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希望感與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

國內外研究就無關注高齡者希望感與學習態度相關研究,多數以正規教育中 的中小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但目前尚未找到希望感與學習態度之相關文獻作為參 照(陳秀蘭,2013),因此本小節研究者將彙整希望感與學習層面相關的研究加 以敘述。

壹、希望感與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

郭盈傑(2008)旨在探討教師希望感領導模式,對於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成就 與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以屏東縣小學為母群體,隨機抽取兩個班級之六年級學 童,隨機分派一班為實驗組(希望感領導模式:關懷、瞭解、鼓勵與協助)、另 一個為控制組(一般英語教學模式:教師為主的授課方式),兩班人數皆為 32 人,

採等組前後測準實驗研究,操弄變項為教師希望感領導模式;依變項為英語學習 成就與英語學動機。研究結果發現,希望感領導模式對於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狀 態和自我期望有正向的效果,且能營造出整班對於學習英文的願景;希望感領導 模式助於提升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想法。

陳慧芬(2011)以正向心理學觀點兼採認知與情意的方法進行英語補救教學,

採行動研究法,進行一學期之國小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童提升英語學習成效的研究,

全程參與研究者共有 6 人。研究結果顯示,運用希望理論來提升國小六年級低成 就英語學習領域的希望感,並未達顯著進步,但增加了教師的希望感;學生在英 語成就測驗之進步皆達顯著。

日惠季(2011)運用故事文本討論教學會動融入彈性英語課程,探究將文本 轉化為情意教學的教材,以降低國中學生的學習挫折感,增進其學業學習希望感。

研究結果發現,以英語文本討論的方式有效提升國中生的學業希望感的行動研究 中,已有改善的情形,但仍需持續的給予關注;文本討論課程可促進教師在文本 選擇、文本討論方式、與教學希望感的成長。

54

宋雨親(2012)主要探討「希望感、正向學習態度和氣氛」之相關理論,運 用於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之英語教學實施情形與可行性,藉此瞭解國三英語低成 就學生於英語學習歷程中,培養希望感、塑造正向學習態度與氣氛之可能性與變 化情況。研究結果發現,教師本身正向的教學態度、展現對英語低成就學生的關 心與支持、開發成功學習機會等皆助於提升英語低成就學生的正向學習態度和氣 氛。

陳秀蘭(2013)研究目的在瞭解「希望感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弱勢低成就學 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的影響。以接受教育部攜手計畫方案的國小六年級低 成就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班,兩班人數皆為 8 人,實驗組(經 10 週「希 望感教學」並輔以學習單,以 Snyder 希望感理論為依據,選取 9 部符合希望感 三元素:目標、方法、意志力的勵志短片之 15 分鐘情意課程)、控制組(一般教 學法),比較其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是否有所差異與改變情形。研究結 果發現,學習態度不佳者為低成就學業成績主要原因之一;「希望感教學」對實 驗組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之中「個人學習數學的信心」達顯著差異,然而「個人 對數學的看法」、「數學探究動機」、「數學成功的態度」三層面及整體表現未能顯 著優於控制組,但相較前測平均數有進步;「希望感教學」對實驗組學生的數學 學習成效有顯著效果,透過情意取向的「希望感教學」可增強學習的意志力,進 而對學習產生責任感。研究者建議未來研究者對實驗教學的時間宜長,可將希望 感教學擴及其他科目。

張玉蘭(2013)旨在希望感融入國小五年級視覺藝術課程對學生希望感的影 響,以國小五年級兩個班級,採等組前後測準實驗研究,其實驗組 28 人、控制 組 28 人,以自編的兒童希望感量表收集量化資料,並以學習單、創作作品語教 師省思札記內容加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在希望感的表現優於對照 組,達顯著差異,該課程具提升希望感之效果。

55

尤淑盈(2014)研究旨在探討以希望理論融入數學學習領域的教學後,是否 能夠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希望感,並因此改善其內隱智力信念和提 升學業成就。以臺中市某國小五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不等組前後 測之準實驗設計進行研究,分為兩班,實驗組(共 30 人,採希望理論融入數學 學習領域教學)、控制組(共 28 人,採一般教學法)。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希 望理論融入數學學習領域教學」的實驗組在數學希望感之「目標」、「方法(路徑)」 和「意志力」以及數學學業成就的立即效果顯著優於控制組;希望感以及數學學 業成就的保留效果亦優於控制組;學童認為「希望理論融入數學學習領域教學」

有助於提升學習興趣、學業成績,增加學習自信心,對於學習數學有幫助。

王婉禎(2015)旨在探討希望感英語學習課程是否能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英 語學習態度、英語學習希望感及增進英語學習策略的可能性。以桃園市某國小六 年級某班 28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前、後測的準實驗法,持續 5 週,每週 3 節,

每節 40 分鐘。研究結果發現,英語學習態度上,短時間的課程導致整體呈現無 顯著的提升效果;英語學習策略上,多數學生對英語學習策略僅停留認知層面,

無進一步加以應用。

56

57

58

根據表 2-4-1 可得知,大多嘗試透過行動研究將希望感理論融入教學場域,

以降低學生的學習挫折感,增進其學業學習希望感,且亦證實希望感融入教學中 可助於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與提升學習成效(郭盈傑,2008;日惠季,2011;

宋雨親,2012;陳秀蘭,2013;張玉蘭,2013),但上述研究之研究對象皆以正 規教育之課業低成就的國中小學生為主,並未以高齡者為研究對象,故研究者擬 以高齡者為對象加以探討;希望感理論應用於學習領域上,僅論及數學、英文與 藝術方面,在終身學習的時代,探究高齡者希望感與其學習態度是否相關為研究 方向有其重要性,如何提高高齡者的希望感以及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是重要的課 題,欲透過本研究瞭解高齡者希望感與學習態度之現況,以及希望感與學習態度 之關聯性。

除此之外,希望感源自於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正向心理學 即為運用科學的方法瞭解、強化生命中的正向層面,快樂和幸福、正向特質與全 心投入感興趣的活動、發展有意義的正向關係與社會系統為主要關注面向

(Seligman,2002)。依時間性劃分,對過去事件而產生正向情緒為「滿足」、「幸 福」;因現在的經驗而引發的正向情緒為「快樂」、「心流」與「快感」;對未來期 待而產生的正向情緒是「樂觀」與「希望」,因此希望感則屬希望感關注的範疇 之一(王沂釗,2005)。希望感為一種正向心理資本,是一種認知狀態、心理狀 態、思考方式,同時亦是一種計劃的能力,將上述狀態綜合應用,便能創造出螺 旋式向上的希望感,希望感和行為表現之間存在相互關係,含學術表現、運動成 就、身心的健康,以及待人處事之應對信念與技能(謝傳崇,2011)。

正向心理學助於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挑戰高難度的問題(郭淑珍,2010), Clairbourne(2003)研究發現希望感助於積極正向的行為產出;李新民、黃文 三與沈碩彬(2014)以高齡工作者為研究對象,將發展心理資本學習介入方案,

其心理資本構成要素包含自我效能、希望、樂觀和復原力,採實驗研究法,研究 發現心理資本學習介入方案能有效提升高齡工作者之心理資本與工作表現,且具

59

心理資本可正向影響高齡者的工作表現。綜上所述,正向心理學對學習態度具正 向影響力,希望感助於積極正向的行為表現,就此,本研究欲進一步探討高齡者 之希望感是否對學習態度具有預測力。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