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依附關係與親子情緒言談之相關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幼兒依附關係與親子情緒言談之相關分析

本節首先分析並討論幼兒不同程度的依附關係其親子情緒言談的討 論類別為何;接著討論幼兒依附關係與親子情緒詞彙量的關係;再來則說 明幼兒依附關係與親子情緒言談品質間的相關;最後則詳述幼兒不同程度 的依附關係,其親子情緒言談的內容及討論方式。

壹、幼兒依附關係與親子情緒言談之類別

本研究首先統計三十對親子其情緒言談的討論類別,由圖 4-3-1 可得 知,親子以「害怕」類別討論最多,佔 36%;「想念」類別居次,佔 20%;

再來為「處罰」、「衝突」的討論,各佔 17%以及「忌妒」事件的討論,佔 3%,「其他」類別的討論則佔 7%。

圖 4-3-1

情緒言談類別之則數 ( n=30)

情緒類別

害怕 11

想念 6

處罰 5

衝突 5

忌妒 1

其他 2

83

此研究結果說明我國母親與孩子討論情緒經驗時,佔最大比例是關注 於幼兒「害怕」事件的討論,例如實際語料中出現的討論主題包括:「害 怕警察局」、「害怕狗」、「害怕黑」、「害怕搭手扶梯」等;另外,本研究發 現母親與孩子討論「處罰」與「衝突」這兩類型的事件時,經常會引涉行 為管教在言談中,而將這兩類比例加總後,發現是居討論類別次多的,實 際語料中出現的討論主題包括:「把同學書用壞」、「跟小朋友搶玩具」、「玩 電動被爸爸打」;而本研究比例最少為「忌妒」事件的討論,僅一對親子 討論該類型的情緒經驗,過去簡淑真(2001)研究結果亦發現四到六歲的 幼兒,在情緒情境測驗中,也未提到「忌妒」這類型的情緒,因此推測原 因,可能是該類型的情緒討論,對於三歲半左右的幼兒在討論上是較為困 難的。

本研究再進一步分析安全依附高分組、曖昧依附高分組、逃避依附高 分組,各十對親子情緒言談的討論主題,結果發現如圖 4-3-2 所示,安全 依附高分組的十對親子中,有 70%是在談論與「害怕」有關的主題,由此 可知,安全依附分數越高的幼兒,其母親並不避諱的與孩子討論害怕事件,

而且會提供相當多的化解策略,以下列舉一位安全依附較高分之幼兒與其 母親的情緒言談對話為例,內容是討論孩子「害怕沙」的事件:

母親:「後來我跟爸爸帶你去海邊,你都不肯再走到沙灘上對不對,是嗎?」

幼兒:「嗯。」

母親:「那昨天給你買了沙灘玩具之後,我們明天試試看好嗎?」

幼兒:「好。」

母親:「那爸爸媽媽會保護你啊,不會再被海浪沖到啊。」

84

由這則語料可以發現,母親開放地與幼兒討論孩子害怕沙子的經驗,

母親提出沙灘玩具的化解策略,以及向孩子確認爸爸與媽媽會提供保護,

以協助幼兒克服害怕沙子。

過去 Wang 與 Fivush(2005)研究分析親子所討論的情緒主題時,發 現歐美母親與幼兒討論負面情緒事件時,有 46%是關注於孩子個人焦點的 害怕、生病、受傷等事件,而中國母親則是有 48%關注於討論教養問題的 衝突事件,然而本研究結果與該研究發現值得討論之處在於,Wang 與 Fivush 在該研究中並沒有納入依附關係這重要變項,而本研究雖然只關注 於我國文化的親子情緒言談,但是當將幼兒依附關係納入研究變項進行探 討時,卻發現華人母親和西方母親在進行親子情緒言談時一樣會關注在孩 子個人情緒上,並提供情緒化解策略,但這種情況是發生在安全依附較高 分的親子對話中;另一方面,母親與幼兒的情緒言談是關注於孩子的行為 層面,且給予較多的教誨、訓誡,則是多發生在逃避依附分數較高的親子 對話中,如圖 4-3-2 顯示逃避依附分數較高分組的幼兒,其親子情緒言談 在「衝突」與「處罰」這兩類主題的討論佔 60%,而從實際語料中發現這 兩類主題的親子情緒言談,母親都涉入較多的行為管教在談話中,並較少 關注於孩子情緒本身。

另外,本研究親子情緒言談的類別中,僅一則在討論「忌妒」事件是出 現在曖昧依附分數高分組中,以下為該對親子的部份言談語料:

母親:「媽媽以後小寶貝生出來時候啊,你就去跟阿嬤睡覺好不好?」

幼兒:「我跟爸爸睡。」

母親:「你要跟爸爸睡,去跟阿嬤睡啦,因為爸爸要照顧小弟弟啊,那你去跟 阿嬤睡好不好?」

幼兒:「不要。」

母親:「為什麼不要?」

幼兒:「我要自己一個人睡。」

85

Cassidy(1994)提出矛盾型的幼兒,其過去的依附史可能經常受到母 親不一致的對待方式,所以孩子會以較誇張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以吸引母親 注意,而根據該則語料的前後脈絡,可以得知,母親刻意地提起幼兒在弟 弟出生後必須住奶奶家,跟奶奶一起睡,但幼兒卻表示想與父親睡,而不 是和母親,進一步,當母親回絕孩子跟爸爸一起睡時,孩子則表明想自己 一個人睡,這樣的回應方式也許出乎母親的意料,試圖引發母親更多的注 意。因此,透過該則語料可以窺探出親子間矛盾不明的關係,是一種孩子 既想要趨近母親,但卻又沒有直接表達想與母親接觸。

由此可知,幼兒依附關係與親子在進行情緒言談時所選擇的討論類別 有著重要的關聯性。

圖 4-3-2

不同依附程度之情緒言談類別則數(n=30)

安全依附高分組 曖昧依附高分組 逃避依附高分組

害怕 7 1 3

想念 3 2 1

衝突 0 2 3

處罰 0 2 3

忌妒 0 1 0

其他 0 2 0

0 1 2 3 4 5 6 7 8

86

貳、幼兒依附關係與親子「情緒詞彙量」之相關

幼兒依附關係與情緒詞彙量的表現方面,由表 4-3-1 可以看到幼兒逃 避依附分數與幼兒使用「情緒詞彙量」有顯著正相關(p<.05),亦即幼 兒逃避依附分數越高,則會產出越多的情緒詞彙量,此結果與 Bost 等人

(2006)、Newcombe 與 Reese(2004)以及 Laible(2004)有不同的研究 發現,過去這些國外相關研究顯示,安全依附幼兒在親子情緒言談中會引 涉較多的情緒詞彙,然而本研究結果卻發現逃避依附分數越高的孩子會引 涉較多的情緒詞彙。以下可分兩部份來解釋可能的原因。

首先,針對本研究中為何安全依附分數與幼兒情緒詞彙量並沒有產生 顯著正相關,可能是因為研究方法上的差異,在Bost等人(2006)以及 Newcombe與Reese(2004)的研究設計中,是邀請親子共構過去幼兒的生 活經驗,而Laible(2004)的研究則是邀請親子共構過去孩子發生的正、

負面行為事件,然而本研究則是請母親與孩子共構過去發生在孩子身上的 負面情緒經驗,在過去Laible與Panfile(2009)曾提出,安全依附的孩子,

其親子間會較細膩地討論負面情緒事件,而本研究亦發現安全依附分數較 高的幼兒,其與母親在共構情緒言談時,是關注討論更具品質的情緒言談,

而非單純引涉情緒詞彙而已,因此這有可能是本研究並沒有顯示安全依附 分數與情緒詞彙量有顯著正相關的原因。

再來是為何本研究中,逃避依附分數與幼兒情緒詞彙量產生顯著正 相關的解釋,過去 Oppenheim 等人(2007)研究指出,不安全依附的幼兒,

其親子在共構情緒言談時,是屬於情感不相符型,其中一類不相符的言談 模式是「單調型」情緒對話(Non-emotionally matched-Flat),即親子在 情緒言談中,大多時後只是單純命名情緒,並沒有更深入的討論關於情緒 的意義,而本研究結果與該研究發現相似,即逃避依附分數越高的幼兒,

會產出較多的情緒詞彙量,但卻沒有相對進行較深入情緒言談品質。

87

以下列舉一為逃避依附分數較高的幼兒與其母親之對話為例,內容是在討 論孩子「被媽媽罵」的負面情緒經驗:

母親:「我問你唷,媽媽罵你的時候,你會感覺怎麼樣,你心情怎樣?你是開心的 ,還是不開心?」

幼兒:「不開心。」

母親:「然後呢?會害怕嗎?怎樣害怕? 」 幼兒:「會超級害怕,無敵有夠害怕。」

母親:「怎樣害怕法?怎樣害怕法?怎樣害怕法啦?怎樣害怕法?我要罵你的時候 你感覺是什麼?你覺得什麼? 」

幼兒:「不乖。」

由上述語料可以發現,母親重複提問「怎樣害怕法?」,研究者推測 母親似乎想要幼兒說出害怕後會產生什麼行為反應,然而幼兒其實難以理 解母親言談的意涵,因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母親的問話,而形成無效溝通,

由此可以,逃避依附程度較高的幼兒,其母親在對話中並沒有適時給予鷹 架的協助,進一步討論情緒的內涵,因而形塑一種「單調型」情緒對話,

大部份言談只是單純地命名情緒。

關於幼兒依附關係與幼兒使用情緒詞彙量的相關結果,本研究除了以 上述原因來探究國內外研究結果差異外,也欲從研究工具來進行討論。本 研究採用黃惠玲與吳英璋(1992)所編製的依附行為量表來取得幼兒三類 型依附因素的分數,然而檢視該問卷的部份題目會發現與依附因素的內涵 有不一致之處,例如在問卷中的逃避依附因素有一題為「在外面,你陪著 你的小孩時,他會自己玩」,這似乎表示幼兒在壓力情境中,能繼續探索,

因此具有該行為表現的幼兒應屬於較安全依附型的幼兒;又該問卷的安全

88

依附因素中有一題為「在外面,你的小孩會哭著要你抱」,這好像又蘊含 幼兒缺乏安全保壘的支持,而停止對外探索,故具有該行為表現的幼兒,

應屬於較不安全依附型幼兒。因此本研究中每位幼兒所測得的三類型依附 分數是否足以表示幼兒的依附關係表現還有待深入釐清。故依附工具的適 用性也需列入考量是否是造成國內外研究在依附關係與情緒詞彙量結果 上的差異之因。

表 4-3-1

幼兒依附分數與親子情緒詞彙量之相關

親子情緒言談詞彙量

幼兒依附分數

安全分數 曖昧分數 逃避分數

安全分數 曖昧分數 逃避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