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二節 研究設計

一、釐清研究目的與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基於在教學現場面臨的問題與對研究內容的興趣,經由初步的文獻整理,以 及與指導教授多次的研討後,將研究目的與問題聚焦,確認研究主題,並確立本研究之 可行性,且具有參考價值的探討議題。

二、文獻資料及分析

依循研究主題作文獻整理與探討,並試著發現與研究問題相關研究文獻,尋找撰寫 的架構參考,同時省思並整理自己對研究主題的概念想法。

三、課程活動實施,進入研究現場

課程活動開始實施,在為期兩週的活動中,觀察並參與整個活動進行。研究現場包 括入學準備班,及國民小學一年級融合班。

四、資料收集,建構資料類目分析

蒐集與研究相關的文件資料,如行政往來公文文件、家長通知書、活動設計、觀察 單、教學日誌、省思日記、親師聯絡簿、活動前後檢核表、會議紀錄等書面資料。同時 將半結構式的訪談內容一一轉譯成逐字稿,進行文件分析,建構資料類目分析。

五、分析資料類目信度與效度

確定研究對象與研究方向之後,依研究性質採用內容分析法,針對研究目的選定內 容分析之單位與類目,並建立內容分析之信效度。

六、研究結果

針對各活動學習成效進行分析,採用定量分析方式進行結果探討 七、結論與建議

最後彙整研究結果並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下圖 3-1-1 所示:

釐清研究目的與問題

 文獻資料及分析:1.幼小轉銜

2.入學準備與學校適應

3.入小學準備班課程活動目標及規劃

課程活動實施 進入研究現場

入學準備班:

1.觀察 2.教學 3.訪談 4.檔案資料

國小一年級融合班:

1.訪談 2.檔案資料

資料收集,建構資料類目分析

分析資料類目信度與效度

 研究結果

 結論與建議

圖 3-2-2 研究流程圖

貳、研究程序

在研究過程中,不斷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討論與整理,並同步進行結果撰寫。同 時徵得研究對象的同意後,以研究者身份進行研究,依照「幼小轉銜入小學準備班」的

表 3-2-1 研究程序表

表 3-2-2 籌備期工作項目表

項次 工作內容 預計期程 負責單位

1 擬定入學體驗營實施計畫 100 年 5 月 特教科、承辦學校 2 計畫發文學校辦理、召募志工 100 年 6 月 特教科

3 主協辦學校籌備活動進行程序與工作 100 年 6 月 個管、主協辦學校 4 配合主協辦學校新生入學報到發送簡章、報名表 100 年 6 月 個管、主協辦學校 5 普通班任教教師徵集(科任老師的安排協助)、

特教教師徵集 100 年 6 月 主協辦學校 6 體驗班報名申請 100 年 6 月 個管、主協辦學校 7 國小一年級新生入學體驗營─第一次籌備會議 100 年 7 月 承辦學校

8 國小一年級新生入學體驗營─第二次籌備會議 100 年 7 月 承辦學校

9 擬定、印製二週教學進度與課程內容 100 年 7 月 導師、主協辦學校 10 承辦學校場地安排與校園安全的規劃 100 年 7 月 主協辦學校 11 親師生面談確認參加人員及了解個案狀況、召開

家長說明會 100 年 7 月 個管、導師、特教 教師、主協辦學校 12 召開志工說明會、志工培訓 100 年 7 月 特教科、承辦學校 13 場地佈置 100 年 7 月 承辦學校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臺中市100 年度國小一年級新生育樂營活動計畫

二、執行期

執行期的時間在八月,「幼小轉銜入小學準備班」開始正式上課,研究者以課程教 學者的方式實際參與教學,研究方法採取非正式訪談及文件資料,進入準備班以「老師」

的角色開始觀察研究,記錄有關準備班在環境熟悉(環境規劃、鐘聲、作息安排……)、

學生增能(課程、活動……)、家長增能(家長座談、親師溝通……)的實施歷程,以

及身心障礙學生在課程及活動中的表現、反應及行為改變的歷程,探究入小學準備班的 課程實施歷程為何?與資源班教師如何搭配進行準備班課程及活動?課程與活動是否 配合身心障礙學生的特質?增進學生哪些入學準備能力?除了觀察身心障礙兒童參與 活動時表現的行為,也收集活動中身心障礙兒童的作業及評量表現資料,並與家長進行 親師溝通,將資料記錄下來。

同時教學者在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入小學準備班」體驗活動中,融入班級經營 及多種活動帶領方式,並評量參與的身心障礙兒童的學習成效表現。每天活動結束之 後,準備班活動參與的教師會彼此分享當天活動的心得與待改進之處;兩週活動之間,

也與參與的行政支援教師舉行課程銜接會議,並在活動結束時召開活動檢討會,以上資 料亦皆為本研究之內容。

三、追蹤期

在「幼小轉銜入小學準備班」的活動結束後,主要是以正式訪談為主,文件分析為 輔的研究方法,從學校承辦行政教師、準備班老師、身心障礙學生進入國民小學後之一 年級教師及家長的觀點,瞭解其對整個準備班實施過程的想法、遇到的問題及改善意見 等等。而準備班之家長意見則以在課程結束後,所發的問卷調查結果做為文件分析之資 料。針對參與入小學準備班的身心障礙兒童,在他們進入小學注音符號學習告一段落的 十週後及一年級課程全部結束之後,訪談班級級任老師有關學生入學十週及一整個學年 的適應狀況,內容包含了表現在日常生活(常規適應)、同儕相處(人際互動)、課業學 習(國語領域、數學領域)的學習成效、整體學校適應、或特殊行為表現等方面相關資 料進行整理,以瞭解準備班所發揮的預期功效,對於學校適應出現的問題,將作為未來 實施準備班改善的參考意見。

表 3-2-3 追蹤期工作項目表

項次 工作內容 預計期程 負責單位

1 召開檢討會議及下年度業務交接 100 年 9 月 特教科 2 訪談小一教師以瞭解學生前十週的入學適應情況 100 年 11 月 研究者 3 從學生的入學適應情況來檢視準備班的實施成效 100 年 11 月 研究者 4 訪談小一教師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101 年 6 月 研究者 5 從學生的入學適應情況來檢視準備班的實施成效 101 年 6 月 研究者 6 提出對準備班的觀感及改善建議 101 年 7 月 研究者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