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工作士氣的意涵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工作士氣的意涵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本節旨在探討工作士氣的理論發展、特徵、內涵及其相關研究,彙 整各學者相關研究及論述,以下將就工作士氣的定義及、工作士氣的特 徵及內涵以及工作士氣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茲分述如下。

壹、 工作士氣的定義

士氣這個概念的發展,與軍事組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最早有關士 氣的文獻,可追溯至希臘的軍事領導者,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除了 軍隊士氣的研究仍持續進行外,隨著組織心理學的興起,士氣研究也從 軍事組織擴展到工商組織、教育機構(顏志龍,2003)。「士氣」一詞,等 同於英文的「morale」,用於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的詮釋。用於軍事學上,

是形容高昂的戰鬥意志和殺身成仁的氣節;用於管理科學上,則與工作 態度或服務精神相通;若將士氣用於社會心理學上,則為我群意識之意,

即成員對組織的集體態度(蔡培村、武文瑛,2004)。士氣是種模糊、複 合不易了解的概念,要以清晰、明白的詞語為工作士氣一詞下定義是很 不容易的事(顏志龍,2003;Evans,1998;Remple、Bentley,1970)。

而工作士氣的定義會因不同研究及情境甚或研究者本身的觀點而不同。

茲將國內外學者對工作士氣的定義彙整如表2-2-1。

表2-2-1 工作士氣的定義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Carlisle 1976 係指一個人身為組織的一份子,所表現出的滿足狀,反應出他 對工作、管理者、組織的態度和感覺。

Davis 1977 士氣代表各人需求滿足的狀態,包括對團體的滿足感、對薪資 升遷的滿足,以及對工作內在的滿足。

Johnsrud 1996 士氣指的是個人或組織團體對其工作狀態感到滿意的程度;亦 即士氣同時包含了個人心理層次和組織目標層次的範疇。

Evans 1997 士氣是個人所組織團體對其工作狀態感到滿意的程度,包括工 作滿意、承諾、忠誠和對共同目標所具的意義。

Thomas 1998 認為在描述個體對於工作反應出的一種情感傾向時,工作滿 足、工作態度和士氣三個詞與是可以相互交換使用的。

(續下頁)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Hoy&

Miskel

2005 士氣包含:1.認同感:個人需求與組織目標一致的程度。2.隸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郭為希 2005 士氣乃團體中各體所表現的精神狀態,或是一種情緒反應,也 可能是個人需求滿足或動機的外顯行為,亦可能是個人目標或 團體目標的總體。

何怡欣 2007 指組織成員擁有共同的目標,且在個人需求獲得滿足後,進而 願意為團隊及共同目標付出努力的一種心理與精神上一種態度 與動機的強度,而這種態度與動機強度的程度,能決定成員是 否願意奉獻自己為組織目標全力以赴。

賴俞岑 2009 工作士氣是指在組織場域中,成員間彼此互動,擁有共同的目 標、意識及價值觀,願意全心投入工作,發揮團體精神,展現 獲得個人需求的滿足及組織目標的達成的努力程度。

孫明慧 2010 工作士氣係指透過團體活動的參與,獲得個人需求的滿足,並 對組織產生高度認同與群我合一的意識,進而表現出對工作充 滿熱情、積極的一種自動自發的精神。

過修齊 2011 教師工作士氣指教師對於學校的教育目標及願景有共同一致的 心理和積極參與的態度,並展現出一種工作投入、熱忱、信心 與忠誠的心理狀態,願意付出心力、榮辱與共和秉持專業精神,

為學校整體發展而努力的一種態度,並藉由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與滿意度,以達到學校教育目標或個人目標。

綜合各家學者所界定的工作士氣歸納出從不同方向出發的三個觀點,

說明如下:

一、個人需求滿足

工作士氣是個體對於工作環境的一種心理或情緒反應,而此種反應 是起源於個體需求的滿足。Evans(1998)也有相似的看法,其認為士氣是 工作滿足的一種延伸,也就說當個體對於工作感到滿意時,才有可能產 生工作士氣。採此觀點之研究者認為,個人本身需求滿足的程度,或對 於工作情境的滿足程度是決定士氣高低的關鍵,也就說當個人愈能從工 作中獲得需求的滿足,則表示其具有愈高昂的士氣。

二、團體目標實現

持此觀點者認為組織目標實現的程度,是衡量士氣高低的準則,也 就是說組織目標的達成是組織士氣的重要表徵。Anderson 認為士氣代表

一種組織的精神,其中涉及組織目標的達成、組織成員對組織的忠誠度 和向心力,而Seigel認為士氣即團體精神的表現,亦就是有效地達成組 織目標(引自林琬琪,2000)。有高昂士氣的團體,其成員皆擁有一致性 的目標、及團隊精神的特性,以團體的目標為重,成員間彼此互助合作,

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

三、 個人與組織交互作用以促成目標實現

此觀點是認為士氣的高低是決定於個人目標與團體目標相融一致 的程度,也就說當個人目標與團體目標愈符合時,士氣愈高昂;反之,

則愈低落。組織的目標是否獲致個人的認同,是個重要的關鍵,因為 當個人能認同組織目標時,將會願意為目標的達成而努力,表現出積 極合作的態度,即所謂高昂的工作士氣。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工作士氣定義為,「在一個組織團體中成員彼此 互動,擁有共同目標,在獲得個人需求滿足後,能全心投入工作,發揮 團隊精神,積極表現對達成組織目標的熱情程度」。從教師的角度來看,

教師工作士氣可說是「教師對學校教育目標有共同的看見,且透過參與 學校活動,獲得個人需求滿足與達成目標後,形成對組織的認同,並與 成員合諧互動、展現團結、熱忱、信心、積極的工作精神」。

貳、 教師工作士氣的特徵與內涵

一、教師工作士氣的特徵

由於工作士氣的概念不易掌握,單從上述工作士氣定義來看,實不 足以知全貌,因此以下將就教師工作士氣的特徵與內涵來探討。茲就各 學者所提出之高低士氣的特徵及其影響因素,歸納整理如表2-2-2,期找 尋哪些表徵能顯示出處於高或低士氣,並使得對「工作士氣」一詞能有

表2-2-2 教師工作士氣特徵歸納表

研究者(年代) 高工作士氣特徵

Johnsrud (1996)

1.在工作會盡最大的努力;

2.即使組織處於艱困時期,仍願意挺身幫忙度過難關。

Miller (1983)

Rice& Austin (1988)

1.具備特殊的學校文化;2.以有力的、參與式的領導提供教師明確 努力方向;3.教師有強烈歸屬感,並深覺他們是學校的動力來源;

4.對學校有強烈的組織認同;

Wentworth (1990)

Coverdale (1973)

1.將個人興趣置於團體目標之上;

2.團體的成就無法使個人產生滿足感;

3.表現出阻礙達成團體目標的行為,或對團體目標無助益的行為。

Clough(1989) 1.高缺席率;2.高流動率;3.缺乏意願承擔工作;4.成員間易有衝

Duke 1984( 引自 Werst,1987)

1.工作熱忱降低;2.儘可能的晚到,卻儘可能提早離開學校;

3.透露出疲備、受挫折的眼神;4.一日渡一日,期望無大事發生。

Johnsrud (1996)

1.喜歡抱怨;2.易偷懶;3.工作時吝於付出;4.盡可能少做事;

5.對組織有疏離感 Mendel

(1987)

1.同事間相處冷漠;2.教學品質低落;3.常感心情沮喪;

4.常因病曠職請假;5.離職率高;6.教師常以負面態度教育學生。

根據以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可知具有高昂工作士氣的組織成員具 有下列幾項特徵(何怡欣,2007;張晃溪,2009;楊界雄,2009;嚴靜 娜,2001;Rice&Austin,1988;Wentworth,1990):

(一)對組織深具認同感:擁有高昂士氣的組織成員,其一特徵即他們皆 能體認組織的目標與價值,並對其產生認同感,同時也會因組織目 標的達成而感到滿足,且以身為組織的一份子為榮,將組織視如一 個家庭或團隊,為其盡效心力,並期望組織能不斷地成長與發展。

(二)對工作的投入與熱忱:組織成員參與工作相關的活動都願意積極、

自動自發的參與,且具有高度的興趣和熱忱。不但熱愛自己的工作,

更願意盡自己所能投注最大的心力,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與 技能,豐富自己的視野,以提高工作效能。

(三)與組織成員擁有和諧的關係:具有高昂士氣的個人,與組織其他的 成員之間具有和諧的關係。這種和諧關係,使得成間能互相關心照 顧,同心協力解決問題,在面對衝突時,也能互相溝通,接納與分 享彼此不同的想法及意見,為達成組織的目標而努力。

(四)需求獲得滿足:即從工作中,個人的需求能獲得滿足,不管是精神 層面或物質層面。當個人的需求獲致滿足時,將會對自己的工作感 到滿足,且也願意為組織付出心力,以求團體目標的達成。

(五)對於目標有強烈意識性: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富冒險精神、樂觀、

有崇高理想與夢想、樂於做事、不輕易被困境擊倒。

二、教師工作士氣的內涵

因工作士氣的概念較難掌握,其構面常隨著研究者對定義的不同看 法與不同目的而有所差異,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士氣的內涵指標,大 致可分為組織認同、工作投入、團隊凝聚力(精神)、需求滿足、目標意 識、專業精神等六個層面,本研究將最少被納入研究的專業精神剔除後,

力」作為研究的變項(何怡欣,2007;周欣佳,2004;林永盛,2004;邱 國隆,2000;洪雪珍,2003;郭為希,2005;陳順平,2004;孫明慧,

2010;過修齊,2011;葉香汝,2003;黎珈伶,2004;廖雪吟,2006;

賴俞岑,2009; Briggs & Richardson,1992;Evans,1997;Howard,

1989;Johnsurd,1996;Miller,1981;Robbins,1996),茲將五層面 的內涵分述如下:

(一)組織認同(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Kelman(1958)指出,認同是一個人接受別人影響時,所發生的作用,

也是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對團體的特性或成就,視為自己的一種個人 反應(引自洪雪珍,2003),可以說認同屬於個體社會化過程中偏向於情 感的一種態度(徐韶佑,2001)。蔡培村(2004)認為組織認同係指成員以 身為組織的一份子為榮,並將組織目標內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份,願為 組織的成長與發展盡心力。而張潤書(1995)認為乃是一群人為了達成共 同的目的,經由權責的分配、層級的結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有機體;也

也是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對團體的特性或成就,視為自己的一種個人 反應(引自洪雪珍,2003),可以說認同屬於個體社會化過程中偏向於情 感的一種態度(徐韶佑,2001)。蔡培村(2004)認為組織認同係指成員以 身為組織的一份子為榮,並將組織目標內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份,願為 組織的成長與發展盡心力。而張潤書(1995)認為乃是一群人為了達成共 同的目的,經由權責的分配、層級的結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有機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