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一下建議,俾供教育行政機關、師資 培育機構、國民小學、國小初任教師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規劃有效的補救教學

由研究結果可知,學生程度參差不齊而影響教學進行是最令初任教師感到困 擾的題項,目前各縣市推行的補救教學即為提升低成就兒童學力,並減少學生程 度落差最佳的措施,因此教育行政機關應規劃有效的補救教學,以減輕教師教學 負擔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二) 改善教師工作分配與負擔

由訪談結果可知,導師的教學困擾高於兼行政教師與科任教師,這是因為導 師除了負擔課程與教學工作,還需處理級務工作、學生輔導與親師溝通,因此教 育行政機關應重新考量教師工作分配與時數。

(三) 規劃有效的專業研習進修

由研究結果可知,教師常藉由研習進修獲取課程與教學的新知,但研習活動 卻不符實際教學需求,因此,教育行政機關應妥善規劃研習課程與內容,貼近教 育現場所需,增進教師課程與教學能力。

(四) 課程與教學網路資源建構與整合

由研究結果可知,搜尋網路資料是初任教師最常使用的因應策略,教育行政 機關應有效利用網路,統整建構有系統的課程教學網路平台,並確實加以宣導,

也讓教師透過該平台反應需求,讓資料更趨完備。

(五) 平衡城鄉差距

由訪談結果可知,鄉鎮地區的教師教學困擾高於市區的教師,可知城鄉差距

的問題依舊存在,應提供鄉鎮地區相關的教育資源與多元的諮詢管道,以提升初 任教師之素質並平衡城鄉差距。

二、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一)加強課程與教學實務練習

由研究結果可知,設計高鑑別度的測驗、發問技巧不佳、難以判斷學生起點 行為與難以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於教學活動中,皆在最感困擾的前十項之中,班級 經營也使初任教師倍感困擾,因此師資培育機構應檢討如何縮小職前教育與現場 的落差,使極需具備的能力在進入教育現場前培養完成。

(二)提昇輔導學生的能力

由研究結果可知,家庭功能不彰影響教學成效與學生的個別偏差行為影響教 學進行,皆在最感困擾的前十項之中,顯示家庭因素所引起的問題與學生問題行 為對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影響性,因此師資培育機構應在師院生進入教學現場前,

先接受相關的輔導知能與技術訓練。

(三)輔導師院生生涯規劃

由研究可知,在所有的初任教師中,代理代課教師的比例很高,少子化現象 的影響性只會隨時間愈發嚴重,因此須對師院生加強輔導生涯規畫,並使其了解 自己的性向與志趣,師資培育機構更需提供適當的協助,以減少日後的任教不適 感或提早轉換跑道。

三、對國民小學的建議

(一)營造學習型學校

由研究結果可知,有類似經驗的人以及校內教師都是初任教師經常尋求協助 的對象,因此形成教師學習型組織,讓初任教師透過成員學習、討論,不僅能解 決困擾,更能獲得豐富的經驗傳承,並培養老師彼此間共享的氣氛,增加教師教

(二)有效安排校內進修

由研究結果可知,研習活動不符實際教學需求是初任教師倍感困擾的一項,

因此校內進修應貼近初任教師的需求,學校在安排進修活動前,應有整體的完善 規劃才能有效的執行,並協助初任教師對教學與行政業務上的困擾能有效解決。

(三)建立初任教師輔導制度

初任教師若能有資深教師在旁引導與協助,提供課程與教學設計、教學技巧、

班級經營與學生輔導的技巧,這對初任教師與學生都是極有幫助的,也能讓初任 教師與資深教師教學相長。

四、對國小初任教師的建議

(一)身心做好調適

初任教師對於教育工作充滿熱情與抱負,但教育現場的變化瞬息萬變,因此 教師應適當運動並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充分的體力才能應對工作上的負擔,

更應調適心態,才能常保教育熱忱。

(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由研究結果可知,有類似經驗的人、校內教師、主任都是尋求協助的主要對 象。初任教師對環境感到陌生,教學經驗不足,應虛心請教行政人員與資深教師,

並培養良好的人脈關係,才有資源解決教學或工作上的各種困擾。

(三)利用課餘時間與寒暑假精進

初任教師的經驗不足,應利用課餘時間充分備課,若要減輕學期間的繁重工 作負擔,初任教師需善用寒暑假期間,規劃好下學期的課程進度、教材內容或教 學活動。

(四)善用研習或網路等多元資源

研習常提供各種網站或各種資料,初任教師可善用這些資源,讓自己的備課 更輕鬆,教學活動更豐富。也可善用家長或社區的力量來充實教學,並減輕自己 的負擔,

五、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僅以嘉南地區國民小學為取樣範圍,因此對其他縣市之國民小學初任 教師並不具推論性,往後研究可擴大取樣範圍,以增加研究之代表性。

本研究對象包含正式教師與代理代課教師,然而現今教育現場之初任教師多 為代理代課教師,往後研究可以代理代課教師為取樣對象,以瞭解其教學困擾與 因應策略之現況。

(二)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量化為主體,輔以訪談,然訪談資料之呈現是為了更深入瞭解初任 教師可能的感受,並非具有推論性,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採用質性研究,透過長期 觀察、訪談,進一步瞭解初任教師教學困擾產生之原因與發展過程,另外,還可 加入教育行政單位、校長、學生等觀點,使教學困擾之原因與因應策略之使用更 加詳細,以提供比較與深層討論之依據。

(三)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教學困擾探討的層面僅有教師個人、學生、家長、行政、教學與班級 經營等六層面,未來研究者可針對每個教學步驟或教學前後之後設認知進行教學 困擾的探討,因應策略探討的層面僅有解決途徑與尋求協助對象等兩層面,未來 研究者可增加層面或範圍,使研究更加周延。因不同的背景變項所造成的教學困 擾與因應策略之差異,可做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自強(1999)。教師專業成長歷程所遭遇問題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秋絨(1991)。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臺北市:師大書 苑。

王錦珍(1994)。國中實習教師社會化之俗民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白青平(2000)。臺北縣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臺 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麗莉(1995)。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NSC84-2411-H134-006。(原件提供: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 心,NSC84-2411-H134-006。)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7)。新世紀班級經營的挑戰與因應。教師天地,89,11-16。

吳清山(1999)。初等教育。臺北市:五南。

吳清基(1988)。班級教室管理。教師天地,33,44-49。

李坤崇(1996)。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理論模式驗證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欣儒(2000)。國中生活科技初任教師教學困擾與解決途徑調查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彥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思宏(2006)。臺東縣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 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李榮珠(2004)。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李俐穎(2008)。駐足的過客─國小代理教師社會化歷程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義桓(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生傳(1993)。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美環(2008)。臺東縣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困擾的因應行為與輔導措 施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家任(2003)。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民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

高強華(1992)。教師專業社會化面面觀。臺灣教育,496,1-8 頁。

高國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丁熒(1997)。教學的社會學基礎之探討。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0,

211-245。

郭世育(2002)。高職特殊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

葉兆祺(199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

0103-80a-f-123。

盧榮順(1996)。臺北縣師院畢業與師資班結業國小教師工作困擾及任教意願之調

蕭伊伶(2009)。高雄縣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導入需求之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伊伶(2009)。高雄縣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導入需求之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