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及其子女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及其子女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Copied!
2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駱明潔 博士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

之認知及其子女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

相關研究

研究生:陳佩湘 撰

中華民國一〇三年七月

(2)

謝誌

在這兩年裡,從我初進臺中教育大學以來,學校師長與學校前輩們一直給予我最大 的支持;而系上的師長與前輩們更是徹夜為我們學生絞盡腦汁,準備適合教材的辛苦情 形,總得收起浪漫飛揚的心,劍步飛奔進教室;同時,也要感謝系上與社團的前輩以及 同學們一起完成的讀書心得與學習報告,減輕了不少預習功課之壓力。 在這兩年研究所生涯中第一個要感謝的是我的恩師駱明潔教授,在論文撰寫過程中, 不僅提撥時間指導且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對恩師而言實在備感辛勞,在此論文發表之際 藉此特別對駱老師表達十二萬分之謝意;其次是要感謝所有系上老師以及系上的前輩們 所給予的指導,還有系辦所有老師們的協助,以及同學的幫忙指導數據之分析,才能使 論文更為充實,除了誠摯的的感激也多了一份衷心的祝福。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以及哥哥,在這兩年裡給予我精神以及經濟上的支持, 讓我可以全心全意在論文的寫作上,且在我遇到瓶頸的時候全力支持我度過論文的瓶頸, 在此我想對你們說聲感謝你們。 所謂「學過方知不足」經過懸樑刺骨的鞭策學習,終於瞭解學術領域的精深浩瀚博 大,終極一生亦無法完全參透與澈悟;深知論文取得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在此仍期 待所有的師長與前輩們繼續給予鞭策與指教,使能在此領域增所見聞於一二,這是佩湘 最大的期盼與謝忱。 陳佩湘 謹誌 2014/07 於臺中教育大學

(3)

I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及其

子女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陳佩湘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中部地區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及其子女幼兒學習 專注力表現之現況以及相關情形。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探究,以自編「家長對幼兒學 習專注力認知量表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為研究工具,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 取中部地區1,117 位立案公私立幼兒園之幼兒及其家長,回收樣本數為 815 人,有效樣 本數為799 人。研究中以描述性統計、獨立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 關以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中部地區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現況,得分由高至低依序為「休閒運動認知」、 「飲食認知」以及「睡眠認知」,且三個層面與總量表的表現均屬於中間偏上程度。 二、中部地區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現況,得分由高至低依序為「持續性學習專注力」、 「分配性學習專注力」以及「選擇性學習專注力」,上述三個層面與總量表之表現 均屬於中間偏上程度。 三、中部地區幼兒家長之背景變項,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差異情形如下: (一)家長對飲食認知程度會因「與幼兒關係」之不同,有顯著性差異。 (二)家長對休閒運動認知程度會因個人「教育程度」以及「幼兒居住地」之不同,有 顯著性差異。 (三)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總量表會因個人「教育程度」以及「與幼兒關係」 之不同,有顯著性差異。

(4)

II 四、中部地區幼兒之背景變項,對其在學習專注力表現的差異情形如下: (一)幼兒在「選擇性學習專注力」表現會因其家長之「性別」、「年齡」、「與幼兒關係」 以及幼兒「性別」和「年齡」之不同,有顯著性差異。 (二)幼兒在「持續性學習專注力」、「分配性學習專注力」以及「學習專注力整體表現」 都會因家長之「性別」、「年齡」、「與幼兒關係」以及幼兒之「性別」、「年齡」和 「居住地」之不同,而有顯著性差異。 五、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間未達顯著性相關。 六、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以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對「幼兒學習專注 力表現」的預測力如下: (一)家長之「年齡」、「與幼兒關係」以及幼兒之「性別」、「年齡」和「居住地」,對 幼兒在「選擇性學習專注力」、「分配性學習專注力」以及「學習專注力整體表現」 具有預測力。 (二)家長之「年齡」、「與幼兒關係」、「教育程度」以及幼兒之「性別」、「年齡」和「居 住地」,其對幼兒在「持續性學習專注力」具有預測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提供相關建議以供幼兒家長、教保服務人員、政府相關單位 以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幼兒、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選擇性學習專注力、持續性學習專注力、 分配性學習專注力

(5)

III

A Study on Parents’ Cognition in their Young Children’s

Attention in learning in Central Taiwan and their

Children’s Performance Attention in Learning

Chen, Pei-Shia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parents’ cognition in their young children’s attention in learning in central Taiwa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ir children’s performance in attention in learning and the related conditions. Questionnaires are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and the self-compiled “Scale of Parents’ Cognition in Young Children’s Attention in Learning and Scale of Young Children’s Performance in Their Attention in Learning” is used as a research tool. By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in this study, 1117 parents and their young children who have enrolled in registered public and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central Taiwan were selected as the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815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yielding 799 valid questionnaires.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in-depth analysis,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1. Three dimensions with scores from high to low in order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ents’ cognition in their young children’s attention in learning in central Taiwan are cognition in recreational sports, cognition in diet, and cognition in sleep, and the preceding three dimensions and overall scale deliver upper mid performances.

(6)

IV

learning are three dimensions with scores from high to low in order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oung children’s performance attention in learning in central Taiwan, and the preceding three dimensions and overall scale deliver upper mid performances.

3. Differenc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young children’s parents in central Taiwan on their cognition in young children’s attention in learning are:

(1) Parents’ cognition level of diet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relationship to young children.

(2) Parents’ cognitive level of recreational sport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ue to differences of individual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residence.

(3) The overall scale of parents’ cognition in young children’s attention in learning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educa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young children.

4. Differences of young children’s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central Taiwan on their performance attention in learning are:

(1) Young children’s performance in selective attention in learning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parents’ sex, age and relationship to young children as well as young children’s sex and age.

(2) Young children’s sustained attention in learning, divided attention in learning,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in attention in learning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parents’ sex, age, and relationship to young children as well as in young children’s sex, age, and residence.

5.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s’ cognition in young children’s attention in learning and young children’s performance in attention in learning.

(7)

V

children’s attention in learning have predictive power on young children’s performance attention in learning are listed below:

(1) Parents’ age and relationship to the young children as well as young children’s sex, age and residence has predictive power on young children’s selective attention in learning, divided attention in learning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on attention in learning.

(2) Parents’ age, relationship to the young children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young children’s sex, age and residence show the predictive power on young children’s sustained attention in learning.

Finally, findings of this study offer suggestions for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pre-school educators, governmental uni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

Keyword: young children; parents’ cognition in their young children’s attention in learning; selective attention in learning; sustained attention in learning; divided attention in learning

(8)

VI

目次 ... VI 目錄 ... VI 表目錄 ... VIII 圖目錄 ...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學習專注力的定義及相關理論 ... 11 第二節 影響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因素 ... 15 第三節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 26 第四節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與其子女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取樣方法 ...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9 第五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5

(9)

VII 第一節 中部地區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現況分 析 ... 7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的差異情形 ... 9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的差異情形 ... 110 第四節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間的相關性 ... 131 第五節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對幼兒學習專注 力表現的預測力 ... 1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47 第一節 結論 ... 147 第二節 建議 ... 152 參考文獻 ... 154 中文部分 ... 154 英文部分 ... 162 附錄 ... 166 附錄一 專家意見表 ... 166 附錄二 專家意見彙整表 ... 174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81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85

(10)

VIII

表目錄

表2-1-1 專注力定義之彙整表 ... 12 表2-3-1 專注力面向之彙整表 ... 28 表3-2-1 預試問卷發放及回收情況 ... 38 表3-2-2 中部地區政府立案公私立幼兒園的幼兒人數 ... 39 表3-2-3 中部地區就讀政府立案幼兒園之幼兒在各縣市之取樣人數 ... 40 表3-2-4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資料之分析 ... 43 表3-3-1 問卷審查之學術界及實務界專家名單 ... 48 表3-3-2 問卷內容效度審查後之題數修正摘要表 ... 49 表3-3-3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量表」之項目分析 ... 51 表3-3-4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之項目分析 ... 52 表3-3-5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量表」之因素分析(項目分析刪除第 6 題與第 11 題後) ... 55 表3-3-6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之因素分析(經項目分析刪除第 10 題後) .. 58 表3-3-7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量表」之信度分析 ... 61 表3-3-8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 62 表3-3-9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及其子女學習專注力表現」之預試問卷與正式 問卷題數比較明細 ... 63 表3-3-10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量表之正式問卷題目內容 ... 64 表3-3-11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之正式問卷題目內容 ... 65 表3-3-12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量表之預試問卷與正式問卷與信度分析 ... 66 表3-3-13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之預試問卷與正式問卷與信度分析 ... 67 表4-1-1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量表」得分情形 ... 76 表4-1-2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總量表」之題目分析 ... 78 表4-1-3 「家長飲食認知分量表」之題目分析 ... 81 表4-1-4 「家長睡眠認知分量表」之題目分析 ... 83 表4-1-5 「家長休閒運動認知層面分量表」之題目分析 ... 85

(11)

IX 表4-1-6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得分情形 ... 87 表4-1-7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之題目分析 ... 89 表4-1-8 「幼兒選擇性學習專注力表現分量表」之題目分析 ... 91 表4-1-9 「幼兒持續性學習專注力表現分量表」之題目分析 ... 92 表4-1-10 「幼兒分配性學習專注力表現分量表」之題目分析 ... 93 表4-2-1 不同「性別」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獨立 t 檢定分析 ... 95 表4-2-2 不同「年齡」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變異數分析 ... 97 表4-2-3 不同「教育程度」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變異數分析 ... 100 表4-2-4 「與幼兒關係」不同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變異數分析 ... 102 表4-2-5 「幼兒性別」不同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獨立 t 檢定分析 ... 103 表4-2-6 「幼兒年齡」不同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變異數分析 ... 105 表4-2-7 「幼兒居住地」不同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變異數分析 ... 107 表4-2-8 背景變項不同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總量表之差異情形 ... 109 表4-3-1 不同「性別」之家長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獨立 t 檢定分析 .... 111 表4-3-2 不同「年齡」之家長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變異數分析 ... 114 表4-3-3 不同「教育程度」之家長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變異數分析 .. 116 表4-3-4 「與幼兒關係」不同之家長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變異數分析119 表4-3-5 「幼兒性別」不同其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獨立 t 檢定分析 ... 120 表4-3-6 「幼兒年齡」不同其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變異數分析 ... 123 表4-3-7 「幼兒居住地」不同其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變異數分析 ... 126 表4-3-8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與幼兒在學習專注力總量表之差異情形 ... 129 表4-4-1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情形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分析表 .. 131 表4-5-1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選 擇性學習專注力表現的預測分析 ... 136 表4-5-2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持 續性學習專注力表現的預測分析 ... 138 表4-5-3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分 配性學習專注力表現的預測分析 ... 140 表4-5-4 「家長及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學習專注

(12)

X

力整體表現的預測分析 ... 142

表4-5-5 「家長及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學習專

(13)

XI

圖目錄

圖2-1-1 Broadbent 過濾模式 ... 13 圖2-1-2 Treisman 減弱理論... 14 圖3-1-1 研究架構圖 ... 36 圖3-5-1 研究實施流程圖 ... 75

(14)

1

第一章 緒論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換句話說,孔子是希望學生們,在學習時 需要學思並重之外,還需要有專注力才能學習新的技能,所以古人常說:「人在讀書時, 首先需要的是心到,其次為眼到、耳到、口到、手到,以上缺一不可。」。由此可知, 無論在讀書時或是做任何事情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本身的專注力,專注力越佳越能 幫助學習。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及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表現的現況與其 之間的相關性,因此本章分為以下幾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 1980 年代,經濟成長快速,家庭的所得日趨穩定、媒體快速傳播、科技的日新 月異以及少子化趨勢環境下,讓家長對幼兒的身心理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新聞指出,學 業表現及各方面表現良好的孩子,常擁有良好的專注力(談雍雍,2012),但依據天下 雜誌的調查,將近95%的中小學教師認為現在的中小學生專注力不足的現象是相當嚴重 的,超過 1/4 的中小學生也覺得自己無法專心上課(許芳菊 ,2008)。由此可知,專注 力不足的現象在現今的社會中是常見而兒童發展中相當普遍,專注力不足不僅僅會影響 學習表現還是影響到人際關係的發展(林宜親等人,2011;游惠如、 劉淑雯、 蔡易儒, 2012)。 董氏基金會(2012)調查發現目前臺灣小學生在早餐中所攝取的營養情況,發現 近八成的學童天天都有進食早餐,但有五成的小學生是以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及含

(15)

2 糖飲料為主要的來源。根據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2001-2002 研究顯示甜食、 油炸類的食品(如:薯餅、薯條、熱狗、甜甜圈等等)過多,與學童在校整體表現是 呈現負相關,因攝取太多甜食、油炸食物對幼兒在專注力的表現上可能有不良的影響 (吳幸娟、潘文涵、葉乃華、張新儀,2010),而在符明伶(2007)的研究顯示,多元 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為中樞神經細胞膜的組成成分,若是幼兒攝取太少會影響幼 兒枕葉皮質的發育,甚至影響日後的表現,也就是說 omega-3 對幼兒的腦部發育是相 當重要的,若是讓幼兒攝取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秋刀魚、沙丁魚、 鯖魚等,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表現是有良好的發展,因此家長飲食認知對幼兒學習專 注力之認知情形及其子女學習專注力表現為何?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沒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對幼兒學習專注力是有影響的(駱明潔、潘意鈴,2013);施 嫈瑜(2005)在研究中發現,睡眠不足的幼兒會影響其學業的表現,而且會造成認知 不良的情況。在駱明潔與潘意鈴(2013)研究中指出,不同的睡眠品質也會影響幼兒 在學習注意力不同,如:有睡眠困擾(包含磨牙、夢遊、夢魘等等)的幼兒,其學習 專注力不佳。劉華玲(2005)調查研究發現,學齡前幼兒若有睡眠困擾,在白天出現 精神狀態欠佳、愛打瞌睡的情形較為嚴重,也就是說幼兒睡眠品質越好,其學習專注 力就越佳,因此家長睡眠認知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及其子女在學習專注力 表現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湯億雯(2011)針對臺中市某私立國小三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學童進行單一受 試實驗模式之研究,其研究發現身體活動課程的實施對幼兒在注意力之集中度、持續 度是有明顯的提升。再者,陳新儀(2011)的研究中顯示,有助於提升學習專注力的 有效運動及方法,包括,感覺統合的治療、游泳、英式足球、高爾夫球與網球。因此 家長休閒運動認知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及其子女在學習專注力表現為何?此 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在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表現上,國外學者 Call(1985)指出,幼兒能獨立持續活動的時

(16)

3 間與其年齡有關,2 歲幼兒大約為 7 分鐘,3 歲幼兒大約為 9 分鐘,4 歲幼兒大約為 13 分鐘,5 歲幼兒大約為 15 分鐘,也就是說幼兒學習專注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日漸增加。 國內調查發現,幼兒學習專注力除了與家長之性別(蘇怡菁,2013)、年齡及教育程度 (葉芳瑜,2011;符明伶、鄭麗月、潘文涵,2006)有關之外,還與幼童本身的性別及 年齡(葉芳瑜,2013)有所關連。研究者蒐集國內相關文獻後發現,針對學齡前幼兒學 習專注力之研究地區大多為單一縣市,如:葉芳瑜(2013)以苗栗縣為研究地區;駱明 潔與潘意鈴(2013)以臺中市為調查地區,並無針對中部地區五縣市 3–6 歲幼兒在學習 專注力之現況調查,因此本研究以中部地區之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 縣之3–6 歲幼兒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其在「學習專注力表 現」的差異情形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17)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節依據研究背景與動機針對「中部地區幼兒學習專注力的相關研究」將研究問題 與目的分為以下幾點:

一、 研究目的

(一) 瞭解中部地區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現況。 (二) 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家長及幼兒的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差異情形。 (三) 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家長及幼兒的幼兒其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差異情形。 (四) 探討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間的相關性。 (五) 探討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以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學習 專注力表現」的預測力。

二、 研究問題

(一) 中部地區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及幼兒學習專注力現況為何? 1-1 中部地區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的現況為何? 1-2 中部地區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的現況為何? (二) 不同背景變項家長及幼兒的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是否具有差異性? 2-1 不同「性別」之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是否具有差異性? 2-2 不同「年齡」之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是否具有差異性? 2-3 不同「教育程度」之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是否具有差異性? 2-4 「與幼兒關係」不同之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是否具有差異性? 2-5 「幼兒性別」不同之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是否具有差異性?

(18)

5 2-6 「幼兒年齡」不同的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是否具有差異性? 2-7 「幼兒居住地」不同的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是否具有差異性? (三) 不同背景變項家長及幼兒的幼兒其在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有差異性? 3-1 不同「性別」的家長,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有差異性? 3-2 不同「年齡」的家長,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有差異性? 3-3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有差異性? 3-4 「與幼兒關係」不同的家長,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有差異性? 3-5 不同「性別」的幼兒,其在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有差異性? 3-6 不同「年齡」的幼兒,其在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有差異性? 3-7 不同「居住地」的幼兒,其在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有差異性? (四)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間是否具相關性? 4-1 家長對「飲食與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與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 有相關性? 4-2 家長對「睡眠與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與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 有相關性? 4-3 家長對「休閒運動與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與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是 否具有相關性? 4-4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整體認知情形與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具有相 關性? (五)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學習專注 力表現的預測力為何? 5-1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選擇性專注 力表現的預測力為何? 5-2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持續性專注

(19)

6 力表現的預測力為何? 5-3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分配性專注 力表現的預測力為何? 5-4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 整體表現的預測力為何?

(20)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為了讓研究方向更加的明確,因此將中部地區、家長、幼兒、「家長對幼兒 學習專注力認知」、「幼兒學習專注力」等五個名詞,以概念型定義及操作型定義做以下 說明:

一、 中部地區

根據曾詠宜(2012)在「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所編撰的書中,將臺灣分為 四大地區,其中中部地區包括:苗 栗 縣 、 臺 中 市 、 彰 化 縣 、 南 投 縣 及 雲 林 縣 。 本研究所指的中部地區,為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

二、 家長

曾惠偵(2010)將家長定義為:「包括幼兒父母、祖父母以及主要照顧者」,也就 是說凡指幼兒之父親、母親、監護人、養父母、幼兒的親戚或是其他主要照顧幼兒的 人,皆屬於幼兒的家長。 本研究所指的家長,為中部地區幼兒的主要照顧者,包含:幼兒的父母、爺爺奶 奶(包含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主要照顧幼兒的人等均屬之。

三、 幼兒

依據2013 年 05 月 22 日教育部所修訂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3)第二條的規定, 幼兒的定義是指二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人。 本研究所指的幼兒,是指就讀於中部地區立案公私立幼兒園3–6 足歲的孩子。

(21)

8

四、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

影響幼兒學習專注力的因素有許多面向,如:飲食、睡眠品質、休閒運動等等的 面向(駱明潔、潘意鈴,2013;湯億雯,2010;符明伶,2007)。 本研究中所探究的「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的因素係針對:飲食、睡眠以 及休閒運動等三個面向進行探究,家長在「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量表」的得分情形採 李克特四點量表的「非常不同意」、「部分不同意」、「部分同意」、「非常同意」,評分為 1 到 4 分,而反向題的評分方式則為 4 至 1 分,得分越高,表示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 的認知越正確;反之,得分愈低,表示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越不正確。

五、 幼兒學習專注力

駱明潔與潘意鈴(2013)將注意力定義為,一種心智活動,是個體在有意識情況 之下,對身邊周遭的眾多刺激之下,選擇其中一個或是多個刺激進行適當反應,從中 獲得知覺經驗,進而調整其行為;其本質為意識的集中。 在本研究中幼兒學習專注力,係指由幼兒教師觀察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力情 況,採用「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為評定標準,此量表分為三面向,包括選擇性 注意力、持續性注意力及分配性注意力,評分標準採用李克特四點量表之「從不」、「偶 爾」、「經常」、「總是」,分別給予1 至 4 分,反向題評分方式則為 4 至 1 分,分數越高 代表幼兒之學習專注力表現越好;得分愈低,表示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越不佳。

(22)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陳述之研究範圍包括:研究區域、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及方法;研究限制包括: 研究區域、研究推論變項及研究方法,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區域 本研究的研究區域是以臺灣中部地區五縣市為主要研究場域,分別為苗栗縣、臺 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就讀於臺灣中部地區公私立立案幼兒園 3–6 足歲幼兒及其家 長。 (三) 研究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採用自編問卷「中部地區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 具,研究方法採用橫斷式問卷調查法,其內容包括「家長及幼兒基本資料」、「家長對 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量表」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量表」。

(23)

10

二、 研究限制

(一) 研究區域 本研究受限時間、人力及經濟等因素,因此,僅限制在臺灣中部地區五縣市就讀 政府立案幼兒園 3–6 足歲幼兒及家長為主要研究對象,所以本研究結果僅能推論臺灣 中部地區五縣市,不宜過度推論至臺灣其他縣市政府立案之幼兒園幼兒及家長。 (二) 研究變項 影響幼兒學習專注力的因素相當廣泛,但受限於時間、人力及經濟因素,所以本 研究在「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量表中所探討的範圍僅侷限於飲食、睡眠及休 閒運動,無法做全面的考量。 在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方面,包括:「家長性別」、「家長年齡」、「家長的教育程度」、 「家長與幼兒的關係」、「幼兒性別」、「幼兒年齡」、「幼兒目前居住地」等七個變項進 行探討,因此其他變項將不列入本研究當中,也無法做廣泛之推論。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採用橫斷式問卷調查法,因受限於時間及人力的不足,只能使用電話 或是郵寄的方式懇請幼兒園之園長(主任)、教師與幼兒的家長協助,因為無法至現場 進行問卷回收,故無法親自掌握實際填答情形,因此研究結果有一定的限制。

(24)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及「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表現」的 現況與其之間的相關性,因此本章將針對「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與「幼兒學 習專注力表現」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本章分成四節:第一節為學習專注力的定義及相 關理論;第二節為影響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因素;第三節為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 關研究;第四節為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與其子女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學習專注力的定義及相關理論

研究生在幼兒園實習階段時,曾聽聞家長最擔心幼兒的學習情況之一為專注力不集 中的情形,而專注力是每個人都需要,幼兒在學習時更需要專注力的配合,才能使學習 達至一定的效果,截至目前為止專注力的定義仍是十人十意尚未有明確的共識,本節將 針對學習專注力的定義及相關理論進行說明:

一、 學習專注力的定義

雖然專注力(concentration)與注意力(attention)有其區分之處,但是兩者之觀 念都是來自於心理學領域,至今仍未有放諸四海皆準之定義;不過大部分學者皆有同 樣的看法,大腦在每一個單位時間裡所能處理之資料數量有其本質上的限制,因此如 果我們大腦能夠對於即將要進行之處理資訊或資料進行選擇,那麼就能有效率地達成 功能性作業,這個選擇程序就叫作「attention」(Banich, & Compton, 2011),而專注力 則是將此「選擇」集中於計畫之範圍內。

(25)

12 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後,將學者專家提出之專注力,整理於下表2-1-1 。 表2-1-1 專注力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專注力(注意力)之定義與內涵 駱明潔與潘意鈴 (2013) 一種心智活動的分配,個體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從眾多刺激中只 選擇一個或一部份去反應,從而獲得知覺經驗,並調整自己行為, 它的本質是意識的聚集、集中。 林宜親等人 (2011) 一種能夠過濾外在訊息,進入高層認知歷程處理的能力。 關則富 (2010) 我們從大量訊息(information)當中,主動處理其中的有限訊息的方 法,此大量訊息得自我們的感官、我們儲存的記憶以及其他的認 知歷程(cognitive processes)。 林鋐宇 (2009) 一個複雜且具多面向的建構之概念。 陳惠芳與蔡玉蓉 (2005) 指一個人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某一件事物或遊戲上所持續的時 間,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擾的能力。 楊小芳與林孟賢 (2006) 一種持續專注焦點及轉換焦點的能力,且有向度、能集中於特定 目標上。 Davenport and Beck (2001) 就是把集中的精神,關注於特定資訊的項目上。 Kahneman (1973) 一種可運用的處理容量或資源。

(26)

13

二、 學習專注力的相關理論

專注力的定義是指在從事學習或是其他活動時,心理活動的分配,也就是說選擇 對應該反應的事物或是活動進行相對應的反應(鄭昭明,2010)。國內學者襲充文(2007) 將專注力定義為,對認知或心智歷程的一種約束,使他們運作於可見訊息的一部份, 以達到增進這些認知處理的速率或是正確性。專注力具有以下兩點特性:第一,能從 眾多刺激與活動中選擇其中一項加以反應;第二,其目的是為了增進心智歷程的效率 (襲充文,2007)。以下以認知心理學的取向,包含:「Broadbent 過濾模式」及「Treisman 減弱理論」,進行學習專注力相關理論的說明: (一) Broadbent 過濾模式 此模式中包含選擇性過濾器、有限容量管道與偵測器,而「注意」被當為過濾器, 讓有用或是有限的訊息進入此模式,而讓其他沒有被過濾器所注意到的訊息排除在外, 不進行處理(鄭昭明,2009;蕭夙婷、張瓊云,2009;王甦、汪安聖,2004;鄭麗玉, 1993)。 圖2-1-1 Broadbent 過濾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黃兆霆與陳芳慶(2009)。電腦多媒體視覺閃示運用在國小身障資源班 專注力訓練研究。

(27)

14 (二) Treisman 減弱理論 Treisman 認為過濾器將訊息進入系統時,並不是將所有其他沒有被過濾器所注意 到的訊息排除在外,反而是將其減弱,但是有些訊息雖然很弱,也是會被辨識到(鄭 昭明,2009;蕭夙婷、張瓊云,2009)。 圖2-1-2 Treisman 減弱理論 資料來源:引自黃兆霆與陳芳慶(2009)。電腦多媒體視覺閃示運用在國小身障資源班 專注力訓練研究。

(28)

15

第二節

影響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因素

國內外學者指出影響學習專注力的因素相當廣泛,如:飲食、睡眠、休閒運動、閱 讀圖畫書、黏土活動及瑜珈等等的因素(駱明潔、潘意鈴,2013;陳玟潔、詹元碩、呂 莉婷、詹美玲、孟範武,2013;游惠如等人,2012;吳幸娟,2009;杜春治、黃郁玲, 2009;徐庭蘭、許芷菀,2008;符明伶等人,2006;Alaimo, Olson, & Frongillo, 2001; Ivanovic, et al., 1992),因此本研究針對飲食、睡眠及休閒運動等三大面向進行深入探究, 並詳述如下︰

一、 飲食與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將影響學習專注力的飲食因素分為:「omega-3 營養 素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零食含糖飲料及油炸食物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 關研究」、「礦物質營養素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及「新鮮蔬果和優質蛋白質 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以下分為四大方面: (一) omega-3 營養素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王道還(2012)指出,在母乳或是奶粉中添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幼兒在認知上 的發展是有正面的影響;而林茂勳(2011)以高雄市某復健科診所中的 24 位注意力缺 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國小兒童,採隨機分配至 實驗組與控制組各12 名(實驗組利用每日早晚飯後的半小時內服用 1000 mg 的魚油,

為期 12 週;控制組則按一般作息方式進行日常活動),其研究結果發現,有「規律口

服魚油」的實驗組兒童,在「整體視覺認知」的表現上有顯著影響,且在「多向度注 意力測驗」之「選擇性」與「持續性」分測驗的後測表現,均顯著優於控制組,且實

(29)

16

驗組在實驗後的表現也顯著優於實驗前,綜合以上所述,食用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

肪酸對幼兒學習專注力提升是有正面的影響。

Frensham, Bryan and Parletta (2012)研究顯示,高社經地位的幼兒在攝取微量營養

素和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上,會比低社經地位的幼兒較為足夠,且在低社經地 位的幼兒較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二) 零食、含糖飲料及油炸食物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行政院衛生署(2011)將食品添加物分為下列 17 大項:防腐劑、殺菌劑、抗氧化 劑、漂白劑、保色劑、膨脹劑、品質改良用、釀造用及食品製造用劑、營養添加劑、 著色劑、香料、調味劑、黏稠劑、結著劑、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溶劑、乳化劑、其 他等,其中又以防腐劑是最常見、被廣泛使用於食品中的添加物,在市售的商品中有 些易受生物污染的食物或是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如:肉製品、飲料、糖果、零食等等, 均需要添加防腐劑來加以保存。

在Martyn, McNulty, Nugent and Gibney (2013)的研究中指出,幼兒會比成年人有更 多機會暴露於食品添加物的危害;在葉芳瑜(2013)的研究中認為若幼兒攝取的飲料 或是零食較少時,其在「注意力專注」、「抑制控制」、「衝動控制」等情緒反應會較佳, 也就是說,幼兒若攝取過量的零食或是飲料,對其學習專注力的負面影響是較為明顯。 符明伶(2007)在研究中指出,油炸與甜食等低品質食品類的攝取頻率高或喜好 程度強,則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有些幼兒會攝取過量的油脂或是 一些含有低品質油脂的食物或是甜食,對幼兒的學習專注力也會有影響。 在符明伶等人(2006)的研究發現指出,甜食和油炸類因子的攝取頻率,與學童 在校整體表現的分數呈顯著負相關,因此攝取太多低品質的油脂食物或是甜食對幼兒 在學習專注力是有所影響。

(30)

17 (三) 礦物質營養素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鐵質與幼兒腦部發育是有關係,幼兒若是長期缺乏鐵質會影響其腦部發育、智力 及行為發展,甚至就連學習表現也會有所影響(許世忠、鄭兆君、吳裕仁、張鈺佩、 王惠姿,2008)。 符明伶等人(2006)以分層多段隨機抽樣法,抽取且得有效樣本數為 2,222 位 6 至13 歲的學童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童 1,206 人;女童 1,016 人,其研究指出有缺鐵性 貧血的學童,其學習成效較差,但是若給予缺鐵性貧血的學童補充鐵劑,能提升智商 及認知能力,此外,給予碘缺乏或鋅缺乏的兒童碘化油脂或鋅及微量元素補充劑的治 療,能明顯提升智商或認知的能力。由此可知,長期缺鐵、鋅及其他微量元素對幼兒 學習專注力是具有影響的(符明伶等人,2006;Seshadri & Gopaldas,1989)。

Durá, Diez, Yoldi Petri and Aguilera (2014)以 100 位已確診有 ADHD 的幼兒與 150

位一般正常發展的幼兒,進行營養及飲食的狀況的分析,其研究顯示,有ADHD 的兒 童在營養狀況是明顯低於一般正常的健康幼兒;而一般正常發展的健康幼兒在熱量攝 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如:鈣、鐵、鎂、鋅、硒以及 磷)及維生素(如:硫胺素、菸酸、維生素B6 及葉酸)攝入量,均明顯優於有 ADHD 的幼兒,也就是說攝取上述足夠的營養素,有助於提升幼兒學習專注力。 (四) 新鮮蔬果和優質蛋白質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符明伶(2007)研究中指出,蔬果、肉魚蛋豆及奶類等高品質食品攝取頻率越高 或喜好程度越強,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呈顯著的負相關,國內研究亦發現,高營養密 度因子(蔬果、肉魚蛋類及奶類等),攝取頻率與其在校整體表現的分數呈顯著正相關, 攝取越多的高品質食品(如:蔬果、肉魚蛋類及奶類)的幼兒,其學習專注力是較佳 的(符明伶等人,2006)。

(31)

18

二、 睡眠與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睡眠是每個人都必要的生理需求,研究顯示,良好的睡眠品質與足夠的睡眠時間 不僅對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產生正向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幼兒的學習,研究者參考國 內外相關文獻,將睡眠影響學習專注力的相關因素,分為「睡眠時間的長短」與「睡 眠品質的優劣」兩個部分進行說明,說明如下: (一) 睡眠時間的長短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許秀彩、 楊金寶、黃芳銘和黃玉書(2011)以立意取樣選取臺北市及臺北縣六所 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以便瞭解學齡兒童睡眠品質的現況,其研究結果顯示,學齡兒 童的夜間睡眠平均時數為 9±1.03 小時(平日為 8.45±0.91 小時,假日為 9.56±1.67 小時), 而假日會比平日約多睡 1 小時;若學齡兒童在睡前看電視、使用電腦、玩電動或電腦 遊戲會嚴重影響其睡眠品質。 而根據以色列的研究,若是幼兒每天多睡一小時,在記憶力與注意力的表現會比 同年齡的更佳(引自江秀雪,2003),因此要使幼兒具有良好的學習專注力就需要有充 足的睡眠,且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2010)建議 1–3 歲 幼兒每天應睡足12–14 小時;3–5 歲幼兒每天應睡足 11–13 小時;5–10 歲幼兒每天應 睡足 10–11 小時。何芳與徐佩茹(2009)認為,睡眠是大腦皮質的保護抑制過程,所 以睡眠不足會影響生理及心理發展,甚至還會影響認知的發展。 黃意君(2012)調查發現夜間睡眠不足,幼兒白天容有打瞌睡情形,且在學習效 果上較為不佳。駱明潔與潘意鈴(2013)研究指出,幼兒的「夜間睡眠時數越多」及 「就寢時間越早」,其學習注意力就越佳,因此應讓3–6 足歲幼兒睡足 10–12 小時, 才有良好的學習專注力。 江秀雪(2003)認為睡眠不足的幼兒會造成記憶力變差、注意力無法集中及反應 遲鈍。

(32)

19 (二) 睡眠品質優劣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吳幸娟(2009)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臺中市 93 名兒童為研究對象,且研究時間從 國小六年級追蹤至國中一年級,其研究指出,睡眠品質與家庭凝聚力 、衝突、組織性、 自覺健康狀態、自覺學業成績達統計上之相關,也就是說,睡眠品質的優劣與學童的 學業上表現具有相關性。 在駱明潔與潘意鈴(2013)研究指出,睡眠品質越好的幼兒其學習專注力會越佳, 「無磨牙困擾」的幼兒其學習注意力會比「有磨牙習慣」的幼兒較佳,「沒有睡眠中斷」 的幼兒,其在學習注意力上會比「睡眠中斷一次」的幼兒佳,因此優質的睡眠品質對 於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表現是有所幫助的。

三、 休閒運動與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休閒運動包含室內、室外、動態、靜態等等的種類及面向,甚至還包含了音樂(李 玲玉,2007)、圖畫書(徐庭蘭,2006)及黏土活動(徐庭蘭、 許芷菀,2009), 休閒 運動可使人身心得到放鬆,且也可以藉此增進身體的健康及可以提高學習專注力,以 下就針對休閒運動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性,分為「運動時間」及「運動種類方式」 兩個部分說明之: (一) 休閒運動時間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李弦青、馮璽璁與陳美玉(2008)以 46 位國小五年級男童為研究對象,並隨機平 分實驗組(有實施太極拳訓練)及對照組(未實施太極拳訓練),為期 12 週,且每週 一、三、五早上實施太極拳訓練,其研究發現,12 週的太極拳訓練對國小高年級學童 的持續性注意力有顯著提升效果。 鄭信雄等(2006)採用功能性磁振造影(Bold fMRI)的方法,以 24 位臺北市某國小 10-12 歲的男性兒童為研究對象,將隨機分為三組(第一組 8 位正常健康的國小男性兒

(33)

20 童;第二組是8 位接受 3 個月後感覺運動訓練的 ADHD 兒童;第三組訓練前的 ADHD 兒童,過動情形嚴重且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的檢查),進行為期 3 個月俯臥姿勢的密 集式感覺運動訓練(如滑行板上俯臥姿勢),其中有8 位的兒童是 ADHD 兒童,其研 究結果發現,俯臥姿勢之密集式感覺運動訓練是有助於增加學童額葉、扣帶和尾狀核 的雙側血氧流量,並提升ADHD 學童的專注力。 再者,謝藝綾(2009)以立意取樣抽取 37 位臺中市某國小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為實驗研究法,共分為三組,「控制組(休息五分鐘)」、「輕鬆快走五分鐘(中 強度運動)」及「連續登階五分鐘(高強度運動)」;其研究發現,進行高強度運動後,

受測學童在「選擇性注意力」表現提升;且簡單反應時間測驗(Vienna Test System, RT-S1) 中,反應時間變短,也就是說,五分鐘高強度的運動,可以提升兒童注意力及反應時 間的表現。 從上述三篇實驗研究發現,短期高強度或長時間的運動訓練,均對幼童學習專注 力是有所幫助的。 (二) 休閒運動種類與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根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指出,幼兒階段是有必要養成身體活動的習慣, 因在進行身體活動時,身體促進正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及腦內啡的分泌,而這 些物質對於幼兒在記憶力、學習活動及情緒發展上都有許多的關連(教育部,2012)。 蕭夙婷(2009)以臺南市某幼兒園大班幼兒為對象,其研究目的為研究運動遊戲 課程使否能提升幼兒之注意力表現,其研究結果顯示,透過運動遊戲課程的實行,有 助於提升幼兒注意力靈敏性的表現。除此之外,國內實証研究亦發現乒乓球訓練、瑜 珈課程與靜坐等休閒運動對幼兒或國小學童專注力之提升亦有所幫助,相關研究進行 探討如下: 1. 中強度的乒乓球訓練對注意集中性有顯著性幫助

(34)

21 吳廣宏(2005)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瞭解「乒乓球」與「足球」訓練 對國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性的影響,其研究結果顯示,「乒乓球訓練」對國小學生注意集 中性有顯著影響,且中強度的訓練效果,優於低強度的訓練效果;但「足球訓練」對 國小學生的注意集中性的影響,則未達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適度給予「乒乓球訓 練」對國小學生注意集中性有顯著幫助。 2. 瑜珈課程有助於學齡前幼兒專注力的提升 鄭雅斤和賴世炯(2012)研究發現提出「瑜珈」是有助於提升學習專注力的方法 之一,採用實驗研究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實驗組26 名學齡前幼兒(5 歲 8 個月) 進行瑜珈課程,總共八週24 次,每次 40 分鐘的課程;控制組 26 名學齡前幼兒未實施 瑜珈課程介入的幼兒,其實驗結果顯示,有實施瑜珈課程介入的幼兒其在學習專注力 上,明顯高於未實施瑜珈課程介入的幼兒。 杜春治與黃郁玲(2009)以文獻分析法,針對「瑜珈運動」對健康效益的影響, 認為瑜珈對學習專注力的提升具有效果,且瑜珈能透過體位法、呼吸及冥想等訓練, 以達到健康,同時也可提升專注力與精神。 3. 研究發現靜坐有助於提升專注力 蔡瓊儀(2008)研究發現「靜坐」也同樣可以達到提升專注力的方式之一,針對 某國小五年級四個班級 106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實驗研究法,並於實驗前與後另 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資料進行實證研究,認為在靜坐過程中會使用數息、隨息等等的 方式,來學習集中專注力,以達至降低雜念及妄念的目的,因此若是常靜坐,常練習 集中專注,是有助於提升專注力。 總而言之,在飲食、睡眠以及休閒運動之層面上均能提升幼兒專注力的表現與發 展,如:在飲食方面,家長可讓幼兒多攝取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新鮮蔬果與 優質蛋白質以及礦物質;在睡眠方面,家長可讓幼兒睡足10 至 12 小時以及良好的睡 眠品質(如:無磨牙困擾、睡眠中斷等等);在休閒運動方面,家長可讓幼兒多參與休

(35)

22 閒運動(如:連續登階五分鐘、滑行板上俯臥姿勢以及瑜珈課程),因此,研究者根據 上述文獻探究後,於本研究中針對家長對飲食、睡眠及休閒運動等三面向對幼兒學習 專注力認知情形進行探討。

四、 背景變項不同的家長及幼兒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相關研究

在李佩秦(2007)研究中發現,親子互動品質會影響 ADHD 兒童的問題行為(如: 攻擊、信心低落)、面對困難情境時的情緒調適及因應策略;再者,兒童的年齡、家長 的親職技巧和家長對於ADHD 兒童的認知,都會影響 ADHD 兒童親子互動的品質。由 此可知,親子互動對於幼兒學習專注力有所影響,研究所依據國內外相關文獻,針對 下列七個背景變項進行說明,說明如下: (一) 家長性別 茅秀芳(2007)以台南市某幼兒園大班幼兒為主要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顯示, 家長對幼兒運動遊戲的態度與家長本身的「性別」其結果達顯著差異,且是母親顯著 高於父親,也就是說在家長對幼兒運動遊戲的態度上,以母親的態度上較為良好。 因此中部地區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是否會因其性別之不同 而有所差異,值得研究者進一步探究。 (二) 家長年齡 根據葉芳瑜(2013)的研究顯示,家長的年齡越長,其食物風險認知越好:在飲 料方面,家長的年齡越低,幼兒攝取飲料的頻率越高;在零食攝取方面,家長的年齡 越輕,幼兒攝取零食的頻率越高。 駱明潔(2014)採用橫斷式研究,調查臺灣地區公私立立案幼兒園 3 至 6 歲幼兒 睡眠品質之現況,其研究結果發現,家長年齡不同其教養之幼兒睡眠品質表現具有顯

(36)

23 著性差異,年齡為31 至 35 歲及 36 至 40 歲組別的家長,其教養之幼兒的睡眠品質會 明顯優於年齡為30 歲(含)以下組別的家長。 茅秀芳(2007)以臺南市某幼兒園大班幼兒為主要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顯示, 家長對幼兒運動遊戲的態度與家長本身的「年齡」達顯著差異,年齡在「31 歲至 35 歲」、「36 至 40 歲」及「41 歲以上」的家長,其在幼兒運動遊戲的態度上會明顯優於 「25 歲以下」的家長;也就是說,年齡「31 至 35 歲」、「36 至 40 歲」及「41 歲以上」 的家長,對幼兒運動遊戲的態度上是較為正向的。 因此中部地區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是否會因其年齡之不同 而有所差異,值得研究者進一步探究。 (三) 家長教育程度 根據葉芳瑜(2013)的研究顯示,家長的學歷越高,其食物風險認知也越好:在 飲料攝取方面,家長教育程度越低,幼兒攝取飲料頻率越高。Serra-Majem, et al. (2002) 指出,當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其子女患有營養不足之風險愈低;Mazur, Marquis, and Jensen (2003)認為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對食物攝取的型態較佳;符明伶等人(2006) 的研究結果也發現,當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越高者,其子女有不良飲食型態的比例較低。 駱明潔(2014)於 2012 年,調查臺灣地區公私立立案幼兒園 3 至 6 歲幼兒睡眠品 質之現況,其研究結果發現,家長教育程度不同,其教養之幼兒睡眠品質是有顯著性 差異,教育程度專科及大學(含)以上的家長,其教養之幼兒睡眠品質會明顯優於教 育程度是高中(職)含以下。 因此中部地區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是否因其教育程度之不 同而有所差異,值得研究者進一步探究。 (四) 家長與幼兒的關係

(37)

24 徐庭蘭(2006)以一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女孩為研究對象,針對口語表達與注意 力行為之問題進行研究,研究時間為4 個月(每週 2–3 次、每次 15–20 分鐘、一次一 本圖畫書,共計40 次 40 本圖畫書之親子共讀活動),其研究結果為個案在接受親子共 讀活動後,在口語表達及注意力行為之問題上是獲得改善的,也就是家長與幼兒的互 動越密切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上是有幫助的。 目前並無針對中部地區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是否會因為家 長與幼兒的關係之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研究者認為有其調查之重要性與參考價值,因 此將此變項納入本研究中,並針對與幼兒關係不同之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 情形,是否有關連,進行探討。 (五) 幼兒性別 孫麗卿(2011)針對高雄屏東縣市 160 對幼稚園大班的父親和母親為研究對象, 請幼兒的父母親個別填寫問卷(包含「基本資料」和「兒童發展信念問卷」),並請幼 稚園教師評估對象幼兒在校時發生社會情緒問題行為的頻率,包含退縮類行為、焦慮 和憂慮類行為、社會問題類行為、專注力問題類行為及攻擊類行為等五個面向,其研 究結果顯示,幼兒性別會造成父母親信念的不同,如:男孩應該要更具冒險的勇氣, 應該給予男孩有較多的自主性和探索的空間;反之,女孩或許有較多的保護,但此篇 研究是針對父母的兒童發展信念對兒童情緒之行為研究,因此中部地區五縣市之家長, 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是否會與幼兒性別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值得研究者 進一步探究。 (六) 幼兒年齡 葉芳瑜(2013)以苗栗縣國小附設幼兒園 2 至 7 歲幼兒之家長共 398 位為研究對 象,其研究顯示,幼兒的年齡層越低,家長的食物風險認知越好。但並無針對中部地

(38)

25 區五縣市學齡前幼兒家長,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是否會與幼兒年齡之不 同而有所差異,值得研究者進一步探究。 (七) 幼兒居住地區 駱明潔(2014),調查臺灣地區公私立立案幼兒園3 至 6 歲幼兒睡眠品質之現況, 其研究結果發現,居住在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地區的幼兒,其在睡眠品質上是無 顯著性差異的。 根據研究者目前蒐集的文獻當中,並無以幼兒居住地與其家長對學習專注力認知 情形的相關文獻,研究者認為有其探究的重要性,因此將中部地區五縣市之幼兒家長, 其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列入本研究中。

(39)

26

第三節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本節針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進行深入的探究,分為兩大部分進行探討:幼兒學習 專注力之面向和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與其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詳述如下:

一、 幼兒學習專注力的面向

國內學者鄭昭明(2010)認為注意力有三大面向,「選擇性注意力」,是指就外界 的事物中,只注意某些事物,而不去注意其他的事物;「持續性注意力」,是指依照意 願,持續的注意某些事物,不會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而分心;「注意的轉移」,係指能 夠依照需要,從對一件事情的注意,轉移到對另一件事情的注意。

國內學者林鋐宇(2009)根據 Sohlberg and Matter 將其面向分為「集中性注意力」、

「持續性注意力」、「選擇性注意力」、「交替性注意力」及「分配性注意力」等五個向 度,以下將針對五面向的定義,詳述如下: (一) 集中性注意力 係指個體可以直接對特殊的視覺、聽覺或觸覺刺激產生反應的能力。因此若個體 的集中性注意力表現差,將影響其處理事務的反應速度。 (二) 持續性注意力 係指個體在連續與重複的活動中,有能力可以維持一致的行為反應。 (三) 選擇性注意力 係指個體面對干擾物或競爭刺激下,維持行為或認知設定的能力。若個體的選擇

(40)

27 性注意力表現差,將影響其抵抗周遭環境不必要刺激之能力。 (四) 交替性注意力 交替性注意力係指個體可以轉換其注意焦點,並且擁有在不同認知需求之任務間 移動的心智彈性能力。因此若個體的交替性注意力表現差,將對處理需要轉換注意焦 點的任務感到困擾。 (五) 分配性注意力 指個體可以同時針對多重任務產生適當反應的能力。因此若個體的分配性注意力 表現差,將會對需要同時處理兩種或兩種以上刺激的任務感到困擾。 國內外學者在針對專注力的研究時,其探討之面向為何?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 文獻,彙整於表2-3-1:

(41)

28 表2-3-1 專注力面向之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專注力面向 駱明潔與潘意鈴 (2013) 學齡前幼兒睡眠品質與學習注意 力之關連性研究 1.選擇性注意力 2.持續性注意力 3.分配性注意力 蘇怡菁 (2013) 國小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注 意力之相關研究 1.集中性注意力 2.選擇性注意力 3.持續性注意力 鄭昭明 (2010) 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1.選擇性 2.持續性 3.注意的轉移 陳惠芳與蔡玉蓉 (2005)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環境影 響因素研究 1.留意 2.選擇性注意力 3.持續性注意力 4.分心 5.注意廣度 胡永崇 (2001) 如何因應學生的注意力缺陷 1.速度 2.廣度 3.集中性 4.持續性 5.選擇性 6.切換性(即轉移性) 周台傑、邱上真 與宋淑慧 (1993) 多向度注意力測驗指導手冊 1.選擇性 2.持續性 3分離性 4.轉移性 5.自動性 Kasai, Nakagome,

Iwanami and Fucuda (2001)

Neuropsychiatry and the auditory selective attention process.

1.選擇性注意力 2.分離性注意力 3.持續性注意力 Light, et al. (1996) Pediatric Neuropsychology: Interfacing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for Rehabilitation

1.覺醒或警醒 2.持續性與警戒

3.選擇與專注(集中) 4.分離性

(42)

29 綜合表2-3-1 之相關文獻,本研究將專注力的向度分為:「選擇性專注力」、「持續 性專注力」、「分配性專注力」三面向:1.「選擇性專注力」,係指個體對於眾多刺激時, 對於應該給予反應的刺激給予刺激;2.「持續性專注力」,係指為個體對於同一件事或 是需要長時間專注力的活動上,能維持一段時間的能力。如:幼兒在從事工作時能將 一項工作從頭到尾做到完、且對一些需要專注力較高的活動並不會產生排斥感。也就 是幼兒對需要專注力較高的工作越能維持一段時間;3.「分配性專注力」,係指幼兒在 同時進行兩種以上的活動或工作時,並不會感到困擾,反而能很順利做完這兩個工作。 分配性專注力不佳的幼兒,對於同時間須進行兩種以上的活動或是工作時,常會感覺 到困擾,且會出現打斷別人說話、無法耐心等候排隊的情形出現,如:幼兒會在上課 期間打斷老師或同學說話、當老師在說明遊戲規則時,無法專心聆聽。

二、 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與其學習專注力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針對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包括:「家長性別」、「家長年齡」、「家長教育程 度」、「家長與幼兒的關係」、「幼兒性別」、「幼兒年齡」及「幼兒居住地區」七項,與 其在校學習專注力表現的關連性,進行進一步探究,並說明如下: (一) 家長性別 根據蘇怡菁(2013)的研究顯示,從家長的「回應」與「要求」兩層面來看,與 幼兒注意力的「集中性」、「持續性」與「選擇性」皆有顯著性的正相關;而母親在「回 應」、「要求」層面與子女注意力的相關值皆大於父親,表示母親在小孩的學習上,佔 有較大的影響力。由此可知家長的性別,與幼兒學習專注力有關連。因此,中部地區 幼兒家長性別與其教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關連性為何?值得進一步探究。 (二) 家長年齡

(43)

30 葉芳瑜(2011)以苗栗縣國小附設幼兒園 2 至 7 歲幼兒家長與研究對象,其研究 顯示,在注意力方面,家長的年齡越高,其幼兒的注意力專注調節能力也較佳。因此, 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年齡與其教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關連性為何?值得研究者進一 步探究。 (三) 家長教育程度 根據符明伶等人(2006)研究指出,家長教育程度與幼兒學習專注力之相關性, 在家庭基本特性,則是以父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上或家庭經濟狀況(每個月收入多 於50,000 元以上)良好,其子女在校整體表現不良的盛行率,均顯著低於對照組(父 母親的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下,包含國中及國小;家庭經濟狀況不良,包括家庭收入每 個月收入少於50,000 元),也就是說,若是父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上對幼兒學習專注 力是具有顯著相關。根據葉芳瑜(2011)的研究顯示,家長的學歷越高,幼兒的注意 力專注調節能力也較高;在「抑制控制」方面,家長的學歷越高,幼兒的抑制能力也 較高;在「衝動」方面,家長的學歷越高,幼兒的「衝動控制能力」也越好。 從上述國內實証研究發現,家長教育程度與幼童在校整體表現或注意力專注調節 能力有關。因此,中部地區幼兒家長教育程度與其教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關連性 為何?值得進一步探究。 (四) 家長與幼兒的關係 根據符明伶等人(2006)研究指出,親子相處時間愈長,其子女在校整體能力的 表現也愈佳,尤其是以母子相處時間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也就是說母親與幼兒的 相處時間越長,對其子女在校整體能力(包括:智力表現、家庭對學校的支持度、學 業成就整體表現、學業的學習動機、同儕支持度、個人衛生及校外活動興趣)的表現 亦越佳。但是,中部地區「家長與幼兒的關係」和其教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關連

(44)

31 性為何?值得進一步探究。 (五) 幼兒性別 葉芳瑜(2013)以苗栗縣國小附設幼兒園 2 至 7 歲幼兒之家長共 398 位為研究對 象,其研究顯示,在注意力方面,男生注意力專注調節能力,比女生低。 林鋐宇、李柏森、張文典與洪福源(2013)以 258 位國小學童(ADHD 男學生 90 位,平均年齡8.4 歲、ADHD 女學生 39 位,平均年齡 8.5 歲;男性普通學生 90 位, 平均年齡8.4 歲與女性普通學生 39 位,平均年齡 8.5 歲),其研究結果顯示,在分配性 注意力方面,有ADHD 女學生是優於有 ADHD 男學生的;但在持續性專注力上,有 ADHD 男學生是優於有 ADHD 女學生。 而中部地區3–6 歲幼兒學習專注力是否也是女生較佳,目前未知,有待研究者進 一步探究。 (六) 幼兒年齡 葉芳瑜(2013)以苗栗縣國小附設幼兒園 2 至 7 歲幼兒之家長共 398 位為研究對 象,其研究顯示,在衝動控制能力方面,幼兒年齡越高,其「衝動控制能力」越佳。 學者指出,幼兒學習專注力會隨年齡增長,而持續提升(Call, 1985),而中部地區 3–6 歲幼兒學習專注力是否也會因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有待研究者進一步探究。 (七) 幼兒居住地區 駱明潔與潘意鈴(2013)在學齡前幼兒睡眠品質與學習注意力之關聯性探究之研 究中發現,臺中地區3–6 歲幼兒學習專注力達中上程度,其中以「持續性注意力」最 佳,但此篇調查只針對單一縣市,無法瞭解幼兒居住地區與學習專注力的關連性,因 此,於本研究中將會做進一步之探究。

(45)

32

第四節

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與其子女學習專注力表現之

相關研究

本節針對「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與其子女「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進行彙整,以下分為「飲食」、「睡眠」及「休閒運動」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 關研究三部分說明:

一、 家長對飲食認知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葉芳瑜(2013)以苗栗縣國小附設幼兒園 2 至 7 歲幼兒家長共 398 位家長為研究 對象調查發現,家長在食物風險認知(如:家長在選擇食物時,所面臨的風險,包含 現今穀物、蔬果和肉品的風險、速食和加工品的風險,以及飲料零食的風險)越好, 其幼兒的注意力專注調節能力也越佳。 截至目前為止,並未針對中部地區五縣市之3–6 足歲的學齡前幼兒進行相關研究, 因此本研究將針對中部地區,包括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之家長 對「飲食與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與其教養之幼兒在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性,進 行研究。

二、 家長對睡眠認知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江秀雪(2003)認為睡眠不足的幼兒會造成記憶力變差、注意力無法集中及反應 遲鈍;何芳與徐佩茹(2009)調查研究,睡眠是大腦皮質的保護抑制過程,所以睡眠 不足會影響生理及心理發展,甚至還會影響認知的發展。 根據以色列的研究,若是幼兒每天多睡一小時,在記憶力與注意力的表現會比同 年齡的更佳(引自江秀雪,2003),駱明潔與潘意鈴(2013)研究指出,睡眠品質越好

(46)

33 的幼兒其學習專注力會越佳,「無磨牙困擾」的幼兒其學習注意力會比「有磨牙習慣」 的幼兒較佳,「沒有睡眠中斷」的幼兒,其在學習注意力上會比「睡眠中斷一次」的幼 兒佳,因此優質的睡眠品質對於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表現是有所幫助的。 從實証研究得知,睡眠與學習專注力有顯著關連性,且睡眠品質佳及睡眠潛伏期 越短、晚上無磨牙習慣及做惡夢頻率越低幼兒之學童,其學習專注力越好;在床上越 快入睡,其學習專注力會較佳。 但截至目前為止,並未針對中部地區五縣市之3–6 足歲的幼兒家長對睡眠認知與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進行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針對中部地區,包括苗栗縣、臺中市、 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之家長對睡眠與學習專注力之認知情形與其教養之幼兒在學 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性,進行研究。

三、 家長對休閒運動認知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研究

根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指出,幼兒階段是有必要養成身體活動的習慣, 因在進行身體活動時,身體促進正腎上腺素、血清張素、多巴胺及腦內啡的分泌,而 這些物質對於幼兒在記憶力、學習活動及情緒發展上都有許多的關連(教育部,2012); 也就是說,適當的身體活動能增進幼兒的發展,而身體活動的範圍也包含休閒運動, 在本研究所指的休閒運動將其分為動態(如:跑、跳及滾動)、靜態(如:瑜珈運動、 穿洞洞)、戶外(如:球類運動、溜滑梯)及室內(如:水中運動、穿洞洞與排珠子) 等四大部分,以下將針對四大部分說明(劉佳蕙,2011;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 2005;李晶,2005): (一) 動態休閒活動 在本研究中泛指一般運動,包含跑、跳、滾動、水中運動、溜滑梯、攀爬與球類 運動等等活動。

(47)

34 (二) 靜態休閒活動 在本研究中泛指一般較不激烈的活動,包含瑜珈運動、穿洞洞、排珠子等等的活 動。 (三) 戶外休閒活動 在本研究中泛指一般在室外的活動,包含球類運動、溜滑梯、跑步等等的活動。 (四) 室內休閒活動 在本研究中是除一般在室外活動以外的活動均屬之,包含水中運動、穿洞洞與排 珠子等等的活動。 從實証研究得知,休閒運動與幼兒學習專注力是有顯著關連性的,有休閒運動訓 練參與之學童,如:瑜伽(鄭雅斤、賴世炯,2012)、20 米來回折返跑(Niederer et al. , 2011),其學習專注力也越好;而謝藝綾(2009)則發現高強度運動後,受測學童在選 擇性注意力表現提升,但上述研究均為實驗研究,且並未針對家長對休閒運動認知與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相關性進行調查,因此,中部地區3–6 歲幼兒「家長對休閒運 動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與其教養之「幼兒的學習專注力表現」是否有所關連, 則有待本研究進一步探究。

(48)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之設計與實施,根據研究主題、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文獻探 討,內容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對象與取樣方法;第三節為研 究工具;第四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第五節為研究步驟與流程等,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設計之架構,係為研究者綜合整理相關之文獻資料,並依據研究目的及研究 問題而擬定,藉此瞭解「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以及「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 現況;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與「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之差異情形;家長及幼兒 背景變項與「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之差異情形;「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認知」與 「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間之相關性以及「家長及幼兒背景變項」和「家長對幼兒學習 專注力認知情形」,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表現」的預測力,如圖3-1-1 所示,並說明如 下:

數據

表 4-5-5    「家長及背景變項」及「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認知情形」,其對幼兒學習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emma 4.5.. Then, the proof is complete.. By Theorem 4.1 and Theorem 4.6,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Baes, Convexity and differentiability properties of spectral functions and

If using electronic screen products is needed, parents should accompany children and provide timely guidance.. Parent

To enable pre-primary institutions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school culture and support to children,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Caring and

 To address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young children (0 to 5 years)..  An integrated community-based child and family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CH).

原因:資優學生 往往利用自己的 長處,採用補償 策略,蓋過了特 殊學習障礙的行 為徴狀. 較多出現在學習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 I referred to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4 textbooks series (children and parents are from 4 schools) to develop research-based activities suitable for parent-child Math C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