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幼教師對幼教教學品質的看法

第一節 幼教師對幼教教學品質的看法

本節分為四個部份,依據陳木金(2005)提出的幼兒教師成長點之脈絡,呈現 各階段幼兒園教師對教學品質之看法,並分析幼兒園教師整體對教學品質概念、

評估方式與影響因素,最後將綜合論述建構幼兒園教師對教學品質之概念。

壹、探索期教師

幼兒園教師在剛踏入職場的前幾年,對於本身教學的自信不足,加上每天 需面對三十位精力充沛的孩子,隨時處理孩子需求,有時還需應付家長的要求,

在這時期教師容易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職務,以及如何克服在教學上所遭 遇的困難。在探索期教師觀點中,T1 對教學品質的概念著重於現場經驗對教學 的影響,思考的面向以教師與幼兒的互動為主,在訪談過程中不斷強調教師特 質所營造的班級氣氛與師生互動對教學品質的影響。接續將分為「何謂教學品 質」、「教學品質評估」、「影響教學品質因素」三個面向做探討

74

一、何謂教學品質-高品質師生互動

T1所呈現的品質概念在著重於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師對幼兒需求的回應與 建立規則的方式,會對幼兒的情緒產生影響,如在權威管理的教室中幼兒需時 時關注權威者在教室中傳達的訊息,深怕遺漏訊息而受到處罰,在緊張的氣氛 中幼兒很難去很難去專於自己學習,另一方面,如教師能運用同理的方式或對 等的姿態進行班級經營則能營造出自在的學習氛圍,當幼兒的情緒需求被滿足 時,才能進行到下一個階段-「學習」,班級經營讓幼兒能自在的學習並與教師產 生正向的互動,能降低幼兒學習的緊張感及壓力,而此狀態則可以稱之為高品 質的教學。

在班級經營方面,…,她有時候就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或者 是用唱歌的方式,讓小朋友,可能不會這麼有壓力,或是覺得坐 在這邊,很緊張、很無聊。(T1-01-009-010)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能與教師討論自己的發現,代表幼兒信任教師能給予正 向的回饋,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除分享學習喜悅外,更深的層面為教師能否了 解我的學習需要,適時給予協助,當老師能意識幼兒行為背後的意函並回應訊 息時,孩子的學習動機也因教師兒獲得提升。T1認為幼兒的學習建立在規律性 與安全感中,教師如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則奠定高教學品質的基礎。

就是我覺得孩子願意跟老師分享,是一個很好的師生互動,像小 朋友,…,發現了一個新的玩法,來跟老師分享,老師願意聽,

跟我一樣很開心的話,我覺得都可以提升她的學習的動機。

(T1-02-016)

二、教學品質評估-觀察幼兒的作品

T1認為在教學現場中,觀察法是最容易評估教學品質的方式,而透過觀察 幼兒作品可用於推測教師教學過程,指標包含作品外觀是否有個別性、層次性,

班級教師對幼兒是否有進行課程引導,提供不同的素材刺激幼兒的想法,T1 認

75

為一個高品質的教學,教師需尊重幼兒對素材的選擇與發展可能,視個別性給 予引導,此方式雖 T1 無法實際看到教師的過程,卻能孩子的呈現中尋找蛛絲馬 跡推論品質。

以小孩來看,就她可能做出來的東西,…,它呈現出來的感覺,

我覺得就可以看出,老師的教學品質,…,像是作品的層次,我 們是覺得比較開放性的,我覺得如果老師可以提供孩子其他的方 向,不一定要制式化的規定她。(T1-01-017) (T1-02-005-007) 三、影響教學品質因素-教師教學經驗與幼兒園輔導計畫

(1) 教學經驗有助於提高課程之掌握程度

T1 教師在訪談中多次提及教學經驗對教學品質的影響,經驗豐富的 老師在課程的設計上除有較多的資源外對孩子發展的掌握度,相教於探索 期教師來的高,開放式教學中最核心之概念之一「適齡」,意即課程的設計 需適合孩子的發展年齡,當教師無法判或掌握孩子發展程度時,課程易出 現孩子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或不具挑戰性的情況,兩者狀態皆會降低孩子的 教學品質。在教學過程中,經驗影響了教師對課程走向的敏感度,在高度 強調「適性」的課程模式中,教師需瞭解每個素材對可能如何發展與使用,

才能達到高教學品質的效果。

就是像老師的經驗,如果她很多經驗,我覺的對小朋友的教學,

就會是一個很高品質的教學。因為像我資歷就很淺,…,我會不 知道要帶給小朋友什麼東西。(T1-01-001-002)(T1-02-002) (2) 專家建議反而容易降低課程彈性

T1 所任教的園所在 2016 年接受了幼兒園輔導計畫,在訪談中 T1 多次提到 輔導教授對現場教學的有正向提升亦有降低教學的影響,結合教學經驗的影響 因素,在教師對教學概念尚未完整時,對專家學者的建議容易全盤接收,而忽 略了孩子對課程的興趣與發展,在此情況下,輔導計畫實施除無法發揮提升學

76

品質的目的外,也侷限了教師在課程的想法與探索的過程。教授定期入班希望 能看見教學的改善,但 T1 認為,如孩子因時間上的壓迫無法做出符合專家期待 的課程時,教師就必須從中做主導性的教學,但此結果除無法提升教師的教學 品質外也讓整的輔導成效流於形式。

像去年那個教授來,每個月來,我就覺得那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在壓力之下,我會反而會一直想不出來我要做什麼事情。…,就 是會覺得教授這樣子講、這樣子講,那我是不是就不能做什麼事、

做什麼事,就反而會侷限。(T1-01-019-021)

就是當孩子的成長沒有辦法達到老師的要求的時候,那老師從中 間可能就必需要做一些比較主導性的教學(T1-02-020)

T1 對教學品質的概念,呈現出一名新手教師在探索教學的過程,在教學品 質定義與評估項目缺乏一致姓,顯現此階段教師品質概念教模糊之特徵,教學 經驗與師生互動則皆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觀點,此結果顯現 T1 現階段所關注之教 學品質觀點主要以自身出發,較難兼顧到其他層次,此結果印證了陳木金(2005) 對探索期教師敘述。而輔導計畫做為影響 T1 教學品質的主因,也讓我們注意到 幼教專家在現場對教師產生的影響。(詳見圖 4-1-1)

圖 4-1-1 T1 教學品質概念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77

貳、建立期教師

此階段教師對自身職業產生認同感,能觀察出幼兒的個別差異,並能解決 核心問題不再只停留在表面,經常充實幼教理論的知識和所需的專業知能,對 教學的自信也大幅提升。建立期教師的觀點中,T2 提出三個概念分別為:教師本 身對教學品質是否有自覺是影響教學的關鍵,「品質」與「專業」連結與觀察師 生互動與幼兒的作品可評斷教學品質。接續將依序分述之。

一、何謂教學品質-品質就是專業的體現(開放性課程)

在訪談中 T2 提到家長與教師所認知的教學品質差異,主要來自於「品 質」在某程度上代表了「專業」程度,幼兒園教師認為在學前階段,孩子 需提高自主性、人際關係、邏輯推理等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家長端似 乎認為教導幼兒會注音、英文的教師才較有品質、專業的教師,造成差異 的原因為在公私立幼兒園失衡的情況下,傾向認知教學的園所不在少數,

使整體教學環境難以達到「正常化」的願景,此外,綜觀整個教育體系或 社會對幼兒園教師專業度的認同感,似乎還停留在幼兒園保育功能大於教 育功能的思維中,社會的意識形態形塑了教學應有的樣貌,但在缺乏專業 知識的背景下,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

我覺得品質就是,跟專業結合,…,然後專業性的部分,好像家 長就覺得,進幼兒園就是照顧好小孩就好了,他有學然後開開心 心就好,…,因為幼兒園階段,因為年紀也比較小吧,所以家長 就會覺得說,這個跟國小、國中、高中那種專業性比,還是會有 差,…,包含這個教育體系,它們在看幼教的時候,可能沒有把 它視為專業的一部分。 (T2-01-012-016)

二、教學品質評估-觀察師生談話、幼兒作品

觀察法是最常被現場教師用來評量教學品質的方式之一,T2 提出教師在教 學中與幼兒的交談會影響師生間的互動,透過觀察此互動可以推測教師的教學

78

品質,孩子透過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教師是否能接收到孩子說話背後的真正 意義,並給予適當的回饋,此解碼過程被 T2 視為評估教學品質的重點。

幼兒是教室內的學習主體,師生間的口語溝通無疑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主要 方法,基本上在教學中的對談應該都扮演著知識的展現、分享、探索與傳達的 功能(羅鳳珍,2004)。有此可知,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的引導是評估教學品質的 指標,教師在教學進行中使用問句如為開放式的語句,孩子則能透過教師的引 導進行思考,並提出不同的想法與同儕討論,反之,如教師使用封閉式的語言,

孩子的回答除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外,邏輯思考能力也無法提升,課程是否能 深入也取決於教師與孩子交談的過程。

開放式問題,它還可以延續小孩子的問題,再去拋問,小朋友可 以根據你的問題再去深入的探討,…,問問題很重要,如果一直 都是問一些封閉性的問題,或是是說太多認知性的問題,其實那 個沒有辦法達到,像是新課綱講的一些能力,它要有一些邏輯思 考的能力。 (T2-01-020-023)

看她上課的時候,她們討論的過程,老師是怎麼跟小朋友互動,

是老師主導性很強,還是說老師會願意傾聽小朋友的話,…,就

是老師主導性很強,還是說老師會願意傾聽小朋友的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