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對輔導室的建議

一、輔導教師應不斷反思、精進自己對性別平等教育的認知

輔導活動科不是學科知識的學習,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本人,因此輔導老師對 學生特質的瞭解應與時俱進,隨時關心學生樣態的改變及不同世代學生次文化,

光憑著教科書教導內容已不足以符應學生的需要。社會趨勢、法令修訂都是輔導 教師該關心的議題。閉門造車只會讓輔導教師與現在社會脫節,若平時能與學生 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也是去理解滑世代學生內心想法的好方法。

二、輔導活動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且做分享或傳承

「以學生為中心」是現代教育的理念,縱使輔導教師因個人特質差異而以不 同方式帶領課程進行,但要保持的信念應是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課程,而非什麼課 程對自己是較不費吹灰之力。對教師而言,或許課程計畫是一年的規劃,但課程 對於學生而言卻是一連貫的學習,學習本身就要有連貫性或是可以旁徵博引由淺 而深,對於教師員額不穩定的學校來說,更需要透過教師分享與合作,才能掌握 學生的學習狀況以落實課程九年一貫甚至十二年國民教育的精神。

三、當課程基本架構建立後,可再進而發展校本特色課程

課程架構初步建立完成,應循序漸進落實推動且在執行時隨時修正,才能更 契合學生需要。各國中端學生年齡層雖然一樣,但會隨著學校地理位置、社區文 化的差異,而需要做不同層次的引導思考和方向的轉換。若要建立個別學校的特 色課程,可從課程目標首先著手,在不同教師的課程帶領中分享彼此對課程內容 的想法,進而透過意見交流凝聚對校本課程的共識。更具體的課程內容會讓整體 課程方向更趨一致,但也同時讓不同特質的教師仍有發揮空間。

92

貳、對縣市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確實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中長期計畫

多年來學校兼任行政教師穩定度不足,一樣的狀況同時出現在縣市教育局內 部,任職教育局官員流動性高,形成政策缺乏銜接性,且主其事者本身不一定具 有教育相關背景,在不瞭解學校文化特質的狀態下,部分政策缺乏現實執行性的 考量。或者教育機構常有借調學校教師的情形,同樣造成人員的異動性高。在業 務主管、承辦人員穩定性不足的狀態下,更需要確實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發展期 程,降低可能隨著縣市性平委員的更替或承辦人員的不同而對政策推行的影響。

事實上 2010 年教育部委託調查的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裏頭所提出的檢討 確實切中問題核心,然而問題狀況六年後的今天依舊存在,例如各級性平會依然 沒有設置專責行政人員。有些問題原因來自於整個教育體系的文化特質很難改 變,所以政策務實比理想更重要。

二、給予各級學校課程發展更多的彈性空間

雖然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要讓各級學校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給予學校課程 安排更多的彈性時間,但另一方面,自此第一線教師事實上也承接了更多來自於 政策的要求配合,而且不單是直屬的教育局單位,其它如衛生局、勞動局等交辦 事項不勝枚舉,行政教師又有多項業務上分項視導與訪視評鑑,在這種種的要求 與改變下,學校教師在完成成果報告和製作訪視資料花的時間、精力,已多於對 學校內學生的關注和照顧。

學校是教育場所,各種活動推行應以學生為中心,而位居不同地理位置、不 同區域環境,塑造出的學生特質和學校文化勢必有很大的區隔性,而有校務發展 的特別需求。課程有課綱規範是必須的,但學校若要配合所有政策,有時反而會 壓縮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93

三、建立教師在職進修的考核機制

《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學校性平會委員得聘具性別平等意識之各方代表,包 含教師代表。但因其為無給職,且有性別比例規定,不見得每所學校都能夠達成 要求。且規定教師在職進修課程,應納入性別平等教育內容,然而實際執行層面 似乎只規範了相關業務的兼任行政教師,對一般教師個人沒有約束力。即使教師 參與了課程,但對課程的理解與內容認知狀況仍舊無法評估。缺乏評估機制的情 形下,卻希望教師們都能帶給學生性別平等的概念是有風險的。

如果每一位教師在師資培育階段即具備性平意識,教師甄選過程再透過評量 篩選具有正確性平觀念的教師任教,又有完整健全的在職進修考核機制協助督導 ,如此教育環境更能確保學生在課程學習不至於有反教育效果。

參、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依據學校狀況發展適合的課程與宣導模式方案

學校班級數的多寡會影響教師員額編制,所以各所學校輔導教師人數不同,

有的採全數專業授課,有的將輔導活動課配課於其他科目教師,有的學校為控管 正式教師人數,而採取每年招考代理代課教師方式,森林國中近年來屬於後者,

也因這樣的原因輔導室兼任行政教師始終無法輪替,整個形成在工作推動上的困 境。不同的學校輔導室人力狀況勢必產生不同的問題需做因應,而需要不同形態 的工作推展模式,建議在建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時評估學校特有的教師情形與學 生需求做規劃。

二、逐漸發展擴充輔導室其它重點工作的課程及宣導模式

輔導室重點工作除性別平等教育以外,生命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或是中輟預 防輔導都是重要的一環,本研究先以性平教育為主軸來尋求課程建構的方法,如 此課程建構模式也適用於其他工作主題的推展。況且輔導工作最終目標都是協助 學生能順利成長發展。不同的主題都有相同的概念重疊,以性平議題的「自我瞭

94

解」、「人我關係」、「自我突破」三個主題軸做延伸,可以類推而發展輔導室 更完整的工作架構。

三、將性平課程能力指標轉化成十二年國教的實質內涵

目前建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仍受《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運用性別平等教 育課程教學資源實施要點》規範,需符合教育部九年一貫性平議題能力指標。108 年十二年國教實施在即,總綱實施要點規定「性別平等」要融入領域課程中,本 研究三年課程架構可以透過轉化和修正,去擬定符合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的課 程實施和宣導模式。

9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丁珮怡(2013)。情境教學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新北市。

王嬿茹(2016)。運用繪本實施國中性別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性別刻板印象」

為核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何文揚(2005)。當國中生遇上男女蹺蹺板-性別平等教育團體輔導方案對國中生 性別意識發展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吳姿瑩(2005)。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認同與角色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

李怡君(2009)。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實施之現況-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欣怡(2012)。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對校園同儕性騷擾因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新北市。

李悄君(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輔導人員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余民寧(2013)。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三版。臺北市:心理出 版社。

周文婷(2015)。創作性戲劇策略融入性別平等教育:以國中八年級表演藝術課 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性別平等教育法(2013)。

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2012)。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2015)。

柯俊吉(2010)。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家庭教育法(2014)。

家庭暴力防治法(2015)。

96

馬雅琪(2013)。發展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評量示例之行動研究-以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市。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2014)。

國民教育社群網(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 育)。取自

http://www.k12ea.gov.tw/97_sid17/1%e6%80%a7%e5%88%a5%e5%b9%b3%e7%a d%89%e6%95%99%e8%82%b2%e8%ad%b0%e9%a1%8c991229.pdf

張文瀞(2015)。性別平等教育身體意象融入國中視覺藝術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臺北市。

張美鈴(2004)。國中性別平等教育教學設計對性別平等態度影響效果之實驗設 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張梅鳳(2010)。性別平等教育融入「人類的生殖」數位多媒體教材設計(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臺中市。

張維軒(2010)。兩所臺北市性別平等教育績優國民中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高紅瑛、李建民、李俊達、林芳如、高敏麗、張淑娟、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高紅瑛、李建民、李俊達、林芳如、高敏麗、張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