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問卷」,及 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先後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說明如下:

壹、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問卷

以下就文獻分析、初稿編製、專家徵詢、德懷術、預試與正式問 卷編製進行說明:

一、文獻分析

本研究在確定主題與目的之後,旋即進行文獻蒐集與分析的工作,

此主要朝學理推衍和實務推動雙重方向來進行;前者為資優教育評鑑內 涵的內容分析,後者是資優教育評鑑實施的現況分析。此兩面向組成資 優教育成效指標的應然面與實然面,亦形成後續成效指標架構雛型的基 礎。

二、問卷初稿編製

問卷建構參考 CIPP 模式,並採用向度、項目、指標細項之三層級 指標架構。內容則參酌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指標與臺北市國小校務評鑑 指標,以及其他各縣市之資優教育評鑑向度,編製「國小資優教育成效 指標建構問卷」初稿,指標向度有六項,分別為向度一「行政與管 理」、向度二「師資與專業發展」、向度三「鑑定、安置與輔導」、向 度四「課程、教學與評量」、向度五「學生多元才能學習成果」、向度 六「班級特色」。向度之下有 27 個項目,項目之下有指標細項,共計 有 109 個指標細項。詳細說明如下:

(一)評鑑向度分析

茲將國內六縣市資優教育評鑑向度列表比較(詳表 3-3),各縣市 評鑑項目部分名稱不同,重視的面向各有所不同,條列數量也有差異,

50 雄市政府,2014;南投縣政府,2015)。然美國在 1994 年的教育法案 中,八項全國教育目標中就有六項與學生的學習成果有關,顯見教育政

51

師資 V

學生學習計 劃與成果

V

人力資源 V

輔導與服務 V V

前次評鑑改 善與創新特 色

V

行政配合 V

師資與進修 V

創新與特色 V V

行政與師資 V

輔導與融合 V

學校成果 V

學校創新與 特色

V

輔導機制 V

學校特色 V

行政組織 V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此外參照其他資優教育評鑑指標,以近期之 100-102 學年度臺北市 國小資優教育評鑑指標與 102-105 學年度臺北市國小校務評鑑指標進行 比較:

100-102 學年度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評鑑,其評鑑分為 3 個層級,

分為 3 大向度,20 個項目,50 條指標。而 102-105 學年度臺北市國小 校務評鑑,其評鑑分為 4 個層級,則有 10 個向度,分別為學校領導與 行政管理、課程發展與評鑑運用、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學生學習與成 效表現、學生事務與國民素養、學生輔導與支持網絡、校園環境與教學 設備、特殊教育與團隊運作、公共關係與家長參與、董事會設置與經 營,其中第 8 向度的特殊教育與團隊運作與資優教育較為相關,其下有

52

6 條規準,27 條項目,64 條項目內涵說明。兩種評鑑所分的層級不 同,比較時兩者層級無法對應,故取其概念層級的對應來進行比較。

首先以資優教育評鑑向度與校務評鑑之特殊教育與團隊運作規準進 行比較(詳表 3-4),可以發現兩者內容有重疊之處,都有行政管理、師 資、鑑定安置以及課程與教學,但校務評鑑是以較大概念之特殊教育觀 點來進行檢視,含括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評鑑的範圍較多較廣,另強 調環境與支援部份。而資優教育評鑑則是重視資優教育產出的過程與成 果。

表 3-4

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評鑑向度與校務評鑑之特殊教育與團隊運 作規準比較

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 評鑑向度(100-102 學年度))

臺北市國小校務評鑑

第八向度之特殊教育與團隊運作規準 (102-105 學年度)

一、行政與管理 8-1 發揮有效的特殊教育行政運作 二、師資與研究 8-2 整合優質的特殊教育師資與團隊 三、鑑定、安置與輔導 8-3 實施專業的特殊教育鑑定與安置 四、課程、教學與評量 8-4 落實適性的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 五、學生學習計劃與成果

8-5 營造完善的特殊教育環境與資源 8-6 提供健全的特殊教育支援與服務

因此,本研究從行政與管理、師資與研究、鑑定安置與輔導、課程 與教學、學生學習成果與學校特色等六個向度著手,作為進行成效指標 建構的依據。其中師資與研究擬改為師資與專業發展,強調教師專業自 主與成長的部份;學生學習成果結合多元智能理論,擬調整為學生多元 才能學習成果;學校特色擬改為班級特色,將焦點從範圍較大的學校聚 焦到範圍較小的班級,將更可以看出各班教學的多元與特色。

53

54

55

(三)資優教育成效指標架構之建構

有關指標建構之架構,學術界並無統一的規定,有些研究將指標分 為二個層級,有些研究則採取三個層級的分類方式。不同研究,其層級 命名也完全不同。呂錘卿和林生傳(2001)採取「層面—項目」二層 級;陳啟榮(2003)採取「層面—指標-項目」三層級;潘慧玲、王麗 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2004)則是採用「層 面—向度—指標」;林幸璇(2004)則是直接以層級的次第來命名,分 為「第一層級─第二層級─第三層級」;許明欽(2006)將評鑑指標分 為「領域-層面-指標」三層級;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計畫中之評 鑑層級,分為「向度-規準-項目-項目內涵說明」四層級。由上可 知,指標層級的命名,並無統一的規範,但多以三層級為主。本研究目 的,係希望透過文獻探討、德懷術問卷以及調查研究,建構出資優教育 成效指標,參考上述評鑑指標採用的層級,將資優教育成效指標分為

「向度-項目-指標細項」三層級。

此外,目前教育評鑑一般是採用 CIPP 模式,CIPP 評鑑模式是背景 評鑑(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鑑(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鑑 (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評鑑(product evaluation)四種評鑑方式 的縮寫。根據 CIPP 評鑑模式「背景-輸入─過程─成果」為四個主要 概念,資優教育成效指標架構系統可在這系統模式的理論基礎下,依據 CIPP 評鑑模式的四大構面,將指標向度、項目劃分入不同構面,以利 檢視。

1.背景構面

用以檢視資優教育背景分析向度。本構面主要確認實施資優教育之 學校情境與脈絡,攸關學校行政運作以及背景資源的提供,將「行政與 管理」向度納入本構面。

2.投入構面

56

用以檢視資優教育投入資源向度。本構面主要確認實施資優教育之 資源投入狀況,尤其是師資的充足與否與品質,將「師資與專業發展」

向度納入本構面。

3.歷程構面

用以檢視資優教育辦理過程向度。本構面主要確認實施資優教育之 辦理過程。將「鑑定、安置與輔導」、「課程、教學與評量」向度納入 本構面。

4.成果構面

用以檢視資優教育辦理成效向度。本構面主要確認實施資優教育之 產出成效為何。由於資優教育具有彈性以及符合學生個別需求的特性,

並考慮學生特質與潛能發揮。因此將「學生多元才能學習成果」與「班 級特色」兩個向度納入本構面。

綜合以上所述,在 CIPP 的模式之下,資優教育成效指標內涵構面 可由 3 層級、4 構面、6 向度構成。

(五)資優教育成效指標之向度、項目與指標細項說明

本研究所謂之資優教育成效指標,須能將資優教育運作下所呈現之 功效或成果以數值表示,透過指標的指引能清楚且明白地表述資優教育 實施的內涵與表徵,以量化數值測度來得知程度上的差異。經由上述討 論,六向度分別為:1.行政與管理 2.師資與專業發展 3.鑑定、安置與 輔導 4.課程、教學與評量 5.學生多元才能學習成果 6.班級特色。以及 臚列於下的成效指標項目與指標細項說明。

1.「行政與管理」向度下之成效指標項目與指標細項說明 (1)指標項目

57

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評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1),在「行政 與管理」的評鑑向度下與行政組織、運作與管理有關的項目有 6 條:

1 學校資優教育發展計畫與工作計畫○2 行政支援與團隊○3 經費編列 與執行○4 空間設備○5 資源整合○6 其他

在臺北市國小校務評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4)部份,在 8-1 發揮有效的特殊教育行政運作規準下與行政組織、運作與管理有關的項 目有 5 條:

1 特教推行委員會的功能與運作○2 特教工作計畫與權責的訂定與執 行○3 特教相關經費的編列及運用○4 特教學生個案資料的建置、更新與通 報○5 相關人力資源的運用

大致可看出校務評鑑部份的指標項目較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指標具 體。綜合兩者內容,本規準之成效指標項目初擬共計有 7 條:

1 學校資優教育發展計畫與工作計畫○2 特教推行委員會的功能與運 作○3 行政支援與管理○4 經費編列與執行○5 空間設備○6 相關資源整合○7 學 生個案資料的建置、更新與通報

(2) 指標細項說明

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評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1),在「行政 與管理」的評鑑向度下與行政組織、運作與管理有關的指標有 14 條:

1 學校訂有資優教育中程發展計畫、年度工作計畫。○2 依計畫確實 執行各項工作,並定期檢討執行成效。○3 資優教育行政組織系統職掌清 楚,分工合作良好。○4 特教推行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討論資優教育相 關議題,並有決議事項。○5 積極辦理資優教育宣導及推動身心障礙資優 教育。○6 能逐年編列預算,系統性添購資優教育教學設備。○7 依資優教 育需求編列經費,專款專用。○8 具備足夠的教學空間,並規劃多樣學習 情境。○9 具備各種有利教學之相關設備(如:圖書、儀器、教具、電腦 及資訊設備等),且運用管理良好。○10建置校內資優教育網頁,並定期

58

更新充實網站內容。○11建立學校資優教育之社區資源運用資料庫。○12善 用校內外學習資源,以發展學生的興趣與才能。○13資優班與普通班能共 享資源。○14主動開闢社會資源與爭取經費補助。

更新充實網站內容。○11建立學校資優教育之社區資源運用資料庫。○12善 用校內外學習資源,以發展學生的興趣與才能。○13資優班與普通班能共 享資源。○14主動開闢社會資源與爭取經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