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優教育成效指標建構之內涵與程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資優教育成效指標建構之內涵與程序

本節先探討國小資優教育成效之內涵,再進一步探究國小資優教育 成效指標建構之程序,最後進行小結。

何謂資優教育成效的意涵與理論基礎?研究者以「全國博碩士論文 知識加值系統」及「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搜尋,截至 2016 年 1 月 18 日止,以資優教育成效為名者之教育論文共計有 1 篇,為謝 建全(1995)高中數理資優教育成效評估之研究。若以「資優教育」與

「成效」聯合搜尋,多為資優教育各類教學實驗設計之成效研究,可見 國內有關資優教育成效的相關文獻與資料甚少,因此在此參考、引用資 優教育評鑑相關內涵與資料來說明與討論。

壹、國小資優教育成效之內涵

對於無法在普通課程中受益的資賦優異學生,資優教育的目的在提 供其適性教育機會,以利其能充分發揮學習潛能(郭靜姿,2000)。因此 成效良好的資優教育應是符應學生學生需求,並在適當的教學歷程中,

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潛能。而資優教育的落實除了以相關法規為依據,

對於資優生的學習需求、課程的規劃、教學情境的安排、教學策略的應 用及師資結構的調整等,都應妥善因應,才能真正落實資優教育(謝建 全,2006)。張郁珽(2010)認為影響資優教育實施的層面很廣,從學校 行政支持配合、家長的參與、教學的課程安排及師資等問題,都環環相 扣的影響著資優教育的實施,因此資優教育成效除了重視成果之外,應 含括行政、師資、課程等層面的討論。

一、行政方面

我國資優教育要運作良好,位居支援層面的學校行政,扮演重要的 角色。學校行政的目的在支援教學活動,是間接促成教育目標的達成;

學校裡的行政人員擁有學校行政決策權力,積極努力的態度與正確的觀

37

念策略,裨益政策的推行,並為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提供合適的支 援協助,增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成效,並減少學生在學習環境中可 能產生的困難(胡永崇,2001;陳雍容,2002)。因此學校行政的支援 對資優教育的推動非常重要。

二、師資方面

郭靜姿(2003)所作的追蹤研究中發現,大多數的資優生指出資 優教育最需要加強的部分是師資,其次是制度。王振德(1991)指出資優 教育的影響要件,師資是大家認為最必要的一項,可見教師實為資優方 案成功與否的關鍵。另有學者認為教與學之間的重要媒介是教師的行 為,而非教師所擁有的知識(Clark, 1992)。張芝萱(2011)提到資優學 生需要具有更多才能和想像力、會幫助學生而非使學生困惑、對資優方 案充滿熱情的資優教育教師。資優學生需要的教師應具備特殊的知識與 能力,能察覺資優生正負面特質複雜交錯的現實,並透過複雜語有挑戰 性的內容助長學生的進步。設計區分性的課程、正確的診斷學生的多元 需求、選擇適當的介入策略是最必要的(Croft, 2003),因此資優教育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我國資優教育成果的關鍵(張郁珽,2010)。

三、課程方面

資優學生的特殊需求有別於一般學生的特性,例如記憶力強、理解 力高、反應迅速、學習速度快、吸收能力強,想像力豐富、好奇心高、

觀察力敏銳、或善於批判與創造思考等。這些特性使得他們在為適應一 般學生而強調統一課程、單一教材、齊一進度的普通教育學習環境下,

沒辦法獲得滿足感及良好的適應(林幸台,1995),所以必須在普通教 育課程之外,給予適當的教育課程,提供特別設計且富有挑戰的刺激性 環境;學習內容編排要創新又能增進創造能力,實驗與操作多於理論講 述;學習活動能發展推理及批判的能力,提供與同儕共同學習及參與各 種社交活動;安排有助啟發性及創造性思考的讀物或研究主題,以提高

38

興趣及增加經驗。

四、成果方面

在世界潮流驅使下,資優的概念在演變,成績至上的觀念已逐漸被 摒棄,資優教育也從重視學生的單方面才能,轉而看重多種能力的均 衡。除了重視知識上的加深加廣之外,更應包含資優學生人格教育的培 養(張郁珽,2010)。

郭靜姿(2004)指出資優教育方案目標在認知方面,協助學生充實學 科知識,接觸新知識。高層思考方面,提供學生解決問題機會,激發創 作發明、獨立研究。情意發展方面,提供參與高度挑戰性的活動機會,

了解自我、激發潛能、提升溝通表達能力。在社會人際方面,提供與高 能力同儕相互討論的機會,以促進智能發展,在人際互動過程中,善用 敏覺力,學習尊重他人、欣賞他人、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及建立 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生涯方面為了解自己的興趣、性向,進而選擇適 合自己的生涯。

因此資賦優異學生在接受資優教育之後,學習成果應可在認知、高 層思考、情意發展、社會人際、人際互動以及生涯等方面有所展現。

貳、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建構之程序

以下分奠基於核心理念與運作系統、借用、修改或發展相關指標和 以三個循序漸進的階段三部份來說明。

一、奠基於核心理念與運作系統

在理念上,資優教育之目的在於讓資優兒童發展自我,追求卓越,

依據資優兒童的能力與需要,提供適合其潛能之教育以及提升教育品 質。對大多數的資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學者專家們,是較為一致的觀 點(潘裕豐,2006)。對應到「資優教育白皮書」( 2008 ),揭櫫我國資 優教育目標為「培育多元才能、智慧兼備的資優人,打造適性揚才、優

39

質卓越、創新和樂的國度」,在提供多元、彈性、適性的教育機會,以 協助資優學生盡展潛能。以目前廣為教育現場所接受之多元智能理論為 依據,資賦優異學生的學習潛能亦可分為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 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內省智能、人際智能、自然智能、

存在智能等九項類別。而資優教育實施的目的即在協助資賦優異學生發 揮上述多元的潛能。

在運作面上,學者王振德(1994)指出我國資優教育可從三個運作系 統:實施層面、指導層面與支援層面進行分析。而實施層面有三個重要 內涵,包含資優學生的鑑定、課程與教材、師資與教學;指導層面則包 含相關法規與政策、教育行政機關的管轄與督導、專家的輔導;支援層 面則包含家長的參與、社區資源的運用、學校行政的配合(吳武典,

2003)。

然而不管是理念或實務運作,Carter(1986)強調資優教育評鑑之設 計應與評鑑目的相呼應,在評鑑時應了解整個方案的需求、過程、結果 及成本效益,才能使評鑑情境具有代表性並獲致相當成效。因此成效指 標必須扣緊資優教育理念、目標與理論,才得以檢視資優教育目標達成 之程度。

二、借用、修改或發展相關指標

指標的研擬約可分為依上級規定不須重擬的規範指標、沿用已曾評 鑑或有研究支持的借用指標、依過去資料再經過討論修改的修訂指標及 完全無參考資料須自行研發的發展指標(郭昭佑,2001)。截至目前為 止,雖然資優教育評鑑相關之研究並不多,但資優教育評鑑已實施過數 次,對資優教育實施品質的良窳已漸有共識,因此資優教育成效指標應 可參考評鑑指標進行借用與修改方式建構之,另若無可參考之指標,亦 可研發相關的發展指標。

在資優教育評鑑實施現況的面向,國內各縣市發展之資優教育評鑑

40

指標各有不同,有些縣市依據特殊教育實施評鑑要點中項目編擬;有些 縣市則以教育部特殊教育績效評鑑為基礎架構,由評鑑規劃小組擬定 後,再由特教實務老師與家長團體代表修訂;而臺北市則綜合國內辦理 評鑑經驗,歸納過去資優教育評鑑之主要項目,歷年來資優教育各類型 評鑑大項目多包含行政與管理、師資與研究、課程與教學、經費與設 備、成果與特色幾類,再依各領域訂定或調整子項目,最後得經籌備會 議決議(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3)。91 學年度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 還加入「鑑定、安置與輔導」,突顯對該項目之重視。

三、以三個循序漸進的階段來進行

指標建構的方法包括質化與量化的指標系統建構方法。郭昭佑

(2001)提出指標之建構方法有:文獻探討法、專家判斷法、腦力激盪 法、專業團體模式、提名小組、焦點團體法、德懷術、問卷調查法、迴 歸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階層分析法、精釋研究法及概 念構圖法等十四種方法(見表 2-2)。

在下表所有指標建構的方法中,德懷術是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尤其 是在缺乏實證資料的領域,往往會使用德懷術來達成共識(Powell, 2003)。以「全國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資料庫搜尋結果,截至 2016 年 3 月 20 日止,該資料庫中以指標建構為名者之教育論文共計有 264 篇,此 264 篇論文之主要研究方法,以關鍵字查詢可以發現,其中 140 篇論文主要是以問卷調查法作為指標建構之主要方法,有近六十篇 是採用德懷術作為指標建構之方法。有近三十篇是問卷調查法結合德懷 術作為指標建構之方法。

41

42

資料出自郭昭佑(2001),p280

指標的建構通常會依所關切的目標和問題,決定所採用之模式與方

43

視需求找出最貼切現況的方法,所決定之指標才可能進行參考。故本研 究採取文獻探討法、德懷術、問卷調查法等以三個循序漸進的階段來進 行建構。

參、小結

探討資優教育成效的相關文獻或研究並不多見,因此本研究之成效

探討資優教育成效的相關文獻或研究並不多見,因此本研究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