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取得勞工委員會的設立登記證書,使得全國性的總工會也由一元走向多元。63

因此,全國產業總工會可說是我國由一元工會邁入多元工會發展之重要的里 程碑。其後陸陸續續成立的全國層級總工會包括中華民國全國聯合總工會、中華 民國全國勞工聯盟總會、中華民國職業工會全國聯合總會、中華民國全國職業總 工會、全國工人總工會,可說均是由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分裂之下的產物,而其 規模與大小也與原會不可相提並論,許多更是連專屬網站也沒有,亦有些被指稱 是為個別政黨之打手64,似乎至目前為止並無較為系統化之資料或事蹟供從事工 會研究參考。

第二節、現行工會組織狀況與功能

我國目前的工會組織分類,分成以下幾種:1 全國性總工會 2 全國性聯合會 3 省級聯合會 4 縣市總工會。第一種全國性總工會目前有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

台灣總工會、全國產業總工會、全國工人總工會、中華民國全國職業總工會、中 華民國職業工會全國聯合總會、中華民國全國聯合總工會、中華民國全國勞工聯 盟總會65、全國勞工聯合總工會、全國產職業總工會,共 10 個;第二種全國性聯 合會共有 75 個;第三種省級聯合會共 63 個;第四種縣市總工會共 58 個。66

63衛民、許繼峰,2011,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頁 167。

64例如以下評論:http://blog.udn.com/ganghu999/5379233,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65相關資料可參閱網站:http://www.cgll.org.tw/index0.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4/25

66請參閱行政院勞委會勞資關係處工會組織網站:

http://www.cla.gov.tw/cgi-bin/siteMaker/SM_theme?page=49db0b8b,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壹、工會架構

依據政府行政統計資料顯示,於 2011 年第二季為止,台灣總計有 4,982 家 工會,會員達 326.2 萬餘人。台灣現有的工會架構,可簡要分作:基層、地方、

及全國等三個層級,在目前工會架構下的各層級組織情形為:

一、在基層工會組織方面

台灣工會架構下的基層組織,係以自然人為其會員,在組織型態上則分為基 層產業工會、基層職業工會兩類。此分類基礎在於有無一定雇主,至於此依分類 的形成,實無關乎勞工運動的特質或其演化發展,而僅係 1920 年代中華民國建 國初期國民政府秉持國家主義所制定的工會法,以及其後實施至今的工會管制下 產物。

台灣的基層工會家數,至 2010 年止,總計有 4708 家,其中含職業工會 3818 家,占基層工會總數的 81.1﹪;產業工會有 890 家,占基層工會總數的 18.9﹪。

由此顯示基層工會家數以職業工會遠多於產業工會;職業與產業工會家數的比值 約為 81:19。

台灣基層工會的會員人數,總計有 321.6 萬人。其中,基層職業工會有會員 269.5 萬人、占產職業工會會員總數的 83.8﹪;基層產業工會有會員 52.1 萬人、

占產職業工會會員總數的 16.2﹪。就「工會規模」而言,若以產職業工會併計,

則台灣基層工會的平均人數規模約為 683 人。若以產職業分計,則基層的職業工 會平均規模約為 706 人、產業工會平均規模約為 585 人。然而不論如何計算,台 灣基層工會應具有會員人數規模偏小的特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二、在地方層級的工會組織方面

台灣工會的地方層級裡的主要工會類型,有地方層級產職業混和的縣市總工 會、產業總工會、職業總工會,以及地方層級的分業工會聯合會;此地方層級均 屬於無自然人會員,而以工會為其會員的工會聯合組織。

2010 年止,台灣總計有 138 家地方層級的工會聯合組織,其團體會員數總 計 975 家,平均每一家地方層級的工會聯合組織有會員工會 7 家。若以基層工會 的平均會員人數規模 683 人做推計,則台灣地方層級工會聯合組織平均涵括的勞 動者人數規模約為 4781 人。

單就地方總工會而言,台灣目前各縣市中僅花蓮縣、南投縣、嘉義縣、台南 市、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等 8 縣市維持原有的一個縣市總工會狀態;另有下 列 15 個縣市,其轄內成立有 2 至 4 個不等的總工會情形,就政府行政立場雖仍 力圖維持單元架構的表面形式,但就新設總工會和既有總工會併立的現象,即可 認定縣市總工會層級在實質上已具備多元工會體制的性質。

三、在全國層級的工會組織方面

台灣工會的全國層級組織主要類型有全國層級分業工會聯合會總會,以及全 國層級的總工會。2010 年止,台灣總計有 78 家全國層級的工會聯合組織,其團 體會員數總計 4342 家。全國總工會層級的工會型態,有傳統上兼括產職業的全 國總工會,以及新發展成立的產業全國總工會、職業全國總工會等三類。

在全國層級分業工會聯合會方面,又分為全國及省市兩類,然除院轄市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因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在虛省化之後,全國或省實不宜再強加分類。另,台灣之 院轄市其幅員又遠小於省;而跨縣市之區域的幅員也大於院轄市,而兩者皆不應 視為全國層級,但因跨縣市之區域層級在台灣尚不多見,也無獨立分作一類之必 要。並且,院轄市之工會似應視同為地方工會層級之組織。

四、我國主要工會組織

我國全國性的工會組織主要有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Chinese Federation of Labour)、台灣總工會(Taiwan Federation of Labor)與全國產業總工會(Taiwan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於 1949 年隨政府遷臺以來,至 1997 年工會自由化以前,

是中華民國唯一合法的全國性總工會。67截至 2011 年底為止,本會共有 56 個直 屬工會,包括各縣市總工會、產業工會聯合會、職業工會聯合會、及全國性單一 事業單位之產業工會,會員人數約 91 萬餘人。68

台灣總工會前身為台灣省總工會,成立於 1948 年,長期以來ㄧ直是台灣省 行政區唯一的省級總工會,2002 年為因應政府精省政策所帶來的組織變革衝 擊,進行改制更名為台灣總工會,現有會員工會 49 個,會員總人數約為 140 萬 人。69

全國產業總工會的起源約在 1997 年初,由各縣市的產業工會聯盟與國公營

67參考自以下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85%A8%E5

%9C%8B%E7%B8%BD%E5%B7%A5%E6%9C%83,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68http://www.cfl.org.tw/page1.aspx?no=100100204112638212&step=1&newsno=100110419121 808970,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69http://www.tpfl.org.tw/introduction.php,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事業工會,開始積極投入全國產業總工會的籌組工作。在 2000 年五一勞動節當 天獲官方承認,成為台灣第一個獨立自主且合法的全國性工會組織。截至 2009 年止,全國產業總工會有會員二十五萬人,由二十二個會員工會組成,含括各種 大型產業工會及七個縣市產業總工會。70

貳、工會密度(union density)

依據國際勞動組織統計局的定義,其將工會密度界定為:『a measure of those who belong to unions as a percentage of those eligible to join』, 此處的「分母」各國的界定不盡相同,有些國家將其定義作所有的受薪受雇者 (paid employees),但有的將自僱工作者(self-employed)或者失業勞工、退休 勞工等含括在內。至於「分子」部分的定義更為多樣,首先遭遇的問題是到底哪 些組織被視作「工會」?有沒有一些組織本質上是工會,卻未被官方認定作工會。

其次的難題是這些工會會員人數資料是從哪來的?是由官方的工會登記制機構 提供、或要求工會自行提報、還是藉由調查統計得知?隨資料來源不同,其可信 度與潛在誤差也不盡相同,尤其資料來源單位也可能刻意要多報或少報,但依據 國際勞動組織統計局的經驗,即便有可能刻意多報或少報,但通常和實際的差距 不大。71台灣目前為止並無官方統計的工會密度資料,但我們一般所認知的工會 密度乃指加入工會的勞工人數佔全體勞工的比例,當比例越高也就代表該國的勞 工有較多數的人都加入了工會,因此工會密度雖無法完全代表一個國家集體協商 的興衰程度,但卻能從某個角度窺探該國工會對勞工的影響力與覆蓋範圍,不失 為了解一個國家集體協商發展情形的參考資料。而由於我國對工會密度的構成要 素並無明確定義分子、分母的適用與排除的勞工範圍,因此本文在有關工會密度 的數據方面採用勞委會勞動統計年報中的各級工會組織率代替,也將我國的工會

70http://www.tctu.org.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73823,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71陳正良,2009,台灣地區基層工會組織與集體協商情勢及檢討,頁 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組織率以表格方式呈現出近年來我國工會之發展情形。

主要因為在現行的勞保健保及就業保險等社會安全制度下,扮演著投保單位 的功能,故台灣的職業工會呈現極高的工會密度;至於,產業工會仍能維持相當 程度的工會密度水準,則應和單元工會與強制入會的法律規定有關。至 2010 年 止,台灣基層職業工會的工會密度為 53.4﹪,產業工會雖較低,亦有 14.6﹪水 準。若以 50﹪、30﹪兩個切點將工會密度水準區分為高、中、低三等級,則台 灣職業工會屬於高度工會密度,而產業工會屬於低度的工會密度。若將產職業工 會併計,台灣的工會密度 37.3%,屬於中度的工會密度。

參、工會集中化程度

集中化程度係從工會運動的內部組織及團體協商架構兩個層面所做的衡 量;集中化程度分為集權化/中央化(centralization,如北歐、澳洲)、去集權 化/地方化(decentralization,如日本、英國、美國)、及介於兩者間的兩極化 /混合架構或中度集權化(bipolar / mixed structure or

mediumcentralization,如德國、義大利)三類。

就工會內部治理及團體協商架構兩項特質作評量,台灣工會應屬於地方化型 態。因台灣工會架構深受工會法規的約制,使直接向勞工收取會費的基層產職業 工會成為工會運動的力量基礎;至於地域性之上層架構的團結,均係仰賴會員工 會上繳會費維生之鬆散組織。在此地方化型態下,全國層級工會的力量薄弱,其

就工會內部治理及團體協商架構兩項特質作評量,台灣工會應屬於地方化型 態。因台灣工會架構深受工會法規的約制,使直接向勞工收取會費的基層產職業 工會成為工會運動的力量基礎;至於地域性之上層架構的團結,均係仰賴會員工 會上繳會費維生之鬆散組織。在此地方化型態下,全國層級工會的力量薄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