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並綜合相關文獻,針對未來研究與健康醫學網分別提出以下 建議:

一、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針對學習成效與與教學模式對往後的研究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一)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之後,能否進一步促進學習的成效值得探討,建議往後的研 究能探討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的關聯,使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促進教學的成效更為完 整的顯現出來,以提供教師參考。

(二)本研究所選擇的多媒體電腦輔助教材屬於個別教導式與模擬式的教學模 式,建議往後的研究可選擇不同模式的教材,因為每種模式的教學方法有所不同,

可能會造成學生學習動機的差異。

二、對健康醫學網的建議:

本研究針對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製作、教案的設計、教學單元的選擇與 政府硬體的配合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對於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製作,研究者建議除了畫面的美觀與吸引 人之外,必須考慮到操作的方便性,包括頁面之間的連結與各種按鍵的使用,以及

「重複」鍵的功能,要讓教師便於教學時使用,使教學更為流暢並維持學生的注意 力。另外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教學內容必須完整與連貫,不能因為畫面的美 觀或製作的方便而省去部分的教學內容。

(二)在教案的設計方面,必須考慮學生的程度來設定學習單的難度,並由淺入 深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獲得較佳的回饋與成就感。在時間的安排上,應預留適當的 時間可以重複播放多媒體學習單元或讓學生自我學習,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經驗。另 外可以將評量的部份以多媒體的方式來呈現,使學生得到回饋的效果更佳。

(三)本研究結果發現如果教材內容學生已經學會,課程結束後將無法得到成就 與滿足感,因此建議往後在進行健康醫學網內容建置時,可選擇較新穎的主題、觀 念或議題來設計教材,來增加學生的學習意願。

(四)雖然政府推廣「教室電腦」的政策,但建置的成效並不理想,造成教師在

使用多媒體電腦輔助教材於教學時的諸多不便,建議政府應落實政策,使每個班級 都能有一台電腦,並建置網路設備,使教師樂於使用多媒體電腦輔助教材於教學中。

參考文獻

王立行(1995)。電腦輔助教學理論與實務探討。電腦輔助教學,2,39-53。

王國鑫(2006)。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之影響。臺 北巿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炳林(1976)。普通教學法。臺北:教育文物。

方炳林(1979)。教學原理。臺北:教育文物。

尹廉輝(1993)。電腦輔助建構學習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北市。

古智勇(2003)。動畫網頁輔助學習數學幾何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角柱和角錐 單元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宇立(2006)。我國高中職學生學習動機之後設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 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則剛(1992)。教育科技派典初探上。教學科技與媒體,5,40-43。

何榮桂(2000)。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與北、高兩市『資訊教育白皮書』

簡介。資訊與教育雜誌,70,2-8。

林星秀(2001)。高雄市國二函數課程GSP 輔助教學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數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貴福、盧淑雲(2003)。健康與體育課程:理論與活動設計。臺北:冠學文化。

林進材(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復文。

林進材(199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思考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林銘弘(2005)。資訊多媒體融入體適能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之體適能程度與學習 動機之影響。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山(1990)。教學論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

邵美雀(2002)。透過解題活動進行建構教學之網路電腦輔助教學設計之研究─以 國小數學科「除法概念」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數學碩士學位班論 文。

邱貴發、鍾邦友(1993)。情境學習理論與電腦輔助學習軟體設計。臺灣教育,510,

23-29。

邱襟靜(2003)。國小高年級性教育教學介入效果之研究─以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秀蘭(1995)。使用傳統教學法與改良式多媒體電腦教學法在我國國小六年級數 學解題和數學信仰之比較研究。臺中師院學報,9,475-506。

馬秀蘭、吳德邦(1998)。幫助國小學生加強數學解題能力的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 之開發研究。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數理教育組(頁1465-1500)。臺中市:

台中教育大學。

洪榮昭、劉明洲(1982)。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胡永崇(1995)。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 教育上(頁401-436)。臺北縣:桂冠。

高博銓(2002)。國民小學階段重要教學原則及其實踐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玉玲(1995)。邁向多媒體的外語教學示範。高雄師大學報,6,261-286。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文菁(2006)。TMCAI 結合動機策略對國小社會學習動機、成就與保留之影響。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7-25。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李綢、郭妙雪(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陳嘉弘(2004)。資訊融入體育教學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動作技能學習與學習動機 之影響。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苑芬(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童時間概念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鴻博(1997)。國民小學 STS 課程發展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1,2-27。

游惠美(1997)。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成效 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裘素菊(2004)。合作式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智障兒童實用語文學習成效之研究。

花蓮師院學報,18,31-60。

葉仰道(2005)。不同電腦輔助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排球接發球策略認知及技 能學習表現之影響。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志書(2003)。新竹縣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現況及需求調查 研究。市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蔡怡玉(2005)。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生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秉兼(2004)。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青少年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賴淑玲(1996)。教學策略相關研究之探討:以從 ARCS 動機模式為架構。教學科 技與媒體,26,36-46。

盧秀琴、姚乃丹(2002)。資訊教育融入國小課程的應用與省思。國民教育,42(6),

19-24。

盧秋如(2004)。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大學生學習動機與桌球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 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立欣(譯)(2004)。教育科技融入教學。臺北:高等教育。(Roblyer, M. D., 2003)

羅秀芬(1985)。電腦輔助教學。臺北:五南。

鐘樹椽(1995)。電腦輔助教學程式設計。臺北:師大書苑。

龔建昌(2002)。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臺北市。

Alessi, S. M., & Trollip, S. R. (1988). Incorporating Computers Effectively into lassroom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1(1), 70-81.

Clark, C. M., & Yinger, R. J. (1980). The hidden world of teaching: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teacher plan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91 844)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pp 384-434).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Keller, J. M. (1987).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0(3), 2-10.

Keller, J. M. (1993). Motivation by desig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Shneiderman, B., Borkowski, E. Y., Alavi, M., & Norman, K. (1998). Emergent patterns of technology/ learning in electronic classroo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6(4), 23-42.

Small, R. V., & Gluck, M. (1994). The relationship of Motivational Conditions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attributes: a magnitude scaling approac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10), 33-40.

附錄一 健康醫學網內容架構

健康醫學網在內容架構上區分為健康醫學學習館、傳統醫學學習館、互動社

群區、生活體驗營與教學資源區五個部分,分別敘述如下:

(一)健康醫學學習館

健康醫學學習館有四大主題,分別為:

1.健康教育-培養健康知識、技能和態度,以奠定身心健康,而健康身心是活 力的來源。生命中充滿活力,才能盡情地創造與實現自己的夢想。

2.運動休閒-教導運動促進健康、健康運動防止傷害與終身安心運動的觀念。

3.學習統整-以主題學習的方式將健康醫學學習領域內各主題內容做七大學習 領域跨學科的統整,並提出適合的教材與教案,供教師在教學時靈活使用。

4.醫療保健-結合治療與預防醫學,介紹現代人應具備的醫療健康知識,以達 到身體、心理與社會全人的健康。

(二)傳統醫學學習館

傳統醫學學習館主要介紹中國傳統醫學及草藥,各主題如下:

1.修練道場-五行、節律、六邪、四氣、八法、陰陽、經絡、七情、四診、體 質、五味、禁忌、術語、典故。

2.華陀舖子-方劑教室、草藥的故事、書香館。

3.養生館 4.時光影城

5.福爾部落-台灣草藥、有毒植物。

6.超酷遊戲王-闖關遊戲、虛擬教室、體質判別、小小神農認百草、小小醫聖 教八法、小小華佗遊世界。

7.筋斗嶼 8.都會生活館

(三)互動社群區

互動社群區是透過現今最流行的社群方式,運用廣泛的網際網路資源與共同創 意構想,營造出一個互相學討論習的園地,其內容有:

1.心靈園地 2.創意高手

3.熱門話題 4.杏林春暖 5.專家專欄 6.互動論壇

7.熱門人物排行榜

7.熱門人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