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大學生、實務工作者,

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 對大學生的建議

一、 提升在就學期間的訂定生涯目標能力與行動力

根據本研究的結論,隨著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生涯準備度之分量表上 有顯著的差異,即可知大學生的生涯準備度將會對大學生的生涯發展帶來 影響,從各年級的生涯準備度分量表來看,在初進入大學階段的大一新生 在生涯準備度的過程中,開始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對自己所選擇的科系以 及未來的規劃進行探索;而此探索的行動顯著高於大學二年級的學生,直 至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後,在大三、大四階段的學生便開始在鎖 定目標與行動、以及應徵準備上顯著高於大一、大二的學生,此現象來看,

在此階段的大學生面臨即將就業的準備與選擇,在生涯準備上的重點也將 從探索慢慢的聚焦在鎖定特定的目標以及對應徵做準備。本研究結果配合 Super 於 1957 年的生涯成熟理論基礎以及 Savickas(2005)的發展理論,

建議目前大學生正處於人生成長階段中所謂的探索期,自我的認識、與外 在工作的實際接觸以及訂定目標與規劃對個體的生涯規劃具有其重要性。

因此建議大學時期的學生,應該妥善的規劃自己的未來,並且可透過師長、

父母、同輩、同儕等的互動,或是各種心理測驗工具的輔助或是尋求專家、

自我分析,以充分了解自己,並且開始具體的訂定目標與展開行動(鄭贊 嘉,2006)。

二、 提升大學階段生涯準備的程度

若將生涯準備度視為一種生涯適應力的養成的話,那麼生涯準備度便 是一種行為上的實踐。根據本研究的結果,父母生涯支持和生涯準備度間 存在正向的影響,同時父母生涯支持對於生涯適應力所帶來的影響皆是來 自於生涯準備度的完全中介作用,由此可知這些概念彼此間有著相輔相成 的關聯。而採用 Super 生涯發展的觀點來建議目前正處於生涯探索階段的 大學生,可透過學校、休閒活動及各種打工經驗中,結合個人與環境之間 的互動,從環境中獲得生涯上的支持,進而展開生涯的準備,進行自我檢 討,角色試探和職業探索,使個人的職業偏好具體化、特殊化,實現職業 偏好,也同時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以增進自我在生涯準備上能有一 個切乎實際且又適當的職業選擇(張添洲,2002)。

因此建議大學生若能在此階段透過知覺父母在生涯上的支持行為,進 而充分的進行生涯探索外,欲進行求職規劃、應徵準備以及鎖定目標與行 動的準備,將有助於提高其生涯準備度,對未來的生涯適應的因應能力也 能夠有所幫助。而換言之,當個體經由與環境的互動,獲得父母在生涯上 的陪伴與支持,對於個人的生涯發展狀況與職業選擇的準備程度越有正向 的幫助,則個人生涯發展越佳,準備度越好,將來在面對不同情境轉換時,

生涯適應能力也較好。而本研究所調查的大學生在生涯準備度上亦有不錯 的表現,由此建議大學生在該階段生涯發展的準備程度以及生涯適應力的 發展中是不容忽視的概念。

三、 提升大學階段生涯適應力的發展

本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無論性別、年級其生涯適應力 的程度皆在平均值以上,顯得生涯適應力在該階段的生涯發展上是需要受

到重視的。在本研究對不同年級與生涯適應力的差異結果提醒大學生,在 生涯適應力中「生涯關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合作」

的層面,大學一年級以及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分別顯著高於大學二年級與三 年級的學生,因此研究者透過 Stringer 等人(2011)的研究及 Super 的生 涯發展觀點,建議剛進入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會開始意識到自己從高中轉 換到大學獨立自主的階段,可以學習透過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過程中,積極 地嘗試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所就讀科系的結合及規畫;在大學四年級時,將 會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有責任感,開始積極地的開始了解自我與工作之 間的結合,並且正向的覺察到自己即將面臨生涯任務的轉換,進而能夠學 習群體合作的重要以及在自己未來生涯規劃中做出抉擇。

另外,在「生涯信心」的層面,在大學各年級皆是需要在生涯探索與 規劃的過程中具備生涯的信心,特別是面臨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會面臨對 於未確立自己生涯方向的焦慮,在生涯信心的層面會逐漸薄弱,因此也建 議在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對自己的生涯上有許多疑惑和未確定時,可對外 尋求專業的協助與幫忙(例如:輔導室、家長、導師…等),以解決對於 生涯未確定的疑惑,增進在面臨此生涯未確定階段時的生涯信心。

綜合上述,生涯適應力視個人當前和預期的發展任務、職業轉換等資 源,對於學生和工作的成人都是同等重要的。而本研究建議當前的大學生,

在大學階段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以適應未來世界的工作,並且開始對未 來的選擇和決策負責、打開新的經驗、以及對自己的選擇有信心,以利該 階段生涯適應力的發展(Savickas, 1997; Tien et al., 2012)。

貳、 對家長、學校、諮商輔導等實務工作的建議

一、 提升父母對子女生涯發展過程中的生涯支持行為

本研究結果發現,父母在生涯發展上實際的支持程度會對大學生生涯 準備度與生涯適應力產生正向的影響。其中在情感上的支持,顯著的對於

大學生在生涯準備的過程中,對生涯的探索、自我瞭解以及鎖定目標與行 動上,皆會有較多的影響。如同 Herbert(1984)、Dusek(1991),以及 Herr 等人(2004)的研究指出,大多數的父母能夠用主動且尊重的態度去 關心且支持子女所做的生涯選擇,在青少年生涯探索的過程當中,青少年 遇到困難時也會主動地尋求父母支持與協助。在楊俐容(2014)書中提到,

青春期的生涯探索與規劃,只是青少年自身的一項行動、一段歷程,對生 涯探索動機強烈的青少年,當擁有父母的關注、引導和支持時,便能夠較 為順利的展開生涯探索與規劃之旅。在書中也提到,在父母陪伴青少年的 孩子展開生涯探索與規劃時,父母也是需要被給予救援,像是安定船錨、

與穩住輪盤的方向,也才能夠在青少年生涯探索與規劃的階段給予過程的 陪伴。因此,不少父母對於給予青少年在生涯上的支持與陪伴都伴隨著許 多的迷思,單方面的認為:(一)只要認真讀書,到了未來畢業了,就自然 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二)我培養你,你就應該有興趣。(三)工作 價值有高下,社會越肯定的,價值越高。(四)越早幫孩子確立目標,未 來成功機率越高;當父母抱持著這番迷思,在對於給予孩子生涯上的支持 時,給予的便是在孩子的生涯上給予了層層的期待與期許,卻失去了在生 涯探索與規劃過程中陪伴所帶來的意義與效用;而研究者整理專家學者楊 俐容(2014)對於這些迷思,建議父母在生涯支持的過程中所能給予的協 助:透過情感上的支持與鼓勵讓孩子保有豐富多元的觸角,也才能從中體 會並且歸納出真正感興趣的事物,而每個人看中的價值不一樣,經由提供 生涯方面的訊息資源讓孩子能夠進一步的探索自己的價值清單,找到適合 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並以培養興趣作為核心的考量,與其告訴孩子答案,

不如給予孩子在生涯行動上的支持,給予時間、空間、方法、行動,去思 考生涯目標,並付諸實際的行動。當父母意識到在青少年生涯發展與準備 的過程當中,自己扮演的是一個過程陪伴的角色,而非只重視結果的期待 時,在於陪伴青少年生涯準備時的角色與方向,也能夠得以順利的提供實

質的生涯支持與參與。

而 Simmons(2008)研究曾發現大學生依靠父母得到普遍支持,並將 父母作為學術和職業決定的諮詢對象。由此可知,子女將父母視為未來職 業選擇的重要諮詢對象,相對的父母對子女的意見、態度與期望將會影響 子女未來生涯選擇。因此綜合本研究結果與研究討論,建議父母親在生涯 上的支持行為,可以透過在情感上的鼓勵與支持,能對孩子在對自我與外 在的探索以及生涯鎖定與規劃中帶來正向的影響,另外,透過在生涯行動 上的支持,也能夠提升孩子在自我了解、鎖定目標與規劃及應徵準備上帶 來正向的幫助,而這也正是父母親可以藉由本研究的結果與建議能夠給予 協助與支持之處。而從本研究的模式也可以看到,平常透過給予子女信任、

溝通傾聽,來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狀況,將有助於增進親子親密關係,營造 良好的家庭互動與溝通,並經由父母在生涯過程中所給予的協助與支持,

可以讓孩子了解職場的現況、以及提升其生涯準備的程度,進而也將有助 於提升大學生因應自己生涯議題時的覺察與因應能力,使得生涯適應的能 力有所成長 。

二、 從生涯發展的角度,提供不同年級階段所需的協助與輔導 本研究發現大學四年級學生的生涯準備狀況顯著高於大學一年級及二 年級的學生,在各年級與各向度的差異情形也發現到大四階段顯著高於其

二、 從生涯發展的角度,提供不同年級階段所需的協助與輔導 本研究發現大學四年級學生的生涯準備狀況顯著高於大學一年級及二 年級的學生,在各年級與各向度的差異情形也發現到大四階段顯著高於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