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構學習型家庭的要點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建構學習型家庭的要點

有關建構學習型家庭的具體作法,各學者依其對學習型家庭 意涵的觀點不同,而有不同的建議。在教育部(民 87)《邁向學 習社會白皮書》中強調要「發展各類型的學習型組織」,關於學 習型家庭的部份,則說明要推展學習型家庭,落實終身學習環 境:社會中最親密的組織莫過於家庭,因此人人都必須好好經營 家庭,以發揮最大的功能,尤其學習型組織的形成,對家庭及社 會成員的終身學習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具體作法包括:鼓勵家庭 學習的風氣、推廣深入家庭的圖書服務、妥善訂定其他獎勵家庭 共同學習與成長的辦法。

在白皮書中也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其中《方案十一》為「推 展學習型家庭方案」,鼓勵每一個家庭透過下列途徑建立學習型 家庭:(一)購置或借閱家庭教育相關圖書;(二)訂閱家庭教育 相關雜誌;(三)全家參與文藝或演講活動;(四)全家參與親子 成長或研習活動;(五)訂定家庭學習計畫,配置學習時間;(六)

參與國內或國外休閒或旅遊活動;(七)購置家庭個人電腦,進 行網路學習。

林振春(民 89)依學習分享的模式與學習型家庭的特徵,

提出六種運作學習型家庭的策略:

(一) 在家庭中建立生活學習團隊:具體作法有 1.辦理研習 會,教導家庭成員如何從家庭生活中來從事學習;2.

對於家庭問題的處理模式,應以召開家庭會議,讓成 員有機會提出多樣的解決方案,並給予參與解決問題 的行動之中;3.家庭會議應幫助成員從事生活學習計 畫,評估其生活學習能力,並協助其從生活實踐中獲 取成效;4.建立家庭成員共同的學習分享時間,並依 知識分享與智慧分享的層次逐步邁進。

(二) 培養家庭成員「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學習型家庭 必然要先培養出具有學習能力的家庭成員。可以透過 學校正規的學習機制,或由家庭成員帶領,透過學徒 教導式和社區觀摩等方式來學習。

(三) 在家庭中進行「對話」訓練:對話訓練能強化及提高 團隊學習的能力;對於家庭共識的達成以及和諧家庭 氣氛的營造,對話的良窳更是居於關鍵地位。家庭中 的對話訓練可透過下列方式進行:1.利用正式的家庭 會議和非正式的家庭聊天時間來進行對話訓練;2.給 予每位成員公平的參與機會,並獲得應有的尊重;3.

對話中要求仔細觀察並關心其他成員的言行表現;4.

對話中避免質問與責備的溝通方式;5.期待成員對於 任何事物都能保持追根究柢的精神;6.父母帶頭示範 良好的對話情境,並分享愉快的對話經驗。

(四) 鼓勵家庭成員實踐系統性思考:系統思考是學習型組 織的核心,也是促成家庭學習的動力。

(五) 鼓勵家庭成員改善學習的心智模式:唯有家庭成員在 心 智 模 式 上 產 生 改 變 , 家 庭 學 習 才 能 真 正 彰 顯 其 效 果 。 要 真 正 達 成 心 智 模 式 的 改 變 , 仍 得 進 行 下 列 作 法:1.規劃家庭學習時間,每天有固定時間全家從事 個別或共同學習的活動,可以是家庭讀書會、網路瀏 覽或社區演講活動等;2.規劃家庭分享時間,無論是 工作上、學業上、社團上或家庭中的生活經驗,皆是 家庭分享時間的主題。可以是泡茶時的聊天,也可以 是睡前的呢喃;3.定期參與國內或國外旅遊活動,透 過對家庭外界事務的接觸,產生對固有思考模式的衝 擊,而達成心智的開放;4.不定期進行改變心智模式 的練習。

(六) 協助家庭成員規劃個人的生涯發展:家庭本身是一個 動力發展的過程,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社 會發展任務,而社區和社會也一樣進行著演變。個人 屬於家庭的次系統、家庭則屬於社區的次系統,社區 更屬於社會的次系統,每個系統皆在發展演變之中,

因 而 任 何 的 規 劃 都 具 有 變 動 性 , 都 具 有 測 不 準 的 特

性,但是當家庭成員進行生涯規劃時,便是實踐系統 思考的最佳良機,也是檢驗學習型家庭的最佳妙法。

方隆彰(民 89)強調學習型家庭最大的特點為家庭本身就 是一個豐富的學習場域,在其中的學習是一種「不拘形式的學 習」,不論是個別成員或共同學習,在家庭內或全家外出參與社 會服務大人或小孩,書桌旁或沙發椅上等等,只要有適當的環境 設施,能刺激學習的媒材,以及想要學習的意願,人人隨手拈來,

學習的樂趣就在其中。他並提出四個有助於塑造學習型家庭氣氛 的具體方向:(一)人人皆我師;(二)處處皆教室;(三)事事 生智慧;(四)時時可學習。

廖永靜、林淑玲(民 88)對於如何建構學習型家庭,建議 可朝規劃「家庭學習中心」(Home Learning Center)方向努力,包 括硬體(充分條件)與軟體(必要條件)兩方面:

(一) 硬體學習環境:配合家庭經濟條件的許可,配置下列 裝備:1.書房、書櫃、書架、書桌、書椅;2.百科全 書、報紙雜誌、字典、圖書;3.有線電視、錄音機、

放影機、電話、電腦、數據機、CD-ROMs。學習資源 愈 豐 富 , 學 習 效 率 愈 佳 。 學 習 材 料 則 可 透 過 網 際 網 路、線上服務及 E-mail 探索網路世界,報紙雜誌則是 全 家 人 獲 得 知 識 以 及 刺 激 討 論 的 題 材 , 親 子 共 讀 圖 書,閱讀的成效更佳。

(二) 軟體學習環境:發展學習型家庭,要建立非威脅性的 環境及培養對話的氣氛。培養催化學習的環境:1.一 種祥和、溫暖、安全的社會--心理環境;2.成員間 需要雙向與多項溝通,及彼此具備分享資訊的意願;

3.學習是一種自願的過程,帶領者(父母)應真實;

4.態度的改變不易,要有耐心;5.學習者的人格與能 力,包括知識建構能力,需要被尊重;6.語言應彼此 能了解、接受;7.學習是有趣的;8.承認學習者也有 獨到的見解。

學習型家庭究竟是要進行哪些活動,並沒有固定範圍。廖永 靜、林淑玲將其歸納為兩類合計十級的活動,各家庭可以由淺到 深,逐步推行:

(一) 知能獲得,依程度分為六級

1. 自我反省、成長與超越,例如讀書看報、靜修、遨 遊電腦網路等。由父母帶動家庭讀書風氣。

2. 個別參加進修、訓練,例如參加父母成長團體、讀 書會、職業訓練或空中大學;孩子在校就學等。

3. 兒童教育:引導子女學習,例如親代間文化傳遞、

親子共讀、相互說故事、教孩子放風箏。

4. 全家共同進行的娛樂休閒活動,例如全家出遊、運 動。

5. 家人共同進行非結構性的學習活動,例如共同蒐集 資料、知性之旅等。

6. 家人共同參加結構性的學習活動,例如親子輔導團 體、全家當義工等。

(二) 溝通對話,依程度分為四級

1. 相處在一起,情感性的肢體語言在彼此間流動。

2. 簡單溝通、閒聊,或一面進行休閒活動,一面聊天。

3. 討論:針對有興趣的主題或共同面對的問題進行對 談,例如腦力激盪共同處理家庭壓力,或談論讀書 心得。

4. 深度對話:內心情感坦露、分享,例如談個人生涯 規劃、情感生活,或坦承處理衝突、對方建設性回 饋等。

學習型家庭的相關因素,如下頁圖 2-2-1。

廖永靜(民 89a)強調閱讀習慣的重要。認為學習型家庭是 一個喜愛讀書的家庭。他以兩項美國的大型研究結果為例,該兩 項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越多,例如:設定看 電視時間、睡眠時間、做家事規則、指導做功課、提供書刊雜誌、

帶孩子上圖書館,越有助於孩子在學校的閱讀成就。強調父母對 孩子學習過程的重要。在建構讀書之家,他強調家庭要進行家人 全員學習,或稱團隊學習,才稱得上是學習型家庭(廖永靜,民 89),因此,閱讀活動除了自己讀書,還有必要親子共讀,以及 全家閱讀。最有效的家庭閱讀活動是討論、分享。

圖 2-2-1 學習型家庭的相關因素

張苑珍(民88,引自鍾肇騰,民 89)引用 Longworth(1999;188)

的觀點認為經由社區相關節慶及趣味活動的推行,培養家庭進行 講;3.出版專刊;4.父母成長團體;5.讀書會。蕭寶玉(1996,

學習型家庭

引自魏惠娟,民 88b)在研究美國家庭識字方案後,提出我國實 施該方案的五種可能途徑,其中之一即是「結合公共圖書館來辦 理」。魏惠娟強調學習型家庭的建立不難,藉著教育部的全力推 動及各種方案的規劃與實施,希望能使更多家庭從電視機及電腦 螢幕前回轉,把晚上時間真正還給家人。

綜上所述,各學者由不同的觀點提出不同的建議,這也是建 立學習型家庭的基本內涵--沒有特定的形式、方法,是一種生 活型態。研究者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在探討如何建立學習型家庭 時,將以學校觀點出發,建議以下列五要點為建構學習型家庭的 目標:(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倡導親子共學觀念;(二)建立 學習型家庭,發揮家庭教育功能;(三)建構學習型家庭,豐富 家庭文化內涵;(四)形塑學習型家庭,普及終身學習理念;(五)

發展學習型家庭,促進社區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