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研究設計、教學實務等方面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一、對教學實務方面

(一)重視教學互動

從訪談三大題中,每一題都有人提到「教師」的教學方式、風格、回答 問題的方式、授課、實驗操作等因素 影響了其科學興趣變化情形。因此,在 教學實務上,或許老師可以參考學理及教學前先瞭解學生對課程教學方式的 期待,並針對學生反應做適當的回饋,以提 昇學生學習興趣。建議教 師也要 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形,適度調整教學方法,以收最佳教學成效。另外,建 議教師應多聆聽學生的聲音,耐心解惑,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 適時 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學習,以提供適性的教育。

(二)適度調整課程內容與呈現方式

從訪談的過程中,多名學生提到課程內容對他們的影響, 他們喜歡自然 科學的理由是實用、趣味、有實驗課等,因此,在既有的課程進度下,如能 依照學生的特質與興趣,適當加入學生會感興趣的元素,應可提昇其學習動 力。

此外,在教材編輯方面,可針對國中學生較感興趣的科學領域及主題概 念的教材內容設計更加深加廣,而對於學生較不感興趣的科學領域及主題概 念,則應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視為設計教材及教學活動考量的首要因素之一。

固然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不見得與教學者相同,對於學生較不感興趣的科學領 域及單元,若能設計更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例如:應用多媒體呈現、

設計科學小遊戲等),或許對現有的教材課程內容重新加以生動化的編排敘述,

以增進學生的興趣程度。

(三)澄清與引導價值觀

多名學生反應,目前考試主導教學,一連串的考試及背誦影響其學習興 趣,也有人提到小學比較輕鬆等觀點,然而,科學學習本身並非只是為了考 試,科學也有生活上的實用性,學習也是全面性的,知識之間 亦是相輔相成 有所聯結,因此,在教學時提昇學生對科學的正面價值,並在小學升國中或 升上新的年級時,做適當的課程宣導,讓其對科學學習有較正面的認識及做 好壓力調適,也是應該考量的課題。

(四)注意性別差異

從研究相關結果及相關文獻皆可發現,男生的科學興趣明顯高於女生,

此現象也與歷來許多研究結果相近,除了性向之外,社會價值觀認為男生較 應從事理科行業或許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對於女生學習科學的信心,

值得教學者善用方式處理與鼓舞。

(五)重視隨年齡升高而興趣下降的現象

從研究結果可知,七年級的科學興趣明顯高於八、九年級,此可歸因於 課程與考試的壓力,如何在必要的考試壓力之下提昇學生學習興趣及增加其 對科學的正面評價,亦為教學時鼓舞學生的重要考量。

(六)注意不同背景變項對科學興趣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科學興趣會因性別、科學學習成就、年紀等有所差異,

教師在教學時應留心學生背景變項之差別,鼓勵興趣弱 勢者(如:女生、科 學學習成就低者等)多接觸、吸收科學相關知識,並要求他們常動手做實驗 等,讓學生興趣的發展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協助。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1.問卷調查方面

本研究僅以北部某國中七至九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由於研究經費、

時間及人力有限,無法遍及臺灣全區,研究樣本有限,所得結果不宜過 度推論至其他地區之國中生。因此,建議未來在研究對象方面增加更多 地區的國中生樣本,以期更能全面性的瞭解學生科學興趣。

2.訪談方面

本研究僅抽 樣北部某 國中七至九 年級學生 之高科學 學 習 成就但 科 學興趣後測得分卻顯著下降者為訪談對象,由於研究經費、時間及人力 有限,無法訪談其他科學學習成就組別、其他學校及其他地區之國中生,

研究樣本有限,所得結果不宜過度推論。從訪談過程可感覺到,國中生 對於訪談原因能深入提出者不多,回答抽象,部分原因未能深入回答。

因此,宜在研究時間及經費等相關因素允許的情況,再多增加訪談的對 象數,深入瞭解其對科學學習的想法及科學興趣情形。未來也可針對教 師、家長等做訪談,以從多元的角度瞭解學生科學學習情形與影響科學 興趣之相關因素。

(二)研究主題方面

1.本研究僅調查學生的科學興趣及學科學習興趣,但未來可深入探討學 生對自然科教師教學風格的評價與喜好、感興趣的科學主題內容等,

以瞭解目前國中學生的喜好,並可與學理做比較,以期更符合教學現 場的學生需求。

2.研究顯示,不同性別學生的科學興趣存 在差異,且在科別偏好亦有差 別。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可進一步探討是否因性別刻板印象或期望 不同,而在家庭及學校教育中,男、女生有不同的機會點及支援度。

(三)增加背景變項的分析向度

本研究僅透過問卷調查法來蒐集國中學生背景變項(年級、性別、學習

成就等)對科學興趣的影響,但限於研究設計,無法將所有變項皆納入本研 究的調查。影響科學興趣的因素尚有很多變項,例如:教師之教學策略、教 學風格、學生學習風格、學習策略、家庭科學資源、家長教育程度和社經地 位等,仍有待後續研究之探討。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與研究過程的反思,提供以上 建議,做為未來研究 與教學實務的參考。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大紀元(2008)。諾貝爾物理大師丁肇中自律的人生哲學。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4/n2319656.htm

中國時報(1998)。數學課──國中小學生最討厭。取自 http://www.hyes.tyc.edu.tw/board/sch5/85.htm

中華百科(2014)。興趣。取自 http://wikiyou.tw/%E8%88%88%E8%B6%A3/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毓雯、張淑慧合著( 1999)。教 育測驗與評量 ──

教室學習觀點。臺北:五南出版社。

王克先(1989)。學習心理學。臺北:桂冠。

王美芬、熊召弟著(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何偉雲(2001)。初步探討影響學童自然科學習成就因素的排序。屏東師院學報,

14,933-952。

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2012)。十二年國教新挑戰:搶救「無動力世代」。 親 子天下雜誌,33。取自

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1634

吳元良(1996)。不 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 數學態度及成就 比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 東。

吳坤璋、黃台珠、吳裕益(2005)。影響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成就的因素之比較 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7(2),147-171。

吳挺鋒(2010)。調查:國中生最討厭數學 高中生最恨化學。天下雜誌,460。取 自 http://new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6345.html

吳堯文(2004)。國小高年級學生小組科學學習行為、對科學的態度與學習成就 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臺南。

吳琪玉(2005)。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1999與TIMSS 2003數學與科學 之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吳鐵雄、陳淑美與、張景媛(1993)。中學興趣量表編製報告。教育心理學報,

26,107-124。

李玉鳳(2001)。運 用多元智慧理論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臺北。

沈育如(2012)。雜誌調查 6 成國中生 放學後不主動學習。聯合報,2012 年 3 月 30 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80642 沈雅惠(2013)。十二年國民教育改革下國二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 ──以山海班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

基隆。

周俊宏(2008)。臺南市國小學童科學興趣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臺南。

林世娟、何小曼(2002)。國小學童「科學態度」及「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 ──

以植物的生長教學活動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157-196。

林志彥(1998)。教學策略與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關係── 一位國中生物教師的 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林東龍(2005)。態度與態度改變。取自

http://r.search.yahoo.com/_ylt=A8tUwYoYf7FTXFgA7DBr1gt.;_ylu=X3oDMTE 0N2E4MnM5BHNlYwNzcgRwb3MDMQRjb2xvA3R3MQR2dGlkA0xPQ1RXM DFfMQ--/RV=2/RE=1404170136/RO=10/RU=http%3a%2f%2fdonglong.dlearn.

kmu.edu.tw%2fclass%2fswp%2f%25BAA%25AB%25D7%25BBP%25BAA%25 AB%25D7%25A7%25EF%25C5%25DC.ppt/RK=0/RS=YYUznpKO7iXiScCZjg uICk7Ws2M-

金樹人(1990)。生計發展與輔導。臺北:天馬。

胡瑞萍、林陳涌(2002)。寫作與科學學習。科學教育月刊,253,2-18。

唐潔(2005)。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幾點思考。取自

http://www.ejzc.com/show.asp?ArticleID=2 5

高玉祥、陳勃、李焰與吳志超(1994)。興趣與成才──高尚興趣是成才的萌芽。

臺北:新雨。

高慧蓮(2002)。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與學習材 料之研究與發展──提昇中小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RC90-2511-S-153-009-X3),未出版。

張芳全(2009 )。家長教育程度與科學成就之關係:文化資本、補習時間與學習 興趣為中介的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39-77。

張芳全(2011)。家長教育程度、文化資本、自我抱負、學習興趣與數學成就之 關係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5(1),29-56。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實踐(重修二版)。臺北市:東華。

張淑女(2005)。現階段台灣高中生對科學職業態度之初探。臺灣教育,616,33-37。

教育部(2000)。「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學校體育發展中程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案辦公室(201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期程。

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46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2014)。興趣。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BF

%B3%BD%EC&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

%B3%BD%EC&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

在文檔中 國中生科學興趣調查與分析 (頁 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