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班以上的教師比學校規模數在 25~48 班的教師對於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有 顯著差異性。此乃因學校規模大的學校,其教學活動量大,相對地,行政 支援的工作負荷量愈大,教師不堪負荷,當然無暇投入專業學習,更惶論 與同儕互動、交流、互通訊息。並與行政同儕及校長一定是日漸疏遠。

第二節 建議

基於研究結果及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做為國民中學教師教育 職場之參考與校長辦學和行政之參考依據,以提高教師效能與學生學習成 就。

壹、對國民中學教師的建議

一、培養集體效能感知能、引導學生向上學習

當教師感到他們正在處理並實施教學的工作時,便會產生顯著的正向 效應。亦即對於學生有正向結果的活動時,此正向氣氛讓學生樂意學習,

讓教師教學富有意義,更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須掌握學習氛 圍、營造正向環境。參加專業領域研習、各領域增能研習、教學觀摩、補 救教學知能研習及教師專業社群,共同攜手合作、分享交流、互相支持、

解決面對的問題,使學生學習受益,促進學校的進步。

二、主動連絡家長、關心學生狀況

建立尊重、信任、平等、溝通的師生互動正向關係,傾聽家長與學生 的需求,做好溝通的良好關係。因此,教師須關懷照顧學生、擴展正向關 係、以肯定和支持的語言取代負向與批評的語言、要站在平等的地位上進 行溝通。並鼓勵家長參加志工家長以激發學生感恩、惜福、樹立學生行為 的楷模。亦可利用班親會、校慶暨社區運動會、校園園遊會等活動,讓師 生、家長互動更緊密。

三、改變認知價值、重啟信任態度

目前學校環境已劇烈改變,由教師的教學為中心改為以學生的學習為 中心、由學校管理者改為學校領導者,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被賦予整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校的績效責任。而教師們就是達到有效能的績效責任的推手,換言之,

當教師與校長是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平等溝通的正向關係時,就能使學 校瀰漫正向的氛圍,進而提升學校教育成效。因此,教師須打破個人價值 認定的成見,發揮每位教師的強項,解決教師與領導者的溝通障礙與心 結,改變為良好的接納態度,互相學習領導,合力把團隊合作互動與榮譽 感發揮的淋漓盡致,創造卓越的教學、行政效率。

四、發揮同儕互動合作精神,培養正向樂觀情緒

有鑑於學校教學活動量大,行政的工作負荷量愈大,教師不堪負荷,

難免會有負向情緒的出現,而負向情緒不僅會窄化我們的思考,更會降低 應變的能力,甚至產生負面的影響。相對的,正向樂觀情緒使教師有能力 去處理更多的問題,對生活做更精彩的解讀,且能產生更好的創造力和生 產力。因此,教師須與同儕互動、交流、互通訊息。並與行政同儕順利完 成工作,提升學校成效。教師在校時就要互相協助、支持,當遇有緊急困 難之際,必能傾心相挺。並抱持樂觀正向態度,定能讓教師超越身體的不 便去分享教學、帶班經驗與行政工作經驗,彼此互動合作,以增益教學、

行政效能,提升學生學習成就。

貳、對國民中學校長的建議

一、以身作則,領導典範,重視教師專業成長

校長能與學校成員建構共同願景,以正向思考處理學校事務,並積極 了解、參與行政、教學的校務工作,具備帶領的角色,勤於走動領導、落 實僕人領導。透過願景與具體實施策略,提供教師的協助與支持,關懷且 鼓勵教師不斷增能與進修,並分享經驗與互相交流及反省對話,推動教師 專業成長,提升教師專業效能,讓教師感受其專業獲得尊重且有榮譽感,

增強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與向心力。

二、傾聽、溝通與建立信任共識

校長能傾聽教師的需求聲音、真誠平等的良性溝通與建立誠摯信任的 共識,才能得到教師的支持與信賴。應以支援教學為主、行政為輔、學生 的需求為重。同時必須不斷給予教師激勵與扶持,才能彼此尊重。並規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及綜理有效資源,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使其能持續無私奉獻。此外,

更可透過交流對話平台,運用團體動力激勵與協助教師不斷成長與學習,

以增強彼此的信任感。

三、五育並重、發展學生適性潛力,建構優質辦學校譽

校長在學校重視的不僅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表現,而是學生的學習狀態 及其適性發展。而此亦是家長所最為關注的課題。因此校長除了落實教學 正常化,使學生得到學術取向的基本能力外、更須使學生達到精熟的程度 與學識的寬度及廣度。並提供多元能力發展、五育並重、適性揚才的課程 及有創新力與多元化的社團,包容學生不同的表現。輔以適性輔導、生涯 輔導、補救教學、以提升學生素養與品質。建構如此優質的學校一定能得 到家長的信任與所付託。

四、根據學校現況,慎選指標實施

教師學術樂觀是教育的新趨勢,是每位校長皆要面對的學校課題。若 校長面對的是一所新設學校,建議可採行全部指標逐次依權重實施規劃,

以有效落實教師學術樂觀。若是面對傳統且保守的學校,無意願改變現 況,則建議先採行相對權重比較重要的指標來實施,待師生感受到教師學 術樂觀所帶來的益處時,再逐步推行其他的指標。但仍須視學校現況,選 擇合適之教師學術樂觀指標加以實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模式驗證之研究。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7,1-26。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祐(2001)。德懷術。教育研究月刊,92,127。

吳璧如(2002)。教師集體效能感初探。教育資料與研究,49,72-78。

吳壁如(2004)。幼稚園職前教師的教師效能感與任教承諾之關係。教育學刊,

23,207-229。

吳政達、湯家偉、羅清水(2007)。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 行為結構關係之驗證─以臺北地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為例。教育政策論壇,

10(1),133-159。

吳淑任(2008)。國小學校轉型領導與教師集體效能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 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明隆(2009)。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 ﹕五南。

林鉦棽 (1996) 。組織公正、信任、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社會交換理論之觀點。

管理學報,13 (3),391-415。

林顯正 (2006) 。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之研究-ISO 評鑑模式。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俊傑 (2007) 。邁向多元文化校園中的信任與認同─一位小學教師的敘說。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永熹(2002)。教師效能感的機制及其強化策略。初等教育學刊,12,

273-2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秦夢群、吳勁甫(2009)。國民中學教師彰權益能、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 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2(1),1-28。

郭昭佑 (2001) 。教育評鑑指標建構方法探究。國教學報,13,257-285。

郭維哲、方聰安 (2006) 。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信

任及承諾為中介變項。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2,145-174。

陳雅慧(1992)。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教材之建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 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佳燕(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自我效能感與集體教師 效能感關係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縣。

陳俊瑋(2009)。教師集體效能感之概念、測量及其相關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 ,22(2),123-150。

陳怡卉(2010)。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俊瑋、吳璧如(2010)。國中教師自我效能感與集體效能感的關係。教育政策 論壇,13(3),127-154。

張美蘭(2002)。國民中學生命課程目標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學報,84,

119-154。

張 奕 華 (2009) 。分 散 式 領 導、教 師 學 術 樂 觀 與 學 生 學 習 成 就 關 係 之研 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長專題研究計畫(NSC98-2410-H004-011)。臺北 市:國立政治大學。

張奕華、許正妹、顏弘欽 (2011)。「國民小學教師學術樂觀量表」之發展與衡 量。測驗學刊,58,261-289。

黃彥和 (2005) 。國民小學教師集體效能感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縣。

維 基 百 科(2012) 。信任 。 取 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F%A1%E4%BB

%BB#_ref-BarbaraMisztal_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游明益(2008)。工作滿足、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知識分享之中介效果及人格 特質之干擾效果。私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彰化縣。

趙梅如(1990)。國中學生教師信任感之研究。教育學刊,9,118-168。

臺北市(2004)。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2012 年 11 月,取自:

http://www3.nccu.edu.tw/~mujinc/teaching/9-102leadership/excellentscho ol9-102-5-5.pdf

劉春榮(1993)。我國國民小學組織承諾及相關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

93-144。

劉文章(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對教師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lig-Mielcarek, J. (2003). A model of school succes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cademic pres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

Anderson, V. (1991). Alternative economic indicators. London: Routledge.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W. N.

Freeman & Company.

Barber, B. (1983). The logic and limits of trust.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Beard, K. S. (2008).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cademic optimism and flow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H.

Beard, K. S., Hoy, W. K., & Woolfolk-Hoy, A. (2010). Academic optimism of individual teachers: Confirming a new construc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5),1136-1144.

Bevel, R. K., Mitchell, R. M. (2012).The effects of academic optimism on elementary

Bevel, R. K., Mitchell, R. M. (2012).The effects of academic optimism on ele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