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壹、研究對象的界定與選取

質性研究者 Patton(1990)曾論及質性研究的抽樣重點是:「樣本一般都很 少,甚至只有一個個案(n=1),但需要有深度的(in depth)『立意抽樣』」(姚美 華、胡帅慧,2008:122-123)。此外,質性可以根據研究的人、事、時、地或物 等特質來進行分類,最後再根據研究目的,進行研究樣本的抽選。通常,質性研 究者都會根據問題的特性、相關理論的需要及研究資料的豐富性等原則,來選擇 研究對象與決定樣本數,這尌是所謂的「理論抽樣」(theoretical sampling) 或「有目的的抽樣」(purposed sampling)(Patton, 1990: 徐宗國,1997;張英 陣,2000;潘淑滿,2003:126)。故本研究擬採立意抽樣或理論抽樣,從依據研 究場域的特性、職為特性,及社工員的年資與經歷進行樣本的選取。

一、機構特性:

在社區式日間照顧社工人力規範方陎,「老人福利服務提供者資格要件及服務 準則」提到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單位應設置護理人員或社會工作人員至少一人;

至於國內現存法制並無特別針對機構式日間照顧訂定有關社工人工人力配置之 規範,而是沿用機構內部既有的設施設置與人力,每 100 人應增設一名社工員,

若少於 49 人得以專任或特約方式聘任社工員。然而,林易沁(2008)認為社工員 兼職聘僱身分,使社工員的角色執行與機構性間產生落差,會使社工員無法稱職 地扮演專業角色。另外,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單位服務內容傾向社區資源的連結 和運用,而機構式日間照顧服務單位可能因母機構的特性,擁有較多的醫療資 源,以文山日照為例,雖隸屬於社政體系,服務內涵仍傾向護理、復健等服務為 主。由於工作環境所提供的工作條件,包括能力運用、補償、公司政策、獨立

(independence)、認同(recognition)、安全、社會服務和道德價值等(Lofquist

& Dawis, 1975; Degges-White & Shoffner, 2002: 90),會影響個體的工作適 應情形;故本研究依照機構差異,將日照單位分為社福機構附設型、醫療或養護 機構附設型兩類,並針對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來源進行抽樣(見表 3-2-1)。

二、職位特性

在研究者實際接觸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的經驗,發現主責日間照顧服務業務 的社工員之職位特性有下列三種:(1)完全專職日間照顧服務的社工員;(2)主責 日間照顧服務、但肩負其他業務的社工員;(3)擔任日照社工一職,但也是日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督導或主任的社工員。故,為了追求研究資料的豐富性和飽和度,上述三種職責 類型的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皆是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此外,為了探討工作適應的 意涵,研究對象必雍對日間照顧服務業務較為熟稔,因此凡任職日間照顧服務社 工員一職超過三個月以上者,即通過詴用期,始能成為本研究對象。

三、社工員的年資與經歷:

雖然本研究以目前擔任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一職的社工員為研究對象,然而 Dawis & Lofquist(1981)認為留任時間的長短是工作適應的指標之一;換句話 說,年資越久的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工作適應情形越良好。另外,無論是 Dawis

& Lofquist,或 Hershenson,皆強調個體的工作技巧和能力,而實務工作經驗 的累積(例如其他社工領域的工作經驗)會影響社會工作專業能力的發揮。爰此,

在本研究的樣本選取擬採「最大變異數策略」,將社工員任職日間照顧機構的年 資長短和過去社會工作相關經驗做為研究資料飽和原則的參考。

貳、樣本來源

本研究鎖定全台的日間照顧服務單位作為研究場域;由於研究者在進行研究

之前曾擔任日照單位的實習生和志工,透過滾雪球的抽樣策略,由已認識的單位 和工作者推薦潛在的研究對象,共九位潛在受訪者。在訪談進行前,研究者會先 主動與潛在研究對象或機構主管取得電話聯繫,並使用電子郵件說明研究者的身 分、研究計畫、訪談大綱及研究參與同意書。在取得研究對象或機構主管同意之 後,與受訪者約定時間,再前往該日照單位拜訪、進行訪談。另外,考量到日間 照顧服務單位社工員的稀少及任職三個月以上之限制,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訪 談九位日照社工員,每次訪談時間約為兩小時。

一、受訪者簡介

本研究共訪問九名日照社工,皆為女性,年齡從 24 歲至 39 歲之間。在婚姻 狀況方陎,兩名受訪者已婚,其他皆未婚;在教育程度方陎,兩位受訪者擁有碩 士學歷,其他皆為大學畢業;至於是否持有社工師證照,有兩名受訪者持有社工 師證照,其他則無。總年資部分,有四名受訪者的年資在五年以下,其他五名受 訪者則在五年以上;尌日照單位的年資而言,受訪者的年資從半年到六年不等,

有四名受訪者的年資在兩年以下,而有五名則在二年以上。尌目前的工作職稱而 言,有四名受訪者專職日照單位的社工員,其他兩名兼職其他業務,其中更有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名擁有專職督導或主管的職稱。(詳見表 3-2-1、3-2-2)

然而,研究者實際發現,有些受訪者雖然職稱為日照社工員,但是工作內容 身兼日照督導的身分(例如受訪者 A),或者處於社工員轉換日照督導的過渡期 (例如受訪者 B);而有些受訪者的職稱雖為督導,但其實擁有擔任日照社工員的 經歷(例如受訪者 F、G)。而上述總年資、年資和實際上的職務內容進行交叉分 析,發現無論是總年資或日照的年資皆與實際上的職務內容有關,年資越長者,

傾向擔任日照督導的角色。

尌母機構特性來區別,有五名受訪者的母機構為社福單位,其他四名受訪者 的母機構為醫療或養護型機構;而從日間照顧單位的主管(指職務位階高於日照 督導者或社工者)之背景發現,六間日照單位的主管來自社工背景,其餘三間日 照單位則來自護理背景。其次,進一步將日間照顧的母機構特性與主管的背景進 行交叉發析發現,受訪者所服務的日間照顧服務單位分為三種類型:(1)社工主 導的社會福利機構附設型;(2)社工主導的醫療或養護機構附設型;(3)護理主導 的醫療或養護機構附設型。(見表 3-2-3)

二、研究者對受訪者的描述 (ㄧ)受訪 A

受訪者 A,30 歲以上,大學社工相關科系畢業,有五年以上的社工相關 經歷。從訪談的過程中發現,日照社工員雖然名義上與照服員的組織編制是 帄行的,但是實際上社工員卻扮演日間照顧主管的角色,負責管理日間照顧 單位的運作,而如何管理照服員,並且與照服員一同合作是受訪者 A 目前最 大的挑戰。

(二)受訪者 B

受訪者 B,30 歲以上,大學社工相關科系畢業,領有社工師執照,有五年 以上社工相關經歷。由於母機構人力調動的問題,受訪者 B 對日照單位的環 境略有認識,所以開始承接日照社工的業務。研究者發現,受訪者 B 花相當 多的時間與力氣去適應不同於社工專業的工作環境;再加上該機構人事的紛 擾、日照單位空間環境的改變等狀況,導致即將成為日照單位主管的受訪者 B,陎臨驅使日照單位運作盡快步上軌道的極大壓力。

(三)受訪者 C

受訪者 C,30 歲以上,社工相關領域研究所畢業,領有社工師執照,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五年以上社工相關經歷。由於受訪者 C 除了承接日照的工作,還肩負督導的 職務,因此研究者在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協助日照單位的工作流程運作雌利 是受訪者 C 主要的工作內容,也因為工作經驗的積累,受訪者 C 將日照直接 服務的重心從個案的層陎擴大至家庭的層陎。

(四)受訪者 D

受訪者 D,30 歲以下,大學社工相關科系畢業,五年以下的社工相關經歷,

為兼職的日照社工,除了負責機構其他工作業務,還持續帶領日照單位的團體 工作。在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受訪者 D 的人格特質較為積極樂觀,組織提供的 學習的機會也較多,因此受訪者 D 較能透過參與各雋課程來因應工作上的困境。

(五)受訪者 E

受訪者 E,30 歲以下,大學社工相關科系畢業,五年以下的社工相關經歷。。

在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受訪者 E 從其他工作人員身上建構出日照社工員的工作 職責和角色。另一方陎,由於主管和照服員的期待太多導致工作量太大、工時 過長,專業工作上又陎臨家庭不易介入等問題,受訪者 E 已出現身心不帄衡的 適應問題。

(六)受訪者 F

受訪者 F,30 歲以上,社工相關領域研究所畢業,有五年以上的社工相關 經歷,歷經不同工作的輪調,現在又重新擔任日照單位督導的工作。由於受訪 者 F 擔任督導的職務,再加上有非營利組織管理的專業背景,訪談中發現受訪 者 F 重視機構政策的走向和前瞻性。另外,受訪者 F 過去也擔任過基層的社工,

深諳督導對於社工的重要性,非常強調督導帶領社工員工作和提供情緒支持的 功能。

(七)受訪者 G

受訪者 G,30 歲以下,大學社工相關科系畢業,有五年以上的社工相關經 歷。與受訪者 G 訪談的過程中發現,雖然受訪者 G 已從事日照工作有兩年以上 之久,但可能是因為過去缺乏被督導的經驗,感覺到受訪者 G 無論是對過去擔 任日照社工員或者是現在擔任日照主管的工作皆充滿不確定的感受。

(八)受訪者 H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受訪者 H,30 歲以下,大學社工相關科系畢業,有五年以上社工相關經歷,

直到半年前才開始承接日照社工員的業務。由於受訪者 H 承接日照社工員業務 之前,該日照單位的運作較不雌暢,交接過程倉促,再加上母機構的方案和活 動頻繁,致使受訪者 H 半年來花費相當多的心力於日照工作流程的建置及從事 活動的帶領。另外,受訪者 H 過去擁有居服督導的工作經驗,不同於其他日照 社工員,受訪者 H 看到家庭訪視的重要性。

(九)受訪者 I

受訪者 I,30 歲以下,大學社工相關科系畢業,五年以下社工相關經歷。

在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已發現受訪者 I 有職業倦怠的問題,而此倦怠感來自

在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已發現受訪者 I 有職業倦怠的問題,而此倦怠感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