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困擾因應策略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教學困擾因應策略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Gmelch (1982)

因應是一種解決的過程,個人選擇某些方法來減輕壓力,而因應的預期效果會減 輕壓力所帶來的痛苦。

Lazarus &

Folkman (1984)

因應是認知及行為上不斷努力,以處理外在或內在的特定要求,而這些要求會對 其因應資源構成負荷。

Bellings &

Moss

因應行為是介於壓力事件與適應結果之間的主要因素,因應的預期效果是正向的 且具有緩衝效果。

(1984) Auerach &

Gramling (1998)

因應指經常使用於處理壓力情境與減低壓力的思考行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表 2-3-1 之各專家學者定義,因應策略係指個體在工作情境中遇到壓力 或困擾事件時,所採取的一些較為具體而積極的處理方式,包括個人內在的認知、

情緒以及行動,是有目的意識行為,其目的在減低焦慮並解決困難。

二、教師教學困擾的因應策略之理論

(一)因應策略的相關理論

根據相關文獻分析,目前具體的因應策略理論可分為:1.人格特質導向之因 應; 2.認知模式之因應;3.互動模式等三種。

1.人格特質導向之因應

個人的人格是在生理、文化、社會、地理環境、個人的獨特經驗等因素交互 影響下形成的(林容妤,2010)。因此該理論學者認為人格特質影響個體的應對方 式。

Pervin 指出個人人格的形成極為複雜,可將人格歸類為四種主要的特徵(引 自許喆函,2009;林容妤,2010):

(1)先天遺傳人格特質:個體因種族、容貌、智商、性別、遺傳基因等個人 先天的本質,而產生不同的因應方式,有的人比較保守,有的人比較衝動,有的 人有高應變能力,有的人則應變能力較差。

(2)環境性人格:個體生存於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中,所引發出來的心理症狀,

如:緊張、焦慮、壓力等多來自競爭的環境。民族性、個人養成的環境及生長史 等所造成的性格,都要影響個人的因應行為。

(3)社會性人格:達爾文證實,人類為追求較好的生活條件,其基因會因而 產生變化,社會競爭壓力也會影響個體的心理發展,而影響個體的因應行為。

(4)教育性人格:教育性人格者較能面對壓力的挑戰,化解壓力的衝突與不 適感,具有樂觀進取、積極主動的人格特質。教育性的人格改變有助於增進人際 關係。

2.認知模式之因應

Lazarus 和 Folkman(1984)主張因應是當個體面對壓力或情緒所採取的處理 方式,其過程與認知都是評估的動態歷程(引自林容妤,2010)。評估是在環境要

興趣、希望、信心的感覺。傷害或失去指個人因事情的結果而造成實際的損害。

(3)次級評估:指個人評估面對壓力時,其所擁有的資源與可採取的因應方 式。資源包含個人內在資源,如健康、經歷、解決問題的技巧,個人外在資源,

如:金錢、工具、設備等實質資源或社會支持。可採取的因應方式有直接行動、

尋求資源、接受、放棄等。

(4)因應方式之使用:因應方式依其功能可分為「問題取向的因應」、「情緒 紓解的因應」。問題取向的因應指個人努力去處理引起的問題,將焦點放在處理 壓力的外在情境特徵。此種因應方式跟問題解決相似,會先分析問題,想出改變 方法,並評估其代價及可能的結果,再採取行動,然而,問題解決只把注意力放 在環境。解決策略有改變環境、改變期望標準、建立行為的新標準、學習新的解 決技巧等。情緒紓解的因應是指個人試圖去調節壓力的負面情緒,不直接處理產 生壓力的情境,焦點在於調節壓力源對內在情感的影響。情緒紓解的因應策略包 括認知與行為兩者,前者有暫時將問題擱置、選擇性注意、強調正面、自責、自 我懲罰等,後者有運動、放鬆、喝酒、濫用藥物等。

(5)生理心理健康的適應結果:壓力的不良適應結果可能造成社會功能、士 氣、身心疾病等三方面的問題。

3.互動模式之因應

互動學派學者主張,因應行為決定於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若困擾與 因應能力兩者呈現不平衡,壓力的情緒或反應必隨之出現。Lazarus 和 Folkman 的「互動模式」將因應策略分為處理問題與處理情緒兩種功能,他們指出環境因 素,及壓力事件的性質與個人因素、因應資源皆會影響因應策略的選擇,高認知 能力者對壓力的知覺較高,也較能形成結構式知覺,因此會傾向「處理問題」的 因應策略;反之,低認知能力者對壓力的知覺較差,不易掌握壓力刺激的關係,

故傾向「逃避問題」、「處理情緒」的因應策略。

(1)Lazarus 和 Folkman 針對因應策略的互動模式

Lazarus 和 Folkman(1984)針對因應策略的互動模式,提出八種因應策略,

分述如下(引自林容妤,2010):

a.面對問題:爭取自己想要的,試圖改變對方的心意等。

b.疏遠:繼續過自己的生活,當作什麼事都未曾發生。

c.自我控制:將自己的感情隱藏起來,不為人知。

d.尋求社會支持:尋求對事件有影響力的人來協助,讓其瞭解與給予支持。

e.接受責任:自省、瞭解一切是自己惹來的麻煩。

f.逃避:希望事情全過去,藉由飲酒、暴食、服用藥物讓自己好過些。

g.有計畫的解決問題:知道要做什麼,為求成功,擬定行動計畫並確實遵循。

h.正向再評估:尋求新的理念,事件過後將更為成熟。

(2) Lewin 的理論

Bandura 指出行為、認知及環境有交互影響,也有相互抑制的關係。Lewin 提出行為(B)是個人因素(P)與環境因素(E)的函數(引自蔡玉董,2006),如圖 2-3-2:

圖 2-3-2 Lewin 互動方式與因應方式

資料來源:引自蔡玉董(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 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頁 38。

人格類型 P 認知層次 個人 心理需求 情緒狀態 教育程度

力爭上游 消極退縮 B 攻擊他人 行為 自我戕害 自我實現 失敗挫折

家庭環境 學校環境 E 同儕環境 環境 社會環境 文化環境 生活方式

(3) Moss 的個人、環境互動壓力因應模式

Moss(1984)提出個人環境互動壓力因應模式,假定個體面對生活壓力與其環 境、個人系統息息相關,而且個人與環境因素深深影響各體認知評價與因應反映 (引自許喆函,2009)。在此模式中,環境系統與個人系統交互作用影響壓力生活 情境,壓力生活情境經由社會網路資源過濾後,個體對所知覺的壓力生活情境進 行認知評價並採取因應反應,若因應成功,個體將獲得健康與幸福感,如圖 2-3-3:

圖 2-3-3 個體、環境互動壓力因應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許喆函(200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頁 78。

a.環境系統包含物質的、政策的、所屬團體共同特徵、社會氣氛等因素。

b.個人系統包含社會人口統計變項(如性別、年齡、教育水準等)、個人資源 (如自尊、認知能力、問題解決技巧、健康狀態等)。

c.壓力生活情境含短期的分離事件與結果、長期存在的生活壓力等。

綜合上述,初任教師的教學困擾來源可能來自教育大環境,如:社會期許、

教育政策的改變等,也可能來自個人狀況,如:高度自我期許、個人健康狀態等。

當大環境或個人狀況改變而形成教學困擾時,初任教師會進行評估與調整,當教 學困擾無法調整成功,便會引起情緒方面與認知方面的反應,直至教學困擾獲得

個人系統 社會人口統計變 項、個人資源等因

環境系統 物質、政策、團體 共同特徵、社會氣 氛等因素

壓力生活情境

社會網路資源

認知評價

因應反應

健康和幸福感

解決,方能解除情緒與認知方面的連鎖反應。

若能於師資培育階段就了解初任教師可能遭遇的教學困擾,便能在教育階段 進行預防教育;若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能及早瞭解初任教師可能遭遇的教學困擾,

便能事先提出相關政策以預防問題,並鞏固學生學習權益;若國小相關單位能及 早瞭解初任教師可能遭遇的教學困擾,在初任教師剛進入教育現場時,便能提供 適時的介入與協助。

(二)因應方式的類型

1. Pearlin 和 Schooler 的因應方式類型(引自林容妤,2010) Pearlin 和 Schooler 依因應的功能,將因應方式分為三種:

(1)直接改變或消除問題情境:如尋求支援。

(2)改變個人對問題的看法:如視壓力為工作的使命感。

(3)處理因問題引發的情緒:如藉由吃、喝來發洩不滿情緒。

2. Lazarus 的因應方式類型

Lazarus 認為因應策略可區分為兩大類型,分別為「直接行動」和「緩和行 動」,以下詳述之。

(1)直接行動

直接行動是個體直接表現出某些行為,以減輕或緩和危機的情境,並藉由改 變或處理危險情境的危險傾向。直接行動可分為:

a.防範傷害的準備:針對壓力採取適切的行動以消除威脅。

b.攻擊:對危險性刺激採取攻擊以保護自己。

c.逃避:逃避危險情境以減輕壓力或威脅。

d.不採取行動或漠不關心:面對難以克服或避免危險情境,進而失去應付壓 力或威脅的衝力。

(2)緩和模式或防衛模式

緩和模式旨在減低、消除或忍受身體上或主觀上的壓力情緒或痛苦,又可分 為症狀導向模式和內在精神模式,前者是個體藉喝酒、服藥等方式減低或消除壓

3. Pines 和 Aronson 的因應方式類型

Pines 和 Aronson 依直接與間接的因應概念,再加上行動與非行動的向度,提出 四種因應方式。有的個體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壓力,如:改變壓力的來源、改變自 我、面對壓力、投入其他活動等正向的因應方式;有些個體以消極態度面對壓力,

如:持續累積壓力、使用藥物或酒精麻痺自己等(引自蔡玉董,2006),如表 2-3-2:

表 2-3-2 Pines 和 Aronson 的因應方式分類圖

行動 非行動

直接

1.改變壓力的來源 2.面對壓力

3.採取正向態度克服

1.忽視壓力來源 2.避免壓力來源 3.選擇離開

間接

1.談論壓力的來源 2.對壓力的認知 3.精神投入在其他活動

1.使用酒精或藥物

1.使用酒精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