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中國茶藝華語課程教學模式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

透過本論文研究達到的結論有三點:第一是探討 CBI 教學法中的〝文化〞, 第二是 CBI 教學法在語言課程上運用之要點,第三是發展型文化課的應用可 能性。按照這三個要點來整理本論文研究導出的結論:

1.1 探討 CBI 教學法中的“文化"

透過文獻探討,可知“語言"是中國文化的一部份,“語言"與“文 化"彼此依附,是不可分離的關係,因此“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是需 要同步進行的。其中,有很多學者以交際文化與知識文化,大文化與小文化,

這些區分來討論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定義。可是以 CBI 教學法的理論來考 慮語言學習中的“文化"時,還需探討下面兩個層面:

第一是學生的需求:因為Stryker and Leaver(1993)66提到「當教導專注於 學生的需求是學生學習的最好時機」67。把學生的需求直接反映在課程內容 安排是很好的教學策略之一。所以當學生想學中國茶藝,就把它當做是主題 文化的切入點是正確的。尤其是日籍學生產生學習中文的動機為先對中國文 化產生興趣為多,因此把他們的興趣結合文化主題的課程設計方法,切合需 要。

第二是語言教學的策略:雖然所有的文化可以當做 CBI 教學法的“主題

66 Stryker and Leaver(1993)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67 原文: Students learn best when instruction addresses students’ needs.

內容",可是將文化作為語言教學的範圍的話,教師一定需要由語言教學的

CBI 教學法的模式分為:Theme based model、The Sheltered model、Adjunct model的三種,但也有些學者把Immersion model加入它的模式裡。此種教學 法能把那麼多樣的教學模式都綜合運用在語言教學的所有的條件。

NS69提到的第二語言學習中重要的五個要素,也就是 5C(Communication、

Culture、 Connection、 Comparison、 Community)導入日文教學的內容。其中 聖田(199970)根據這個理論導出日本教學中5C 運用表。

筆者認為若以後 CBI 教學法普遍運用在中文教學時,5C 的理論,對教 師在擬定教學策略時應該有所幫助。因此在這裡,按照聖田的日本教學中 5C 運用表,譯出Standards5C (中文版)當做今後中文教學的參考:

表六- 1: Standards5C(中文教學版) 姿壽賀譯、改(2009) Standards 5C(中文教學版)

目標一. Communication

透過對話方式,可跟別人溝通

目標三. Connections 用中文學習學科內容。

透過中文、中國文化來得知其他知識、了解特有的觀點。

目標四. Comparisons

把中文與自己的母語比較,針對語言做進一步的理解。

把中國文化與自己國家的文化比較,針對文化深入了解,並且能夠發 現其蘊涵的美學。

目標五. Communities

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69 NS 是National Standards 的省略,美國連邦省支援的機關提出的第二語言教學中重要的 5 個要素。可參考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70 聖田的Standards 5C(日本版)載於牛田英子(2007)ナショナルスタンダーズの日本語教 育への応用。世界の日本語教育, 17,187-205.

從學習中文,進而豐富自己的生活,提高心靈層面的享受。

1.3 發展型文化課的可能性

在第一章提過,目前在日本的中文教學市場有其發展的可能性,而且再 加上沒有固定的學分限制,所以在教學內容可以較具有趣味性。根據此種分 析可知日本的中文市場對中國文化教學之需求可能會大幅增加。依此看法及 大環境的需求下,筆者相信本論文所導出的發展型文化課之原則以後在日本 的中文教學層面可以廣泛的運用或者參考使用。但是發展型文化課的推廣有 個大前提,就是中文師資素質的養成,需要再加強。舉例說:如果像中國茶 藝華語課,若只有一位教師進行教學的話,這位教師一定需要具備指導中文 的能力與一定的中國茶藝相關知識。學生對學習文化的需求、目標越高,對 於教師條件的要求也會越嚴苛。以後可能會發生中文師資跟不上發展型文化 課的多樣化與專業化的現象。

另外,針對這些問題,從 CBI 教學法的運用方式也可以加以探討。CBI 教學法本來具有彈性大的教學特性,它的一種教學模式Adjunct model推薦以 語言與文化兩位教師來進行教學。一位中文教師所具備的中國文化知識一定 有限,中文教師跟其文化的專業者協助設計的課程一定內容更豐富,會吸引 很多學生。

因此發展型文化課的推廣,需同步建構授課教師的條件系統,及跟其他 中國文化專業領域的合作。“語言"與“文化"是不可分離的關係,所以加 強中文教學一定需要和中國文化相輔相成。

第二節 研究發展之限制

筆者在進行研究時,遇到的困境與限制有:

1. 因為本研究鎖定在課程設計,所以重視以 CBI 教學法為主的課程模式,

而較忽略課本、教材的深入探討。如果可以把研究再進一步的拓展至課本、

教材,研究內容可能會更豐富。

2. 文獻方面在探討 CBI 教學法的實際運用情況並不多見,尤其是華語教學 模式更是付之闕如。因此探討 CBI 教學法的運用方式時,都需要從其他外語 的觀點來切入研究,適切性方面有待斟酌。

3. 雖然研究對象確定是初級者,可是教學策略中除了導入「情境式學習」

的策略以外,不能特別導出針對初級學習者的教學策略,這部分筆者深感遺 憾,可以當做後續研究的重點。

4. 由於時間的限制,再加上研究環境的限定,雖然按照發展型文化課教學 設計之原則來設計“中國茶藝華語課程",可是並沒有運用於實際教學中,

目前還屬紙上談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