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本研究之結果,針對幼兒家長、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政府相關單位與後續研 究提出建議,其詳細建議內容,說明如下:

一、 對幼兒家長建議

(一) 鼓勵幼兒的父親應主動瞭解家中幼兒在校的學習專注力表現情形

從研究結果發現,中部地區「母親」所教養之幼兒在「選擇性」、「持續性」、「分配 性」以及「學習專注力整體表現」均明顯優於「父親」;因此建議幼兒的父親可以多主 動與幼兒班上的教保服務人員討論及詢問幼兒平日在校學習專注力表現情況。

(二) 年經的家長可能與其他幼兒的家長或教保服務人員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

從研究結果發現,中部地區「36 歲至 40 歲」之家長所教養之幼兒在「選擇性」、「持 續性」、「分配性」以及「學習專注力整體表現」是明顯優於「30 歲(含)以下」之家 長所教養之幼兒;因此建議「30 歲(含)以下」之家長可多與其他幼兒的家長或教保 服務人員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互相分享提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的教養技巧更加瞭 解。

二、 對教保服務人員及政府相關單位建議

(一) 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幼兒給予適合其學習專注力發展的課程規劃與活動

本研究結果發現,「5 歲至 6 歲」之幼兒在「選擇性」、「持續性」、「分配性」以及

「學習專注力整體表現」是明顯優於「3 歲」之幼兒;「4 足歲」之幼兒其在「選擇性」、

「持續性」、以及「幼兒學習專注力總量表」之表現,會明顯優於「3 足歲」之幼兒。

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上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幼兒進行符合該年齡層的幼兒專注力發

153

展的課程規劃的活動,優先開放給男性家長、幼兒的「父親」以及幼兒學習專注力相關 座談與諮詢活動。

(二) 對相關單位建議

經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家長或母親所教養之幼兒在「選擇性學習專注力」、「持續性 學習專注力」、「分配性學習專注力」及「幼兒學習專注力總量表」的表現會明顯優於男 性家長或父親。因此縣市政府以及各主管單位應多舉辦與幼兒學習專注力相關座談與諮 詢活動,而參加座談對象應優先開放給男性家長以及幼兒的「父親」,使男性家長或幼 兒的「父親」可以針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修正,同時也可以讓幼兒在校的學習專注力表現 更佳。

三、 對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因時間、人力及物力的不足,不能進行全面性的研究,建議後續者可從以下 幾個層面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一) 輔以質性研究以補充量化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所以無法深入瞭解影響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及幼 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原因,未來研究者可輔以「質性研究」,藉由深度訪談、觀察等方 式,以補量化研究之不足。

(二) 針對不同地區之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區域是針對中部地區之幼兒及家長為研究母群體,因此後續研究者可 擴大研究範圍進行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研究,使其研究 資料更完整,以增加研究之推論與瞭解。

154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乙婷、何美慧(2003)。自我教導策略增進 ADHD 兒童持續性注意力之效果。特殊教 育學報,18,21–54。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臺北市:心裡出版社。

王立志、張藝闡、 何美慧(2011)。從注意力的成分探討學習障礙學生與注意力缺陷過 動症學生在鑑定與教學上的迷思。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00,331–360。

王秀美、 吳珍梅(2011)。一個成功教養過動兒的母親之人格特質、教養認知與教養策 略之分析。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5,47 –71。

王道還(2012)。母乳的好處,科學發展,475,76–79。取自:

http://203.145.193.110/NSC_INDEX/Journal/EJ0001/10107/10107-14.pdf 江秀雪(2003)。睡眠不足有礙學習。學前教育,26(9),28。

行政院衛生署(2011),美 食 有 訣 竅 年 關 大 吃 也 享 受 。 健 康 臺 北 季 刊 , 107, 取 自 :

http://www.health.gov.tw/Portals/0/%E6%96%87%E5%AE%A3%E5%87%BA%E7%8 9%88%E5%93%81/%E6%9C%9F%E5%88%8A107/pdf/107.pdf。

何芳、徐佩茹 (2009)。新彊阿勒泰市漢族和哈族學齡兒童睡眠狀況流行病學調查。臨 床兒科雜誌,27(9), 856-859。

吳幸娟、吳幸娟(2009)。兒童晚期轉換為青少年早期之睡眠品質:縱貫性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臺中市。

吳幸娟、潘文涵、葉乃華、張新儀(2010)。臺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2001-2002:

以24小時飲食回顧法評估國小學童膳食營養狀況。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 署,25-70。取自:http://www.fda.gov.tw/tc/siteList.aspx?pn=1&sid=279。

155

吳明隆、涂金堂(2012)。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敏華(2008)。台灣兒童睡眠障礙與其行為及學習成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山醫學大學,臺中市。

吳湘涵(2009)。水中運動對於 ADHD 兒童反應時間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吳廣宏(2005)。足球與乒乓球鍛練對小學生注意集中性的影響。寧夏大學學報,26(3),

287–289。

宋淑慧(1992)。多向度注意力測驗編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彰化市。

李佩秦(2007)。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之親子互動:研究及臨床之意涵。職能治療學 會雜誌,25(1),34–44。

李弦青、馮璽璁、陳美玉(2008)。十二週太極拳訓練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柔軟度的影響–

以雲林縣鎮東國小為例。中華運動休閒產業管理學會年刊,2,405–416。

李晶(2001)。學校提供社區居民休閒活動場地及類型現況調查—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 例。臺灣教育月刊,602,21–27。

杜春治、黃郁玲(2009)。瑜珈運動對健康效益的影響。成大體育學刊,41(2),48–57。

沈晟、宋維村、徐澄清、鄭琿(1992)。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候群:中文版「父母用兒童 活動量表」之效度研究。中華民國神經精神醫學會會刊,10(2), 119–124。

周文君、王雅琴、陳永成(1993)。兒童活動量表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臨床應用。中 華精神醫學,7(3), 162–71。

周台傑、邱上真、宋淑慧(1993)。多向度注意力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周佳蓉、 陳國勝(2010)。民眾對食品添加物的認知、知覺風險及風險減輕策略研究。

休閒保健期刊,(3),115 – 126。

林宜親、 李冠慧、 宋玟欣、 柯華葳、曾志朗、 洪蘭、 阮啟弘(2011)。以認知神經科

156

學取向探討兒童注意力的發展和學習之關聯。教育心理學報, 42(3),517–542。

林茂勳(2011)。魚油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視覺認知與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林鋐宇(2009)。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注意力問題的亞型探究。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27(2),49–63。

林鋐宇、 李柏森、 張文典、 洪福源(2013)。不同性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與普通學童之 注意力表現差異探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8(2),29–51。

林鋐宇、周台傑(2010)。國小兒童注意力測驗之編製。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2),

29–53。

林鋐宇、張文典、洪福源(2011)。國小學童注意力發展趨勢之探究。臺灣職能治療研 究與實務雜誌,7(1),39–50。

侯伯勳 、林志堅、遲景上、陳展航(2003)。台中地區某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不足過 動症候群盛行率初探。慈濟醫學,15(3), 163–167。

胡永崇(2001)。如何因應學生的注意力缺陷。國教天地,146,3–11。

茅秀芳(2007)。臺南市幼稚園家長對幼兒運動遊戲態度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東教育大學:臺東市。

孫麗卿(2011)。父母親的兒童發展信念和幼兒社會情緒行為之相關研究。幼兒教保研 究,6,41–63。

徐庭蘭(2006)。以圖畫書為媒介之親子共讀活動對一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口語表 達與注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醫護科技學刊,8(3),197–212。

徐庭蘭、許芷菀(2008)。團體黏土活動應用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之持續性注意力 行為分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2(2),101–123。

張育愷、陳豐慈(2011)。急性有氧健身運動對執行功能影響之探討-以施測時間點與神 經心理測驗的視角。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8, 1–16。

157

張芝綺(2012)。知覺動作訓練對 ADHD 兒童持續性注意力與反應時間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張媛媛(2002)。藝術治療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提升注意力的輔導效果(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教育部(2013)。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教育部統計處-主要統計表-幼兒園概況表。取自http://www.edu.tw/

pages/detail.aspx?Node=1731&Page=5314&Index=4&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梁藝馨(2004)。臺北地區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飲食教養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符明伶(2007)。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與營養狀況及過敏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新北市。

符明伶、 鄭麗月、 潘文涵(2006)。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 2001-2002 台灣 國 小 學 童 飲 食 型 態 與 其 在 校 整 體 表 現 之 關 係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取 自 : http://www.fda.gov.tw/upload/133/Content/16-%E5%8F%B0%E7%81%A3%E5%9C%

8B%E5%B0%8F%E5%AD%B8%E7%AB%A5%E9%A3%B2%E9%A3%9F%E5%9E

%8B%E6%85%8B%E8%88%87%E5%85%B6%E5%9C%A8%E6%A0%A1%E6%95

%B4%E9%AB%94%E8%A1%A8%E7%8F%BE%E4%B9%8B%E9%97%9C%E4%B F%82.pdf

許世忠、鄭兆君、吳裕仁、張鈺佩、王惠姿(2008)。幼兒餐點設計與營養(二版)。臺 北市:偉華。

許芳菊 (2008)。是誰偷走了孩子的專注力。親子天下,2,134 –143。

許曉芳(2002)。大台北地區注意力欠缺過動障礙兒童之飲食攝取與血液脂肪酸組成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

158

陳志遠(2011)。水中運動對ADHD 兒童注意力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玟潔、 詹元碩、 呂莉婷、 詹美玲、孟範武(2013)。探討健身運動對 ADHD 兒童認 知功能之效益。中原體育學報,(2),50–57。

陳桂敏、洪瑄曼(2006)。探討瑜珈的身心治療效益。長期照護雜誌,10﹙2﹚,190– 02。

陳惠芳、 蔡玉蓉(2005)。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環境影響因素研究。幼兒保育研究 集刊,1(1),123-137。

陳新儀(2011)。注意力缺陷過動兒(ADHD)之行為運動處方。屏東教大體育,(14),88– 99。

陳豐慈、王俊智、齊璘、張育愷(2013)。急性健身運動對計畫相關執行功能在立即與 延續時間之影響:前導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5(1), 29–39。

曾惠偵(2010)。公立幼稚園家長參與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曾詠宜(2012)。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 宅發展處。

游惠如、 劉淑雯、蔡易儒(2012)。繪本療育對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兒童社會能力之影響。

游惠如、 劉淑雯、蔡易儒(2012)。繪本療育對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兒童社會能力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