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小轉銜

轉銜是指個體由一個現今階段,轉換成另一個階段;從學習的角度來看,是從一個 較基礎的場所轉到一個較高層的學習場所(林宏熾,1999;蔡春美,1993)。對大部分 的身心障礙兒童來說,幼小轉銜代表一個學習生態環境的改變,從家裡或是較小的學前 教育機構轉換至較大的、明顯具有競爭力的學校環境(Ladd, 1996)。轉銜是終身不可 避免的過程,是一個動態且持續性的過程,對身心障礙兒童而言,每一階段的轉銜都是 很重要的。

壹、特殊教育轉銜的定義與內涵:

在國內,根據「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要點」(教育部,2002)明 定由學前教育單位進入國小之轉銜,必須召開轉銜會議或視需要召開輔導會議,並將轉

銜服務資料移送安置學校。其中轉銜服務資料如:身心障礙學生基本資料、目前能力優 劣勢分析、學生學習狀況摘要、評量資料、學生與家庭輔導紀錄及未來安置與輔導建議 方案等,讓普通班教師、特教教師、專業服務團隊更瞭解學生的需求和家長的期待,幫 助學生訂定適切的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簡稱 IEP)進行 有效教學。

貳、幼小轉銜

蔡桂芳(2002)談到學界普遍對轉銜的觀點,大都一致認為「轉銜並非是一個單一 事件,而是持續不斷進行的過程。它必須在身心障礙兒童離開一個方案的前 6 到 12 個 月前開始,並且在新方案中持續加以調整與修正」。所以我們將幼小轉銜視為一個共同 合作的過程,包含個案家庭、前後方案中的教師、及其他為個案及其家庭提供計畫與服 務的專業人員(Powers, Allen, & Holburn,1990)。

幼小轉銜服務是由各單位及人員連續性的合作過程,幫助學前身心障礙兒童由家庭 或是由幼兒園進入國民小學。幼小轉銜目標有二:一是在轉銜服務的交付過程中能創造 連續性,以使身心障礙幼兒能很快適應新環境;二是在轉銜服務的交付過程能保證延續 性,並符合孩子在成長發展時的需要,其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協助身心障礙兒童能適應環 境,使其發揮潛能(Ramey & Ramey,1999;張翠娥,2003)。

幼小轉銜的精神是有彈性的、連續性的及合作性的,幼小轉銜服務是包含計畫、執 行、成果評估的一連串過程,以身心障礙兒童為學習中心的思考模式。轉銜的各項措施 應在調適過程與發展歷程中,以尊重、接納身心障礙兒童的特質,滿足其學習需求,接 受其個別能力,並且取得生理、心理的平衡狀態,掌握關鍵時機、衡量提供各種介入的 服務,包括適當評估和課程規劃,才能使轉銜措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在幼小轉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協助孩子去做調適改變的任 務,也可以適時地做決定或做調整。然而,不可避免的,家庭成員也會擔心失去先前接

受的服務方案中專業人員的支持,所以身為教師或其他服務提供者,實有必要協助身心 障礙兒童及家庭共同面對轉銜的需求(蔡桂芳,2002)。

學齡前至小學階段的轉銜,是身心障礙兒童及其家庭最早面對的轉銜問題。研究者 認為學前階段與國小階段不同之處,在上課時間、課程領域、老師的教學情形、上課方 式、班級氣氛、情境布置、作業、教師與學生比例、評量方式等方面,都有極大不同。

一般即將進入國小的小小新鮮人都需要一段調整適應時間,更何況身心障礙兒童因本身 的能力限制,在適應新環境上,更需要充分準備。

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環境,大量聽講式的學習方式取代了以操作為主的學習方式,當 幼兒園老師可能會因為孩子的情緒或其他干擾行為而暫停教學,並由搭班協同教學教師 協助進行即刻或是隨機的處理,但小學整個班級運作的節奏是非常快速,受限於課堂時 間要求限制、課程內容的轉換、學期教學進度與缺乏班級協同教學教師協助的需求下,

無法如同學前階段的處理方式,如此對情緒或其他干擾行為處理方式的轉變,身心障礙 兒童更需要時間適應。

參、幼小轉銜的重要性

「小學準備班」在幼小教育階段的轉折點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在入小學之前 讓他們先建立在小學的學習習慣,像是團體上課、固定上下課時間、上課有該做的事情 等等,期望他們能順利邁入小學教育階段(宋維村,1994)。在幼小轉銜過程,孩子能 有多一份環境轉換上的準備,就能減少進入小學團體適應中的挫敗,幫助參加入學準備 班的每一位孩子能在小學生活中安心學習。

黃柑(2009)指出學前身心障礙兒童經轉銜服務進入國小階段,幼小轉銜入學準備 能力中之團體適應溝通技巧、動作能力適應甚佳。家長及孩子所接受的幼小轉銜服務,

主要是增強孩子準備入學的能力,加強家長本身的能力。雖然普通班身心障礙兒童課業 學習的適應情況較差,生活與社會互動尚可,而學校應提供相關的協助幫助他們面對困

難。幼小轉銜服務的提供能幫助將就讀普通班的身心障礙兒童的課業、社會互動、生活

表 2-1-1 幼小轉銜國內相關文獻整理(續)

表 2-1-1 幼小轉銜國內相關文獻整理(續)

銜服務需求情形。身心障礙兒童最需要的轉銜服務是具備幼小入學準備能力,與目前幼 兒園教師及小一融合班教師的看法無異,但實際有過幼小轉銜服務銜接合作經驗的,皆 為資源班或特教班教師,若能有一入學準備班讓融合班小一教師參與,先行面對和了解 身心障礙兒童本身狀況以及學習適應情形,定能對於學生入學適應有所助益。

伍、幼小轉銜服務的現況

為使安置之身心障礙兒童順利適應開學後之學習生活,降低班級導師輔導壓力,依 據特教法第18、23、24 及 31 條、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實施辦法第 13 條及各 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辦理幼小轉銜服務,幫助身心障礙兒童的 適應與學習。國內幼小轉銜服務直到了 2002 年內政部頒佈「身心障礙者生涯轉銜服務 整合實施方案」後,幼小轉銜服務的施行才有清楚可遵循的原則,其內容如下(引自楊 純華,2006):

一、各地方政府社政單位及學齡前安置機構每年九月應將次年需就讀國小之障礙人數 及類別提報當地教育單位,並於入學前六個月,提供入學名冊及基本資料。

二、學齡前安置機構應於安置就學前一個月,邀請安置就讀學校相關人員召開轉銜輔導 會議。

三、學齡前安置機構應於完成轉銜後二週內,將相關轉銜資料移送安置就讀學校。

四、開學二週後對應入學而未就學學生,教育單位應造冊通報學齡前安置機構及社政單 位追蹤了解。

五、學齡前安置機構應配合社政單位辦理未就學學生追蹤六個月。

六、各安置學校應視需要邀請相關專業人員或學齡前安置機構召開轉銜服務會議,以提 供在校醫療復健或福利服務。

七、各安置學校應於學生畢業前辦理轉銜評估,對於未升學者應告知復學方式,並將未 升學名冊通報當地社政單位銜接及規劃服務。

為了促進身心障礙兒童能順利轉銜到小學環境,在幼小轉銜的服務過程中,提供的 服務內容包括:國小特教班資源班訪查、彙整特殊幼兒名單、家長安置意願調查、告知 緩讀申請程序、召開入學轉銜籌備會議、參與鑑輔會議、轉介學生資料、追蹤個案狀況、

召開家長座談會等(楊純華,2006)。目前轉銜的內容方式大多傾向身心障礙兒童接受 特殊服務的資料轉移,鮮少有辦理活動、課程來協助學生累積入小學的準備能力,故在 幼小轉銜服務中提供養成或者增進身心障礙兒童入學準備能力之活動課程,將更有助於 學生的幼小轉銜。

陸、幼小轉銜服務遭遇的問題

McGann & Clark(2010)提到良好且正向的銜接,可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成功,可 降低在銜接適應上可能會遭遇的困難。幼小轉銜服務遭遇的問題來自行政、課程教學、

活動安排及家長的態度(林秀錦、王天苗,2012;高宜芝,2007;郭怡瑩,2008;張肇 珮,2008;蔡幸柏,2012)。父母能否與老師有效溝通並一起解決孩子的問題,是孩子 能否適應新的學習情境很重要的一環。國民小學教師應了解學前到入小學,身心障礙學 生的體力、生活能力、學習能力發展到何種程度以及可能可以發展的進展,從「學生該 學些什麼?」和「學生能學些什麼?」來設計課程與編擬教材,並且從身心障礙兒童的 優勢與弱勢能力思考,以符合學生的個別差異和適切地預期未來表現。

在幼小轉銜工作中,存在許多問題,使得特殊需求兒童的療育遇到阻礙,從表 2-1-2 轉銜工作的三個類別來看,包括:行政、轉介、專業服務所遭遇的問題,若是幼小轉銜 工作問題以團隊型式提供轉銜服務,重視兒童及其家庭需求,注意身心障礙兒童身心發 展變化,安排銜接課程協助兒童生活適應,是工作問題因應的良好作法。

表 2-1-2 幼小轉銜工作問題與因應

方式是攸關幼小轉銜順利與否重要的指標,「入小學準備班」以何種模式進行課程教學,

及站在第一線的教學現場所遭遇到的問題,亦是本研究想深入探究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