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以下就資優教育行政與實務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壹、 針對資優教育行政與實務運作之建議 有以下四點建議:

一、成效指標內容可作為教師自我檢核與教學指引的方向

本成效指標經問卷調查收集共識後確立,指標內容涵括六個向 度,尤其是第四、五向度的應用,對教師教學最具引導效用。資優教育 教學多視學生需求採彈性自編課程,因此教學方式加速或充實,課程內 容加深、加廣,彈性很大,範圍很廣,因此更需要核心指標的指引。向 度四「課程、教學與評量」的成效指標可作為課程編排、教學設計與評 量活動的依循原則;向度五「學生學習成果」的成效指標則可作為學生 學習成果檢視的標準或參考依據。

二、實施成效檢核的目的在協助教育現場,鼓勵教師自我評鑑與精進 對大部分的教師而言,一聽到指標就聯想到評鑑,而評鑑象徵的 是額外的行政業務協助以及做不完的評鑑檔案。但本成效指標的目的並 不在提供給外部人員藉此進行評鑑,而是希望從內部人員自我檢核做 起,形成系統性、例常性的品質檢核,帶動教師(間)自我成長。在評鑑 過程中,外部評鑑時學校中的人員僅扮演資料提供者的角色,而內部自 我評鑑時學校內部人員是最了解校園環境,也最清楚學校裡教育課程運 作真實面貌的人,經由自我檢核,也能很快地掌握哪些部分是做到的?

哪些部分是猶不足須要努力的?因此,成效檢核建議由內部做起,較能 協助教育現場,即時發揮檢討改進的功效,鼓勵教師自我精進。

三、成效檢核應可結合IGP或成績單,融入教學評量

成效指標提供檢核的依據,可以當作標準參照的基準點,也可以作

155

為自我參照的檢核依據,其最重要的功能在讓我們了解所施行的資優教 育是否獲得此時代價值判斷下的成效。在深入訪談教師時,兩位資深的 資優班老師皆有談到若指標是良好的,是通用的,是有共識的,何不納 入IGP或成績單的想法,將學生學習成果效標與IGP或成績單結合,老師 可以為個別學生進行學期評量,除了評估學習單元的表現外,也可以評 估一般智能的核心能力是否也獲得提昇。因此建議可適度運用學生學習 成果的效標作為學生學習的紀錄或對學生學習歷程的回饋。

四、配合學校或區域特色,適時適地進行調整

沒有一套教育指標設定,可以適用於不同地區或國家的所有教育目 的,礙於資賦優異學生數的限制,資優教育服務之提供多集中在大都會 區域,因此城鄉間資優教育辦理的樣貌與成效是有落差。本研究雖抽樣 調查全國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行政人員意見,但是以全國普遍的共識來 決定指標,就各縣市或地方的區域特色考量尚有不足之處。因此建議除 了參考本指標外,也應根據各區域、各縣市、各學校、各班級的需求與 現況,保持彈性,適時適地進行指標調整。例如各校可以增刪而發展出 不同數量的指標與指標內容,以符應其學校特色的需求。

貳、 未來研究之建議 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成效指標應配合教育思潮,並定期檢核

指標是否適用?須配合當代教育理論與思維。教育指標的適用性 是 短 暫 的 , 僅 適 用 於 某 時 期 或 部 分 時 間 (Johnstone,1981 ; Scheerens,1992)。本研究指標是在此時的資優教育理論與背景下,調 查目前現職的專家、學者、在職教師以及行政人員的共識所歸納出來,

156

因此適用性僅適合此時代的教育需求。而且回歸指標建構的目的而言,

無非是希望讓使用者透過指標之指引,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對現象或 狀況做出適當的決策判斷,以提升其運作效率。因此,指標應配合時代 教育潮流、政策與理論更迭有所調整,而非多年不變。建議相關研究人 員,可定期檢視成效指標,並進行週期性的研討與修正。

二、「學生學習成果」與「班級特色」之效標,可再滾動式修正 學生學習成果包羅萬象,加上學生個別差異大,要從中提取核心 概念並呼應資優教育課程和目標,並列出涵括上述要求的具體指標實屬 不易,加上各校的特色差異也大,羅列的具體效標無法一一呈現各校的 真實面貌。因此希望能以本研究的指標為基底和參考範本,繼續引入更 多研究者從事學生學習成果或班級特色的相關研究,班級特色之質性描 述能予以方向。尤其教育部於2014年11月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 程綱要總綱〉,並決定自一百零八學年度起,將依照不同教育階段由一 年級起,逐年實施。因此教育部國民與學前教育署與國家教育研究院研 訂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類型教育課程實施規範(草案)中有相關規 範可以作為學校未來規劃、調整或實施各教育階段資賦優異相關之特殊 需求領域課程之依據。而我們應該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 綱〉實施時,參考相關課程綱要與因應課程調整,對我們的資優教育成 效指標進行持續性的滾動式修正。

三、成效指標之後續研究

另外,在後續研究中,建議可以就指標量化檢核的部分進行探討,

例如:檢核的格式、如何進行評分、如何量化檢核結果等。另外也可以 針對各區域或地方進行指標濃縮或增刪的探究。

157

參考文獻

王文科 (1999)。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

王保進 (1996)。教育指標基本概念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3),

1-17。

王振德 (1991)。我國資優教育相關問題及教學狀況調查研究。特殊教 育研究學刊,8,249-264。

王振德 (1994)。我國資優教育的發展與回顧。載於臺灣師大特教系與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編印:開創資優教育新世紀,21-34。

王振德 (2004)。我國特殊教育評鑑及相關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9,

341-357。

吳武典 (2003)。三十年來的臺灣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88,1- 5。

吳武典 (2006)。我國資優教育發展與展望。資優教育季刋,100,3- 20。

吳武典 (2013a)。臺灣資優教育四十年(一):回首前塵。資優教育 季刊,126,1-11。

吳武典 (2013b)。臺灣資優教育四十年(三):惑與解惑。資優教育 季刊,128,7-14。

吳玲君、陳昭儀(2008)。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評鑑之研究。資優教育 研究,8(2),23-50。

吳玲君 (2006)。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與特優學校辦理特色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清山 (1994)。美國教育改革焦點:評析「兩千年教育目標法案」之 教育目標。教師天地,73,56-59。

吳清山、黃美芳、徐緯平 (2002)。教育績效責任研究。臺北市:高等 教育。

158

吳清基 (2003)。序。載於吳武雄主編:臺北市九十一學年度資優教育 評鑑報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3-10。

吳鐵雄 (1983)。資優教育評鑑後的深思。資優教育季刊,8,1。

呂錘卿、林生傳 (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

教育學刊,17,45-64。

李如鵬 (2009)。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俐穎 (2008)。駐足的過客-國小代理教師社會化歷程之探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幸台 (1995)。資優學生需要特殊教育服務。資優教育季刊,56,1- 3。

林幸璇 (2004)。社區大學教師成人教學評鑑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寶山 (1984)。資優教育的評鑑模式。資優教育季刊,13,20-26。

邱皓政 (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 解析。臺北:五南。

邱皓政 (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 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 :雙葉。

胡永崇 (2001)。融合教育的爭議與檢討:以一個腦性麻痺學生的普通 班教室安置為例。載於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主編:融合教育 學術論文集(頁 61-82)。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 中心。

南投縣政府 (2015)。104 學年度資賦優異教育暨藝術才能班評鑑報告 書。南投:南投縣政府教育局。

孫志麟 (2000)。國民教育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 報,13,P121-148。

159

高振耀 (2008)。資賦優異教育評鑑後省思。資優教育季刊,106,1- 7,17。

徐超聖 (1999)。九年一貫課程品質管理機制—淺談「學力指標」之意 義。教育資料與研究,26,33-39。

秦夢群 (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實務部分。臺北:五南。

高雄市政府 (2014)。高雄市 103 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評鑑實 施計畫。高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張世彗 (1996)。我國一般能力資賦優異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教育資料 集刊,21,145-154。

張佃富 (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臺北:師大書 苑。

張芝萱 (2011)。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類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昇鵬 (2003)。我國特殊教育指標在身心障礙教育實施成效之追蹤 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153∼176。

張昇鵬 (2003)。我國特殊教育指標在資賦優異教育與身心障礙教育之 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8,55-84。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郁珽 (2010)。臺北市國小普通班家長與資優班家長對資優教育的看 法及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

張煌熙 (1997)。國小資優教育評鑑模式發展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執行單位: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計畫編號:NSC 85-2511-S-133-008),未出 版。

教育部 (2008)。教育部資優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160

教育部 (2014)。特殊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許明欽 (2006)。我國高級職業學校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昭佑 (1999)。高等教育辦學取向政策之探究--集群分析在大學表現

郭昭佑 (1999)。高等教育辦學取向政策之探究--集群分析在大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