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齡者希望感與學習態度間的關係。本章節針對研究主題 進行概括性描述,共分成四節,首先闡明研究背景與動機,其次敘述研究目的 與問題,接著闡述重要的名詞釋義,最後針對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一、人口高齡化

隨著生活水準提升與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口老化為 21 世紀重大的趨勢之一,

對社會各方面皆具重要且深遠的影響(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2012), 然而,如何回應此挑戰,正是各國應重視的議題(教育部,2006)。為了掌握全 球人口高齡化之趨勢,聯合國經濟及社會事務處(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於 2002 年起持續蒐集與分析人 口動態及高齡化相關政策變遷資訊,分別陸續於 2002 年、2007 年、2009、2013 年陸續發布世界人口高齡化(World Population Ageing)報告,其中 2013 年的 4 次報告中,發現人口高齡化為全球趨勢,全球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 率,已由 1990 年之 9.2%上升至 2013 年之 11.7%,至 2050 年,預估將持續攀升 至 21.1%;同時,80 歲以上超高齡老人占老年人口比率,亦將由 2013 年的 14%

上升至 2050 年的 19%。至 2050 年,全球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預計將從 2013 年的 8.41 億人增加至逾 20 億人,成長超過 2 倍;同期間,總生育率將從 2.5 人下降 至 2.2 人。在全球老化程度持續加深及生育率提升不易情勢下,推估 60 歲以上 老年人口將於 2047 年超過 0~14 歲幼年人口(林曉嬋,2014)。不論是高度開發 國家、中低度開發國家,甚至於極低度開發國家都將共同面臨人口加速老化的情 況。

2

我國自 1993 年 65 歲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 7%,邁入聯合國世界衛生 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所界定的「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根據內政部(2016)統計截至 2016 年底 65 歲以上已達 13 %,倘若 老年人口比例達到 14%,則將邁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依據國家發展 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2016)指出由於壽命延長,因此推估未來高齡化 程度將持續增加,其速度將超越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預估 2018 年即將邁入高齡 社會,2026 年成為「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

故高齡人口的遞增是世界性的趨勢,隨著社會進步其增長速度亦急遽加快,

同時,平均生命期不斷後移,老人期占人生的三分之一,使得各國政府必須展開 關注(黃富順,2014)。

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面對資訊科技發達、社會急遽變遷、經濟型態轉變,因應這日新月異的社會 是個人、國家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就此,持續學習乃是不斷前進的必要途徑。

各國政府在國際組織的提倡與推動下,積極擬定推廣終身學習的政策與計畫,方 能實現保障全民學習權力之終身學習社會的願景(楊國賜,2014)。

在各國提倡終身學習的國際組織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 UNESCO)貢獻最 為卓著。自 1949 年便每隔約十二年召開一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以凝聚各國終身 學習意識;1985 年提出學習權宣言,主張學習權為未來發展之解決問題的重要 因素;1996 年發表《學習:內在的寶藏》(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指 出終身學習為二十一世紀的關鍵,提出終身學習的四項基本學習,包含學會追求 知識(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與人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接著在 2003 年,《開發寶 藏:願景與策略》(Nurturing the Treasure : Vision and Strategy)報告書

3

主張應再加入「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以提升個人、組織、社會適 應與引導變遷的能力(吳明烈,2004;楊國賜,2015)。我國 1991 年逐漸從現代 化的工業社會,邁進多元社會,因此積極推廣終身學習,加上終身學習權之興起,

我國愈加重視高齡者學習的意義與價值(教育部,2010),特將 1998 年訂為終身 學習年,且發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實現學習社會之願景,為因應高齡人 口增加與終身學習(吳明烈,2011;吳明烈、李藹慈、賴弘基,2010),積極地 受到激勵而持續參與學習,即是增進個人自我實現與建立學習社會之重要途徑。

終身學習乃是綜合全人發展的過程,包含生理、心理,在社會情境所接受的 認知、情意、實務技能等學習歷程,進而成為一位持續的改變與經驗學習的個體

(Jarvis,2010)。貫穿人生全程的學習歷程的終身學習,因應個人生階段之發展 需要而不斷學習,以追尋更理想的生活品質,因此不再局限於某一特定時期的學 習,且涵蓋正規、非正規與非正式的學習活動,學習過程中重視主體本身,是人 人皆均等享有的終身學習權,邁向人人皆能終身學習的學習社會為其願景(何青 蓉等人,2002)。

三、高齡學習的提倡

高齡人口遽增之浪潮,正襲捲全球(教育部,2006),高齡教育的議題儼然 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1971 年美國白宮老年會議(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主張學習是一項基本權利,強調高齡者學習需求的重要性;1974 年聯合 國發表老年問題專家會議報告,提倡應以老人的差異性採不同的教育途徑,且呼 籲各國應制定相關政策以提高老人生活品質;英國於 1981 年成立「老人教育權 力論壇」,持續致力英國高齡教育的發展;日本於 1986 年提出「長壽社會對策大 綱」,將高齡教育視為社會發展的關鍵性指標,並於 1995 年頒布「高齡社會基本 法」;聯合國亦在 1991 年通過「聯合國老人綱領」,提出獨立、參與、照顧、自 我實現與尊嚴五要點,1996 年國際老人會議重申「老人人權宣言」。因應此國際

4

趨勢,聯合國將 1999 年訂為「國際老人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Older Persons,簡稱 IYOP),齊心邁向「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教育部,2006)。 WHO 於 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政策架構》(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希冀建構健康、社會參與、安全的老年生活品質(鄭窈窕,2014)。WHO 在 2007 年公布「高齡友善城市計畫」,2010 年藉由「高齡友善城市全球網絡」執行該計 畫,我國國民健康署亦從 2011 年起推展此計畫,以倡議「活躍老化」及「高齡 友善城市」,以「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不老」為推廣宗 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

我國高齡教育的發展,由實施途徑觀之,可分為 1970 年代由基督教女青年 會特創「青藤俱樂部」,透過講座與技藝課程等休閒娛樂活動,充實高齡者生活 內涵;1980 年代政府公布實施「老人福利法」,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與女青會合辦

「長青學苑」,財團法人慈航福利基金會辦理「遐齡學園」,新竹地區在孔廟成立

「松柏學院」,同年臺北市政府辦理「長青學苑」,由社會處輔導各縣市設置長青 學苑;1989 年後教育部舉行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希冀「建立成人教育體系,以 達全民教育及終身教育目標」,並規劃「老人教育實施計畫」,協助高齡者自我實 現。政府與民間積極參與高齡者終身學習的推廣,如基督教長老教會開設「松年 大學」、中國老人教育協會附設「老人社會大學」、臺北市敬老協會成立「敬老遐 齡大學」等,或是由民間與各政府齊力推動的「社區大學」,皆是高齡者參與學 習的良好管道,此外,近年來已發展出樂齡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的活動以及自主 學習團體、高齡教育教材編制、專業人員培育、樂齡學習網站建置、設置樂齡教 育奉獻獎等高齡學習組織與相關策略(黃富順,2014;教育部,2006;楊國德,

2014);其中樂齡學習中心以「一鄉鎮、一特色」的方式發展,以全國各鄉鎮市 區至少設置 1 所「樂齡學習中心」為目標,截至 105 年度各縣市共成立 339 所樂 齡學習中心(分散於 336 個鄉鎮市區)(教育部,2016),更能深入各地區,因應 在地文化與人口特性,規劃符合在地需求的學習活動。由各國際組織積極呼籲高

5

齡者學習權益外,我國教育部門亦結合政府單位與社會力量推動高齡教育,顯見 高齡學習備受重視,結合相關教育資源、民間團體及政府機關正齊力積極提倡高 齡教育工作。

高齡學習不只是高齡者本身參與學習,各個世代與背景的社會大眾對於高齡 者的接受與欣賞亦為高齡學習重要的議題。無論高齡學習或終身學習,即是社會 教育須致力之處,高齡教育的辦理更是迎接高齡社會的重要策略。

貳、研究動機

一、學習態度為落實終身學習之重要因素

終身學習主張人人有內在的學習動機(何青蓉等人,2002),學習態度為成 功學習的必要要素。學習態度乃是「學習」和「態度」兩個概念所組成(張春興,

2003)。學習是訊息與知識、技能與習慣、以及態度與信念之獲得,透過學習者 的經驗影響行為的改變;態度則是個人對人、事、物以及周圍環境,藉著其認知 及好惡所表現的一種持久行為取向(郭麗玲,2002)。學習態度係指對學習所持 的認知、情感與行為意象的一種心理歷程,會影響高齡者是否參與學習或繼續學 習(鍾肇騰,2011)。

學習的目的之一即是培養積極正向的態度,研究發現學習態度受到學習結果 的影響,學習態度也是經由學習而獲得(許秀薇,2008;林文雄,2010;鍾肇騰,

2011)。即使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若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也無法獲得預期的學 習成效(陳雅晴,2008;吳武典,1987;張春興,2003)。

因此,高齡者終身學習之實踐在快速變遷與多元文化的時代為不可或缺的關 鍵能力,而高齡學習者對學習所持的態度是影響參與學習的重要因素(黃富順,

2009;Hiemstra,1985),若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便能持續積極的嘗試與參與各 種學習,體現個體生命意義與價值。

6

二、希望感為激勵高齡者持續參與學習之契機

高齡者逐年增加,而如何促進高齡者持續參與學習更為重要議題(盧婧宜、

李雅慧,2016),高齡者透過學習可增進生活基本能力以面對所面臨之困境,重 新參與社會活動,以達自我實現(林振春等人,2012)。近年來正向心理學受國 內教育界重視(黃俊傑,2008;唐淑華,2010),希望感模式近年來在教學與輔 導上愈來愈受重視。希望感的探討是正向心理學領域的重要議題,目的在增進個 體的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無論是較關注醫護方面希望感之學者 Herth(1996)所

李雅慧,2016),高齡者透過學習可增進生活基本能力以面對所面臨之困境,重 新參與社會活動,以達自我實現(林振春等人,2012)。近年來正向心理學受國 內教育界重視(黃俊傑,2008;唐淑華,2010),希望感模式近年來在教學與輔 導上愈來愈受重視。希望感的探討是正向心理學領域的重要議題,目的在增進個 體的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無論是較關注醫護方面希望感之學者 Herth(199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