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行,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工會自然而然的被屏除在勞工們所認為對勞工來說 重要的角色之ㄧ,而面對這樣的情形,又恰巧我國舊工會法中規定勞工有加入工 會的義務,因此勞工儘管並不了解工會運作情形與主要任務,但依然按時繳交會 費以維持工會之運作,久而久之,工會幹部與工會會員產生一種特殊的默契,工 會幹部負責代表工會從事各種活動,包括與雇主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而勞工 則被動的繳交會費,但基本上並不過問工會活動,也使得許多工會幹部成為既得 利益者,主要心思並不放在為勞工爭取權益,而是如何鞏固自己的勢力以分得更 豐富的資源。

而在以上問題的催化之下,我國工會似乎正面臨改革的十字路口,當傳統的 工會模式逐漸萎縮之時,工會若為求生存必需盡快找出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方 法,包括會員服務的思考以及工會組織本身的改造等都是在面臨頹勢之時可參考 的作法,工會本身也應不排斥對工會本身大幅度的重組或是挑戰既有的制度,透 過一些不同以往的溝通方式或許可以找出更適合現代工會發展的道路。

第二節、未來展望

分析德國、美國與我國工會可發現,工會興衰是隨著時代脈絡而起伏的,每 個國家當面臨戰爭或任何的軍事威脅而影響執政者的政權時,有關工會和社會運 動就會受到壓抑。相對的當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時,勞工會積極地爭取較優厚的 工作條件,工會就會獲得較大的發揮空間,但這樣的前提是勞工選擇透過工會的 方式來爭取。但同前面提到,現今全球各地的工會都面臨全球化的處境,全球化 造成資本流動迅速、科技產品日新月異、人才移動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讓工會 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在今日世界多數的先進國家都已邁入服務業的社會型態,為工業而生的工會 組織是有必要隨時代做調整和改變。而可選擇的努力方向主要有二:其一是排除 非典型工作型態的勞工干擾工會組織的純正性,針對典型依工會法規定加入工會 的會員,提供專業而客制化的服務,表現出會員與非會員之間服務的差異,吸引 認同這樣工會服務理念的會員加入,依此,工會在環境逐漸不利的情況下應仍保 有一定的空間與獨特性;其二是採用擴大服務會員的方式,協助未能依法加入工 會的勞工也能享有加入工會的權益,許多勞工未加入工會的因素是工作型態並不 固定且差異性極大,不太可能透過集體的方式進行集體協商和簽訂團體協約,因 此這個方式可能會因擴大工會會員和會員的工作性質而影響了工會的獨特性,也 就是說成立工會的目的可能不再是進行集體協商、簽訂團體協約為主,但優點是 工會可以有更大的變形空間,不再單只是印象中與雇主協商議價的組織而已。

回歸到工會的本質,乃是代表勞工與雇主、資方協商簽訂團體協約的組織,

就算不以簽訂團體協約為目的,也應該是為勞工團結而努力。但在今日的世界各 地,許多新興型態的工作者不斷冒出,有些更是新到不知如何定義或不曉得該如 何分類,這些也都加深組織和加入工會的困難,除了工作逐漸多元化這個問題 外,勞工本身的態度也是決定工會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

在德國,工會滲透到社會中的各個領域,實施市場經濟確保經濟效率的同 時,利用諸如工會組織的力量共同參與經濟決策,實施經濟民主從而降低市場經 濟的無序性、殘酷性,盡可能朝社會公正、和諧的目標邁進,簡單說來,德國模 式的生命力在於“經濟效率+社會公正”。許多學者認為,德國工會對德國社會 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積極推動作用,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工會的這種 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抽掉德國工會這一角色,整個德國模式就會只剩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個空殼。98

在美國,資本主義可說是這個國家的一大特色,我們隨處可見許多有能力的 名人坐擁豪宅、大方展示自己的財富,但是相對的也有許多窮人苦不堪言,貧富 懸殊極大。而這樣的環境也反映在美國的工會上,許多有實力的工會擁有優秀的 談判實力,因此基本上較不擔心工會衰弱的問題,但是相對的有些工會則像熱鍋 上的螞蟻,時時刻刻擔心會員流失、面臨組織存亡的問題。相較於德國工會帶有 一點正義色彩的角色,美國工會較像是帶英雄主義的色彩,而當整個環境都逐漸 不利工會發展時,較強的工會若能扶持實力較差的工會成長,或能達到同舟共 濟、共存共榮的效果。

而在我國,過去屬國家統合主義下的工會體制,有關工會活動或決策受到政 府或主管機關的影響甚大,甚至大大小小的勞資糾紛也多半透過政府提供的相關 管道尋求解決,工會在勞工事務上能出力或協助的部分有其限制,再加上長久以 來養成的勞雇關係使得我國勞工鮮少對工會參與有極大興趣。有鑑於這樣的背景 之下,勞工團體不斷尋求爭取更自由發揮的空間,我國勞工政策也在 2000 年以 後有逐漸放寬的趨勢,新修工會法中已不再強制規定勞工不得不參加工會,而是 主張保障勞工組織及加入工會的權利,儘管部分工會團體擔心自由入會將使台灣 工會運動更加艱困,但採自由入會的原則確實是較符合國際潮流與民主的作法。

再者,我國長年以來採強制入會以來的心得是勞工依然不會因此而積極參與工會 活動,多數的職業工會會員依然只有在勞健保項目的議題上才與工會有交集,因 此當企業工會在新修自由入會的原則下要設法吸收及留住會員則必須要各自設 法留住原有的工會會員與招收新會員。而就第貳章第一節提到的工會功能而言,

對於台灣的工會透過集體協商和勞工參與所達成的經濟制約與工作制約有相當

98王友明,2004,德國工會的困境,《工會理論與實踐—中國工運學院學報》,第 18 卷,第 3 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大的難度,目前台灣只有 41 個團體協約,涵蓋範圍極其有限;至於社會改革和 自我實現的功能對於台灣工會而言太過理想,不切實際;台灣的工會會員人數雖 然已達 318 萬人,但其中 266 萬人是職業工會的會員,就以工會進行集體協商簽 訂團體協約的可能性來說也因此大大的降低。而台灣的工會組織在六大功能方面 最可以發揮的就是會員服務一項。其實職業工會方面在現行工會法制度之下實際 上已是自由入會的型態,由於某些相類似職業工會很容易分裂後在名稱上略作改 變而新成立一個工會,會員的加入與退出也相當自由,此時職業工會過去經營的 口碑與服務會員的好壞,就是吸收會員和保留會員的重要因素。台灣的企業工會 應向職業工會學習,加強服務會員才是因應自由入會的正確作法。99

就目前我國工會的情況來說,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工會的趨勢已經形成,眼 前我國工會應會呈現許多新興工會成立、工會競相爭取會員支持的情形,至於工 會代表權的問題也會相繼浮現,另外開放教師組織工會後,預期也會有許多教師 組織工會,由於教師工作相較於私部門是較為穩定的,因此組織率應該可以維持 穩定的成長,這也會使得我國工會在這部分類似於美國工會的經驗,因此本文認 為若能有效的將教師工會的力量凝聚,這股力量將成為我國工會發展的生力軍。

99同註 7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由對工會發展的研究中可發現,工會發展與一個國家的歷史息息相關,不論 是在文化、立法、政策施行上都必須考量國家的歷史背景。此外政黨與政府也在 勞資關係上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不管是德國或美國這兩個截然不同類型的國家,

在勞動政策的立法與勞工參與的過程其實都不能忽略政治因素。而我國工會發 展,更是經常與政治脫離不了關係。隨著時代進步,我國逐漸朝向自由民主的方 向前進,勞工也能透過工會傳達勞工訴求,基本上我國工會發展已經由原本的一 元化制度調整為多元化的工會制度,由新通過的勞動三法中可發現,我國集體勞 動權是朝向多元、自由發展,未來不只本國教師可組織、加入工會,外籍勞工也 可擔任工會理、監事,整體而言集體勞動權獲得改善。

此外工會的發展隨著時代也必須有所調整,就像是基爾特與工會組織的差異 一樣,它們都是人們因不同需要組織而成的團體,未來當然也會隨著人們需求的 改變而改變。從本文的文獻回顧中可發現,不論是美國、德國或台灣都曾面臨工 會的禁止壓迫、消極承認與積極保護時期,顯示出工會的發展並不是依靠法源的 保護而茁壯,相反的它是許多意識到集體勞動權可貴而流血流汗去爭取來的勞工 一路努力奮鬥而寫成的歷史。

全球工會發展衰退與工會會員人數的降低有很大的關係,工會會員減少並不 是因為總勞工人數減少,而是越來越多元化的工作型態與服務業為主的社會讓工

全球工會發展衰退與工會會員人數的降低有很大的關係,工會會員減少並不 是因為總勞工人數減少,而是越來越多元化的工作型態與服務業為主的社會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