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由第四章的結果與討論可得知,大多數學前普通班教師對於特殊教育宣導活動 抱持正向的看法。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仍有深感困難之處,使得特殊教育宣導活動地 推行產生阻力,幼兒園及相關單位應正視特殊教育宣導活動的適切性與重要性,給 予學前普通班教師相關的支援。

因此,綜合上節之結論,本研究擬提出對幼兒園、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對幼兒園的建議 (一)提升家長參與度

從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家長的主動參與度並不高,參與者多為家有特殊需求幼兒 的家長,且仍需教師鼓勵其參加。建議幼兒園可多辦理以家長為對象的親職講座,

並邀請一般家長與有特殊需求幼兒之家長參與,甚至可以準備相關刊物或小禮物進 行有獎徵答,提升家長的參加意願。再者,辦理相關研習講座時,也要考量到內容 與當地的文化特色與家長背景是否差異太大,若能與講者事先溝通調整講授的內 容,進而使聽者能更融入其中,或許能提升日後的參與度。

(二)人力支援的納入

從研究結果可得知,目前幼兒園進行特殊教育宣導活動時的人力支援主要仍以 園內的教師或行政人員為主,若能視宣導方式的內容,適時地納入家長這個範疇的 人力資源,或許藉由活動的參與,能提升家長的了解與接受度。

(三)教師之間教學相長

不同背景變項之學前普通班教師對特殊教育宣導活動的看法中,年資愈高者,

其宣導活動也較為多元。建議教師之間可多加交流,透過教學相長與腦力激盪,豐 富辦理宣導活動的內容,也能達到經驗的傳承。

111 (四)專人負責特殊教育宣導活動的籌畫

從研究結果可以得知多數學前普通班教師認為籌畫特殊教育宣導活動會耗費 太多時間,若為「視突發狀況隨機宣導」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感受產生,但若是額外 利用某個時段特別規劃一個活動來進行宣導,便可能會影響教師產生這樣的想法。

如果能將特殊教育宣導活動的籌畫交給特定的一位老師負責,如教保組長或是負責 特教業務的教師,並相對地減輕該教師其他行政或課務的負擔,或許能較改善這樣 的情形。

二、對相關單位的建議

(一)宣導資源的設立與分享

從統計結果可以得知,目前學前普通班教師在辦理特教宣導活動時,所使用到 的資源以縣市教育局(處)特教資源中心為多。在各縣市教育局(處)特教資源中 心網站的部分,大多以訊息公告、特教業務、資源表單或是教材的分享居多,較少 提供學前階段的課程或宣導素材(如出版文宣或影片)的分享,建議相關主管機關 能夠針對學前階段設立「資源分享站」,以更貼近學前階段的形式發展出適切的特 教資源,提供學前相關單位觀摩參考用。

(二)資源的推廣

目前民間團體與機構的資源其實相當豐富多元,但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幼兒園教 師使用這方面的資源卻不多(僅 26.9%),這也浮現出一個問題,是否學前普通班教 師對於這一領域的資源較陌生?抑或是沒有管道獲知這方面的訊息?這其實也會 影響到教師是否能適時提供家長所需的特教資源。相關單位應該思考如何推廣這方 面的訊息於幼兒園中,使普通班教師能具備基本的概念,進而分享給需要的家庭。

(三)專業間的交流

從開放性的意見當中,可以得知部分學前普通班教師希望相關單位能提供觀摩

112

專業特教人員如何實施特教宣導活動,或是分享與有特殊需求家庭溝通的方式。以 上可以發現目前學前普通班教師較為缺乏的便是「特教實務經驗的分享」,若能融入 於教師研習中,增進學前教師這方面的經驗與技巧,或許能提供教師面對類似問題 時可採行的處理方法;抑或是提供特教專業人員入園輔導的方案,就如同幼兒園視 園內需求申請幼兒園輔導計畫那般,藉由深入教學現場,了解學前普通班教師面臨 的實際困難,進一步提供相關的輔導,若能推行這樣的方案,值得期待成效。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乃以臺中市學前普通班教師為研究對象,就特殊教育宣導活動實施現況 及建議進行問卷調查之研究。對於未來研究有幾點建議如下:

(一)研究對象方面

在研究對象方面,可以進一步以ㄧ般幼兒家長、特殊幼兒家長,甚至是特殊需 求家長等為對象,進行特殊教育宣導活動於不同對象之實施現況與看法的比較。

(二)研究範圍方面

1.在研究範圍方面,可以延伸至全國的公私立幼兒園,以了解不同縣市之幼兒 園在進行特殊教育宣導活動的實施現況及看法。

2.本研究僅為學前階段辦理特殊教育宣導活動的初探,對於更細節之處並未深 入了解,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究幼兒園辦理特殊教育宣導活動更細部的實施情形。

(三)研究議題方面

就研究議題而言,本研究為臺中市學前階段辦理特殊教育宣導活動的初探,因 此僅就實施現況與看法進行統計,並歸納出較常用的宣導方式。建議未來研究可再 深入探究學前普通班教師認為最有效的宣導方式為何?

(四)研究目的方面

就研究目的而言,本研究僅探討目前學前普通班教師實施特殊教育宣導活動的

113

現況,建議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學前普通班教師實施特殊教育宣 導活動現況之差異情形,或是探討家長參與宣導活動的現況,深究影響其參與度之 原因。

(五)研究方法方面

就研究方法而言,本研究僅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雖有設計開放性問 題,但因填答人數有限,故對辦理特殊教育宣導活動之建議較難有全面且深入地了 解。建議未來研究可採質性研究或實驗研究法的方法,對特殊教育宣導活動實施現 況或成效議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114

11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伶、葉璧純、曾淑賢(2012)。資源班教師運用社區資源於教學之差異:以新 手及資深的成長觀點探討。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9,107-142。

王振德(2010)。教育大辭書。台北:文景。

王雪瑜(2007)。臺中市國民小學特殊學生家長融合教育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尤妙真(2008)。「 認識身心障礙兒童」方案對增進國小普通班學童接納態度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朱敏倫(2010)。國中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以花蓮縣某國中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吳武典(1991)。無障礙校園環境指導手冊。台北: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吳武典、簡明建、王欣宜、陳俊湰(2001):對殘障者的態度調查及二十年前後的 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77-88。

吳淑美(1999)。融合教育的實施與困境。國教世紀,188,6-11。

吳舜菁(2008)。有愛無礙-特教宣導活動經驗分享。特教通訊,39,52-58。

吳曉玫(2004)。圖畫書教學應用於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聰賢(1989)。態度量表的建立。載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台北:東華。

吳麗君(1987)。國民中小學師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永昌(1990)。台北市國小學生對弱視學生接納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116

李玉琴(2001)。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之調查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李美枝(1983)。社會心理學。臺北:大洋。

李美枝(1986)。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大洋。

李美枝(1989)。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

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文笙。

李郁青(2009)。高雄市幼稚園教師和家長對實施融合教育之態度與需求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李德高(1986)。特殊兒童學習評量。特殊教育季刊,20,6-11。

李德高(1987)。心理學。台北:五南。

巫孟蓁(2006)。無障礙校園環境問題之探析。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12,172-187。

沈寶玉(2000)。特殊教育理念融入社會科課程設計之協同行動研究―以「認識特 殊需求兒童」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邱嘉琳(2005)。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資源班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伊云(201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融合教育宣導活動實施現況及成效之看法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坤燦、洪麗遠(1992)。國小學生接納智能不足兒童態度與行動之實驗研究,特 殊教育季刊,44,11-16。

林坤燦(2002)。九年一貫課程革新對國民中小學不同安置型態特殊教育課程與教 學之影響,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九十學年度師生論文發表會。

林東山(2005)。臺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坤燦(1992)。無障礙校園環境實施手冊。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

117 中心, 9-14。

林金珠(2008)。融合課程方案對國小普通生接納特教班學生態度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金珠(2008)。融合課程方案對國小普通生接納特教班學生態度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