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研究結果及所歸納之結論,本研究提出三部分的實質建議,壹是對國小體育任 課教師的建議;貳是對教育部體育署承辦單位的建議;參是對後續研究的建議,茲分述 如下:

壹、對國小體育任課教師的建議

一、體育教學模組即是提供給體育任課教師 (即非體育專長、體育專長教師) 一系列

有計畫的操作學習設計教學套裝,使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皆能彈性掌握、應落實 教學模組理念精神之體育課。

二、非體育專長教師應多注重體育專業能力的實踐,除了自身運動習慣的養成,也強

調要和體育專長教師協同討論、共同備課,多參與體育教學模組相關研習,即是 創造師生「教與學」雙贏的理想目標。

貳、對教育部體育署承辦單位的建議

一、教師在參與體育教學模組認證研習後,在教師專業成長現況的表現,應持續推動

體育教學模組教師認證計畫,並補足各縣市授課種子教師,進而提升模組教師認 證率,並落實體育教學模組之推展。

二、參與體育教學模組認證研習之後,若能建置模組教學資源整合系統或是網路學習 討論的平台,凝聚中央、地方、學校體育之共識,持續與研習夥伴或種子教師緊 密聯繫、將有助於解決教學現場的困境,提升體育任課教師專業成長。

三、現階段體育教學模組研習課程內容多為球類教學模組,許多地區學校為推展校本 課程,有不同的體育課程安排,未來可考慮加入舞蹈或是民俗體育之相關課程,

充實培訓研習之課程內容,使模組理念更加深加廣。

四、現階段體育教學模組相關增能研習的計畫目標,多著重在非專長體育任課教師的 專業知能、教學技能方面,在班級經營及運用教學模組後的評量工具方面,較少 著墨,也供未來體育教學模組可發展的方向之一。

參、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對象也多在探討教師角度,學生面向的相關研究較少,學生的 表現及回饋最能直接反應出,體育教學模組的實用性,體育教學模組相關研究較 缺乏,是值得研究的方向。建議未來的研究可擴大研究對象,並進一步比較這些 研究對象之間有何差異。

二、在研究內容方面,本研究將體育任課教師專業成長分為「體育專業知能」、「體育

教學知能」、「體育專業態度」、「班級經營」四個構面,然而,體育教師專業成長 所包含的內涵甚廣,非本研究所劃分的層面所能概括。因此建議未來研究中可以

考慮加入其它層面,或是更進一步將需求與阻礙等因素納入研究中,以期對國小 體育任課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或阻礙有更深入的瞭解。

三、在研究工具與方法上,建議加入長期性調查,掌握參與研習階段,到實地教學觀 察研究幾堂課甚至是一學期,另外以質量並進之理念,運用深度晤談之研究方法 與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更進一步的比較,可使研究結果更具參考的價值。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分

水心蓓 (2005)。動作教育概念詮釋與定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379-400。

王文科、王智弘 (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誼邦 (1997)。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白穗儀 (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何榮杰 (2008)。國民中學體育科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明隆、涂金堂 (2009)。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采陵、掌慶維 (2017)。105-106 年度體育教學模組教師認證計畫。學校體育,27(3),

37-45。

吳雪華 (2012)。桃園縣國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現況與需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 育大學,新北市。

李戊益 (2002)。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以「玩具 DIY」模組為例 (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宏文 (2007)。國小四年級環境教育課程模組發展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水資源教育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宜靜 (201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之認知及參與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李淑玲、羅應嘉 (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輔大體育學刊,

4,58-80。

李景峰 (1993)。技職教育的新利器-模組化教學。技職雙月刊,13,41-46。

李隆盛 (1994)。工藝教材教法新趨勢:模組化的課程設計與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菁莪 季刊,6(4),2-21。

周禾程 (2013)。國民教育輔導團健康與體育領域輔導員教學行為之分析。臺灣運動教育 學報,8(2),17-32。

周宏室 (2015)。體育與通識教育之論析。通識在線,56(10),15-20。

周建智、彭慧君、王文宜、黃美瑤 (2005)。動作教育課程介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社交技 巧及動作技能表現之影響。北體學報,13,248-260。

林宗德 (2009)。澎湖縣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昕瑾 (2016)。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美伶 (2013)。臺南市國中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高雄市。

林桂垣 (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內涵與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靜萍 (2009)。增能研習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能與教師幸福感。學校體育,19(2),111。

姚如芬 (2001)。從學校本位教學模組之發展協助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口頭 形式發表於 2001 年海峽兩岸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市,臺灣。

姚如芬 (2005)。數學教學專業成長之探究─以充實「教學模組資料庫」為路徑。載於國 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主編:2001 年海峽兩岸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5-208。

高雄:復文。

洪健期 (2009)。南投縣國中小教師參與輔導知能研習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暨南大學,南投縣。

范真領 (2016)。臺中市高中職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臺中市。

徐儷嘉 (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秦于絜 (2007)。國民教育輔導團成員專業之能發展需求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新北市。

張素貞、李俊湖 (2014)。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方案成效。教育資料與研究期刊,114,

98-108。

張彩雲 (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敬宜 (2000)。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對空氣相關概念認知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8(2),

141-156。

張敬宜 (2001)。多元學習情境教學模組之研發─以「二氧化碳」主題為例。科學教育學 刊,9(3),235-252。

教育部 (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 (再版) (頁 8)。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13)。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發言師道、百年樹人。101 年 12 月初版。臺 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15)。《中等學校以下體育課程與教學》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17)。105 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107 年 4 月。臺北市:教育部。

許育彰、方琮民 (2011)。「鹽自海洋」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探討。載於國立臺 灣海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教育研究所 (主辦),「海洋與環境的永續發展」教育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 79-100)。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許義雄 (1994)。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上)-政策與思想篇。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義雄 (譯) (2000)。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D.L Gallahue,1996) 郭喬雯(2012)。從臺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之過程探究教師專業成長歷

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大學,南投縣。

陳文典 (2001)。國民中小學自然的教學與教材。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整 合研討會生活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76-92。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玉枝 (1999)。臺灣地區國民小學體育教學現況分析。邁進二十一世紀我國國小體育課 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手冊。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

陳劭瑋 (2017)。國小體育教學模組種子教師之教學專業發展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俊龍 (2009)。教師評鑑試辦政策下的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彥廷、陳于倩(2002)。發展數學教學模組之理論與省思。屏師科學教育,15,30-40。

陳政芳 (2007)。學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師專業成長團體為 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香(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嘉雄 (2009)。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陳瑩甄 (2010) 。國小補救教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一所國小為 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燕嬌、范熾文 (2007)。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9,

189-208。

掌慶維 (2003)。遊戲理解教學之評析 [摘要]。臺灣運動教育學會九十二年度年會暨學 術論文發表會,臺北市。

掌慶維 (2017)。國小體育教學模組設計理念與實踐策略。學校體育,27(3),46-55。

曾慧敏 (2014)。臺北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 大學,臺北市。

温在成 (2007)。屏東縣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程峻 (2016)。談體育設計新思維。教育脈動期刊,6,58-73。

黃月嬋、趙信賓、李翠玲 (2005)。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教學方案─運動教育模式的 實踐。健康與體育,44(3),23-28。

黃秀香 (2007)。探討應用模組教學行動研究於降低國小廢水量之可行性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黃美玲 (2017)。教師網路學習社群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 南大學,南投縣。

黃皓彥 (2010)。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葉憲清(1980)。我國學校體育師資培育政策。體院論叢,1(2),7-16 頁。

董欣樂 (2011)。臺北縣與金門縣國小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 (未出之碩士論文)。臺 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管世弘、羅鴻仁、蔡俊傑 (2012)。職前中等學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指標量表之編製。彰 化師範大學體育學報,11,1-18。

趙育琳 (2008)。「泡泡狂想曲」教學模組開發之研究 (未出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 大學,彰化縣。

劉文正 (2014)。「鯖魚的故鄉」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 (未出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北市。

劉仙湧 (2008)。國小健康與體育教科書身體活動教材編選之分析比較。臺南市:供學出 版社。

劉祥通、黃國勳 (2003)。實踐小學因數教學模組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1(3),1-22。

歐用生 (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潘義祥、周宏室 (2002)。國小體育教學關注之研究。體育學報,33,211-221。

蔡水祥 (2003)。教師專業成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鳳甲國中為例 (未出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佳芳 (2016)。國小非體育專長教師應用球類遊戲教學模組之探討 (未出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佳芳 (2017)。國小非體育專長教師應用球類遊戲教學模組之探討。學校體育,27(1),

110-120。

賴怡珮 (2015)。引導式探究教學模組應用在國小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成效 (未出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慶三、楊繼正 (2001)。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與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賴慶三、楊繼正 (2001)。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與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