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本研究以合作學習中自由分組與動作技能分組兩種不同分組方式進行體育課 中籃球項目教學,在對兩組學生的動作技能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的變化結果發現提出 對學校體育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體育教學方面

(一) 建立學生間良好關係

因本研究對象為九年級學生,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已相處過兩年多時間,通常已 有各自的小圈圈,若將不合的兩人強制分至同一組別,在初期不僅無法達成合作上的 共識,甚至會對體育課的學習有反效果、排斥上課等反應出現。因此在進行教學前,

建議先了解學生與學生間過去的相處情況,並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促進學生間良好 關係。

(二) 若有時間限制,可使用自由分組

根據研究結果動作技能分組與自由分組在整體差異不大,但在體育教學上有場地 輪流使用的時間限制,若要使用動作技能分組可能在實施完前測後,能使用該種場地

74

教學時間將會縮減,而自由分組在分組上所花費的時間相較之下較少,因此若是以動 作教學為主要目的,建議可使用自由分組方式。

(三) 教師適時的介入

自由分組在體育教學上方便,也能滿足多數人,但仍然有少部分學生會因人數限制 關係,被踢出原本的團體,或最後落單的學生組成一組,這樣的學生有可能會呈現半 放棄狀態,拖累了整個團體,造成團隊間的不和協;技能分組是教師強迫安排的組 員,和自由分組相比少了些許情誼成分,因此當高技能學生反覆指導低技能學生,低 技能學生卻未能達到要求或進步,漸漸的高技能學生耐心會開始流失,造成不耐煩、

責備或甚至排斥的情形,以及當自由分組出現過多嬉鬧或與學習無關行為發生時,教 師都應從旁進行協助與輔導。

(四) 依課程目標選擇適合分組方式

體育課依不同價值取向,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而不同的分組方式有不 同的優缺點,在自由分組之下可能無法顧及動作技能強弱的分配,可能剛好強弱平 均,也可能把強的、弱的分別集中在某一組,若在課程設計上強調組與組之間的對 抗、競爭,可能會使弱的組別失去信心及學習動機或讓強的組別感到無趣,因此方組 方式應該視教學目標而選定。

二、未來研究方面

(一) 深入探討自由分組原因

自由分組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彈性較大,能以自己的意願為前提,選擇自己的隊 友、組員,而選擇的依據為何?是以友情為基礎或想和動作技能較突出的同學成為隊 友,抑或有其他影響因素。

(二) 不同研究參與者與課程次數

本研究因氣候或其他校內活動安排等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實施教學實驗,有時可 能兩禮拜才能上到一節體育課,加上研究參與者為九年級學生,在會考前有多次的模 擬考以及即將面臨畢業在心態上可能與七、八年級學生有不同,而本研究應六週上完

75

的課程,卻花了近三個月才完成,可能也會對研究造成影響,另外或是將教學堂數增 加,從12堂增加至16堂、20堂等不同的課程次數,是否會對動作技能學習成效或動機 造成不一樣的研究結果。

(三) 穿插不同教學項目

每種運動項目皆有不同特性,本研究因場地因素選擇籃球,而籃球屬團體項目的一 種,但體育課中亦有多種個人項目,不同分組方式的影響是否會因個人、團體項目或 運動特性有所不同,值得進一步探討。另外因籃球有較多的肢體接觸或衝撞等特質,

使部分女性學生會有些排斥的心理,因此若能穿插不同的項目,如羽球、排球等隔網 運動,可讓不同專長學生發揮,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四) 更多不同分組方式

除了本研究使用的動作技能分組、自由分組外,分組還可以有很多種依據與變 化,可以是動機高低、社經地位、學習風格、人格特質等等依據進行分組;又或是以 不同人數、性別比例作為控制變項,做為未來研究的方向。

7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泓翔 (2012)。合作學習對國中二年級體育低成就學生籃球學習成效與同儕關係之影 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榮暉 (2009)。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籃球運球上籃之影響~以混合應 用討論區體育教學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王宗進 (1995)。Mosston’s 三種教學形式之教學效果比較研究-以羽球發球為例 (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石國棟、黃美瑤、黃永旺 (2006)。ARCS 動機模式的介入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動作技能 表現、動作概念與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 (2),45-56。

朱瓊芳 (2005)。多元智慧取向的合作學習在國中籃球課程學習成效與態度之研究 (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奕銓 (2005)。傳統與理解式教學法對高職學生籃球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 (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邱奕銓、黃斐馨、洪升呈、辛麗華、陳國肇 (2010)。北桃地區私立技專院校學生體育 課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99 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208-216。

邱稚瑋 (2007)。合作學習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在高中排球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添生 (2007)。不同訊息回饋策略在合作學習的情境下對高低不同能力在足球學習成 效與互動行為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9 (3),11-21。

何添生 (2009)。合作學習與電腦影像對大專男女足球課程學習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 休閒期刊,8 (2),20-30。

吳銘達、鄭宇珊 (2010)。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階層線性模 式分析。中等教育,61(3),32-51。

吳淑玫 (2002)。網際網路上合作學習最佳化分組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 南大學,台南市。

李咏吟、單文經 (1997)。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77

李婉瑜 (2014)。不同分組方式進行專題導向學習之研究-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 (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易文雲 (2010)。合作學習於體育課中對學生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周宏室 (1994)。Mosston 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周保男、林信廷 (2012)。不同合作學習分組策略導入 Wiki 網頁編輯以輔助國中生理化 科學習之研究。科技與工程教育學刊,45 (2)。

周建智、涂馨友 (2009)。以合作式概念構圖發展學童運動學習。中華體育季刊,23 (4),117-127

周建智 (2005)。合作學習教學法融入國小高年級體育課之動作技能表現、批判性思考 與社交技巧研究。臺北縣:三思堂。

林生傳 (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添興 (2009)。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佩瑾 (2009)。臺北市國小學童游泳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育沖 (2002)。在國小自然科利用資訊融入 STS 專題式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林信廷 (2012)。不同學習輔助策略導入 wiki 網頁編輯對國中生理化科學習動機與學習 成效之影響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信宏 (2005)。合作學習介入籃球教學對大專生籃球策略認知與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 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信宏、周建智、黃美瑤 (2008)。合作學習對大專生批判思考能力的關聯性之影響。

大專體育學刊,10 (2),17-28。

林彥禎、黃美瑤、余雅婷、蔡麗妍 (2008)。合作學習在國中體育課學生身體活動量和 學習動機之影響。97 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130-138。

林百也、黃清雲 (2011)。精熟學習在合作學習情境下對壁球選修課學生學習動機之研 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 (2),20-34。

78

林錚 (2007)。概念構圖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籃球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林錚、林信宏、翁麒焜、吳良民 (2006)。以合作學習策略探究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大 專校院籃球課學習動機。95 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122-127。

林意雪 (2010)。原住民大學生在小組合作的處境。教育與多元文化,3,1-56。

林寶山 (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臺北市:五南。

姜禮任、黃美瑤、石國棟、林信宏 (2006)。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動作 技能表現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5,104-109。

洪新來 (2007)。獎勵結構與親和力在合作學習成效之研究。體育學報,40 (1),93-104。

徐岳聖、陳堅錐 (2008)。合作學習之 TGT 教學策略與籃球活動設計應用於思考訓練與 技能表現:以國小高年級健體課為例。95 年度大專體育,17-24。

徐靜輝、林百也、莊宜達 (2014)。不同教學法在不同能力組合方式下對技能學習成效 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7,367-381。

高翠穗 (2002)。對不同分組類型下低成就學生自然科學習結果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郭美貝、吳立安 (2012)。美容系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

美容科技學刊,9 (4),59-78。

陳威君 (2007)。武術教學實施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以松山工農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陳佳宏 (2009)。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國中生排球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 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春安、熊明禮 (2006)。學習策略與體育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蘭陽學報,5,264-273。

陳素青、詹俊成、鄭志富 (2013)。臺北市高中體育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對體育課 學習動機之影響。體育學報,46 (1),257-272。

陳榮章 (2012)。動機型態對不同能力合作學習成效及互動行為之研究。中華體育季 刊,26 (1),117-123。

79

陳榮章 (2012)。合作學習融入理解式教學法對不同動作技能難度、學習成效與動機之 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 (2),166-176。

陳榮章 (2011) 合作學習與精熟學習策略對大專不同能力學生桌球學習成效之研究。嘉

陳榮章 (2011) 合作學習與精熟學習策略對大專不同能力學生桌球學習成效之研究。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