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 、 、幼稚園教師的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 幼稚園教師的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 幼稚園教師的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 幼稚園教師的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

二 二 二

二、 、 、 、幼稚園教師的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 幼稚園教師的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 幼稚園教師的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 幼稚園教師的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

林曼麗(2000)認為,長久以來,台灣學校的視覺藝術教育過於重視「形式的訓練與 學習」,媒材的運用與技法的練習成為教學主體,藝術課程淪為以「手」操作為主的課 程,不認真的老師以「美勞包」進行教學,學生的作品如出一轍;認真的老師則認為只 要努力地以各種教材教法,提供學生大量、多變化的媒材或技法就完成了教學的重要職 責。然儘管學生經驗了媒材的運用並獲得技法的熟練,但此不代表學生已完成視覺藝術 的學習,亦不可認為教學已達到了視覺藝術教育的目的。許信雄在其 1999 年的譯作中 提到,唯有教師重視藝術,才能夠進一步影響學生重視藝術。藝術的本質要能夠不被忽 視,有賴於教師對藝術本質的認識,教師應具備並充實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才能,要能理 解、評論和欣賞兒童藝術。林佳慧(2007)則談到,教師在指導幼兒從事造形活動前,若 能具備個人的藝術修為、創造技巧、藝術鑑賞及相關知能,即可在活動進行中駕輕就熟,

並給予幼兒更多有利於創作的資源與鼓勵。可見,要改變台灣視覺藝術教育著重形式的 缺失,可藉由提高教師視覺藝術教育的專業知能改善之。以下進一步探討幼稚園教師之 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內涵。

在王多智(1993)國小美勞科教師教育專業能力之研究中,國小美勞科教師之教育專 業能力可分為五大類:教學準備的能力、教學實施的能力、教學評鑑的能力、自我發展 的能力,以及人際關係的能力。魏炎順(1993)則針對國小美勞科教師學科專門能力進行 探討,進一步將國小美勞科教師學科專門能力分為「欣賞與觀察、研究與討論的能力」

以及「發表與實習的能力」兩大類。前者包括對兒童在造形與視覺發展方面的學習特徵 及對兒童學習心理發展的認識,瞭解造形及色彩基礎原理等;後者包括繪畫、雕塑、設 計、工藝、園藝、家事六類之基本概念、表現技法、原理概念等知能。

高震峰、陳秋瑾(2002)認為藝術教學的成效和教師素養息息相關。在九年一貫「藝 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師應具備知識、自我內在的認同與外在關係的認同等三方面的素養。

(一)知識:包含藝術教育相關的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延伸至和不同藝術領域的統合,

與社會脈動密切配合所形成一種極為複雜的專門規訓(discipline)。可進一步分為三種 知識:

1.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泛指和藝術相關的專門知識。

2.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指教育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社會學和 哲學等相結合而成的專業知識。

3.實務知識(practical knowldege):即統合以上二種知識使其能夠與學生的社會、文

化、價值、信念等相互配合。

(二)自我內在的認同:又稱為內在關係(intra-relation),文獻上與教師信念(belief)、認 同(identity)、參與(commitment)等相關,主要分為四個面向。

1.對自我的認同:教師對自我的認同,包括教師個人特質、期許和願景等。

2.對教育環境的認同:指對整個教育環境的理解、期待以及對教師的責任和角色的 認同。

3.對社會的認同:有鑑於過去整個社會大環境與藝術家之間的互動不多,九年一貫的 課程期望透過家長、社區、行政等方面的社會資源與制度進入教育過程。因此,

藝術教師除了擁有卓越藝術創見,還須理解「世俗化」、「大眾化」、「民粹化」,以 能夠在精緻藝術與通俗藝術間取得平衡。

4.對藝術教育的認同: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多元評量與帶得走的能力,使得「表現」

成為相當重要的能力,藝術教師本身對藝術教育功能的認同,可避免過去社會對 藝術教育工作者不尊重的情形再度出現,亦有助於藝術教師的形象重塑。

(三)外在關係的認同: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除了以文化傳承為重心外,也 和現代科學化的技術、材料、符號相結合,並強調親師生、同事之間等的互動以及 多元的藝術學習與藝術評量,這些外在關係的認同(inter-relation)直接表現在教育 的目標中,如要有使用資訊的能力,經由溝通、協商的技巧,利用不同的表達技巧 或科學工具,建構出適合學習的最佳情境。

趙惠玲(2003)提出中學視覺藝術教師應具備之專業知能有四類:視覺藝術專業知 能、教育專業知能、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視覺藝術教學信念。摘要如下:

(一)視覺藝術專業知能:

此為學科知識,其內涵包括視覺藝術學科相關之視覺藝術創作能力及知識,除了創 作知識和技巧外,尚須包含視覺藝術相關理論。唯有對視覺藝術有深厚的瞭解,教師始 能視學生需求予以規劃適當的視覺藝術課程。

在諸多藝術教育思潮中,有兩波思潮對視覺藝術教學內涵造成較大的影響:其一是 學科取向藝術教育(DBAE)思潮,強調「鑑賞」與「創作」在視覺藝術教學中等量齊 觀的重要性,提升了視覺藝術理論的重要性,並解構了長久以來視覺藝術創作的優勢地 位;其二是後現代藝術教育思潮,在後現代藝術教育觀下,教學內容跳脫了「媒材─技 法」以及精緻藝術的傳統教學模式與限制,轉而進入具充分彈性的全方位人文素質教育 的時期,技巧不是視覺藝術教育的目的,而是瞭解人類文化意義與創造新意義的工具與 手段(郭禎祥,1999a)。

(二)教育專業知能:

此即「教學知識」,與一般教育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可劃分為學生、課程、教學與 管理、評量等四大類。「教育專業知能」是在談及各科目教師的「專業化教學素養」時 不可或缺的必備要件,其內涵並不會因為學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

此為學科教學知識,是學科內容知識與一般教學知識的「特殊混合體」(special amalgam),其功能在於使各學科之教學更為有效。包括了對學生之身心發展的瞭解、對

學生視覺藝術創作心理發展與變化的瞭解、對所任教的教學環境之制度與社會分別有所 認識,而要能夠勝任教師一職,則須通曉教授的學科知識,以及引導學生學習該學科知 識的最有效方法。

(四)視覺藝術教學信念:

多數學者認為,教師的教學信念反映其對於與教學相關之概念及問題的認知和判 斷,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所表現的行為亦受教師個人的教學信念所影響。而視覺藝術 教學信念則是視覺藝術教師在教學情境與歷程中,對教學工作、教師角色、課程、學生、

自我教學素養等相關因素所持有且信以為真的態度及價值觀,包含了視覺藝術教師對教 學工作的認知、態度及熱忱,並做為教師教學思考與行為準則的引導方針。

藍惠美(2003)從學校課程與教學實務角度出發,認為現今視覺藝術教師應具備以下 能力:

(一)藝術教育的專門知識;

(二)藝術教育教學的能力;

(三)藝術教育課程統整及規劃設計的能力;

(四)協同教學的能力;

(五)學生能力評量的能力。

美國 NAEA(National Arts Education Association)自 1970 年起號召多位學者專家共同 研擬「藝術師資培育標準」,藉此作為藝術教育教師在教學實踐場域中的專業能力表現 之依據。其中針對藝術教師應具備之專業知能內容如下(引自藍采虹,2006):

(一)藝術內容:對藝術內涵要有充分的瞭解;能選擇教學內容。

(二)學生知識:能夠了解學生個性、能力與學習方式的綜合知識;具備對學生的敏銳觀 察力;能因應學生程度計畫適宜的教學。

(三)課程發展:能發展反映藝術教育目標與意圖之課程;能發展反映出具深度、廣度藝 術課程;能發展反映出教育、社區與社會的目標、價值觀的課程。

(四)教學:能夠帶領學生學習藝術的內涵;創造有助於學生學習之有效學習環境;熟悉 教學法;能檢視自己的實務經驗與藝術教學情況;能與其他教師協同教學。

(五)教學評量:能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評量;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量;對教學計畫效果 的評量。

(六)專業責任:在教學實務中持續反映專業責任之表現;體認自己對學校與社區的責任;

能夠透過專業成長與研究貢獻個人專業能力。

1987 年教育部修訂之「幼稚園課程標準」(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7)中,教師在「工 作」領域中應具備之專業能力包括:知道繪畫、紙工、雕塑、工藝四大類教授內容、瞭 解「工作」領域的教育目標、各範圍的教材選編、教學方法及實施要點,以及對幼兒學 習與教師教學兩方面之評量能力。

蘇振明等(2000)以「幼兒美術」一詞替代「幼兒工作」,認為教師應清楚自身在幼兒 美術活動中的任務、堅持幼兒美術教師的信條、熟悉幼兒美術教育的內涵與幼兒美術學 習的心理、具有規劃幼兒美術課程與教學指導的能力,以及成長自身專業知能、提升教 學品質的能力。

綜合以上之幼稚園教師專業知能及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內涵,合併參考藍采虹 2006 年研究論文的問卷架構以及研究者教學經驗,茲將本研究所欲探討之幼稚園教師在 視覺藝術教育專業知能的內涵界定在以下五個層面:

(一)幼教基本專業知能:幼兒教育理念、幼教行政、幼兒發展、特殊幼兒教育、幼兒保 育。

(二)視覺藝術學科專門知能:幼稚園視覺藝術學科知識、幼稚園視覺藝術學科教學知識 與能力、幼兒視覺藝術發展與學習特性的知識。

(三)視覺藝術學習環境專業知能:教室管理與班級氣氛經營、學習環境佈置與空間規劃、

幼兒輔導知能。

(四)教育溝通協調知能:親師生溝通合作的能力,與專業人員互動對話的能力、情緒管 理、團隊精神。

(四)教育溝通協調知能:親師生溝通合作的能力,與專業人員互動對話的能力、情緒管 理、團隊精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