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感恩教育有助於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童感恩心的表現,因 此研究者根據上述結論, 提供教育工作者、學校單位及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對教育工作者的建議

(一)培養課程設計能力,規劃符合學習者特性之感恩教育課程

研究者為了設計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感恩教育課程,對於學生的認知發展、心 理發展、先備知識等必須先有所瞭解,也需具備課程設計的基本概念與觀念因 此建議教師需不斷充實相關的課程設計能力,以期在規劃課程時能如魚得水,設 計出符合各年段學童之感恩教育課程。

(二)體認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樂於推動感恩教育

本研究發現感恩教育課程能有效增進學童感恩心,且實驗組分數顯著高於對 照組,在感恩教育未單獨設科的情況下,教師本身之教育理念影響著感恩教育之 實施與否,因此建議教師本身需先體認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才會樂意投身其中。

(三)運用多元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感恩心

本研究發現本感恩教育課程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尤其繪本故事、體驗活動 和影片觀賞都深受學生喜愛,感恩教育需先以學習興趣引燃後續學習的可能,進 而提升學習品質,讓學習成效自然彰顯,因此建議在取材方面,必須配合學生興

92

趣,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以增加學生生活經驗並豐富教學內容,使感恩教育 能發揮實效。

(四)藉由家長力量,提升學生感恩實踐

本研究發現家長對於教師實施感恩教育認同度與配合度,影響著學生感恩實 踐的成效,因此對於有興趣進行感恩教育的教師,應將家長納入,尋求家長的配 合與協助,且家庭生活是低年級學童生活的重心,感恩教育之實施單靠教師一人 恐力有未逮,若能結合家長的力量,相信會有加倍效果,當家長認同感恩教育時,

自然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協助老師感恩教育教學的進行。

二、對學校單位的建議

(一)適時的將感恩教育內涵融入校園活動

根據本研究結果,感恩教育課程對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感恩心有正面的影響,

因此,學校若能適時的將感恩教育的內涵融入校園活動,與節慶活動、生活教育 相結合,讓學生沈浸在校園感恩的氛圍中,感恩心則能自然而然的展現。

(二)建立完善的感恩教育教材資料庫,提供教師教學參考

研究者在回顧編寫感恩教育課程內容時,發現相關的網路資源是零零散散 的,並沒有完善的整合,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因此建 議學校單位整合各方資源,鼓勵教師進行感恩教育教材開發及研究,建置感恩教 育網站,以作為資訊提供、經驗分享、訊息交換及各界交流的平台,增加教師實 施感恩教學的參考資源,以縮減教師因為尋找資料所花費的時間。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擴大研究對象層面及範圍

本研究僅以彰化縣快樂國小的一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樣本數和代表性都 不足,然而感恩教育是不分年齡、區域的,因此建議未來之研究對象可以增加班 級數,尋求不同地區及不同學校規模等方面之研究對象,以豐富樣本之多樣性,

93

以獲得更完整的感恩教育課程之學習成效資料。

(二)延長研究時程

本研究因時間限制,只進行了八週共十六節課,雖然學生在質與量的表現上 有所進步,但研究者也發現感恩教育並不是透過數週的課程教學就可以完成的,

且在忙碌而緊湊的教學過程中,有時因為時間緊迫,無法讓學生充分思考內化,

故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增加研究時程,讓學生可以養成時時心懷感恩的習慣。

(三)研究工具的設計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之一「國小低年級學童感恩心量表」,雖根據文獻 探討與相關研究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程度的量表,期望能測出學生最真實的狀態,

但本量表只有「完全同意」、「有點同意」和「不同意」三個選項,因此可考慮 將選項改為四個,以提高量表之客觀性。

(四)研究變項的增加

在研究變項方面,本研究以感恩教育課程為自變項,以感恩心為依變項,探討 實施感恩教育課程對感恩心之影響,然而影響研究結果的因素甚多,如家庭背景、

家長的管教態度、學生的特質等,因此在後續的研究中,可增加上述變項,以提升 研究的周延性。

94

9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于凡(2006)。比優秀更重要的事。台北市:麥田。

王巧涵(2011)。青少年感恩與心理健康、利社會行為之關係(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KQp9O/ search# result 王金國(2011)。品格教育:理論與活動設計。台北市:高等教育。

王律言(2012)。小學感恩教育實踐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cnki50.csis.com.tw.rpa.ntcu.edu.tw:81/kns50/index.aspx

王若蘋(2010)。多元智能融入品格教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感恩態度影響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王淑鸎(2012)。感恩取向的品德教育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感恩態度、情緒管 理與同儕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 市。

王嘉倫(2011)。澎湖縣國民小學班級實施品德教育行動研究──以合作與感恩為 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 gsweb .cgi/ccd=

fKQp9O/ search# result

王碧貞(2011)。教育戲劇融入國小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聖嚴法師禪學思想之 實踐(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

fKQp9O/ search# result

台中市品德教育成長學園(2012)。十二中心德目。2012 年 10 月 25 日。取自。

下載自http://140.128.166.232/~tceb/

任現品(2005)。略論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識。孔子研究,1,93-99。

伍振鷟(2005)。中國教育思想與人類前途。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3,171-182。

江宜嫻(2008)。國小二年級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96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 ccd=fKQp9O/ search# result 何世力(2003)。靜思語教學融入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宜蘭縣一所國中為

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 gsweb .cgi/ccd=

fKQp9O/ search# result

何芳、陳怡吟、鄒玉秀、陳怡卉(2008)。生命中的啄木鳥-「轉過為功」教學 對兒童人際衝突事件處理效能之行動研究。2012 年 12 月 11 日。取自 http://etweb.tp.edu.tw/share/soushow.aspx?CDE=RSB200805061122536ER&R ESCDE=RES20080516184207GCC

何家齊(2007)。二十四德孩子一生的品格計劃。台北市:旭智。

何琦瑜(2004)。品格,大不如前。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品格決勝負:未來 人才的祕密(頁 22-29)。台北市:天下雜誌。

何琦瑜(2007)。教出品格力。天下雜誌,2007 親子天下專刊,82-87。

何琦瑜、李宜蓁(2009)。管教的危機。親子天下,6,148-155。

吳明素(2011)。宜蘭縣國民小學學生實踐品德教育核心價值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 ccd=fKQp9O/ search# result 吳武典(2007)。品格教育與心理輔導。教師天地,149,4-10。

吳春明(2006)。關於「感恩」與「孝親」的思考。中國德育,1,36-39。

吳惠萍(2012)。正向情緒課程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童人際關係之行動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 ccd=fKQp9O/

search# result

吳寶珍(2004)。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碩士論文)。取 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 ccd=fKQp9O/ search# result 呂旭峰、劉曉萍(2006)。關於感恩意識與感恩教學的思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35(11),31-34+38。

宋湘玲、林幸臺、鄭熙彥、謝麗紅(2004)。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增訂 版)。台北市:五南。

97

李又瑄(2002)。嫉妒、感恩與慈悲—個別心理治療(七)。諮商與輔導,199,

45-48。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台北市:心理。

李珀(2005)。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66-71。

李素貞、蔡金玲(2004)。中小學之品格教育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

53-68。

李琪明(2004)。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台灣教育,

625,30-38。

李琪明(2008)。國中小品德校園文化營造實徵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3(3), 153-178。

李雄(2008)。關於感恩意識與感恩教育的思考。文史博覽(理論),8,54-56。

李新民(2010)。正向心理學教學活動設計。高雄市:麗文。

李新民、陳密桃(2009)。大學生感恩學習介入方案成效分析:拓延建構理論假 設的考驗。課程與教學季刊,12(2),107~134。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 年 12 月 12 日)。兒盟資料館。取自 http://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0/545

周何(2005)。國語活用辭典(第三版)。台北市:五南。

周慧菁(2004a)。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著),品 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頁 14-21)。台北市:天下。

周慧菁(2004b)。品格要怎麼教。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著),品格決勝負:

未來人才的秘密(頁 46-54)。台北市:天下。

林巧蓉(2006 年 9 月 27 日)教師調查:尊師重道最需改善 九成八老師認為學 生最需加強品格教育 刻不容緩。大紀元時報。取自 http://hk. epochtimes.com/

6/9/27/31979.h

林沛玲(2008)。以聖經為基礎之感恩課程,對國中一年級學生影響之研究(碩

98

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 ccd=fKQp9O/

search# result

林京玉(2010)。國民中學實施感恩課程之歷程探討(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KQp9O/ search# result 林建福(2006)。德行、情緒、與道德教育。台北市:學富文化。

林恩亘(2012)。融入生命教育議題於幼兒創造性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妙慧 托兒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 /ccd =fKQp9O/ search# result

林素芬(2007)。國小中年級學生品格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 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KQp9O/ search# result 林清玄(1994)。三心:自由心、感恩心、柔軟心。台北市:皇冠。

林莉芳(2006)。感恩經驗與目標設定對幸福感效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KQp9O/ search# result 林碧君(2012)。兒童傳記融入國小五年級品格教育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取

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KQp9O/ search# result 品德教育推展行動聯盟(2009)。品格教育落實建議案。載於胡正文(主編),以

品格迎向未來(頁 6-25)。台北市:千代文教基金會。

姜良杰,姜鵬飛(2008)。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華北電 力大學學報,6,137-140。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市:麗文。

洪若烈、林沂昇、王詩茜(2009)。我國品德教育推動之探析。研習資訊,26(1),

99-108。

洪蘭(2008)。教養的迷思。載於黃政傑(主編),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頁 17-36)。台北市:五南。

紀佩妤(2009)。青少年感恩心測量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KQp9O/ search# result

99

紀淑萍(2002)。在國小實施觀功念恩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KQp9O/ search# result

紀淑萍(2002)。在國小實施觀功念恩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KQp9O/ search# re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