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壹、資料蒐集與紀錄

Neuman(2002)指出內容分析是收集和分析文本內容的方法,內容分析是透過系 統化和在客觀的過程中,去界定訊息的明確特徵,進而做分類,之後再根據類別的特徵 進行次數分配的歸納與整理。其過程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份是明確描述資料內容的特 徵,第二部份是應用一些規則來界定和記錄這些特徵,例如做分類,而後給類別命名和 定義,再依據此編碼架構分類後續的資料,最後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綜合質性研究與 量性研究,進行相關主題的探索,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收集、分析與解釋所蒐集的資料。

為了對「幼小轉銜入小學準備班」進行深入又完整的研究,從籌備時期到結束時期,

以及學生入小學後的情況,研究者運用了質性研究中實際參與課程進行、觀察、訪談及 蒐集文件資料之研究方法,來記錄並蒐集資料,以下分別對四種研究方法詳細說明:

一、參與活動

就質性研究而言,研究者本身就是最主要的研究工具,質性研究尤其相當重視研究 者與研究參與者間更深一層的互動,透過融入研究參與者的生活情境中,以便充分瞭解 其主觀感受、知覺與想法(潘淑滿,2003)。研究者以課程教學者的方式實際參與教學,

在入學準備班中與身心障礙學生及其家長直接互動,瞭解身心障礙兒童在課程及活動中 的表現、反應及行為改變的歷程,並且蒐集到第一手相關資料。

二、觀察

潘慧玲(2004)認為參與觀察不再是被動的觀察者,即是研究者,研究者可能會在 觀察的情境中扮演某種角色,成為實際的參與者。參與的目的在於和研究參與者建立研 究關係,而觀察的目的則在於蒐集相關的研究資料。詳細的觀察紀錄內容包括:時間、

地點、記錄內容、觀察者的看法、心得和疑問等,如「教學日誌」、「觀察單」。另外為 了呈現每一位學生詳盡的觀察資料以及其入學準備能力的表現,在整理觀察資料時,搭 配其他紀錄表格如新生入學育樂營活動新生能力活動前、後檢核表,以利資料之佐證。

三、訪談

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是質化研究中經常採行的資料蒐集方法之一,主要 是利用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口語交談,達到意見交換與建構,是一種單獨的、個人的 互動,訪談(interviewing)分為正式訪談及非正式訪談。

在研究進行的追蹤時期,以正式訪談的方式為主,從業務行政人員、四位準備班老 師、家長和學生的級任老師之觀點,取得對準備班的意見及學生學校適應情況的資料。

在訪談前先設計半結構式訪談提綱(附錄五),以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蒐集資料,以確 保可以得知所有想要瞭解的訊息,訪談過程中進行錄音,事後再轉譯做成研究資料。此 外,在研究進行的籌備期和執行期,則以非正式訪談為主,為不耽誤研究參與者太多時 間,從隨機交談的方式來瞭解情況以及澄清問題,而記錄則呈現於當天的教學日誌、觀 察單之中。

四、資料蒐集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確定主題及做好假設與策略之後,就要開 始資料蒐集。資料收集大致分成三種︰

(一)自然式觀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以隨機取樣為原則,且不干擾活動進 行及不影響取樣對象從事的活動的情況下,收集活動參與的身心障礙兒童完成的 寫作作品、隨機錄音或錄影,以觀察紀錄法記錄其與活動教學者的互動內容,和 研究者速記研究對象的所有言行舉止的觀察單。

(二)誘導式技巧(elitation techniques)︰亦即資料來源,是經由研究者誘導而收集到 的,應用結構式訪談或半結構式訪談方式,先設計好訪談大綱,再根據研究專題 的性質,進行晤談。訪談內容以了解幼小轉銜入學準備班身心障礙兒童家長參與 研究的期望、參與活動的教師,以及身心障礙兒童進入國小一年級後之級任教師 為主,收集訪談資料時,和受訪者建立互信及良好的互動,並敏銳地針對重要議 題做進一步的探索。反省日記也可以在研究活動過程中搜集研究對象的學習反 應、反省方面的紀錄。

(三)收集既有的資料︰這方面包括的資料有寫作及勞作成品、活動學習評量資料、學 校方面的觀察記錄及關於家庭或生活社群的家長報名資料。

對研究而言,確認與增強獲得的資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蒐集的參與觀察及訪談的 資料,彼此可以相配合使用。本研究除了參與活動、現場觀察及訪談之外,研究者也收 集了符合研究主體的檔案資料,而檔案資料可以確認其他資料來源,以獲得佐證,亦能 豐富其他資料來源。資料內容包括:行政往來公文文件、家長通知書、活動設計、教學 日誌、省思日記、親師聯絡簿、活動前後檢核表、會議紀錄等書面資料。同時與觀察單、

訪談內容互相對照,檢視內容是否有一致,於研究結果中分析討論。

貳、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之研究類目和分析單位,經研究者分析文獻資料,並進行專家效度的檢視。

研究進行中,研究者於活動觀察及訪談後,會盡量於最短的時間內整理記錄並轉換成文 字檔案。研究者會針對當日觀察對象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及與其他孩子的互動,於當日 記錄至「觀察單」。老師寫在聯絡簿上的留言也會於當日完成記錄。

研究者將所蒐集的教學者的教學日誌、學生作業、家長訪談紀錄及研究者的觀察單 等質性資料部分,以 Microsoft Word 2000 進行撰寫,之後研究者再針對蒐集的相關資 料,或者將訪談錄音帶內容(錄音筆的聲音檔)打字成逐字稿(轉譯,transcribe),以

編碼、整理歸類的方式進行內容分析。「訪」、「設」、「檢」、「誌」、「觀」、「會」

的「入學準備班」相關資料,歸納組織幼小轉銜入學準備班活動規劃模式及參與的身心 障礙兒童進入小一之後的適應情形、同儕互動和學業表現,統整分析研究參與人員在國 民小學實施入學準備班活動中的想法,並同時反覆回顧參考文獻的資料,已確定論文論 述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