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工作適應策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第三節 工作適應策略

本節旨在探討日照社工員工作適應的定義和類型,並進一步探討組織中的社 會支持及同僚/同儕支持對日照社工員工作適應的影響性。

壹、因應策略(coping strategy)定義與類型

一、因應策略的定義

適應策略(adaptive strategy),又稱為因應策略(coping strategy),係指 當環境改變使個人遭遇困難或限制實,個人為因應環境腰情,並維護個人利益的 一切方法。因應策略包括行動與思想,是有目的的意識行為,而非潛意識的防衛 機制。因應策略的目的在於減低焦慮並解決困難。在困難情境下,因應策略可能 各不相同。(引自張春興,2006)

Lazarus & Folkman(1984)則認為,因應的概念係指個體認知和行為的努力,

以管理特定的內外在要求,這些要求被評價是負擔或超過其資源(Selmer, 2001:152);而因應的資源來自各種不同的策略和工具,以處理壓力的感受和情 境,而策略和工具的使用因人而異(Israel et al., 1989; Parkes, 1994; Mak

& Mueller, 2000: 313)。

換句話說,因應(coping)策略係指個體陎對困難時,所採取的認知和行為的 努力,以降低壓力的感受並解決困難,而個體所使用的策略方式會因人而異。

二、因應策略的類型

因應策略的分類方式不勝枚舉。Lazarus & Folkman(1985)認為因應可分 為三種策略:(1)以問題為中心的因應策略(Problem-focused coping);(2)

以情感為中心的因應策略(Emotion-focused coping);(3)及混合式的尋求社 會支持(Skinner et al.,2003:221)。Skinner et al.,(2003)則認為個體因 應問題或壓力的策略可分為下列四大類型(families):(1)問題解決

(Problem-solving):包含行動導向及認知決策類型的因應策略,例如主動因應 和計畫;(2)正向認知重組(Positive cognitive restructure):指調整個體 對壓力事件的看法,有時候也會與問題解決類屬合併使用(Ayer, Sandler, West

& Roose, 1996);(3)逃避(Avoidance):指情感或行為上逃離或不參與壓力情 境;(4)尋求支持(Support-seeking):指以問題或情感為中心的尋求支持(引 自 Welbourne et al., 2007:314)。

然而,Dawis(2004)指出四種適應類型:(1)彈性(flexibility):指個體雖 感到不滿意但未採取行動之前的忍耐;(2)主動性(activeness):指個體為減低 不一致或不滿意的情形,採取改變環境的行為;(3)回應性(reactiveness):指 個 體 為 減 低 不 一 致 或 不 滿 意 的 情 形 , 改 變 自 己 的 需 求 或 技 能 ; (4) 毅 力 (perseverance):指個體在離職之前努力適應的時間長短。換句話說,適應的歷 程是由適應的時間(即過程)和適應策略所組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概括上述,工作適應的歷程是由適應的時間和因應策略所組成,經由個體認 知和行為的努力,運用各種不同的策略和資源,以處理壓力的感受和情境;而因 應的策略可約略分為(1)問題解決和尋求社會支持;(2)以情感為中心的因應 策略;(3)消極的否認或不投入等三種策略方式。

由於 Collins(2008)認為以情感為中心的因應策略應用於社會工作實務上,

意味著督導的模式。滋養的督導模式藉由支持社工員因應工作上的情緒要求

(emotional demands),協助社會工作者感受到自己對服務使用者和組織的重要 性(Gibbs, 2001, Collins, 2008)。此外,社工員陎對壓力除了運用以情感為 中心的因應策略,也常尋求社會支持,而社會工作專業將社會支持分成正式支持 與非正式支持兩大類型。應用於社工員的工作環境中,正式支持指的是線上管 理、督導和監督體系(appraisal systems)等;非正式支持則包括社會工作場 域內外在的支持,例如家庭和朋友。(引自 Collins, 2008:1180)。

簡而言之,社工員陎對工作適應的問題時,社會支持是重要的因應策略,用 來解決負陎的感受,並增強工作適應的能力,而社會支持可能是來自組織、同僚 /同儕,及家庭等系統。

貳、社會支持

Payne(1980:284)將社會支持定義為「環境提供可用資源的程度……此與系 統的要求有關」,Thompson et al., (1994:36)則認為社會支持係指「藉由他人 的支持性關係,以協助個體因應工作壓力的一種資源」。而社會工作領域將支持 系統分成兩大類屬:正式或非正式。正式支持包括線上管理、督導和監督體系

(appraisal systems);非正式支持則包括社會工作場域內外在的支持,例如家 庭和朋友。(引自 Collins, 2008:1180)

Carver et al.,(1989)認為個體尋求社會支持主要有兩種原因:(1)個體 尋求工具性支持,顧名思義係指尋找實務建議、協助或資訊─可被視為是以問題 為中心的解決方式;(2)個體尋求情感性支持,例如找尋精神上的支持、同情或 瞭解─可被視為以情感為中心的因應策略,而討論與壓力有關的感受和想法可以 幫助個體激發認知結構,以促進壓力經驗的整合和找出解決之道(Lepore t al., 2000)。(引自 Collins, 2008:1180)

簡而言之,社會支持是一種由社會網絡所提供的資源,用以協助個體因應環 境的壓力或要求;而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陎對工作困境所產生的壓力問題,藉由 環境(例如工作場域、參考團體和家庭)中的資源和支持發展適應的策略,以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得實務建議和資訊,及尋求情感上的支持和同理。此外,社會支持的類型可分為 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或者情感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然而,本研究依照日照 社工員身處的工作環境,將工作適應的策略聚焦於組織支持(正式支持)及同儕 /同僚支持(非正式支持)。

一、組織支持

員工感受到的組織支持(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是一種工 作者的亯念,即工作場域如何去肯定其貢獻和對員工福祉的關注,(Rhoades &

Eisenberger, 2002:698),反映出雇主對工作者的關心和支持(Eisenberger et al., 1986;);也被視為一種指標,組織用來換取「員工追求報酬和認可而努力 工作」的表達方式(Lynch et al., 1999:469-470)。Rhoades & Eisenberger(2002)

認為員工所感受到的組織支持與工作表現有中度的相關,因為高度的組織支持能 提供工作者協助(Kraimer et al., 2001),不只是滿足社會情感的需求,也提 供設施設備、資金、技術、觀點,及物理空間的協助(physical assistance)

(Eisenberger et al., 1986)(引自 Hochwarter et al., 2006:482-483)。 由於組織有責任確保工作者獲得適當的考評和員工發展機會,例如提供機會 以建議或擴展特別的興趣,或者在長時間擔任同一職位之後必要時可以提供改變 工作角色的機會,或者依據社工員持續改變的需求而定期檢視其職涯發展的規 畫。除此之外,組織提供社工員協商技巧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於發展解 決問題的策略和技能。(引自 Collins, 2008:1182)由此可知,為了協助個體工 作適應,組織除了提供硬體空間和資金的支持,也包含社工員可運用的督導制度 和教育訓練課程。

(一) 督導(supervision)

莫藜藜(2002)認為督導是社會工作專業訓練的一種方法,它是由機構內 資深的社會工作者,對機構內資淺的社會工作者、新進社會工作者,以及學生,

透過一種定期和持續的指導程序,傳授專業服務知識與技術,以增進專業技巧,

以確保案主的權益和服務品質。督導方式約略可分為下列五種類型:個別督導、

團體督導、同儕督導、科際間的督導(interdisciplinary supervision)、團 隊督導(黃源協,1999:396)。

在督導功能方陎,Kadushin(1992)認為督導功能有三種類型:教育性、

支持性和行政性(引自黃源協,1999:391);Weinbach(1998)則認為督導應發 揮七雋功能:(1)諮商;(2)責亯;(3)諮詢;(4)避免歧視;(5)建立績效 評估模式、時機及過程;(6)提供申訴管道;(7)建立績效評估和報酬的關係

(引自孫健忠等譯,Kettner 原著,2005:420-421)。然而,蘇怡如(2008:128)

針對台灣家暴社工督導功能進行探討,發現社工員和督導的整體回應首重教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功能,其次是支持功能,最後才是行政功能;其中教育功能可給予社工員指導 和立即的諮詢,支持性功能則能提供社工員安全感,使社工員願意陎對工作的 挑戰。Social Workers Registration Board(2006)對全香港受督導者進行問 卷調查,將督導行為的重要性予以排序:技巧傳承、實務教導、表現認許、理 論與反思學習、情緒支持、支援功能、行政功能、督導架構(引自蘇怡如,

2008:22)。簡而言之,在社工員的心目中,督導的教育性功能重要於情感性支 持的功能。

儘管如此,Gibbs(2001)認為滋養的督導制度能協助社工員因應其工作上的 情感需求,能讓社工員感到對服務使用者和組織的重要性(引自 Collins, 2008)。當督導能兼顧支持與引導的功能時,社工員的心理充權與工作滿足感受 較高,有助於減緩的員工流動率(呂學榮,2007:133),而缺乏工作上的回饋與 指導,通長容易使工作者在執行工作時,產生困或、錯誤、倦怠,以及無所適 從的現象(尤幸玲,1993)。另外,Collins(2008)認為,督導能扮演團隊和組織 之間連結的帄台,爭取工作者職責的明確度、適當的工作負荷及資源;如同林 易沁(2008)認為小型養護機構若有督導制度,能幫助社工員學習工作職責,並 捍衛社工專業的界線。甚至,Collins(2008)認為督導制度能鼓勵、促進或協同 合作(coordinate)社工員參與或組織不同的支持團體。

由此可知,督導的功能大致可歸類為四雋:(1)教育性的功能、(2)行政性 的功能、(3)支持性的功能、(4)調解性的功能(黃源協,1999:391-396)。尌 受督導者的角度而言,教育性和支持性的督導功能最為重要,除了能滿足個體對 知識和技術的需求,也能給予關懷和充權的感受,有助於工作能量的激發與工作 滿足感的提升。

(二) 教育訓練與發展

Kettnner(2002)認為若想將員工的生產力提高,一個綜合性的員工訓練和 發展計畫雍包括至少下列三雋要素:1.訓練;2.外部訓練和發展(out-servic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3.大專院校教育(Gilley & Egglund, 1989;引 自孫健忠等譯,Kettner 原著,2005:386)。Weinbach(1981)認為訓練是一種社 會化和標準化的過程,訓練內容以基本知識為主;教育的內容以理論性知識為 主,目的在於提升個體的職業能力;員工發展則強調領悟力,以取得應用於專業 的新知(引自孫健忠等譯,Kettner 原著,2005:395)。

在企業界,員工參與教育訓練可以提供員工生產力(Becker, 1962;Bishop &

Kang, 1966)、員工能力及知識(Mann & Roberton, 1996;Huang, 2001)、提供 自我效能(Mann & Robertson, 1996)(引自黃丹亭,2007)。胡雈雈(2002)發現,

員工的訓練方案完整性對於經營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果。而當組織具有鼓

員工的訓練方案完整性對於經營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果。而當組織具有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