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幼教教學品質評量

提升幼教品質是世界各國最重要的教育議題之一,近年針對提升幼教品質 可從結構品質(Structural Quality)、歷程品質(Process Quality)、結果品質(Outcome Quality)接續三個觀點作探討(University of Oxford , 2012)。

結構品質(Structural Quality)指環境或硬體方面之品質,其中包含環境設備、

師生比例、教師資格、教師流動率等,結構品質因具備明確與容易評量之特性,

因此常包含在幼兒設置相關條例中;歷程品質(Process Quality)指幼兒可直接經 驗到的事物,需要較深入的觀察與測量,其中包含教育活動如何展現、老師和 孩子間互動的特徵、保育上之需求;結果品質(Outcome Quality)提供了另一種方 法來思考品質,此品質以幼兒展現之認知、人際互動行為為評量依據,簡而言 之即是以幼兒的表現來評量幼教品質(University of Oxford , 2012),因結果品質之 評定含有時間性及需顧及幼兒身心發展階段,故國內研究多透過結構與歷程觀 點來評定品質。

結構品質為幼教品質的基礎,從 1994 年開始教育部透過普設公立幼兒園及 提升幼兒園評鑑,並於同年通過《師資培育法》增加了幼教師資來源的多元性,

2011 年《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中對幼兒園幼教師資格、校舍設施設備、師生比 等有了明確的規範與標準,並配合幼兒園評鑑期望透過法規之界定提升結構品 質。歷程品質為支持幼兒學習的途徑,在社會對教育的迷思下導致幼兒教育淪 為國小先修教學,過於強調認知與學習成效的教學不僅本末倒置,也違反了適 齡、適性、適文化的國際幼教課程觀點。對此政府 2006 年開始推行《公私立幼 稚園輔導計畫》,配合幼教輔導團與訪視,並透過教學卓越獎表揚教學卓越之園 所並邀請園所進行分享,提供其他幼教師觀摩課程之機會,其目的為皆引導幼 兒教育教學正常化,「教學正常化」也是《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中重要的一環(吳 怡萱,2013)。在《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原則》中更明確規範:「幼兒園實施教保

35

活動課程,應以統整方式實施,以自行發展為原則,並應自幼兒生活經驗及在 地生活環境中取材。」(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4),以上政策皆屬提升歷 程品質之策略。綜合以上,可知近年幼教政策皆對提升歷程品質與結構品質有 重大貢獻。

然而結構品質與歷程品質對幼兒學習的影響程度不同,一個高歷程品質的 環境與師資為高品質幼教的必備條件,但合乎結構品質之設施與師資卻無法保 證幼教品質(Marilou, Heather & Morris, 2009)。Pianta、La Paro &Hamre(2008)在 幼教品質文獻回顧中發現,幼教品質之核心為教師與孩子的互動,而師生互動 之歷程品質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發展。Bronfenbrenner(1797)提出之生態系統 論(ecological systems)將人類所處環境分為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圍系統、巨 觀系統,微觀系統是個體在所處物質物理條件中密切且直接經驗到的環境;中 間系統為一個體參與兩個或更多環境間的連結;外圍系統雖是個體未主動參與 其中的系統,但其發生之事件會對個體產生影響;巨觀系統涉於微觀系統、中 間系統、外圍系統之外,指系統間共有之文化或意識形態等價值信念背景。依 據以上學者觀點,研究者歸納影響幼教品質因素(如圖 2-2-1 所示),其中幼教品 質之中涵蓋幼兒園品質,幼兒園透過歷程與結構影響幼兒學習,影響程度以近 端之歷程品質影響最為直接,其中包含教師與孩子間互動的品質與特徵,因幼 兒學習對象與素材皆從生活而來,教師為主要課程設計者,也是幼兒在園所中 最常學習互動的對象,幼兒園課程規畫含括孩子的一日作息,如例行活動、學 習活動、全園活動等(教育部,2012)。教師如能透過適當的課程安排與實施,即 可達到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之教育目的。意即擁有好的歷程品質即擁有好的幼 教品質,或更明確的,擁有好的教學品質及擁有好的幼教品質。

36

圖 2-2-1 影響幼教品質概念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Katz (1993)所提出的幼教品質多元觀點,其中包含由上而下的觀點

(top-down perspective)、由下而上之觀點(bottom- up perspective)、外部-內部觀點

(outside-inside perspective)、內部觀點(inside perspective)以及外部觀點(outside perspective),從這五個觀點可以全面的評估幼兒的教學品質。由上而下的觀點 指評量者站在成人觀點所見機構的規劃是否符合對高品質幼兒教育的標準,其 評鑑項目通常含有:班級人數、幼教師資格、師生比、空間環境、器材等。這些 標準是容易衡量及觀察的,由上而下的觀點也相當於上述的結構品質。由下而 上的觀點指的是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去檢視機構所提供式課程是否符合幼兒的 身心發展,此觀點與歷程品質的敘述相符。外部-內部觀點指的是家長與教師之 間的關係,家長所感知的品質決定他們如何定義品質。內部觀點機構內部成員(包 含教職員、行政人員、工友)的感受做為評斷品質的準則。外部觀點指的是機構 所處之社區或社會對該機構的評量觀點。從上述可知評量教學品質所關注的面 向是多面且複雜的,隨著研究的焦點不同,幼兒園品質與教學品質議題發展出 內容多元的相關評量工具。

37

一、幼教教學品質評量工具

幼兒園品質評量工具可由專注焦點分為「幼兒園品質觀點」與「教學品質 觀點」。幼兒園品質觀點有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修訂版(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Revised Edition , ECERS-R)與我國教育部幼兒園評鑑 指標及幼兒園品質評量表(徐連恩、劉蓁,2006);教學品質觀點有教室教學品質 評量表(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 CLASS)、幼兒學習投入度評量表 (Leuven Involvement Scale for Young Children, LIS-YC)與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 評估表(林佩蓉,2012)。

(一)、幼兒園品質觀點

1.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修訂版(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Revised Edition , ECERS-R)

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修訂版(ECERS-R)為 Dr.Harms 等人根據幼兒學習環境 評量表(ECERS)於 1997 年修改提出,其適用範圍於 2.5-5 歲之學前機構,Dr.

Harms 等人認為環境品質應包含空間、課程及人際關係都會直接影響學前機 構內的每一個人(幼兒和成人),其指標包含環境的自由選擇性、獨立性、自由 創作、多樣化、計劃性、正向氣氛、監督管理與成人角色,其構面包含:空間 與設施、個人照顧、語言與推理、活動、互動、作息結構、父母與教師,評 分方式採七點量表及四種品質的標準-不合宜、最低標準、良好、優良,在 每個構面下陳列了相關的子題,如表 2-2-1 所示(郭李宗文、陳淑芳譯,2006)。

該評量表在 2006 年由郭李宗文教授與陳淑芳教授出版中文翻譯版,提供現場 教師與管理者一個可以自評的工具。

38

表 2-2-1

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修訂版(ECERS-R)架構

子量表 題項 子量表 題項

(ECERS-R)。臺北:心理。

39

40

41

42

類別 項目 細項

6.2.4 戶外遊戲場地面應無障礙物。

6.2.5 戶外固定式遊戲設施應標示使用者年齡。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2)。102-106 學年幼兒園基礎評鑑指標。取 自:https://www.google.com.tw/url

3.幼兒園品質評量表

幼兒園品質評量表由政治大學徐聯恩教授與劉蓁於 2006 年發表,該量表以 全面品質的概念為我國提供幼兒園品質之評量工具,其概念包含結構品質、歷 程品質、服務品質、全面品質及成人工作環境品質。評量表共有 52 題,其中包 含量事實題為 23 題,頻率題為 29 題,計分方式實事題以是與否區分,頻率題 表採 Likert 四點量表計分,共 17 個次構面分別為歷程品質-關係、健康、課程、

教學、評量;結構品質-師生比、教師專業、物理環境;成人工作-工作環境、薪 資福利、服務品質-親師溝通、親職教育、家長參與、家長滿意;全面品質-全員 參與、持續改進、社區資源(如表 2-2-3 所示)。

表 2-2-3

幼兒園教學品質評量表構面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徐聯恩、劉蓁(2006,11 月)。幼兒園評鑑觀念之改變與量表發展(I)。論文 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與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之教學評鑑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43

(二)、教學品質觀點

1.教室教學品質評量表(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CLASS); 教室教學品質評量表為一份以師生互動為觀察重點的評量表,Pianta、La Paro 與 Hamre(1999)以文獻回顧的方式研究既有的幼兒教學品質評量工具發 現,大多評量工具的重點著重於外部系統之結構品質,但對幼兒而言教師與其 互動的品質才是影響學習的主要關鍵。

CLASS 的評量方式為參與式觀察並以師生互動為主要觀察目標,評分方式 為七點量表(1、2 為低品質;3、4、5 為中品質;6、7 為高品質),並以三領域十 構面作為評量依據,分別為:情緒支持(Emotional support)-正向氛圍(Positive climate)、負向氛圍(Negative climate)、教師敏感度(Sensitivity)、兼顧學生觀點 (Regard for student perspectives);班級經營(Classroom organization)-行為管理 (Behavior management)、生產力(Productivity)、教學活動(Instructional learning formats);教學支持(Instructional support)-概念發展( Concept development)、回 饋品質(Quality of feedback )、語言示範(Language modeling),詳如表 2-2-4 所示。

表 2-2-4

教室教學品質評量表領域及構面簡表

資料來源:Pianta, R., &Hamre, B. (2009).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Processes: Standardized Observation Can Leverage Capacity.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8(2), p.111.

doi:10.3102/0013189X09332374

44

上表說明如下:

(一)情緒支持(Emotional support):研究顯示,良好的情緒會是幼兒學習的基 礎,正向的情緒有助於幼兒在未來人際關係與學習成就上的展現。

(1) 正向氛圍(Positive climate):師生之間的情感連結,愉快、尊重的互 動性質。

(2) 負向氛圍(Negative climate):師生之間展現的憤怒、敵意與對峙。

(3) 教師敏感度(Sensitivity):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情感問題的回應與覺 察。

(4) 兼顧學生觀點(Regard for student perspectives):教師對課程及活動需 兼顧學生的興趣、觀點與動機。

(二)班級經營(Classroom organization):教師運用良好的策略營照對幼兒 友善及有意義的學習環境,包含三項構面。

(1) 行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教室的規則是明確且一致的。

(2) 生產力(Productivity):反映教師在教學時間和例行活動給學生的學習 情形。

(3) 教學活動(Instructional learning formats):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並促 進活動,展現最大的學習機會。

(三) 教學支持(Instructional support):指教師如何幫助孩子連結舊經驗、

蒐集訊息、整理訊息並推展因果關係,即幫助孩子發展後設認知的 能力,教學支持領域下涵蓋三個構面。

45

(1) 概念發展(Concept development):指教師運用教學討論鼓勵學生進 行高階、具創造力與問題解決的思考能力。

(2) 回饋品質(Quality of feedback ):指教師對孩子的意見與想法所做的 口語回應。

(3) 語言示範(Language modeling):指教師鼓勵、促進學生從事有意義的 談話。

2. 幼兒學習投入度評量表(Leuven Involvement Scale for Young Children, LIS-YC)

幼兒學習投入度評量表由 Leaver 於 1994 年提出,該評量表關注焦點於幼兒對 課程或工作的投入程度,投入程度越高顯示該教學之品質越好,該量表評量方

幼兒學習投入度評量表由 Leaver 於 1994 年提出,該評量表關注焦點於幼兒對 課程或工作的投入程度,投入程度越高顯示該教學之品質越好,該量表評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