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的結果可能會因為學生能力、導師領導風格、縣市地理因素…等不同因素 所造成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研究者提一些建議,供相關人士參考。

一、給予現職教師批閱習作的建議

(一) 根據批閱目的來決定使用習作的方式。

若教師的目的是想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並督促學生學習,建議每天指定 2~3 題的習作當回家作業。教師可於隔天收回批閱,檢視學生每天的學習成 效。若重視學生整個單元的熟悉度,可於每章節課程結束後,請學生寫完後 交回批閱。教師可從習作中了解學生的程度,並給予總評,讓學生了解自己 的學習表現。

(二) 利用分段給分的方式,讓學生重視解題的過程。

教師可在課堂上告知學生,習作的給分標準。除了答案正確外,解題過 程必須合理完整才能拿到全部的分數。避免學生只注重公式的背誦與計算,

更重視解題過程中的關係。

(三) 利用文字回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錯誤。

許多學生的習得無助感是在於不知道自己錯在哪,當然也不知道如何 修正。因此,教師若能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錯誤與訂正方 向,相信學生面對數學能堅持的更久。

(四) 運用讚美的詞語,可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每個人都需要被肯定,尤其是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教師可利用習作批 閱的時候,針對學生表現給予正向鼓勵,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不會 覺得自己甚麼都不會,只要再輔以文字回饋,讓學生有前進的方向。引 導學生反覆修正自己的解題歷程,相信每位學生都能將數學知識掌握到 一定程度,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信心就會更高。

98

二、 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方面:

由於研究對象是第二類組的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動機比社會組學生強,

在數理問題表達能力也比較高,因此同樣的模式以社會組學生為研究對象是 否會有同樣成效?或是從一年級就讓學生適應本行動研究的批閱方式,長期 來看是否會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些都是值得未來進一步作研究的題 材。

(二) 回饋方式:

研究者實施習作批閱的目的是透過給出明確的批閱方法及合適的回饋 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成就表現。但回饋的方式不一定只有文字,還有 口頭或是圖形。可以探討如何進行這些不同的回饋方式?以及這些不同的回 饋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效與態度的影響。

(三) 線上繳交與線上批閱的可行性

紙本測驗與線上測驗最大的差異就是資料儲存與分析的便利性。像是線 上批閱系統,可以儲存學生的資料,教師在做錯誤類型的分析也會更容易。

單一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也許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針對學 生的程度給予指導。未來如何運用雲端系統於批閱上,相信這是未來研究的 趨勢之一。

(四) 證明題的批閱

習作中證明題批閱,一直是研究者在行動環中耗費最多時間的。因為學 生在這方面的經驗最少,所以常看到難以解讀的推理過程。讓教師苦苦思考 如何給分並給予回饋。寫得太少,怕學生看不懂,寫得太多,不僅需要比較 大的篇幅又耗費許多時間。因此,研究者是請學生來說明解題過程,一起討 論,協助學生完善自己的證明過程。但這還是需要占用不少課餘時間,未來 可以針對證明題的批閱加以研究,思考證明題應如何回饋,可以幫助學生知 道自己的問題,甚至引導學生完成論述。

99

參考文獻

一、英文部分

Aiken, L. R.(1970).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0(4), 551-596.

Aiken, L. R.(1976). Updata on attitudes and other affective variable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293-311.

Bangert – Drowns, R. L., Kulik, C. C., Kulik, J. A., & Morgan, M. T.(1991).The instruction effect of feedback in test-like event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 213-238.

Bassarear, T. (2001). Mathematics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Burnett, P. C. (2000). Teacher praise and feedback 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2, 5-16.

Fennem, E., & Sherman, J. A. (1976). Fennema-Sherman Mathematics Scales.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attitudes toward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by males and females. JSAS Catalog of Selected Document in Psychology, 6(3), 1-32.

Fishman, S. & Tobey, C. (1978). Augmented feedback. In W. G. Andson &

G.T.Barrette (Eds.), What’s going on in gym: Descriotive stud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Motor skill: Theory into practive, Monograph, 1, 51-62.

Magill, R. A. (1993). Feedback and verbal feedback influences on skill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4, 358-369.

Mayer, R. 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New York: W. H.

Freeman.

100

NCTM(1989).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k mathematics. Reston, VA: NCTM.

Reyes, L. H. (1984). Affective variable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Elemintary School Journal, 84(5), 558-581.

Skemp, R. (1987).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expanded american edi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weller, J.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ing[J]. Cognitive Science,1998, (12).

101

二、中文部分

王連臣(2008)。淺談在數學作業批改中“巧用評語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8(6A),49–50。

朱桂琴(2009)。數學作業評語的探索與嘗試。教學研究,32(2),91–92。

朱惠文(2017)。106 學年度指考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說明—數甲考科。【大學入學考 試中心】取自http://probe.ceec.edu.tw/106 學年度指考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說 明 數甲考科/。

毛國楠(1997)。成績回饋方式對不同能力水準國中生數學科的學習動機、學習策 略、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9,117–135。

李虹儒(2014)。國小教師實施數學家庭作業之現況。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大學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何欣玫(2015)。淺談數學解題之溝通能力。國教輔導,45(1),27–33。

林凱胤(2014)。即時回饋機制對學生學習專注力影響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2(1),

87–107。

高石城(1999)。數學新課程對學生數學解題能力與數學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 南師範學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

高博銓(2009)。教師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中等教育,60(2),32–46。

陳嘉成(2004)。國中數學科高智商低成就學生學習行為構型之研究。測驗學刊,

51(1),1-27。

陳嘉成(2006)。為什麼自我跛足?與數學能力知覺、測驗焦慮對學習行為組型的 中介效果。測驗學刊,53(1),49–77。

楊郁玲(2014)。運用鷹架策略於數學作業以改善學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喬麗文(2008)。課後學習對國中生數學成就的影響—九國/地區之比較。國立暨

102

南國際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投縣。

李克明(2008)。試題回饋對大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朝陽人文社會學刊,6(2),

63–80。

高博銓(2009)。教師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中等教育,60(2),32–46。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要。臺北市:作者。

楊孟麗、謝水南(譯)(2015)。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原作者:Frank, Wallen, &

Hyun )。臺北市:心理。

楊凱琳(2010)。高中生對機率學習的態度問卷之編制與研究。測驗學刊,57(4),

485–514。

張景媛(1990)。回饋方式、目標設定與後設認知對國小學生數學作業表現及測試 焦慮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3,189–206。

張春興(198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程炳林(2006)。主觀能力與逃避策略之關係。師大學報,51(2),1–24。

郭生玉(2010)。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精華。

蔡文標(2003)。影響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成就的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 學報,17,1–37。

蔡清田(2007)。課程行動研究的實踐之道。課程與教學,10(3),75–89。

翁福元、林松柏(2005)。行動研究運用於教師專業發展出探—中部縣市某高中教 師從事行動研究為例。教育科學期刊,5(2),78–94。

黃昆輝、張德銳、何澍、Jing-qiu Liu、張景媛(2000 年 12 月)。雙語詞彙、學術

103

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4639/

黃麗分、吳庭瑜、侯世環、洪瑞雲(2012)。回饋類型、問題呈現方式與練習對問 題解決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4),855–874。

譚寧君(1992)。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

5,621–677。

104

附錄一、重補修回饋問卷

◎重補修課程回饋單

同學們,恭喜你完成了重補修課程!希望你們能留下寶貴的意見,幫助老師讓課程變得更好 以下問題並不會列入計分,請回答下列問題:

請根據下列敘述的認同度給予分數,並

加以說明

,藉此表達你的意見。

給分方式: 1 分–非常不同意 2 分–不同意 3 分–沒意見 4 分–同意 5 分–非常同意 1. 你認為下課前的習題練習,對你掌握上課的知識內容有幫助。

2. 你認為教師批閱習題,對你確認自己的學習成效有幫助。

3. 你認為教師批閱習題並在下堂課立即發回,對你數學學習有幫助。

4. 你認為教師批閱習題的給分方式,對你完成習題的動機有幫助。

5. 你認為教師批閱習題的文字回饋內容,對你完成習題的動機有幫助。

◎以下為開放性問題:

1. 你認為教師批閱習題時的文字內容,對你有幫助嗎?或是印象深刻的地方?

2. 請問同學,你希望平時上課時,教師也運用一樣的回饋方式來幫助你的數學學習嗎?

※感謝你,請留下寶貴的意見,讓教師參考、反省自己不足之處。

105

附錄二:隨堂測驗卷

單元:1-1 隨機的意義 01 班級: 座號: 姓名:

1. 試寫出下列名詞的定義:

(1)隨機試驗:

(2)隨機變數:

2. 投擲1粒公正的骰子 2 次﹐觀察依次出現點數的情形﹐

(1)寫出此試驗的樣本空間S

(2)令隨機變數X 表示骰子的點數和﹐列出 X 所有可能的取值﹐並寫 出樣本空間S 中對應的事件(樣本點)﹒

(3)承上,求出X 取各值時的機率﹒

(4)承(2),求P X

10

P X

10

的值﹒

106

107

108

109

110

◎以下為開放性問題:

數學習作回饋部分

1. 針對習作每題四分的給分方式,同學是否了解其涵義?

2. 關於數學習作的文字總評部分,是否能幫助你知道自己不足之處?

如果有,請舉例。如果沒有,請同學給予建議。

(例如:針對錯誤的部分,你希望得到甚麼幫助? )

3. 習作批閱發還後,你會在何時重新檢視教師批閱的內容?

4. 針對習作中錯誤的部分,你會如何訂正?

5. 訂正習作時,你常遇到什麼困難?你希望老師給予甚麼幫助?

6. 你認為重新訂正自己的習作內容,對你的數學能力有甚麼幫助?

1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