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川康興業公司的籌備與創辦

第三章 川康興業公司的創立及組織設計

第一節 川康興業公司的籌備與創辦

在討論川康興業公司的籌備與創辦過程之前,實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釐 清,即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對於國家經濟建設問題採取何種發展策略,以及此種 發展策略在國民政府的地方經濟建設上是如何應用,並為川康興業公司籌備與 創辦提供重要參考。

關於國民黨與國民政府經濟建設與發展策略的思想淵源與成形,本文認為 除受國民黨內在的孫中山「節制資本」理論影響外,更多的是受到1930 年代的 國際思潮與當時代知識分子與政府官員對於西方經濟思想的理解所影響。此時 的知識分子與政府官員對於統制經濟或計劃經濟思潮的重視,大多是對思想中 的「國家」或「政府」多有期許,期盼建立起一條以國家之力,推動中國工業 化與經濟現代化的道路,此種期許最終實成為國民黨與國民政府推動國家與地 方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策略。下文將針對此一歷程展開討論。

孫中山的節制資本理論,據學者研究,實源自於1912 年 4 月 13 日,其於 同盟會所作的〈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演講。1在該演講中,孫氏提出其長期對 歐美國家經濟發展的觀察,其認為英、法、美各國政體雖然「極美」,但最終享 有幸福者只有少數資本家,其更透過與德國的比較,認為英美國家因未節制私 人資本家在重大實業中的發展,最終深受其害。2從此時孫中山所作的演講中可 以知道,其節制資本理論尚處在「節制私人資本」的階段。然而,孫中山此種 節制資本的理論,隨著時間流逝,其內涵亦開始產生轉變。

1 蔣永敬,《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頁16-17。

2 孫中山,〈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收於秦孝儀編,《國父全集(第三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 社,1989),頁 28-29。

77

在1924 年 8 月 10 日民生主義第二講中,孫中山進一步詮釋節制資本應如 何運用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以及中國該如何透過節制資本以達到工業化的 目的。孫氏表示:「中國不能和外國比,單行節制資本是不足的。因為外國富,

中國貧,外國生產過剩,中國生產不足。所以中國不單是節制私人資本,還是 要發達國家資本。」3此時的節制資本更強調要發達國家資本以促進中國生產之 不足。至於要如何發達國家資本,孫氏結合其實業計劃進行論述,認為振興實 業即是發達國家資本的道路,交通、礦業、工業都是振興中國實業、發達國家 資本的選擇。4雖然孫中山的「節制資本」理論在其去世以前皆因政治環境的混 亂,因而未能得到實踐,但其對於「國家資本」的重視此一概念,實對於日後 國民黨與國民政府的經濟發展模式產生一定影響。

1929 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世界性的經濟大恐慌席捲歐美,各國為解 決經濟問題,分別採取不同的因應策略。1930 年代的知識份子對此一狀況有深 入的觀察與討論,並重新思考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在當時知識份子的觀察 中,各國採取的因應策略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統制經濟模式;另一是 計畫經濟模式,因此此兩種經濟發展模式開始為中國知識分子所注意,且隨著 義大利、德國、蘇聯等國的經濟復甦,並展現出明顯的經濟建設與經濟發展成 果,致使中國一度產生對於計劃經濟與統制經濟的研究與討論熱潮。對於計劃 經濟與統制經濟思潮於1930 年代席捲中國思想界的現象,胡適曾有過如下的說 法:「採用統制經濟或計劃經濟的模式來促進中國工業化,成為當時中國『最風 行的口號』。」5

然而此種思想趨勢,在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階層中亦有明顯的表現。南京 國民政府的領導階層在戰前即開始思考以統制經濟或計劃經濟模式推動中國的 工業化與經濟建設,如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的宋子文即為其中之一,甚至連 蔣介石亦受到此一風潮的影響。但不論是宋子文還是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官 員對於統制經濟與計劃經濟思潮的重視,其核心目的大多是希冀建立起國家在 經濟發展中的領導與規劃角色,6樹立起一條發達國家資本以推動中國工業化與 經濟現代化的道路。

3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頁 155。

4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一冊,頁 156。

5 胡適,《丁文江的傳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頁 147。

6 如 1935 年 10 月蔣介石在〈全國總動員要義〉演講所言:「一切人、財、物力,都要在中央政 府整個國策與全盤計劃之下,嚴密統制起來。」同年11 月國民黨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通 過〈全國厲行節約集中生產案〉。其中表示:「政府實行統制國內生產事業,釐訂生產計劃,並 訂定生產獎勵及限制私人投資之法令。」上述演講與議案,實將國家與政府在經濟發展與經濟 建設中的角色表達的格外清楚。

78

為達到上述發達國家資本以推動經濟現代化的目標,國民政府遂於 1928-1937 年間開始展開一連串的金融改革,而此種金融改革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類 型:一種為鑄幣權與貨幣發行權收歸國家所有;另一種則是控制幾家重要銀 行,藉以控制中國金融業務之發展。第一種主要指的是廢兩改元與法幣政策的 推行。第二種主要指國民政府建立於戰前所建立的「四行二局」體制。四行即 所謂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與農民銀行」。二局分別是中央信託局 與郵政儲金匯業局。四行、二局兩者相結合,對於國家資本金融體系的建立實 有重要影響。

完成幣制改革,並建立「四行二局」的國家資本金融體系後,國民政府儼 然已為「發達國家資本以從事經濟建設」的道路做好相關準備。1935 年國防設 計委員會改組為資源委員會。1936 年,資源委員會擬定「重工業建設五年計 劃」,預計於5 年內建設冶金、化工、機械等 31 家工礦企業。至於資金部分,

1935 年 12 月中國與德國簽訂〈中德經濟合作協定〉,德國允諾提供一億金馬克 的信用貸款給中國購買軍火與重工業設備之用;中國則以特種礦產、生絲、豬 鬃、桐油等農礦產品抵付。此時資源委員會已取得特種礦產的統制權力,故得 到10%的貸款進行相關設備的購買,同時財政部亦撥一千萬元以供資源委員會 作為相關企業的開辦費用,計劃執行的資金遂告一段落。7隨著資金、人才、技 術等相關問題的解決,在1936-1937 年間,資源委員會相繼籌設中央鋼鐵廠、

中央電工器材廠、彭縣銅礦、湘潭煤礦等二十一家企業。8資源委員會成為國民 政府透過國家資本興辦重工業與國防工業的重要機構。

上述國民政府此種以「國家資本」為中心的經濟建設模式,亦曾應用於地 方的經濟建設,貴州企業公司的創立即為國民政府此種模式的重要嘗試。1939 年3 月,時任貴州省主席的吳鼎昌,為「增厚資力,集中經營,以圖切實開發 貴州資源起見」,提倡組織貴州企業公司,並擬訂籌備大綱、業務計劃概要及招 股簡章。93 月 17 日省府會議通過後,正式展開籌備工作。貴州企業公司的股本 總額訂為六百萬元,兩百五十萬元由中央與省政府各分擔一半,三百五十萬元 則為國有行庫(中國、中央、交通三行)參股;商股部分僅有「為鼓勵本省各界 人士參加投資」所收的股款二萬元。10從其資本結構看,國家資本的持股比高 達99%,商股的持股比僅 1%,兩者比例懸殊。縱使貴州企業公司採取「股份

7 程麟蓀,〈中國計劃經濟的起源與資源委員會〉,《二十一世紀雙月刊》,82(香港,2004.4),頁 91。

8 薛毅,《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頁 148。

9 彭湖,〈一年來之貴州企業公司〉,《貴州企業公司周年紀念特刊》(貴陽,1940.6),頁 16。

10 〈貴州企業公司股額分配統計圖〉,《貴州企業公司周年紀念特刊》(貴陽,1940.6),頁 71。

79

有限公司」的組織結構,國家資本在經營上仍有明顯的主導性。

貴州企業公司成立一年內,對於貴州的實業多所投資,據統計,合資辦理 者共15 單位,自辦事業共 5 單位,共計 20 個單位。此 20 個單位,總資本額為 六百二十七萬元,貴州企業公司三百八十萬三千元,為總資本額的61%。11由 於貴州企業公司驚人的經營效率與建設速度,致使貴州企業公司的經驗與經營 模式為眾人所注目,更對戰時大後方省區的經濟建設起了重要的示範作用,雲 南、廣西、江西、湖北等地紛紛起而仿效,發起組織該省的企業公司。12川康 興業公司亦是此一熱潮下的產物。

如上章所述,1940 年 5 月蔣介石於〈四川省經濟建設綱要〉中明確提及成 立「川康興業公司」作為推進經濟建設相關業務的母公司。張群在籌備川康經 濟建設委員會的同時,亦著手進行川康興業公司的準備工作。5 月 24 日,張氏 召集財政部次長徐堪、交通部次長盧作孚、農本局總經理何廉、四川省建設廳 長陳筑山、西康省財政廳長李萬華等人商討川康興業公司籌備事宜。6 月初,

經與上述等人多次商討後,擬具川康興業公司章程六十一條。甚要點有三:優 待商股、業務範圍與經營方式、營利分配等,細部內容如下表:13

表3-1-1 《川康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要點整理表

章程要點 細部內容

優待商股 1. 股本定為三千萬元,官四商六,股息則商六官四。派息先儘商股 2. 董事十九人,官股七人、商股十二人;監察十一人,官股三人、商股

八人。

業務範圍與經營 方式

1. 經營與協助川康重要實業,促進經濟建設。

2. 經營方法:獨資經營、倡設公司經營、參股、貸借資金 3. 倡設公司,其投資數目,須達該公司資本總額半數以上。

4. 代為辦理調查、設計、採購、運銷、招股、募債及介紹或訓練專門人

4. 代為辦理調查、設計、採購、運銷、招股、募債及介紹或訓練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