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讓眾多中小廠聯合與國外藥廠多對一或多對多洽商,其聯盟所能達到的效果應該 會更加顯著,並能真正達到提升台灣藥廠國際競爭力之效果。

一般而言管理學上對於策略聯盟的討論不外乎從各個階段判斷聯盟任務與管 理重點,使組織管理者有效運用策略聯盟。由於製藥產業的價值鏈技術含量高,

因此本研究才想嘗試從科技管理的觀點來看策略聯盟,試著解釋技術策略與聯盟 之間的關係。有論者認為科技管理之內涵包含研究發展與創新活動、科技發展策 略、技術取得與移轉、科技預測與規劃、科技發展績效評估及科技發展倫理等六 項重點114,本研究發現,若是單純檢視策略聯盟本身,在技術含量低的聯盟(如 行銷、通路等)模式下可能無法以科技管理理論套用在藥廠的聯盟上,然而,若 是將策略高度拉高至企業創新活動來觀察,則基本上皆可從技術策略的角度出發,

將策略聯盟視為企業技術創新的一環,以整合性的科技管理理論套用之。

最後,透過禮來公司與Ranbaxy、派瑞修與國際精鼎二個策略聯盟個案的分 析,本研究歸納出此二成功案例皆來自突破舊有經營模式勇於前進新市場。透過 聯盟的方式以獲取互補性資源與能力、加速產品或服務進入新市場以及克服國際 貿易障礙與政府干涉等,就策略上有其重大意義;更重要的一點,個案藥廠對於 聯盟模式與聯盟夥伴的選擇是最能發揮及利用彼此優勢的,符合策略聯盟的決策 邏輯。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根據上述各章對於台灣製藥業中的策略聯盟現況做整體性的觀察後,

依據研究的發現,將對台灣藥廠未來實施策略聯盟做以下幾點建議:

1. 積極尋找聯盟機會。台灣製藥產業多為中小型廠商,因此無法像國際大廠一 般進行垂直整合,因此從專業分工角度作為發展模式是比較適當的,未來仍 需在價值鏈上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以此為基礎充分發揮,在專長領域內集 中資源確立自身定位並積極尋找與其他廠商聯盟之機會,以創造難以取代的 競爭力。

2. 透過聯盟尋找移轉市場的可能。台灣作為銷售主要市場的規模實在太小,因 此必須向外發展,尋求更大的市場。然而進入新市場所需的資金、通路以及 市場經驗等對於企業而言都是很高的發展成本,因此利用聯盟方式以技術、

114 同註79,頁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製造能力等優勢取代資金,分攤成本,並透過聯盟來強化己身競爭優勢,創 造進入新市場的成功機會。

3. 強化外銷聯盟功能。如同前述,本研究認為目前外銷聯盟所產生的聯盟效益 仍有不足,其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聯盟並未發揮集體效果。未來該聯盟若能 夠將聯盟內廠商依照不同優勢或需求分類,透過群體合作方式提升整體競爭 能量,以「聯盟」作為與外國藥廠或企業商業談判的本體而非零散的一(台 藥廠)對一(國外藥廠),方能使聯盟發揮其策略作用,而非只是媒合藥廠的 仲介。

4. 技術創新發展思維的聯盟管理。聯盟的組成某種程度上屬於企業技術創新活 動的一環,因此在不同聯盟階段採取不同管理方法時,皆適合從科技管理的 角度做整合性的規劃。聯盟所反映的是企業所選擇的技術策略,而技術策略 是依據核心技術或核心能耐而生的價值鏈之基礎、應用與發展,因此在管理 上應做一貫式策略管理,方能夠維持企業創新活動的協調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一、 書籍著作

1. 田蔚城,生物技術的發展與應用,1997 年。

2. 朱兆文,生技/製藥廠商聯盟及授權標竿案例與價值分析,經濟部 ITIS 專 案辦公室,2010 年 12 月。

3. 余序江、許志義、陳澤義,科技管理導論:科技預測與規劃,1998 年。

4. 吳思華,策略九說,2000 年。

5. 許瓊文、劉尚志、蔡千姿、龍仕璋,科技管理,2005 年。

6. 陳澤義,科技管理理論與應用,2005 年。

7. 賴士葆、謝龍發、陳松柏,科技管理,2004 年。

8. 醫藥產業年鑑 2011,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11 年 7 月。

二、 期刊論文

1. 丁予安、黃立,人體試驗國內外相關法規探討,台灣醫界,53 卷 3 期,

2010 年 3 月。

2. 方世杰,企業技術交易模式影響因素之探討,台大商研所博士論文,1996 年。

3. 方世杰,自科技管理之內涵論科技管理教育訓練之課程架構與設計,科 學發展月刊,23 卷 7 期, 1995 年。

4. 方世杰,科技專案產研技術合作研發聯盟動機類型、互動機制與績效之 研究,中山管理評論 7 卷 2 期,1999 年。

5. 王建惟、胡哲生,台灣中小企業策略聯盟運用現況,商職職業教育季刊,

58 期,1994 年。

6. 王健全,產業特性對研發策略聯盟之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73 期,

1992 年。

7. 吳青松,產業策略聯盟之國際發展型態與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992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林昱君、陳厚銘,如何以企業聯盟開拓大陸市場之研究,經濟部國貿局 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8 年。

9. 俞慧芸,科技管理的發展方向與省思:專訪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劉常勇 教授,中山管理評論,7 卷 2 期,1999 年。

10. 范惟翔、陳正源,策略聯盟之類型、互動機制與聯盟績效之結構化模式 分析:台灣製藥廠之驗證,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 11 卷 2 期,2008 年 5 月。

11. 秦慶瑤,國際 CRO 亞太總部進駐台灣-Parexel 收購國際精鼎,生物技 術開發中心,2007 年 7 月。

12. 袁建中等,協同式策略聯盟特性研究,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1992 年。

13. 高孔廉,中小企業之合作型態及其困難,企銀季刊,3 卷 2 期,1979 年。

14. 張文海,二十一世紀永續住宅性能發展趨勢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EMBA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11 年。

15. 郭崑謨、張五岳,台商與大陸鄉鎮企業關係之發展-策略聯盟之需求與 意向探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1995 年。

16. 黃孝寬,推動企業策略聯盟擴大開發國際市場,華商經貿,317 期,1993 年。

17. 黃真傳,台商以策略聯盟模式進軍大陸市場之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

18. 楊豐碩,淺談策略聯盟與中小企業合作,中小企業策略聯盟彙編,1992 年。

19. 蔡正揚、許正郎,運用策略聯盟促進技術引進之研究,中華民國科技管 理研討會論文集,1991 年。

20. 羅淑慧、陳麗敏,生技製藥公司的策略聯盟布局,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2005 年 2 月。

三、 網路資源

1. APEX & PAREXEL 攜手打造生技產業邁向國際之路,

http://csot.acesuppliers.com/news/new_1.asp?newsid=9999,最後瀏覽日:

2012 年 8 月 7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網站,

http://www.taiwan-pharma.org.tw/weekly/1449/0101.htm,最後瀏覽日:2012 年 5 月 16 日。

3. 中間體,理財網,

http://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87833b2c-b096-4ec5-94c5-d6f3b30cc3d4,最後瀏覽日:2012 年 4 月 24 日。

4. 台灣派瑞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母公司為 PAREXE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公司網站見 http://www.parexel.com,最後瀏覽日,2012 年 8 月 9 日。

5. 全球藥品委外代工(CRO)的現況與未來,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iknow.stpi.org.tw/post/Read.aspx?PostID=1917,最後瀏覽日:2012 年 8 月 10 日。

6. 亞太地區的臨床服務市場在 2009 年高達 10 億美元,生策會會務發展組編 撰,

http://www.ibmi.org.tw/client/ReportDetail.php?REFDOCTYPID=0kv7fkxm npdvg725&REFDOCID=0lavk4g8lddtbigo,最後瀏覽日:2012 年 8 月 10 日。

7. 原料藥,理財網,

http://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8a09bd79-0cb4-49c6-a65b-5dd1ec095ee2,最後瀏覽日:2012 年 4 月 24 日。

8. 財團法人藥技中心網站轉載經濟日報資料,

http://www.pitdc.org.tw/news/news.asp?id=1864,2005 年 8 月 24 日,最後 瀏覽日:2012 年 5 月 16 日。

9. 國際精鼎公告董事會通過與台灣派瑞修合併案,2007 年 9 月 10 日,

http://www.kcc888.com.tw/SQLPage/NewsInto.asp?News_id=10782&action

=assign&CompanyName=%B0%EA%BB%DA%BA%EB%B9%A9,最後瀏 覽日,2012 年 8 月 9 日。

10. 禮來歷史,台灣禮來公司網站,https://www.lilly.com.tw/about/history.cfm,

最後瀏覽日 2012 年 8 月 8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藥廠外銷聯盟盼 5 年後產值百億元,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網站,

http://www.pitdc.org.tw/news/news.asp?id=1864,最後瀏覽日:2012 年 5 月 11 日。

四、 法規

1. 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 9 次修訂,2011 年 3 月。

2. 中藥新藥查驗登記須知,1999 年 10 月。

3. 藥事法,2011 年 12 月。

4. 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2000 年 12 月。

五、 其他

1. 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行政院主計處,第 9 次修訂,2011 年 3 月。

2. 民國九十三年度及九十二年度國際精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 併財務報表暨會計師查核報告,2004 年。

3. 杜蕙蓉,生醫頭生醫合夥闖天下,工商時報,2012 年 4 月 2 日,A11。

4. 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經濟部工業局 98 年度製藥工業技術推 廣與輔導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2009 年 12 月。

5. 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經濟部工業局 99 年度製藥工業技術推 廣與輔導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2010 年 11 月。

6. 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經濟部工業局 99 年度製藥工業技術推 廣與輔導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2011 年 12 月。

7. 國際精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興櫃公開說明書,2007 年 4 月。

8. 趙珮如、劉芳妙,美商 Parexel 入股國際精鼎-共拓全球新藥臨床試驗市 場 國際精鼎每年可增 3 億營收,經濟日報,29 版,2003 年 4 月 18 日。

貳、 英文文獻

一、 書籍著作

1. Barney, J. B., 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1996.

2. Cauley, M. L., Managing Global Alliance: Key Steps for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199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Contractor, F. J. and Lorange, Cooperative Strategi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Joint Ventures and Technology Partnerships between Firms, 2002.

4. Frederick Betz, Man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003.

5. Khalil, T. M.,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The Key to Competitiveness and Wealth Creation, 2000.

6. 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2003.

7. Pfeffer, J. and Salancik, G. R.,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1978.

8. Porter, M. E.,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1986.

9. Twiss, B. C., and Gooddridge, M., Managing Technology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1989.

二、 期刊論文

1. Branson, J., Transi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 Why, What, Where and How, Multinational Business, Vol. 2, 1990.

2. 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New Series, Vol. 4, No.

16., 1937.

3. Cory, J. P.,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t. J.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4(6), 1989.

4. Devlin, G. and Bleackley, M., Strategic Alliances-Guidelines for Succes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21 (5), 1988.

5. Dhanaraj, Charles, Beamish, Paul W., Celly, Nikhil, Eli Lilly in India:

Rethinking the Joint Venture Strategy, 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 Foundation, May 25, 2004.

6. Hagedoorn, J., Understanding the Rationale of Strategic Technology Partnering: Interorganizational Modes of Cooperation and Sectoral Differen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1993.

7. Harrigan, K. R., Strategic Alliance and Partner Asymmetrie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53-72., 198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Howarth, C.S., The Role of Strategic Alli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echnovation, Vol. 14 (4), 1994.

9. James, Barrie G., Alliance: The New Strategic Focu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18 (3), 1985.

10. Jarillo, J. C., On Strategic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9, 1988.

11. Kogut, Bruce, Joint Ventur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9(4), 1988.

12. Lei, D. and Slocum, J.W., Global Strategy, Competence-Building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35 (1), 1992.

13. Lewis, J. D., Making Strategic Alliance to Work,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33, 1990.

14. Mallick, D. N., Chaudhury, A., Technology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MBA Programs:A Comparative Study of Knowledge and Skill Requirement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17, 2000.

15. Pekar, P. and Allio, R., Making Alliances Work: Guidelines for Succes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27(4),2002.

15. Pekar, P. and Allio, R., Making Alliances Work: Guidelines for Succes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27(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