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中國茶藝華語課程教學模式

第三節 建議

設計“中國茶藝華語課程"的時候,曾針對七位日籍學習者以訪談方式 做需求的分析,當時筆者驚訝每個學習者都對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有自己的 意見與要求,而且他們最後都異同口聲的表示說:「如果真的有這種課程,

我一定想參加!」。

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學習者有可能被認為是被動者。他們只需要參與教 師設計的課程,按照教師採用的教學方式來學習。可是學習者他們其實針對 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有自己的看法與意見。而且其針對學習內容的要求就是 他們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聆聽他們的意見,並把學生的需求完 全反映在課程上,這原則是除了發展性文化課設計以外,在將來的中文教學 上都必要的教學設計之要點。

其次,看見在英文與日文教學上運用頗多的 CBI 教學法,在這種趨勢主 導下,相信不久的將來,中文教學也會發展出文化課之類的教學模式。這種 情況下,雖然本論文研究上導出發展型文化課設計之原則,可是,教師、學 生條件的不合、教學環境的限制、教材、學習活動方面的各別問題一定會慢 慢浮現擡面。學生的語言程度是初級、中級還是高級?人數有多少?教學地 點哪裡?每一個課程都有它特殊的教學條件。一定有跟原則不太符合的部 份。

目前,中文教學上發展型文化課還在暖身的階段,教師與學生一起不斷

的嘗試,進行上課,回顧學習內容,來累積教學經驗,這些過程都會當做以 後教師的判斷材料。結果一定能應用到中文學習的各個層面。

最後,筆者想提到發展型文化課的另一個的角色功能。它特別重視學生 的需求反映在課程內容,所以很適合當做中文推廣的角色。如果學習者只對 中國文化有興趣,而對中文沒有興趣,可是他為了進一步的了解文化還是有 可能會參與發展型文化課。還有,有些人認為學習新的語言是重大考驗,可 是發展型文化課的教學模式,可以從文化方面導入語言教學的領域,所以不 論年齡,每個人都較易接觸中文。

透過本論文研究的過程中,看到很多人對發展型文化課有所期待,筆者 相信不久的將來,發展型文化課無論在日本市民大學語言課程、高等學校的 中文教學上、及在日本國內外的語言中心的文化教學上一定會開始大幅度的 被接受並廣為採納運用。自己也要為了中文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進一步發展,

繼續研究,相信一定會達到成果的。

參考書目

英文的部分:

Brinton, D.M., et al. (1989).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New York:

Newbury House.

Donna M.Brinton, Marguerite Ann Snow, Marjorie Bingham Wesche

(1989).Conte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New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Haley, M. H. & Austin, T. Y. (2004).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Boston: Allyn & Bacon.

Herbert W Seliger,Elana Shohamy(1989).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usen, Alex, Pierrard, M(2005) .Investigations in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edited by Alex Housen, Michel Pierrard.Berlin ; New York : Mouton de Gruyter.

Richards,J.C.&Rodgers,T.S(1995)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J.Dickey(2001). Assessing the Contect in Contet-based Instruction . Plulippine Journal for Language Teaching, 11,50-62.

Stryker and Leaver(1993)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Stephen Davies(2003).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 in EFL Contexts.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Vol.IX,2.

日文的部分:

Downes, S (2002)。Psychological Factors within the 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 イマ ージョン教育における心理学的な要因。筑波大学博士論文(未出版) 。

三輪充子(2006)。Immersion Education in the USA ―A study on the prospect of bilingual education。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紀要,135,189-202。

牛田英子(2007)。ナショナルスタンダーズの日本語教育への応用。世界の日本語教 育,17,187-205。

保坂律子(1995)。日本大學生漢語學習情況調查。世界漢語教學,2,106-110。

浅野享三(2006)。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の視点から考えるボランティア活動目的 の短期海外英語研修・南山国際高等学校紀要,34,109-122。

高橋守(2008)。CBI 内容中心教授法の基礎と応用・秋田英語英文学会,50,10-15。

聖田(1999)。21 世紀の外国語スタンダーズ:日本語学習スタンダーズ(翻訳版)。

網路資源:

小溪調查報告(1999)。日本の高等学校における中国語教育の広がり。2009 年 5 月 16 日。

取自:http://www.tjf.or.jp/xiaoxi/xiaoxi.htm

サザエさん公式網站。2009 年 5 月 16 日。取自: http://www.fujitv.co.jp/b_hp/sazaesan/

大阪大学経済学部(2008)。コンビニにおけるペットボトル入りお茶飲料について。2009 年 5 月 16 日。取自:

http://www2.econ.osaka-u.ac.jp/~nakajima/lct/rs/2007/2007esfl.pdf#search=' 手塚治虫公式網站。2009 年 5 月 16 日。取自:http://tezukaosamu.net/jp/

公開 JAPAN。2008 年 12 月 1 日。取自: http://www.koukaikouza.jp/index.php 岡崎眸(2002)。内容重視の日本語教育 -多言語多文化共生社会における日本語

教育の視点から-(編)科学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内省モデルに 基づく日本語教育実習理論の構築』。2009 年 5 月 16 日。取自:

http://jsl2.li.ocha.ac.jp/Okazaki/naiyoo-juus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