之後才參加此 委員會。 由中日合作策進會的規約來看 36,可知有以下幾點特色:第一、屬於民 間團體。中華民國方面當初是希望有個大使館途徑之外另一條政府之間協商 的管道,但是日本方面則判斷以純粹民間團體形式的做法較為適宜。第二、. 政 治 大 輿論界、學界等各種不同性質的人員。第四、原則上每年2回,於東京與台 立 北輪流舉辦總會,必要時召開兩國聯合常任委員會來協商。由於舉辦定期的. 不採取會員制,每次開會都可以自由入會及參加。第三、集合政界、財界、. ‧ 國. 35. 學. 34. ‧. Dulles to President,1957.6.12,FRUS1955-57,XXIII,part1,pp.346-349. 日本方面如下:藤山愛一郎(東京商工會議所)、杉道助(大阪商工會議所會頭)、船田中(眾 議院議員)、松岡駒吉 (參議院議員)、井口貞夫(前駐美大使)、赤松要(一橋大學教授)、 上村健太郎(前防衛廳航空幕僚長)、堀越禎三(經濟團體聯合會常任理事)、細川隆元(政治 評論家)、御手洗辰雄(政治評論家)、矢部貞治(拓殖大學總長)。台灣方面如下:谷正綱 (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中國總會理事長)、張厲生(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長)、黃朝琴(中日文化 經濟協會副會長)、陶希聖(中日文化經濟協會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鄭道儒(中日文化經 濟協會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健中(中央日報社社長)、林柏寿(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 陳雪屏(台灣大學教授兼正中書局董事長)、羅万俥(彰化銀行董事長)、吳俊升(中國教育學 會理事長)、王撫洲(中國平和自由協會常務理事)、汪公紀(中日文經協會總幹事)。以上詳 見池井優,〈日華協力委員会――戦後日台関係の一考察〉,《法学研究》,53.2(1980.2), 頁7-9。 中日合作策進會的章程如下:一、本會名稱為「日華協力委員會」(在中華民國稱「中日合 作策進會」,英文名稱為“The Committe for Promotion of Sino-Japanese Co-operation ”。二、 本會以促進日華兩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為主旨。三、本會為日 華兩國民間有志之士所組成的民間團體。四、本會從兩國民間的有志之士選取若干委員 組織而成。五、委員互選若干常任委員,負責處理會務。六、本會召開期間,設置議長 及副議長,議長由舉辦國委員中選出,副議長由參加國委員中選出。七、本會以每年二 次、雙方輪流召開為原則。必要時考召開兩國聯合常任委員會。八、本會的經費由兩國 委員共同分擔。九、本會施行細則,經本委員會決議,分別制定之。十、本會事務所分 別設於東京與台北。請參閱堀越禎三,〈第一回日華協力委員会〉,《経団連月報》, 5.5(1957.5),頁17。. n. er. io. sit. y. Nat. al. 36. Ch. engchi. 25. i n U. v.

(38) 聚會,相互之間可以嘗試疏通意見,同時也可因應國際情勢的變化。第五、 關於經費方面,由兩國委員負擔。中華民國方面由政府全面援助;日本方面 由財界和成為會員的各社團負擔,必要時政府也會量力支援 37。 此外,因為當時日本與中華民國有邦交,兩國政府代表其實是可以直接 交涉,但此種組織變得必要,顯示日本與中華民國關係複雜的一面。日本政 府鑑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始終想要將該組織定位為民間組織; 中華民國政府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兩國之間政府層次的交流,因而將中日合 作策進會定位為官方組織。亦即對日本而言,為了可以同時顧及中華人民共. 政 治 大 岸信介首相於1957年5月20日開始出訪東南亞各國,包括緬甸、印度、巴 立 基斯坦、錫蘭、泰國,以及中華民國。現任首相訪問東南亞在日本史上可謂. 和國和中華民國雙方的面子,此種民間組織有其必要。. ‧ 國. 學. 首次。此次訪問東南亞各國的目的是要形塑出「日本作為亞洲代表」的形象, 並謀求在6月19日起所展開日美高峰會談上,增強日本的談判力量 38。 總而言. ‧. 之,岸信介訪問東南亞是以日美對等地位為目標,作為日後訪美的一個布 局。亦即一方面利用亞洲作為一張牌以調整對美關係,另一方面則是透過之. y. Nat. sit. 後的日美高峰會談,將美國拉進日本的亞洲構想,岸信介的東南亞訪問同時. io. er. 兼具以上兩種目的 39。. 岸信介於6月3日訪問中華民國,並與蔣介石會面。在前述訪問東南亞的. n. al. Ch. i n U. v. 意義之外,岸信介訪問中華民國可說另有三種意義:第一、對美國訴求岸信. 37. 38. 39. engchi. 池井優,〈日華協力委員会――戦後日台関係の一考察〉,頁5-6。還有,關於中日合作策 進會的成果詳細説明如下的論文。洪紹洋,〈中日合作策進會對台灣經濟計劃之促進與發 展(1957-1972)〉,《台灣文獻》,63:3(2012.9)。 岸信介・矢次一夫・伊藤隆,《岸信介の回想》(東京:文芸春秋,1981年),頁167。塩田 潮,《岸信介》(東京:講談社,1996年),頁287-289。原彬久,《岸信介証言録》(東京: 毎日新聞社,2003年),頁132-133。 而且,為了確法日本在亞洲的地位,以及透過與Nehru與蔣介石會談所得的政治效果與經 濟合作而確保東南亞市場所做的事前調查,亦含有安定國內政治基盤的目的在。権容奭, 《岸政権期の〈アジア外交〉――〈対米自主〉と〈アジア主義〉の逆説》(東京:国際書 院,2008年),頁42-44。. 26.

(39) 介的「反共」形象。第二、為了推動日本和中華民國的經濟合作。前述中日 合作策進會就支持岸訪問中華民國。第三、為了報答蔣介石對戰後日本的恩 情。 換言之,岸信介是因為在冷戰下與美國的關係、支持日華經濟合作以及 回報蔣介石的恩情而支持中華民國,這三個要素大概可謂是友台派的本質。 尤其是美國對中華民國的支持是岸信介支持中華民國的最大原因。若沒有美 國支持的話,即使有多少的經濟關係或是感謝蔣介石,現任首相是不可能表 明支持中華民國。. 治 政 五、 「第四次日中民間貿易協定」與「長崎國旗事件」 大 立 ‧ 國. 學. 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貿易交涉在1952年4月日本恢復獨立時開始熱 絡,同年6月從莫斯科順道到北京的高良とみ、帆足計、宮城喜助與「中國 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席南漢宸締結的「第一次日中民間貿易協定」。同. ‧. 年12月成立「日中貿易促進議員聯盟」 ,眾參兩院並於1953年7月表明通過「日. y. Nat. 中貿易促進決議」。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邀請池田正之輔為團長的使節團,. sit. 赴中國締結第二次民間貿易協定。第三次協定是1956年5月「日本國際貿易促. er. io. 進協會」(會長村日正藏)、「日中貿易促進議員聯盟」(代表理事池田正之. al. n. v i n Ch 國沒有邦交,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每年由民間團體締結協定,完成兩 engchi U 國之間通商協定的任務。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總負責者是「中國國際. 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日本貿易代表團」(團長雷任民)締結。由於兩. 貿易促進委員會」。 因為第三次協定於1957年5月到期,為了持續進行第四次協定,以池田正 之輔為團長的使節團於1958年2月22日出發赴北京,並於3月5日簽訂第四次協 定。然而,此協定第11條與其附屬備忘錄卻引起中華民國政府的不滿與憤 慨,結果令岸信介內閣陷入困境。即第11條規定「互相設置常駐的民間商務 代表機構」,甚至在備忘錄載明「各自取得本國政府的同意,為了對方商務. 27.

(40) 代表機構其所屬人員的安全保證和圓滿執行任務」而給予必要的特權。一但 日本政府同意此事,意謂著商務代表機構等同大使館,職員擁有外交官資格 及特權,進而同意商務機關擁有懸掛「國旗」的權利。這些規範被中華民國 政府認為日本在事實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40 。中華民國方面對此反 彈,採取對日停止通商的措施。 此外,3月17日,中日合作策進會理事谷正綱到日本與石井光次郎、矢 次一夫進行會談,會談後矢次為了傳達中華民國方面的意思會見岸信介。矢 次甚至在第二次會見岸信介時,攜帶了張羣私人的信函,內容表明「希望能. 政 治 大 協定」進行10次以上的交涉,中華民國方面解讀日本方面所謂「依據適當的 立 方法進行必要且充分的努力」的曖昧保證,向國內說明「(日本政府)即將實. 清楚地聲明拒絕懸掛(中共)國旗」。日華之間圍繞「第四次日中民間貿易. ‧ 國. 學. 施拒絕聲明」 ,據此兩國政府找到一個不明確的妥協點。而日本方面也於4月 9日發表政府聲明以及內閣官房長官談話,表示「政府鑑於日中貿易擴大的. ‧. 必要性,尊重第四次的民間『日中貿易協定』 ,基於我國國內各法令的範圍, 以及不承認(中共)政府的原則,同時也考慮現在的國際關係,希望達到擴大. y. Nat. er. io. 40. sit. 貿易的目的而給予支持與合作」 。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於4月14日拒絕接 「雙方同意,相互在對方國家設置常駐的民間商務代表機構。雙方的商務代表機構由本協 定雙方簽字者派出,分設在北京和東京。雙方同意,雙方各自取得本國政府的同意,給 予雙方商務代表機構及其所屬人員以安全保證和進行工作的方便。雙方同意,雙方商務 代表機構的任務規定如下」。「備忘錄 為了在對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順利實施1958 年3月5日在北京簽定的中日貿易協定第11條的規定,雙方採取下列措施:一、雙方各自 取得本國政府的同意,為了對方常駐的民間商務代表機構及其所屬人員的安全保證和進 行工作的方面,給予以下的待遇:(一)雙方採取適當措施保證對方商務代表機構及其所屬 人員的安全。在發生法律糾紛時,對雙方進行連絡採用雙方所同意的方法處理;(二)雙方 給與對方商務代表機構所屬人員出入境的方便、海關的優但和以貿易生活活動為目的的 旅行自由;(三)商務代表機構可以使用進行業務所需要的密碼電報;(四)商務代表機構有 權在其建築物懸掛本國國旗。二、雙方商務代表機構人數由雙方各自根據進行工作的需 要加以決定;商務代表機構所屬人員及其家屬不按指紋。三、雙方確認本備忘錄和中日 貿易協定有同等的效力,為貿易協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日向一郎,《岸政権・1241 日》 (東京 :行政問題研究 所,1985年 ),頁 111-113;田桓主编,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 集:1945-1970》(北京:中囯社会科学,1996年),頁347。. n. al. Ch. engchi. 28. i n U. 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知人善用 大興土木 體恤民情 荒淫無道 好大喜功 學術自由 箝制思想 國力擴展 吏治清明 嚴刑峻法 勞民傷財

在混凝土科技發展方面,則邀請日本東京大學野口貴文教授與中國北京建築大 學宋少民教授等國際知名混凝土工程學者,對於「Challenge to Regener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一)本小組置召集人 1 人,由校長擔任,委員 17 人,其中行政代表 6 人(教 務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實習主任、進校主任、會計主任) ,員生消 費合作社教師代表

(一)本小組置召集人 1 人,由校長擔任,委員 17 人,其中行政代表 6 人(教務 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實習主任、進校主任、會計主任) ,員生消費合 作社教師代表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