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0

第肆章 工會困境與未來展望

第一節、工會的困境

由德國、美國與我國的工會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有些面臨的問題是類似 的,而有些是具獨特性的,以下就各國工會所遭遇困境分點闡述,並指出其差異 性。

壹、工會會員人數持續的減少

工會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工會會員人數,不論一元化或多元化工會都 有招收會員的壓力,但由於主要產業類型等因素造成全球大多數工會都有會員人 數下降的問題,因此工會在這樣的處境之下是較被動的。當工會會員人數下降,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工會組織率下降與工會協商及爭議的力量弱化,而且各國工會 間是有連帶影響的,當各別國家工會逐漸式微,也會造成國際工會力量的衰弱,

這對許多新興國家的工會發展是會有不利影響的。

以一元化的德國工會來說,工會會員人數減少代表的是工會會費的收入減 少,而這也會反映在工會人才的選用上,當工會無法延攬優秀的工會幹部,間接 也會影響到勞資談判的質量,惡性循環之下,也造成工會的形象受損、與各方關 係的僵化,因此相較於美國,德國工會較大的問題或許不是工會惡鬥,而是無法 阻擋工會逐漸式微的潮流。

而以多元化的美國工會來說,工會會員人數減少代表的是更高強度的工會競 爭。前已提到美國工會是較充滿草根性而自由多元發展的,工會為爭取會員或代 表權經常兵戎相見,過去也經常有黑道幫派滲透工會的情形,因此每當選舉或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見不合經常有暴力事件發生,此從美國工會的歷史清楚可見。然而美國並不像德 國一樣,工會深入到整個勞資關係甚至是文化之中,反而美國的工會是以利益團 體的方式呈現,因此當同樣面臨會員人數減少的困境時,美國工會較傾向各自選 擇出入,因此也可說美國工會是較以利益為導向的團體。

貳、我國工會的困境

誠如前面提到,工會在多數已開發國家中的發展近年來均面臨阻礙,總體而 言歸咎原因除了經濟全球化、資本跨國界流動外,勞工本身對工會的看法和加入 工會的意願也是工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之ㄧ。目前許多青年勞動者並不傾向朝九晚 五的傳統僱傭關係,相反的許多人傾向創業或是網拍等非以往常見的工作型態,

而這樣的工作型態有些並無法適用於傳統工會的運作,加上我國勞工朋友大多數 對我國工會的了解不深,不僅參與工會活動的勞工比率甚低,遇到勞資糾紛或任 何工作上的問題也極少透過工會管道尋求解決,因此長年以來在台灣只要提到工 會,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往往是主觀而模糊的,大多認為工會只具有走上街頭抗 議、代保勞健保、舉辦勞工福利活動等功能,除了一些例行性事務外,似乎也很 難有些獨創性的作為或突破性的轉變,惡性循環之下,我國工會發展前途堪憂。

我國工會問題並非一時之間所產生,而是從剛有勞工問題、國家草創立法時 期就已開始為我國工會發展留下伏筆,從國家運作的角度來說,政黨對政治的影 響力遠超過工會對政策的影響力,因此我國工會經常有依附政黨的現象,以下就 我國工會所面臨問題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一、工會活動參與情況不佳

我國產業發展由早期工業轉為目前服務業為主的型態,就總體勞工所從事的 工作類型可說是越來越多元而具彈性化,有一部分勞工所面臨的問題隨著勞工不 斷爭取而獲得改善,勞工政策也在政府和全民逐漸的關注之下而越加周嚴,儘管 仍有許多不足但整體而言大部分勞工生活的確獲得改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勞 工生活重心不再完全只有工作而已,相對的也越來越重視休閒與個人的時間分 配,使得原本就著重勞工團結與勞資協商的工會不再獲得新興工作型態的勞工親 睞,當部分勞工不對工會感到興趣,也間接削弱工會的談判力量,不僅代表性受 到質疑,當談到集體協商時更難整合勞工群體的意見,再加上多數勞工對工會不 感興趣也產生了工會人才流失的問題。也因此儘管我國工會制度採取強制入會的 型態,道理來說依照舊工會法第十二條「凡在工會組織區域內,年滿十六歲之男 女工人,均有加入其所從事產業或職業工會為會員之權利與義務。」我國工會最 不可能遇到的就是會員不足的問題,然而當勞工具工會會員身份而本身卻對工會 活動毫無興趣時,這樣的規定也在我國工會發展的過程中證明無效。因實際參加 職業工會的勞工大部分僅倚賴工會代保勞健保的功能,對於工會參與並不感興 趣,而佔勞工總數約四分之ㄧ的產業工會勞工雖較有參與工會活動之環境,但受 限於台灣廠場工會的侷限,工會組織大多專注於本身廠場內的工會議題,並無法 提高協商層級,因此也時常成為工會僅看眼前利益和各為其主的情形,對我國工 會整體發展並沒有直接而正面的幫助。

二、工會內部的矛盾

就我國工會組織結構來說,除了依舊工會法第六條分類有產業工會與職業工 會外,新工會法第六條更多了企業工會。由於產業及職業工會的屬性不同,關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的議題也不同,甚至在意見主張上也會有所不同,在這些差異下,形成產業及職 業工會的分立,對工會的團結帶來負面影響。除了以上基層工會外,聯合組織尚 有地方性總工會、全國(省級)各業聯合會、全國性總工會共三種分類,由於工會 本身有各自立場與來自會員的壓力,因此經常發生工會時而團結時而競爭的情 形,當工會各擁山頭時連結工會間的力量與溝通變得相當重要,而我國工會發展 的過程經常受限於工會間的彼此牽制與領導者的對立使得勞工團體無法團結而 喪失勞資談判的力量,而在勞資關係中處於被動、弱勢的情形,因此除了會員人 數的劣勢之外,工會會員的團結程度也是影響工會力量的重點。新工會法通過 後,工會多元化的結果也造成協商代表、勞工董事推選的問題,當勞工對工會有 多種選擇時,勞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會,或者是可否參加兩個以上的工會,

而當面臨談判協商時又該如何選出單一勞方代表,以及勞方代表的談判權限如何 界定、可否代表所有工會會員等問題都層出不窮,近日來也造成許多勞勞糾紛,

像是工會團體認定自身才具有合法性而排斥其他工會團體、希望勞委會撤銷其他 工會團體資格的現象也經常發生。

三、工會發展環境的劣勢

如同文獻分析中指出,工會發展的起源來自工業革命,在重視工業活動的環 境之下勞工經常共同長期處於廠場內勞動,同時也培養出較深厚的情感與傳統勞 雇關係的認知,然而這樣有利於勞工團結的環境在今日來說已逐漸消失,取而代 之的是講究客製化的服務業,多數勞工不再長時間在同一場所付出血汗勞力,勞 工彼此間的感情也較為疏離,當勞工一遇到權益上的問題時,求助對象往往是政 府勞工部門或尋求協調、調解等途徑,而當多數勞工對爭取權益的管道一旦有既 定認知之時,則相對難以工會提供的服務來換取勞工對工會的信任。因此,我國 工會在大多數勞工眼中並不具備為勞工爭取權益的角色,團體協約方面也並不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行,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工會自然而然的被屏除在勞工們所認為對勞工來說 重要的角色之ㄧ,而面對這樣的情形,又恰巧我國舊工會法中規定勞工有加入工 會的義務,因此勞工儘管並不了解工會運作情形與主要任務,但依然按時繳交會 費以維持工會之運作,久而久之,工會幹部與工會會員產生一種特殊的默契,工 會幹部負責代表工會從事各種活動,包括與雇主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而勞工 則被動的繳交會費,但基本上並不過問工會活動,也使得許多工會幹部成為既得 利益者,主要心思並不放在為勞工爭取權益,而是如何鞏固自己的勢力以分得更 豐富的資源。

而在以上問題的催化之下,我國工會似乎正面臨改革的十字路口,當傳統的 工會模式逐漸萎縮之時,工會若為求生存必需盡快找出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方 法,包括會員服務的思考以及工會組織本身的改造等都是在面臨頹勢之時可參考 的作法,工會本身也應不排斥對工會本身大幅度的重組或是挑戰既有的制度,透 過一些不同以往的溝通方式或許可以找出更適合現代工會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