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李登輝總統的政治戰略與對日外交

第四章 日台關係的開拓(1988-2000)

第一節 李登輝總統的政治戰略與對日外交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内擴大台灣的存在空間。有關該問題的報導是在日本國内呼籲「台灣」的好 機會,友台派也希望在日本國内擴大台灣的存在空間,並藉此促進日台交 流,於是,當時友台派及友台組織大肆宣傳支持李登輝訪日。另一方面,對 於友台派來説,「李登輝訪日問題」是他們與台灣一起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理由。總之,對於日台兩國來説,「李登輝訪日問題」是促進兩國關係的 契機,隨著該問題的變遷,日台關係也跟著發展。因此,本章亦將以「李登 輝訪日問題」的發展,討論友台派的活動。

第一節 李登輝總統的政治戰略與對日外交

一、 中華民國的民主化與總統李登輝的誕生

1980年代後半,世界各地出現民主化風潮。例如1986年2月,菲律賓發 生人民力量革命(People Power Revolution),菲律賓國民打倒馬可仕政權,

建立瑪莉亞·柯拉蓉新政權。此時,蔣經國總統決定進行政治的自由化。1986 年3月,他在國民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指示促進黨與國 家的近代化,其次在中央常務委員上,爲討論解除戒嚴令、改革國民大會、

立法院與監察院,以及因應新政黨而成立「十二人小組」。

1987年,蘇聯的經濟重建與開放性政策見效,日本即將進入泡沫經濟的 時代,新興工業化國家(NIEs)的擡頭使世界為之驚嘆。如上所述,國際關係 的相對安定化、冷戰的緩和與中華民國經濟情勢改善的情況下,1987年7月 15日,解除了實施38年的戒嚴令,也廢止了「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 辦法」等大約30種類的政令。這些法令廢止之前,7月14日行政院新聞局長

30 新世紀の世界と日本》(東京:中央公論社,1999年),頁176-1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省人對此感到不滿。然而一但速行民主化,重要公職透過國民選舉選出,佔 人口多數的本省人當選的可能性較高。總之,從外省人來看,一旦進行民主 化,便不得不放棄既有的優勢地位,利益將受到限縮,而本省人的李登輝總 統所進行的民主化將會加強自己的政治基礎。可以說,國民黨内的少數派李 登輝,爲了自己戰略促進中華民國的民主化,亦即李登輝打算實現國民黨的

「台灣化」5

以革命政黨自居的國民黨政權,其領導者黨主席的地位經常淩駕於國家 元首之上,於是宋美齡與一些外省大老以李登輝資歷太淺為由拒絕他擔任國 民黨主席,企圖使黨主席與總統分離,李登輝形同傀儡總統。但隨著經濟的 發展,本省人的權利意識也逐漸擡頭,社會背景贊同了李登輝的位置,外省 人責怪他,本省人卻站在他那邊,李登輝反而得到更多支持,黨主席與總統 分離將易造成國政經營的困難,1月27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同意暫時由 李登輝代理黨主席,1988年7月7日第13次黨員代表大會時正式被選為黨主 席,但李登輝在國民黨内的根基卻仍未穩固6

於是,李登輝爲了加強自己的陣容,意圖爭取外省人的支持。例如,李 登輝一邊撤換蔣介石、蔣經國時代的重要人物,一邊拉攏有前途的年輕外省 人。

1988年7月,國民黨十三全會閉幕,内閣改組,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的 重要職位,第一次由台灣籍的連戰和郭婉容出任。從這兩人日後的表現來 看,李登輝應是相當程度地干預了這次内閣的安排。中華民國的外交體系,

長期以來由70年代就由有「外交教父」之稱的沈昌煥所把持,當時沈為總統 府秘書長,但對外交系統仍有相當影響力。沈昌煥得到蔣介石總統與蔣經國 總統的信任,擔任外交部長2次,掌握外交方面的權力。因此,啓用連戰就

5 浅野和生,〈民主化を完成した台湾〉,頁198-199。

6 喜安幸夫,《中華民国の歴史》(台北市:鴻儒堂出版社,1999年),頁213。中文版:喜安幸 夫,《台灣 : 四百年的故事》(台北縣中和市:海信圖書出版:創智文化總經銷,2006),頁 256-2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任外交部長,無非意謂著李欲圖直接掌控外交系統。同年10月,撤換沈昌煥,

改由法學界出身,曾擔任法務部長的李元簇擔任總統府秘書長。此等人事變 動的意義就是「台灣外交」的起源,由「中華民國體制」的原則轉為「務實 外交」的端緒7

還有,李登輝爲了進一步確立自己的政治地盤,在1989年6月,將行政 院俞國華換掉,改由原國民黨秘書長李煥擔任,而國民黨秘書長的職位由原 副秘書長宋楚瑜擔任,李登輝藉此挑起這些外省人的職位之爭,不過這些外 省人之中,也有從一開始就支持李登輝的國民黨員,例如宋楚瑜。他十分推 崇李登輝擔任國民黨主席的位置,註定了李登輝將要掌握主導權8

80年代末期直到90年代初期世界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1989年6月發生 天安門事件,同年12月冷戰結束,1991年12月蘇聯崩潰以後,世界進入後冷 戰時代。同時韓國執行「北方政策」,與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

東亞冷戰結構因而變動。冷戰結束前後,中華民國最大政治變化則是政治的 民主化與政治社會的「台灣化(本土化)」。與此同時,中華民國的民主化伴 隨言論自由的進展,特別是過去被視為禁忌的「台灣獨立」的言論,開始浮 上檯面。1989年年底在野黨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開始主張「台灣獨立」

的言論。當時的李登輝政權事實上容忍這樣的言論。面對此種情況,中華人 民共和國暗示將訴諸武力。這個是從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和平統一」

政策以來第一次對台警告。從此以後,每當中華民國舉行選舉,或者中華人 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領導人發言不滿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以動用武力的言

7 若林正丈,《蒋経国と李登輝――「大陸国家」からの離陸? 現代アジアの肖像5》(東 京:岩波書店,1997年),頁189-190。中文版:若林正丈,《蔣經國與李登輝》(台北市:遠流,

1998),頁191-192。李登輝說,「務實外交」的意思是「對沒有邦交的國家派遣代表,不 一定採取官方形式,而在經濟、文化方面上展開交流」。李登輝・邱永漢,〈こうして台湾 に民主政治が確立した〉,《中央公論》,115.11(2000.10),頁77。並且,關於「務實外 交」的内容的話,參考如下的資料。楊合義,〈台湾の「実務外交」と両岸関係〉,収入 中村勝範編,《運命共同体としての日米そして台湾》(東京:展転社,1998年),頁114-144。

8 喜安幸夫,《中華民国の歴史》,頁216。中文版:喜安幸夫,《台灣 : 四百年的故事》,

頁26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辭威嚇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的新外交政策的看法或對應越 來越嚴厲,且因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關係改善,得以籌措先進武器,使 得日美兩國及東亞地域諸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抱持的疑慮上昇9

在上述國際情勢變化、中華民國的「民主化」獲得國内輿論支持、拉攏 外省人要角的戰略奏效等因素,李登輝贏得與郝柏村、李煥、林洋港等「非 主流派」的權力鬥爭,1990年1月30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決議推派李 登輝為第八屆總統候選人。接著李登輝定李元簇總統府秘書長為副總統候選 人。同年3月21日國民大會,投票選出李登輝與李元簇為第八任的正副總統10

二、 李登輝的對日外交的摸索

1989年6月的天安門事件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陷入國際上的孤立,内 政變得保守,開始採取排外主義的態度,西方陣營幾乎沒有支持中華人民共 和國。而因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上的地位突然下落,所以此時日本出現無 需考慮其政策是否會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感的空間。從中華民國來看,天 安門事件是爲了開拓國際空間千載難逢的機會。另一方面,斷交以來感到内 疚的日本政府利用這個機會,開始擴大與中華民國的交流。蔣經國時代所成

9 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日台関係史 1945-2008》,頁155。

10 2月11日,舉行國民黨臨時中央委員全體會議時展開雙方第一次的正面對立,林洋港(司法 院長)、李煥、蔣緯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等反李登輝陣營,主張原有的總統選舉方式 (起立表決)不夠民主,應改為秘密投票,這對國民黨原先採用起立方式歐象徵的權威簡直 是一大諷刺。支持李登輝的黨秘書長宋楚瑜認爲這是反李派故意挑撥的戰術,堅持要依照 慣例起立表決,結果贊成起立表決的99票,贊成投票方式的只有70票,隨後支持李登輝派 的人獲勝,李登輝與李元簇成爲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這時兩派的正面衝突浮上檯面,國 民黨内部以李登輝、李元簇、宋楚瑜為中心的主流派與以郝柏村、李煥、蔣緯國、林洋港 為主的非主流派形成對立。非主流派並不因此而心灰意冷,原因在於選出正副總統的是國 民大會,而超過700人的國民大會代表祇有84人是來台灣之後選出的,其他則是在大陸選 出的萬年國代。因此非主流派有意利用國民大會來對抗主流派。非主流派與萬年國代相互 結合,但當時台灣社會,包括民選的地方議會都批評被稱爲老賊的萬年國代,社會輿論支 持李登輝的主流派。喜安幸夫,《中華民国の歴史》,頁218-220。中文版:喜安幸夫,《台 灣 : 四百年的故事》,頁262-265。

係史 1945-2008》,頁156-157。

12 金丸信是「日華懇」的成員,自認為「友台派」的一員。見〈金丸・元副総理が8月末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核心國家的地位,共同積極為達成國際社會領導者的角色而努力。「信睦會」

的辦事處設於日本東京,初期的會員在中華民國方面包括立委許勝發、沈世 雄、企業界人士吳東進等140多位,日本籍會員包括友台派的平沼赳夫、麻 生太郎、中川昭一,財經界名人西武堤清、服部禮次郎等60多位17

三、 李登輝總統的國會改革與日本布局

李登輝總統民主改革的主要課題是國民大會的萬年代表與立法院的萬 年委員的待遇、修改憲法、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

首先,李登輝總統開始處理萬年代表、萬年委員的問題。因爲大部分的

首先,李登輝總統開始處理萬年代表、萬年委員的問題。因爲大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