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科技管理

Pekar & Allio53

聯盟的主要功能

Killing56 傳統合資、非股權聯盟、少數股權聯

Cauley57 合資聯盟、股權投資聯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各專書論文。

第三節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Technology Management)一詞,在 1987 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的研究報告中被提出後被廣泛使用。這個概念 起初是為了對部門的創新活動與科技研發進行規劃與整合,但演變至今,「科技管 理」已經不僅是針對個體的企業管理,更是涵蓋總體面的國家創新、科技政策與 產業發展的創新經營。在外在環境的改變之下,科技管理由研發管理向外擴張,

52 同註24。

53 Pekar, P. and Allio, R., Making Alliances Work: Guidelines for Succes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27(4), 54-65, 2002.

54 王建惟、胡哲生,台灣中小企業策略聯盟運用現況,商職職業教育季刊,58期,1994年。

55 同註49。

56 Killing, J. P., Understanding Alliance: The Role of Task And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COOPERATIVE STRATEGI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JOINT VENTURES AND TECHNOLOGY PARTNERSHIPS BETWEEN FIRMS, page 55, 2002.

57 Cauley, M. L., MANAGING GLOBAL ALLIANCE:KEY STEPS FOR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199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更進一步的包含了知識管理、智慧財產管理、科技創業管理、科技預測與評估以 及技術評價等,其範疇涵蓋了技術面、法律面、管理面58

圖 3,科技管理架構圖 資料來源:許瓊文等,科技管理,頁 20。

壹、 科技管理之興起

科技管理是近 20 年來才興起的新興領域,其目的係為解決技術於實務上所衍 伸之問題。過去科學與技術屬於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範疇,因此「管理」的核 心主要局限於如何發展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也因此,參與管理者需要對科技具有 相當程度的才能,導致管理人員通常由研發出身的科技人來擔任。換言之,前期 的科技管理仍屬組織中的部門管理,尚未發展成一完整的知識領域。

58 許瓊文、劉尚志、蔡千姿、龍仕璋,科技管理,2005年。

科技 管理

智慧財 產權管

策略性 技術管

整合性 創新管

理 技術研

發管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孔恩(Thomas Kuhn)在其著作「科學革命的架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中提到,一個習以為常、習慣上用來解決問題的科學理論,稱之為「常 態科學」,當常態科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弱或無法解釋多數現象時,就會有新的理 論取而代之,並嘗試解決該無法由常態科學處理的問題。此種理論變革的過程,

孔恩稱之為「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科技管理的興起即是一種典範移轉,

在工業革命後,技術逐漸成為生產的關鍵,如何有效運用科技成為產業發展的重 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科技的發展,「技術」在推動經濟發展中愈來愈重要,亦 逐漸從古典經濟學派的生產三要素(勞力、資本、土地)中獨立,開始在經濟學 與社會科學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59

20 世紀初,在管理學形成一個完整的研究領域後,科技就以生產技術的型態 成為探討的重點之一,後來更以「研究發展」的管理正式成為研究的對象,然而,

單就生產製造與研究發展中探討對科技的管理並不足以彰顯科技在產業競爭與經 濟發展上的重要性。隨著二次經濟革命的來臨,科技與知識開始有更直接的關聯,

知識經濟與智慧財產權制度的產生,過去對於管理學的研究已經不足以有效處理 知識與科技的課題。依據前述典範移轉的概念,過去管理學的運用上,遇到了因 為科技特性衍生的管理課題,這些管理課題有別於傳統的思考邏輯與分析方式,

無論是問題與解答皆無法以傳統的管理概念加以解釋,而需要更有效的運用管理 科技的知識,因而造就科技管理領域的興起。

貳、 科技管理理論之發展

60

科技管理理論之發展,可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 1987 年以前、1990 年代 間以及 2000 年以降,其理論發展重點以及過程可以下圖觀其發展脈絡。

59 張文海,二十一世紀永續住宅性能發展趨勢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EMBA碩士 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60 同註58。

時間流 1987年 1990年代 2000年

理論發展

1987 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會議主席Richie Herink於一次研討會中提到,

「產業衰退的現象中,很明顯的並不是導因於新科技的發展能力不足,而是由於

62 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S.) Cross-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mmitte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S.) Manufacturing Studies Boar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THE HIDD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1987.

63 同註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產品生命週期被極度壓縮,企業的策略規劃不再只能一味地著重在長程規劃,經 營模式開始偏向具有短期彈性與快速反應的策略佈局。

在變動快速的組織環境下,傳統工業經技時代單面向的思考已然不適用,科 技管理理論的觀點開始走向整合性研究,除了原先對於管理重心與管理層面外,

更加入了更多不同的構面,如外在環境、組織變革、技術移轉、資訊工具等,各 個構面間會互相影響。以學者 Betz 所提出的分析架構為例,他提出在政府與私人 企業間,透過建立不同的領導機制,在策略規劃與執行中將可對應不同的運作系 統,而其間的關係又互有因果,架構關係可見下圖。

圖 5,Betz 提出的科技管理理論分析架構

資料來源:Frederick Betz, MAN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003.

根據 Betz 的理論架構,首先仍先以總體面與個體面區分,總體一般指各國政 府部門,而個體指私人企業。以政府角度出發,其技術發展目的係為了國內科技

科技策略 國家 研發體系

研究發展 技術擴散

政府

經營策略 創業精神

新事業

開發 技術創新 企業

領導機制 運作系統 規劃

執行

規劃

執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展,而對企業而言則是要尋求最終技術的商品化。由上圖 5 觀之,縱向的管理 過程為規劃與執行,而橫向為領導機制與對應的運作系統。

政府在規劃階段會先擬訂適合的科技政策(領導機制)以配合對應的研發體 系(運作系統),而在執行階段會透過專案或是研發計畫的方式確立技術的研究發 展(領導機制),進一步經由研發體系將研究成果擴散至企業(運作系統),最後 使成果能繼續商業化應用。

企業的運作方式則是在規劃階段根據總體環境決定其經營策略,而政府的科 技政策即為其中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接著將需求整合進自己的創業精神中,擬 訂出最適策略,接著依其策略目的進行新事業之開發,而新事業的開發所生的技 術創新過程與商業模式則最終能夠帶來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模式。

根據前二段敘述可知,總體面與個體面的聯結性相當高,更可以說是總體環 境影響個體策略。國家的科技政策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技術發展,因此,為了研擬 出正確的政策方向,必須先發展良好的技術預測機制,隨後依照政策方向建立完 善的研究體系,才得以實現研發計畫或專案,進而使跟隨政府政策的企業能夠依 循腳步建立適合的商業模式最終創造經濟價值提升整體發展。

三、 知識經濟時代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知識經濟時代仍屬資訊科技時代的一部分,而為何另立 一個分段來討論?主要是因為在 2000 年以後,高科技產業逐漸邁入技術成熟期,

產業的平均成長與獲利已不若發展期能以倍數成長,因此既有技術的再應用,抑 或是知識的應用已然成為突破僵局、重新創造市場價值的利器。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社會對於財產權的概念已由「有體財產」擴張至「無 體財產」,更精確點,應稱為「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因為對於財產權概 念的擴張,保護的機制也隨之改變。過去人類對於財產權的保護標的以土地、勞 力、金錢等有形財產為主,當時認為知識為人類共有的公共財而非私有財,因而 不對知識的使用予以限制或保護。而在知識逐漸成為生產要素之一,且具有龐大 經濟價值後,法律為知識創設了權利並加以規範與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概念開 始受到重視。

知識經濟下產生的智慧財產權所保護的範圍是資訊與知識,並不全然限定於 具有經濟價值的部分,然而在實務或一般商業情境下,所注重的一般是指具有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濟價值的資訊與知識。隨著國際化發展趨勢,智慧財產權所生的爭訟已不限定於 國內,跨國的案件也愈來愈多,相對的企業在智慧財產權上的經營與管理之成本 與風險亦增加不少。據此,科技管理的觸角也伸向了智慧財產權,除了科技創新 與知識管理外,智慧財產管理也應運而生,近年來科技管理理論型態已結合了科 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三者共同發展。

圖 6,近代科技管理理論內涵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參、 科技管理之範疇與定義

科技管理理論

智慧財 產權 技術發

展策略

企業經

營管理

一、 研發管理(R&D Managem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企業透過研究發展與科技創新來突破產品與技術瓶頸,其對於研究發展活動 進行規劃、組織、用人、領導、溝通與控制等過程稱為研發管理65。現今科技管 理的範圍相較過去研發管理已擴充許多,研發管理已成為科技管理的重點之一。

二、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科技產業的興起源於技術的發展已如前述,然技術發展之核心在於知識的累 積。1996 年,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出版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研究報告中,明確將「知識經濟」界定為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並列 的新經濟型態66,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不論是顯性或是隱性的知識,皆需要 透過適當的分析、整理與發展,並從中創造價值,因此知識管理亦成為科技管理 中重要的一環。

三、 智慧財產管理(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科技的知識與資訊發展必須透過法律的保護才能確定其智慧財產權的歸屬與 利用,亦即真正實現其經濟價值。據此,在科技管理學門中,智慧財產權制度與 智慧財產管理更進一步衍生出智慧資產(Intellectual Asset)與智慧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課題,也成為科技管理探討的重要對象。

四、 傳統管理學整合

科技管理亦屬「管理」的一支,因此在管理學領域中最常見的程序觀點,即

科技管理亦屬「管理」的一支,因此在管理學領域中最常見的程序觀點,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