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研究結果與結論,研究者提出建議,以作為國小校長、教師及未來研究 者之參考。

一、對國小校長的建議

(一)展現「德行領導」

,凡事以身作則,堅持高道德標準,成為教師效法典範。

校長身為學校領導人,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不管在為人處世或者行為舉止 都應該以身作則,堅持高道德標準,以贏得教師及家長的認同與尊重。

(二)以「仁慈領導」主動關懷教師同仁,塑造溫馨和諧、人性化的工作環境。

在教育日益普及的現代社會,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校長若能以「仁 慈領導」主動關懷教師,成為教師的良師益友,並將學校塑造成溫馨和諧的大家 庭,相信在校務的推動上,並訂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具有遠見及視野,展現自信心與魅力,並充實教育領導的專業知能。

態度決定高度,校長要有遠見及視野,建構學校願景及發展方向,並以教育 專業知能有效領導教師同仁,讓教師能心悅誠服的信服校長,對校長在校務的推 動與教育目標的達成有相當大的助益。

(四)重視並加強學校組織公平,以公開及透明的決策贏得教師支持,善用非正式溝

通管道。

校長制定學校政策前應提供教師參與討論的機會,並能充分溝通協調,考量 教師的需求及所有受到影響的教師,並儘量取得全體教師的共識。決策過程中所 使用的方法應公開透明,善用非正式溝通管道,讓教師有紓發情緒的管道,有時 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對國小教師的建議

(一)認同教育專業,樂於工作投入。

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改變,社會大眾對國小教師有著更高的期待與不同的看 法,一方面希望教師用愛的教育把孩子教的出類拔萃,一方面又質疑國小教師的 教育專業。但不論外界如何看待,教師唯有認同自己,並且以豁達的態度,將教 育工作視為終身志業,才能樂於工作投入,扮演好教師的角色。

(二)以終身學習的態度,積極規劃專業成長。

科技與知識的日新月異,這個世界正以十倍速的速度前進。教學經驗的累積,

如果以個人的親身經歷來增加,恐怕永遠跟不上世界的改變。藉著教師同仁間的 互相交流與各種研習,進行教學經驗的傳承,或者以追求更高的學位作為挑戰,

用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追求進步,積極讓自己成為某個教學領域的專家,才不致 於被時代的洪流淘汰。

(三)主動參與行政工作,增進對學校的具體了解。

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兼任行政工作的教師無論對校長的領導風格或學校組 織公平都有較高的認同感,在教學工作的投入上,也願意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

因此如果教師遇到有機會擔任行政職務,應該依自己的專長與興趣,積極的態度 去接納這項工作並視為一個挑戰與學習機會。藉著參與校務的推動,增進對學校 行政的運作與學校整體目標的了解,提昇對事情多元角度思考的能力。如果教師 都能以更寬廣的心胸面對挑戰,對學校的整體教學效能提升,必定有更大的助益。

(四)增進運動知能,強健身心素質,迎接新的挑戰。

根據研究發現,在國小教學環境中,體育科系組畢業的老師約佔十分之一,

與曾擔任運動代表隊指導的老師比例十分接近,若從體育教學的觀點來看,目前 小學生一周約上 30 節課,其中體育課佔 2 節,約佔全部課程 6%,這樣看起來體 育教學的師資應該不成問題。但從課程分配角度來看,體育課常常是導師在上,

導師佔全部教師的三分之二,如果體育科系組畢業的老師全部帶班,那麼體育課 也只有六分之一是體育背景出身的老師進行教學,比例上實屬偏低。

既然大部分國小老師都有機會上體育課,但大部分老師都缺乏體育教學的專 業知能,甚至連基本的運動知識都缺乏,如何能教出健康而有活力的孩子呢?如 果能讓現職國小教師都接受短期的體育教學研習進修,從認知、情意、技能方面 提升體育專業知能,應該能快速改善國小體育教學師資不足的問題。在師資培育 的過程,也讓體育教學課程成為必修,就能從根本去解決問題。

三、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在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家長式領導與學校組織公平對體育工作投入之影 響,但自研究結果發現,家長式領導與學校組織公平對體育工作投入只呈現出的 低度的相關,預測的解釋力也不足,可能是還有其他重要的變項,影響著體育工 作投入的程度,如個人價值觀、組織氣氛等,尚待未來研究者去發掘。

(二)在研究取向方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樣本取自屏東縣國小立意抽樣的方式進行,並 以量化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原本也有考慮抽樣方式以普查的方法,針對屏東 縣約190所國小,每校抽取2名教師,1名是學校負責處理體育相關行政業務的教 師,1名是有任教體育課的導師進行比較,也許研究結果會呈現不同的風貌。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新怡(2003)。家長式領導、信任與員工效能。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 學,高雄市。

田議中(2008)。屏東縣國小教師的組織公平知覺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專 業承諾為中介之衡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江嘉羚(2007)。桃園縣國中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效能感、工作滿意度及組織 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 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牟鐘福(2002)。國中體育教師組織正義與組織信任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清山、林天佑(2002)。學校組織再造名詞解釋。教育研究月刊,96,115。

李名揚(2005)。體育課時數我比美日少。聯合報,c7 版。

李佳穗 (2000)。主管領導風格對部屬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國立大學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佳慧(2001)。國小體育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及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周怡君 (2006)。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台南大學,台南。

林合洲(2005)。國中校長領導型態、組織公平對行政主管工作壓力與工作情緒

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挺世(2006)。桃園縣國中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忠誠關聯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龍和(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永樵(2004)。學校組織文化與工作價值觀對體育教師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 臺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市。

邱毓玲(2008)。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轉型領導影響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知覺幸 福感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市。

邱麗蓉(2003)。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台北市。

侯志偉(2008)。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以校長領導風格、

行政服務品質及教師專業成長為干擾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

台南市。

柯銘眉(2006)。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胡椿敏(2008)。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夏小琪(2005)。台南縣市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孫美珠 (2008)。國民小學組織公平、專業承諾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徐文男 (2008)。轉型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組織公平與領導者部屬交換之中介效 果。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徐鶯娟 (1994)。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秦秀媛(2006)。桃園縣公立國中體育教師工作投入程度及影響因素之研究 ~以 運動團隊訓練工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市。

秦夢群(2003)。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張育旗 (2006)。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體育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張哲源(2008)。國小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能發 (2007)。台東縣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家長式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莫素雲(2006)。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信任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桃 竹苗四縣市高級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莊博貴(2003)。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某電纜工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莊維仁(2007)。彰化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莊慧敏(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專業自主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郭正忠(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