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逐漸受到限制、談判質量受到影響等不利因素交互影響之下,不論是社會大眾或 媒體等多數都對工會表達失望的態度,可見雖然德國工會在德國勞資關係中雖有 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仍面臨積極尋求轉型與改革的考驗。

第三節、美國工會組織

美國第一個較有規模的工會是 1869 年成立的勞動騎士團(Knights of Labor),由於其觀點激進,很快便消失了。1886 年美國勞工聯合會(AFL)成立。

1935 年美國又成立了產業工人聯合會(CIO),使美國工會運動迅速發展。1955 年兩會聯合,成立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工會組織美國工會聯合會(AFL-CIO)。

美國工會會員人數自 19 世紀至大危機前一直以較慢的速度增長,到 1932 年,全國只有 300 萬工會會員,約占勞動力總數的 7%。而到了 1947 年就增加到 1500 萬工會會員。1955 年,美國工會組織率達到 40%,為歷史最高點。自六十 年代開始,工會會員人數和工會組織開始下降,到 1980 年,工會組織率降至 22%。

近年來隨著夥伴關係和企業內部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工會數量繼續減少。目前,

全國工會會員人數僅為員工總數的 10%左右。33

美國由於工會組織主要採自由放任、多元化工會的型態,在雇主軟硬兼施與 工會競爭的環境條件下,工會密度呈現一路下滑態勢,到 2011 年止工會會員人 數約 1475 萬人34,其中公部門工會密度(37%)又遠高於私部門工會密度(6.9%)35, 此數據除了顯示美國工會密度較我國與德國低外,公部門與私部門的工會密度差

33內容可參閱網址:http://www.51labour.com/labour-law/show-15489.html,最後瀏覽日期:

2012/06/14

34內容可參閱網址:http://unionstats.gsu.edu/,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35內容可參閱網址:http://www.bls.gov/news.release/pdf/union2.pdf,最後瀏覽日期:

2012/06/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異亦大。另外美國工會聯合會(AFL-CIO)則為美國最主要之全國性工會組織,至 2008 年止的統計資料顯示該工會擁會員人數約 1101 萬人36,佔全國工會會員人 數七成以上,對採自由放任政策的工會型態來說實為相當高之比例。因此本文亦 把美國工會聯合會(AFL-CIO)納為討論對象。

壹、美國工會發展歷程

美國工會組織的發展是來自於職業工會,最早有歷史記載的工會是費城的製 鞋匠工會,工人組織工會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因應美國建國以來的市場擴張所造成 的對於勞動市場之擠壓。37探討美國工會的發展,首先我們必須從理解美國的歷 史做起。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勞動市場最早的勞動力來源主要來自國外移居的人 口,主要包括非洲販賣來的黑人奴隸以及他們的後代、從歐洲以自由人或者契約 奴移居過來的白人、以及大批的亞洲移民特別是中國人。而他們的關係有時是互 相衝突、爭議的,正如我們所知在美國種族問題相當嚴重,即使到今日都仍存在 各種種族問題與歧視。然而當我們談到美國工會運動的發展時,主要討論對象是 指白人勞工,因為是他們開啟了美國工會運動發展的局面。

一、美國工運的消長

19 世紀後半葉,美國的工業快速興起,在農業、工業轉型期間,勞動者在 超長工時、極惡劣的勞動條件與環境下工作,引發工潮;其中,1886 年 5 月,

要求「八小時工作」的全國性罷工與鎮壓,最後在 1889 年巴黎第二國際成立大 會上,將五一定為「國際勞動節」的「芝加哥乾草事件」事件,較為大家熟悉;

36內容可參閱網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AFL-CIO#cite_note-AFLMembership2008-0,最 後瀏覽日期:2012/06/14

37潘世偉,2007,勞資爭議行為與美國勞資關係之發展,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在「五一」之後,美國的工人運動,並未因鎮壓而稍有退縮,1905 年,一個結 合跨族裔的移民的工會 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38在芝加哥誕 生。IWW 挑戰了以白人男性與傳統工匠行會利益壟斷的美國勞工聯合會 AFL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開展了美國工運的黃金時代,也引發了隨 後的激烈鎮壓。

1929 年,華爾街股票市場大跌,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 和隨之以後將近十年的經濟蕭條。在 1933 年羅斯福上台的時候,美國有百分之 二十五至三十的人處在失業狀態。由於工人大量失業,勞動力高度過剩,勞工組 織成員的人數也大減。勞聯在危機之前已經有大約五百萬會員,到這時人數下降 到少於三百萬,只有全國工人總數的百分之六,而且還在以每星期七千人的速度 在減少。勞工運動本身面臨著黯淡的前景。

羅斯福政府的“新政”扭轉了這種局面。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地與左派合作 的新政,核心內容就是改變過去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讓國家大規模地干預經濟 和社會生活。新政府面對的是非常緊張的勞資關係。當時資方越來越多地僱用武 裝保鑣去對付工會,而勞工方面拿起武器來對付雇主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許多 地方的勞資關係充滿了火藥味,有一觸即發的勢頭。勞聯的領導人找到了負責官 員,要求他們在法案中保障工人組織工會的權利。為了避免更多的勞資衝突,新 政的《全國復興法》中加上了工人有集體談判的權利這一條,可是對資方卻沒有 任何具體的約束。

很有遠見的煤礦工會主席路易斯看到了這個空洞條文的政治意義。他將手下 的組織者派到各大礦區,開著車子用大喇叭對工人廣播,說是羅斯福總統號召工

38他們的會員自稱 wobbly,所以 IWW 又有一個別名叫 Wobblie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人參加工會,如果不參加就是不愛國。許多礦工聚集過來聽宣傳,這時候工會的 組織者就拿出簽名卡,讓工人們統統簽名參加。結果是,礦工工會在幾個月之內 會員翻了三倍。總部在紐約的國際女服工會也照此辦理,在大街上開著宣傳車去 找工人簽名,結果會員也增加了三倍。

儘管會員大批增加,資方在法律上依舊無需承認工會。因此,1934 年罷工 事件就大大增加,全國出現了將近兩千起。罷工工人組織起糾察隊,守衛在工廠 和礦區面前,阻止資方僱用的破壞罷工者去上班。礦工工會、汽車工會、紡織工 會、碼頭工會都遭遇到了資方出動的大批打手以及地方政府出動的警察和軍隊,

至少有幾十名罷工工人被槍殺。在勞資關係急劇緊張的情況下,羅斯福政府不得 不採取對策。在紐約州參議員瓦格納等人的努力下,國會在 1935 年通過了《國 家勞工關係法》。同一年,工人組織也有新的發展,新的總工會「產業工人聯合 會」(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CIO)成立。

《國家勞工關係法》賦予工人加入工會以及工會代表工人進行集體談判的權 利。從此以後,雇主就不能以參加工會為理由解僱工人,也不能拒絕與工會談判。

為了保證工人的這一權利,聯邦政府專門成立了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其功能有 點類似於一些歐洲國家的勞工法庭。這個委員會專門負責處理工會與資方的關 係。工人要建立工會,首先當然要在工人自己內部進行投票。超過一半的工人投 票同意建立工會,從法律上來說這個工會就算建立了。勞工關係委員會的任務之 一就是去監督這個投票過程,防止雙方以任何方式作弊。資方不得威脅工人,工 會的支持者也不得要挾自己的工友。一旦投票通過,該委員會便通過官方手續承 認工會的存在。如果雇主在工會投票勝利後仍然不承認工會,雙方就要到勞工委 員會去尋求裁決。該委員會的裁決具有法律效力。這個法案在今天依然起著重要 的作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二、產業工會的崛起

上述立法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產業工會的迅速興起。原來的職業工會按照 行業組織,這種形式的長處在於比較容易設定行業的工資和待遇標準,但是卻不 利於工人團結起來對付雇主。同一個工廠裡,因為行業不同而有好幾個工會,它 們的利益也不一致,雇主可以對它們分而治之。而產業工會則是按照工作單位來 組織的,所以一旦法律鬆動,組織起來也就很快。但是在與雇主談判時,產業工 會卻需要兼顧各個不同行業,談判過程往往更為複雜。到今天,美國也仍然是職 業工會和產業工會並存。

1935 年十月,勞聯在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召開代表大會。礦工工會的主席 路易斯首先發難,呼籲工人按照生產行業,而不是技術行業來組織工會,比如,

汽車製造中有機械、電氣、建築等等技術行業,但是都應該聯合起來成立汽車工 會。路易斯說,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工會就沒有辦法在整個企業甚至行業中舉行 大罷工。可是,路易斯的提議被勞聯的代表否決了,而他也宣布退出勞聯。

在路易斯的鼓動下,勞聯屬下的八個產業工會在 1935 年 11 月建立起了產業 工人聯合會。該委員會獲得全國性的影響,開始於 1937 年汽車工會的大罷工。

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中的工人代表要求公司與他們進行談判,被公司擱 置不理。下面的會員就開始自己醞釀起罷工來。原先的罷工都是工人離開工廠,

在工廠外面組織糾察隊。這樣資方僱用的破壞罷工者就必須通過罷工糾察線才能 進到工廠裡面。而通用的工人想出了新的辦法。他們乾脆就在工作崗位上靜坐。

工人們串通好,在一個指定的時間拉下電閘,一致停止工作,之後日夜輪流坐在 車間裡面不走,也不讓資方的人員和警察進來。有些工廠裡面的工人為了對付資 方僱傭的打手,甚至將車間變成了守衛的堡壘。聯合汽車工會同時還對雇主採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了分化瓦解的辦法。通用汽車公司大罷工,福特和克萊斯勒的工人照常上班,結

了分化瓦解的辦法。通用汽車公司大罷工,福特和克萊斯勒的工人照常上班,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