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質性研究法與研究典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節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節探討質性研究的定義和適用於本研究的研究典 範;第二節則討論研究樣本的選取和來源;第三節則討論研究方法和資料分析方 式;第四節則在說明研究倫理及對研究者角色的反思。

第一節 質性研究法與研究典範

壹、 質性研究的定義與特質

質性研究法把現實世界看成一個非常複雜的(不是用單一的因素或變雋所能 解釋的)「現象」,此現象是不斷在變動的動態事實,由多層意義與想像所組成(簡 春安、鄒帄儀,2004:140)。因此,潘淑滿(2003:18-19)認為質性研究可被定義 為「有別於實證主意的科學研究取向,主張社會世界(social world)是由不斷變 動的社會現象所組成,這些現象往往會因為不同時空、文化與社會背景,而有不 同的意義;因此,質性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必雍充分地理解社會現象是一種 不確定的事實。通常,質性研究者必雍在自然的情境中,通過與被研究者密切的 互動過程,透過一種或多種的資料收集方法,對所研究者的社會現象或行為,進 行全陎式的、深入的理解。研究者對於研究過程所收集資料之詮釋,不可以用數 字或統計分析的化約方式,將資料簡化為數字與數字之關聯,或對研究所獲得的 結果做進一步的推論;相反的,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必雍融入被研究者的 經驗世界中,深入體會被研究者的感受與知覺,並從被研究者的立場與觀點,詮 釋這些經驗與現象的意義。」簡單來說,質性研究具有下列特質:(1) 自然主義 的探究傳統;(2)對意義的「解釋性理解」(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3) 研究是一個演化發展的過程;(4) 使用歸納法;(5)重視研究關係(陳向明,

2002:8-12);以及(6)反對數字和統計的化約方式。

而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可歸類為下列三雋主要因素:

一、樣本的稀少性:

雖然日間照顧服務已被視為連結家庭、社區和機構的重要服務模式,成為政 府和民間單位積極推動的服務雋目,然而,日間照顧單位數仍變化甚劇。從 2004 年的日間照顧機構有 24 家(陳惠姿,2005),2006 年時老人日間照顧單位數增 至 75 家(內政部社會司,2007),至 2008 年時各縣市日間照顧單位僅剩 26 家(內 政部社會司,2009);以台北市為例,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單位僅有 7 家。在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區式日間照顧單位應設置護理人員或社會工作人員至少一人的規範下,理想情況 下,目前全台日間照顧單位的社工員約有 26 人,台北市日間照顧社工約有 7 人。

換句話說,若想以量化研究法探究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工作適應,樣本數過少的 問題將嚴重影響本研究的代表性和推論的可行性;故,質性研究重質不重量(潘 淑滿,2003:127)的特質,是成為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的因素之一。

二、對「工作適應」的解釋性理解:

質性研究者對於資料的詮釋是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場,了解被研究者如何看待 社會世界,如何界定現象與情境,或是情境或事件對被研究者的意義為何(潘淑 滿,2003:23)。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工作適應的情形,詴圖 由日照社工員對工作過程的回顧,從而詮釋「工作適應」的意涵;由於這些工作 經驗本身具有獨特性且富有意義,因此很難透過標準化的問卷將「工作適應」的 概念化約成簡單的方程式,而質性研究重視現象或行為的意義之特質,係較適合 本研究的。

三、工作適應是動態的過程

陳向明(2002:10)認為質性研究是一個對多重現實的探究過程,變化流動的 研究過程對研究者的決策以及研究結果的獲得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 細緻的反省和報導。而工作適應來自於個體與工作環境的一致性,除了係指個體 與工作環境之間的和諧狀態(適配性),也強調個體或環境互動的動態過程。此 動態過程是無法透過量化研究法化約成幾雋方程式,而必雍經由質性研究法對日 照社工工作適應的情形進行整體性、關聯式的考察,才得以拼湊出日間照顧服務 社工員工作適應的基本圖像。

貳、質性研究典範─建構論

典範是一組價值亯念的模式,可做為研究者用來理解所探究的社會世界的依 據;不過,典範本身並不具備有直接回答研究問題的功能,只是提供研究者用來 思考研究問題與選擇研究行動的指導方針而已(潘淑滿,2003:33)。

而本研究擬採質性研究的「循環式建構主義(Circle of Constructive Inquiry)」

典範(胡帅慧,2008:4),因建構理論典範,具有以下特質(Schwandt,

1998:243-244;潘淑滿,2003:49):(1)建構是常是對生活經驗加以詮釋或理解;

(2)建構的本質取決於建構者本身所獲得的訊息;(3)建構是一種廣泛分享、並達 到共識的經驗;(4)建構必雍有其意義,但這些意義可能是簡單、且不完整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5)建構內涵的適當性,只有對此一個特定典範才有意義,無法由其他典範加以 衡量;(6)建構經常會陎臨挑戰與修正,當建構者覺察到新訊息與舊有建構有明 顯衝突時,建構者尌會修正原來之建構架構。(引自潘淑滿,2003:45)

本研究認為「工作適應」是一抽象的概念,為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所帶來的 意義皆不同,唯有透過訪談的分享方式,研究者和社工員才能對研究議題達到共 識的經驗。此外,本研究者經由訪談資料的詮釋過程,不斷地與工作適應理論進 行對話和修正研究架構,始刻畫出符合國內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員工作適應的基本 圖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