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合作學習中在實施教學前有一重要的步驟便是將學生分組,如何將學生適當的分組,

讓學生心理不產生抗拒,以確保組員間能有良好的互動關係,每一組員都願意為小組共 同目標努力,以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怎麼分組是合作學習中的一大課題。在國中階段使 用常態分配的方式分班,因此班上程度參差不齊,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而合作學習通常 會運用此情形採用異質性分組,讓不同特質的學生分配在各小組裡面,能發揮截長補短 的功能,各得其所,同時也能減少差異造成的不利影響。而在實際的教學現場中,由於 自由分組的便利性高,也毋需做前置的準備工作,又能讓學生與好朋友一起學習,因此 自由選擇組員的分組方式在校園內出現的頻率頗高。在合作學習中小組組成成員會受分 組的方式影響,若是好的分組方式可以使團隊更能為共同目標努力,且能有效提升學習 成效 (鍾斌賢,2003; Baloche, 1997; Gillies, 2004)。以下將探討分組原則、異質性分組之 意涵、過去合作學習應用於體育課中分組的方式以及自由分組相關研究。

一、分組原則

合作學習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更頻繁的互動機會,多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來進行教 學活動,所以又稱為「分組合作學習」 (教育部,2012)。黃政傑、林佩璇 (1999) 認為 要以學習能力、成就、學習動機、行為表現以及學生特質的異質性,做為合作學習分組 時基本原則,其提出的分組方法可分為立意和隨機法兩種;而Huxham與Land (2000) 歸 納了在教育中使用合作學習的類別為以下四類:「學生自組」、「隨機」、「互補」及「平 衡」。

針對上述四類簡述如下:

(一) 學生自組

教師讓學生自行尋找組員組成一小組,此種方式適用於成員大都已彼此熟悉,容易 溝通,組內成員本身已有良好的關係,組內同質性較高。但就組與組之間而言,會呈現 較大的差異性,造成人際關係較差的學生不易適應。

33

(二) 隨機

教師採取亂數方式隨機分組,此種分組方式結果可能偏向同質性也可能偏向異質性。

(三) 互補

教師將特質不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例如技能表現好的學生和技能表現差的學生共 組一組,希望技能表現好的學生能協助技能差的學生學習。

(四) 平衡

教師預先將每組員組員的角色、能力級別設計好,讓每組都有符合設計好的組員。例 如設計組有小組長為教練、隊長、球員、報告者等角色,如此一來可使組內異質性提高,

組間差異縮小。

過去在合作學習中的分組常將高、低能力的學生合併在一起做異質分組,高能力的 學生能協助低能力的學生學習,高低能力在同組時有相互鼓勵幫助彼此,低能力者可依 靠高能力者的能力,對本來覺得困難的目標有更深入的學習動機,可能使程度低的學生 願意付出努力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 (洪新來,2007;廖敏淑,2013),而中等能力的學生 則多採用同質分組,因為在Webb與Cullian (1983) 研究中發現中等能力的學生在同樣都 是中能力的組別中互動頻率較高,反之則較少。

二、異質性分組之意涵

在進入到異質性分組之意涵主題前有個相對應的名詞要做一簡單介紹-同質性,同 質性係指兩個以上的個體間具有某些屬性或特質是相似的,這些屬性或特質指的可能是 技能高低、動機強弱、教育程度、社經背景……等;異質性則是與上述相反,係指兩個 以上的個體間具有在某些屬性或特質有程度上的差異。針對異質性分組的定義,Johnson 與Johnson (1999) 認為異質性分組的合作學習,能夠將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經驗 和不同興趣等不同性質的學生集結在一起,在學習過程中從其他與自己不同屬性的人身 上看到更多不同的想法和觀點,藉此刺激學習者產生更多認知上的失衡,產生更多新的 知識。過去已有許多合作學習與其他教學法比較的研究 (張紅玉、陳春安、章文英,2009;

鄭麗媛、 邱文信、曾德明,2014),且趨向穩定,而異質性分組方式對於合作學習小組中

34

學習成效具有一定的影響,是未來探討合作學習更細微的重要議題之一。

三、體育課異質性分組之相關研究

合作學習以小組取代個人的學習,小組由數位成員所組成,學者多指出合作學習小 組中應使用異質分組的方式進行,而異質分組可能是一個能夠影響學習成效的因素 (Hooper & Hannafin, 1988),異質指的是每位組員間某些特質的不同,可以是學習能力、

學習風格、性別、種族、動機、成長背景等等。期望能透過小組成員間的差異,讓組員

35

36 (續下頁)

37

黃筱卉 (2012) 背景

涂馨友、周建 智、張思敏 (2014)

合作式概念構圖教學對學童批

判思考能力與動作技能之影響 國小

主 要 批 判 思 考 能 力;次要性別、動 作技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上述大部分的研究指出異質分組在合作學習中能提升學生的表現,進而提出異質 分組後測成績顯著優於前測成績之研究假設一。合作學習異質性分組方式有許多種,從 上述文獻中可發現當合作學習異質分組應用體育課時,分組依據有各運動項目的技能或 技術能力、性別、學習風格、學習動機、身高體重、運動專長及思考等等,體育課是一 門重視動作技能的科目,因此過去異質分組依據多以動作技能表現為分組依據,但仍有 依據其他觀點切入,實施分組的研究存在。

四、自由分組相關研究

讓學生能自己決定要和誰成為一起學習的夥伴,這樣的分組方式稱為自由分組,而 自選分組、自行分組是屬於同一種概念的分組方式,因此對上述三種分組方式共同納入 本段落,綜整過去曾使用自由分組之相關研究分別如下。

(一) 自由分組影響與其他分組方式之差異

Preston (2005) 指出在程式寫作教學,讓學生自由分組,有助於學生學習。周保男、

林信廷 (2012) 自由分組的合作學習分組方式只對低成就組造成影響。劉桂秀 (2003) 在國中生科課中使用多元評量行動研究中發現異質性的分組方式,學生合作情形不佳,

更進一步提出可藉由學生自行分組改善合作氣氛。林育沖 (2002) 研究發現國小生在自 由分組因為情誼的因素能達到教學目標。李婉瑜 (2014) 在綜合活動將國中學生分為混 合能力與同質分組、S型異質分組及自由分組三組做比較後發現自由分組在認知、情意、

技能有明顯的學習成效,由此提出自由分組動作技能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後測顯著優於 前測之研究假設一、二。中、低能力學生在自由分組中對於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有 提升。在這三種分組方式中高能力學生,都能達成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另外指出

38

小組的運作方式會對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學習成效產生影響。游宜憫 (2008) 對國 中八年級學生進行線上討論數學與表達能力的實驗過程中,讓學生自行分組發現學生的 表達能力經適當的引導後可使討論的內容更豐富且學習的效果更為顯著。高表達能力學 生,在學習成就上無明顯進步,但是在學習態度更積極、主動。郭旗雄 (2013) 將基因 演算法最佳化分組運用在國小,與隨機分組和自行分組做比較,結果發現隨機分組和自 行分組在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上具有顯著差異。高翠穗 (2002) 發現低成就學生在自 然科學領域中自由分組「主動參與」與「成就感」有正面反應。蔡佩殷 (2011) 研究發 現自選小組對合作學習應用在英文閱讀與聽力上有較好的評價,低中高不同成就的學生 有不同的看法;低成就學生有最正面的看法,且可以增加中成就學生表達機會,就高成 就學生而言則認為自己扮演引導其他同學學習的「教練員」角色。綜合過去相關文獻,

可發現過去研究對自由分組有助於學習,除對一般著重的認知技能有幫助外,在情意層 面,如態度、凝聚力上更能有特別效果,且對低成就學生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效果。綜 合上述對學習情意上的研究結果,提出兩種分組方式在學習動機上無顯著差異之研究假 設四。另外過去未有自由分組相關研究應用在體育課上,因此自由分組適合在體育課亦 能發揮效用,有待本研究進行釐清。

(二) 自由分組與其他分組方式無差異

高翠穗 (2002) 研究國小自然科學中「異質分組」、「同質分組」及「自由分組」三 個分組方式對學習成效的影響發現其整體學業表現無顯著差異。鄭宗文 (2001) 運用全 球資訊網合作學習將國中生分為異質分組、自行分組兩組,研究結果發現異質性分組與 自行分組在學習成效上無差異。周保男、林信廷 (2012)、林信廷 (2012) 與吳淑玫 (2002) 三篇文獻都在研究中發現「異質分組」、「同質分組」以及「自由分組」三種分組都能提 升學生的學業成就,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動作技能學習成效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之 研究假設三。

從以上自由分組相關研究可發現結果尚未穩定且雖然在許多領域中都曾對自由分 組與其他分組的差異進行研究但卻未見在體育中有類似研究,此外自由分組學習有一搭

39

便車缺點,但若應用在合作學習中,強調的個人績效元素中應可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以對象而言,國小便能實施自由分組,在國中生使用自由分組上不必擔心因年齡問題受 限,雖然合作學習和異質分組間存在密切關係,但不代表合作學習中一定要使用異質分 組,過去研究也曾使用自由分組應用於合作學習中。有研究指出異質分組反而較自由分

以對象而言,國小便能實施自由分組,在國中生使用自由分組上不必擔心因年齡問題受 限,雖然合作學習和異質分組間存在密切關係,但不代表合作學習中一定要使用異質分 組,過去研究也曾使用自由分組應用於合作學習中。有研究指出異質分組反而較自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