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感恩教育課程設計

本節主要針對感恩教育課程的設計理念、課程目標和教學活動內容等部分做 說明。

一、課程設計理念

當前偏向物質導向的生活方式,雖造就了生活上的優渥便利,卻也使得能培 養孩子對於生活中人、事、物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體悟能力的機會逐漸失去,

導致孩子對於別人的付出與關懷容易視為理所當然,甚至稍有不如己意、不順己 心就怪罪於他人,而沒有用心去感受別人的協助,感恩他人的付出,違背我國優 良的傳統及個人所應具備的基本道德準則---感恩。而感恩教育能使人類逐漸疏離 的情感重新煥發生機,故對小學生實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感恩教育就是教 師運用教學方法和策略的一系列教學方案,對學生有目的、有步驟的實施,引導 學生覺察他人所予恩惠的「知恩」、感念他人恩惠的「念恩」、表達感激的「報 恩」到主動幫助他人的「施恩」的教學(許富淳,2009),因此希望透過感恩教 育課程教學引導學生,讓學生能瞭解感恩的重要,進而能由知其恩、念其恩,至 產生報其恩的心及行動,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感恩的層面非常廣泛,不僅對人感恩,也可以對物感恩,感謝花草樹木,感 謝大自然,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塑造,因此必須從小給予正確的觀念。「百善孝為 先」,從出生到成長,最要感謝是父母,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並能感恩回報。

接著每天相處的老師、同學也是練習感恩的對象,然後擴及社會大眾等。

而除了上述感恩對象的練習外,也需幫助兒童開闊視野,讓他們瞭解到世界 上還有一群人是生活在物資匱乏的角落,他們生活中認為理所當然的食物、水、

52

家庭、學習環境……等,都是父母、社會的賜與,進而感受到自己是很幸福的,

產生知足惜福感恩。

甚至是身處逆境中,仍可學習用感恩的心來面對,因為個體所持有的信念系 統,會影響其對事物的反應,進而造成不同的結果(宋湘玲、林幸臺、鄭熙彥、

謝麗紅,2004),故可透過學習轉化念頭,改變對事件的想法。

另外Watkins、 Woodward、 Stone和 Kolts (2003)提出懂得感恩的人有以下 的四個特質:第一:知足感,有感恩的人叫能夠覺察到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對於 自己的家庭、環境、遭遇,覺得滿意,因此在生活中常處於知足常樂的狀態。第 二:感恩他人--感恩歸因,感恩的人對於生活中的他人,包含父母、家人、朋友 等,以及許許多多幫助生活得到便利的人都會心懷感激,感謝他們的付出,讓自 己能夠享有現在的生活,第三:欣賞的簡單的事物,感恩的人懂得從欣賞簡單事 物時產生愉快的感覺,容易對生命的各樣事物,即使是很小的事,也能有一種樸 實快樂的感謝。第四:體認感恩的重要性,懂得感恩的人會體認到感恩經驗和感 恩表達的重要性,如個體認為感恩是一種高尚情操,就會將感恩落實於生活中。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感恩教育課程的內容除了以知恩、念恩和報恩為主要概 念外,並參考Watkins等人所提感恩之人的四項特質設計課程內容。而感恩的對 象安排由親到疏,從生活中最熟悉且接觸最多的父母、師長和同學進行感恩練 習,再擴及社會大眾及週遭的事物,甚至是面對逆境時能以不同心態看到他人對 自己的幫助與成長。

二、課程目標

感恩教育是透過各種教學策略使得學生知恩、念恩、感恩的教育,也是德育 重要的組成部分,可分成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及實踐層面,因此本研究之感恩教 育課程包括認知層面---知恩、情意層面---念恩和行為層面---報恩三個不同層面的 目標。

(一)認知層面

透過感恩教育使學生瞭解感恩的重要性、覺察自我的成長需經由多人的照顧

53

和幫助,明白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享受著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社會乃至於大 自然的關愛與恩惠,並瞭解感恩和抱怨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對於逆境有不一樣的 看法。

(二)情意層面

透過感恩教育使學生能心存感恩樂於知福惜福,能珍惜週遭親人、朋友對自 己的付出,面對逆境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進而感謝負向人、事、物帶來的成長經 驗。

(三)行為層面

透過感恩教育使學生能以具體的行動表達對他人的感謝,並樂於接受他人指 正。

三、課程架構

本研究所發展的感恩教育之課程共有八個主題單元,合計十六節的課程,課 程架構如圖4-1。

54

55

四、課程教學單元設計

感恩教育課程單元設計,研究者認為首先應先喚醒學生對感恩重要的體認,

接著藉由父母、師長、同學這些周遭的人物覺醒其感恩心,並且懂得知足惜福,

感恩心才易升起,面對不如意的境界不抱怨,感恩才能持續,因此本課程依照這 樣的順序安排各單元主題。

(一)各單元教學活動說明

1.單元一:心的神奇~感恩力量大

(1)課程設計動機

日本江本勝博士在「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中敘述他的實驗結果,指出水 能感受到文字、聲音、心念等的訊息力量,產生不同的結晶,而「善良、感謝、

神聖」等的美好訊息,會讓水結晶成美麗的圖形,「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 的訊息,會出現醜陋的形狀。由此可知一個人的心念、一句話、一個文字的力量 是很大的,所以我們應該教導孩子要讓自己心中充滿愛與感恩。

(2)單元目標

覺知心念的力量可以改變人、事、物。

瞭解感恩的重要性。

懂得心存感恩。

能感謝別人的幫助。

(3)教學重點

透由水結晶的照片,引導學童認知心念的力量很大,不可輕忽,要讓心中充 滿愛與感恩。並以「有禮不亦樂乎」第五集影片,讓學生瞭解感恩的意義,進而 能以感恩的心,對於幫助自己的人表示真誠的感謝。

(4)課程實施反省

水結晶圖片雖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對於心存善念、感恩和水結晶的關

56

連,一開始他們是似懂非懂,還好透過土司實驗親自體驗,而能有所瞭解。土司 實驗活動,雖然學生一拿到土司便迫不及待的對土司說話,但此活動是課後持續 進行,因此有部分學生回家並未繼續,研究者認為日後可以在學校一起實驗。第 二節課以「有禮不亦樂乎」第五集曾巧的故事讓學生瞭解感恩的真義,因為影片 內容生動有趣,學生印象很深刻,還學片中主角曾巧把「感恩」一詞掛在嘴邊,

可見感恩教育的實施需要能吸引學生興趣的媒材。

2.單元二:睜大雙眼用心看

(1)課程設計動機

現代的孩子由於父母無盡的關愛,生活的物質條件更豐裕,對於周遭的人事 物常視為理所當然,而不知感恩,靜思語說「有感恩心的人,就不會視別人的給 予為理所當然,而不知珍惜。」因此需讓孩子瞭解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需要 許多人的協助與幫忙才得以順利完成,對於為我們付出的人,應該時時抱持感恩 的心,而不能視為本當如此,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自己的生命充滿幸福與快 樂。所以除了讓學生體會感恩的重要性,更要讓學生覺察他人對我的付出,喚起 孩子感恩惜福、知福惜福的積極態度,並對周遭默默付出的人心存感激。

(2)單元目標

能覺察週遭親人、朋友對自己的付出。

能珍惜週遭親人、朋友對自己的付出。

受人幫助時能主動說出謝謝。

(3)教學重點

透過繪本,引導學童從平凡的事情中觀察別人對我的付出,瞭解自己以為的 理所當然的愛其實並非如此,進而看見值得感恩之處,而去感謝、珍惜。

(4)課程實施反省

「鱷魚放假了」和「愛心樹」是兩本風格截然不同的繪本故事,首先是「鱷 魚放假了」,透過小兔、小鴨和青蛙對待鱷魚的態度,讓學生深刻的看到自己是 否也是如此,故事中小兔、小鴨和青蛙必須自行設法過河的內容,非常吸引學生,

57

也因此更加深他們要對平常幫助他們的人感恩的概念。愛心樹的故事中,以愛心 樹對於小男孩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滿足的情境,研究者讓學生思考著有誰像愛心樹 一樣照顧著他,思索著他得到多少的關愛、付出,藉此讓學生看到他覺得沒什麼 的事,其實就是父母的愛心、付出。

3.單元三:父母恩大 (1)課程設計動機

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即倍受呵護,並將之視為天經地義,無法體會父母的辛勞 及付出,而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是給予我們最多的、

照顧我們最多的人。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應該心懷無盡的感恩之情。一個人 如果連自己的父母的養育之恩都漠然置之,又如何能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來 自社會的付出?因此需讓孩子體會父母對子女的親情,讓孩子去思考父母對其的 恩情,懂得感恩父母。

(2)單元目標

了解並感受父母愛子女的心。

能體會父母照顧子女的辛苦。

能以具體的行動對父母表示感激。

(3)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由知親恩、念親恩、報親恩,體會父母生養子女的過程中,身心的 辛勞與苦心,策發學生以自身良好的言行,來回報親恩。因此透由「免費的帳單」

故事,讓孩子省思自己是否有類似的行為,接著以體驗活動,體會懷孕中媽媽的 辛勞及不便,讓小朋友因而能內化,心懷感恩,最後介紹黃香的故事,使學生有 一效學的楷模。

(4)課程實施反省

這三節課要感恩的對象是以父母為主,從和學生生活貼近的免費帳單故事引 入,讓學生反省自己是否也會要求父母給予等價的東西做為報酬。媽媽懷孕的體 驗活動,孩子非常感興趣,本來設計了五個關卡,但因場地關係臨時改成 3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