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對休閒活動從業人員的建議

休閒活動的推廣,除了硬體或場地設備的完整外,最重要的是休閒活動的主體:

「人」。包含了來進行休閒活動的民眾、活動現場工作人員、指導者、經營者等。面對不同的 群體屬性,在介紹休閒活動或是進行接觸、嘗試、或投入式體驗時,都應該考慮他們不一樣的 心理特質或是預設立場、甚至民眾對休閒活動的定義,因此休閒活動的呈現方式或是解說都應 該有所不同。休閒活動從業人員應該了解隨性式休閒者的心理特質以及對休閒活動過程中較可 能出現的各種拒絕反應,進行適性的帶領或是教學,建立較無壓力和循序漸進的過程、適當的 投入誘因,讓隨性式休閒特色的民眾逐漸將某個休閒活動固定下來,如此可以讓休閒活動從業 人員較容易開發新客源、繼而留住舊客源。另外對於具備認真性休閒特質的民眾,休閒活動從 業人員可以善用他們特殊的人格特質、思考特色和對休閒阻礙的反應,正面的強化他們投入的 程度。休閒活動從業人員更可以思考以哪種類型的民眾做為推廣或銷售的目標群體,設計量身 訂做的休閒活動內容,不但可以讓休閒活動業者有持續經營的資源,還可以促進隨性式休閒特 質民眾的身心健康、拓展生活體驗,而認真性休閒者可以在專業集中的資源下更增進自己的休 閒活動能力。

二、對休閒活動的相關教育人員及政策發展者

在近一年來的相關資料收集,以及近半年來與受訪民眾接觸,研究者發現台灣民

眾對休閒的定義與概念普遍僵化、甚至模糊不清,而相關的學校教育或政策法規並沒有跟著時 代與科技的嬗變來改變休閒活動的定義與概念,以致於對休閒活動的限制頗多、觀念陳舊。休

75

閒活動的最中心定義,就是能讓一個人沉浸在自己所喜悅的事物中,從中可以得到心理的滿足、

壓力的釋放、精神的提升或生理的改善。十年前我們以為是正確的休閒活動意義,十年後的今 天已經陳腐,再十年後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休閒活動或許已淪為過時。豐富的休閒活動及鼓勵 休閒的大環境可以促進民眾的身心健康、開放視野、穩定情緒、促進經濟發展、活潑社會氣氛、

包容多元價值,對於穩定社會具有相當正面的影響。因此建議休閒活動的教育人員及相關政策 發展者,應隨時勢所趨時時檢視相關的休閒教育內容和政策法規。

三、對後續的研究者相關建議

研究者在進行資料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台灣民眾對於「認真性休閒」的六大構面

理解的方式與國外研究略有不同,不同的休閒活動從事者對相同的構面也會提出不一樣的符合 說法,另外對於是否需要同時符合六大構面或是符合程度多高才是認真性休閒者?研究者認為 這其中有相當大的文化差異。台灣文化較鼓勵對內與自己的競爭而非外顯與他人比賽,某些休 閒活動又更講求心理內在的改變勝過外在表現,甚至在同一種休閒活動裡,真正的高手對某些 構面的體悟與中上或中間程度的認真性休閒者又有相當的差異。回顧 Stebbins 提出認真性休閒 的理論至今,研究者認為在這一塊有許多豐富的領域值得後續研究者繼續發掘並豐富其內涵和 意義。

7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家玲(2001)。甄選工具之效度驗證與應用-以某高科技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王保進(2002)。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志宏、張繼文(2013)。認真性休閒與遊憩專門化之關係:社會資本之中介效果。戶外遊憩 研究,26(1),105-134。

王俊明(2015)。論文的研究、統計與測驗方法。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王正平、孫天佑(2015)。刺激尋求與危險知覺影響釣點選擇之研究---以東北角海岸磯釣為例 。 戶外遊憩研究,28(4),35-62。

何而淵(2007)。國軍人員人格特質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以空軍軍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李世昌、林聰哲(2008)。南投縣老年人休閒參與、休閒利益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運動休閒 管理學報,5(1),35-56。

李世昌、林國賢、鄭政宗(2008)。大陸民眾來台旅遊態度與動機之研究—以廣州市為例。休 閒產業管理學刊,1(3),82-100。

李英弘、高育芸( 2009)。風浪板及高爾夫遊憩活動參與者認真性休閒與休閒阻礙之研究。 戶 外遊憩研究,28(4),36-52。

沈進成、趙家民、張義立、曾慈慧(2009)。志工認真性休閒涉入、阻礙、效益與承諾影響關 係之研究---以福智教育園區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2(1), 19- 43。

沈緯鈞、廖主民(2011)。運動心理因子之中介模式分析策略—重新審視迴歸分析取向。中華 體育季刊,25(1),91-99。

危正芬(譯)(2012)。人格心理學(第八版) (原作者:Jerry M.Burger)。台北市:洪葉文化事 業有限公司。

巫喜瑞、陳廷忠(2012)。冒險遊憩活動中人格特質、沉浸體驗與滿意度間關係之研究---溯溪 活動服務之例 。戶外遊憩研究,25(2),75-91。

李宗鴻、柳永青、洪群翔(2014)。馬術活動之經營型態與消費者服務體驗與忠誠度之研究。

戶外遊憩研究,27(1),29-64。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 士班,桃園市。

林宗鴻(譯)(2003)。人格心理學(第二版)(原作者:Jerry M.Burger)。新北市:揚智文化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佑謹、李英弘、葉源溢(2003)。從事高爾夫球活動者之認真休閒特質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 究。第五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邱皓政(2011)。結構方程模式。台北市: 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77

林永森(2014)。冒險性遊憩活動參與者與熱情特質與流暢體驗遊憩心理模式之研究—兼論風 險知覺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博士班,台北市。

洪光遠、鄭慧玲(譯)(1995)。人格心理學(原作者:Pervin,Lawrence.A)。新北市:桂冠出 版社。

洪凡育(2001)。台灣地區民眾參與音樂類表演藝術活動阻礙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 研究所,彰化縣。

洪升呈(2010)。大學生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台灣體育學術研究總期刊,49,57-78。

梁英文(2005)。認真性休閒與場所依戀之關係:遊憩專門化之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 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北市。

梁英文,曹勝雄(007)。認真性休閒與場所依戀之關係:遊憩專門化扮演的角色。戶外遊憩研 究,20(3),1-24。

涂金堂(2012)。量表製作與 SPSS。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徐茂洲(2013)。綠島水域運動觀光客行為傾向中介效果驗證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0

(2),41-61。

陳春壅(2000)。民眾參與藝文活動休閒取向之研究—宜蘭縣(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 大學藝術研究所,新北市。

陸洛、吳珮瑀、施建彬、高旭繁、翁崇修、陳欣宏(譯),陸洛 審閱(2006)。人格理論(原 作者:Duane P.Schultz , Sydney Ellen Schult)。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許伯陽、吳崇旗(2007)。休閒定義的理論與認知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3), 1- 13。

陳寬裕、王正華(2011)。論文與統計分析實務---SPSS 與 AMOS 的運用。台北市:五南圖書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正昌、簡清華(譯)(2012)。SPSS 就這麼簡單(原作者:Ronald D.Yockey)。新北市:心 理出版社。

陳豐偉(2012)。正向思考的壓力。陳豐偉醫生的高雄精神科診所札記。取自:

http://blog.eroach.net/?p=601

連娟瀧(2013)。教育行政人員從事志工者之休閒涉入、情緒耗竭、心流體驗與抽離傾向關係 之研究—以工作需求資源模型為基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 所博士班,屏東市。

陳聖岳、徐茂洲、陳景元、徐欽賢(2012)。蹼泳運動賽會參與者行為傾向模式之研究 –中介 效果驗證。運動休閒管理學報,9(2),158-179。

陳素芬(2014)。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家庭支持、休閒阻礙及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以網球活 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碩士班,嘉義縣。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班,台北市。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芳銘(2006)。結構方程式理論與應用(四版)。台北市:五南文化事業。

黃孟立(2006)。深度休閒流暢經驗之研究—以晨泳會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

78

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市。

葉源鎰(2007)。具心流體驗之高爾夫運動參與者之心流體驗、休閒阻礙與遊憩精熟度之相關 性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0(1),69-94。

張玉琳(2013)。企業運動贊助對贊助績效影響之研究:形象轉移中介角色,品牌熟悉度稀釋 效果與一致性調節形中介效角色之探討。企業管理學報,(97),87-112。

葉明勳(2014)。台灣銀髮族休閒政策之研究:休閒阻礙分析途徑(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研究所博士班,台北市。

張佑慈(2014)。大學生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一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張信務(2016)。參觀動機、正向思考、體驗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鼻頭角社區學習站 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育政策與管理 博士,台北市。

葛樹人(2006)。心理測驗學。 苗栗縣:桂冠圖書。

楊登雅(2003)。休閒阻礙階層模式之驗證—以 Crawford & Godbey 之休閒阻礙三因子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楊國樞、陸洛(2005)。社會取向自我實現者與個人取向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概念分析與

楊國樞、陸洛(2005)。社會取向自我實現者與個人取向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概念分析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