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依據本論文研究於第一章設定的研究目的,逐一來檢驗,在經過實際樣本資料收集與分析 後是否能夠支持當初設定的目的。

一、確認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的人格特質有差異。

第四章第三節(表 4-22),表示兩組群在五大人格特徵上各構面都出現差異,在神經質一 項,隨性式休閒者呈現較高的得分,顯示比認真性休閒者更具有神經質的反應。在外向性、開 放性、友善性和嚴謹性四個構面上,認真性休閒者得分都比隨性式休閒者高。因此可以支持研 究目的: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具備人格特質上的差異。

二、確認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的休閒阻礙反應有差異。

第四章第三節(表 4-23),表示兩組群在休閒阻礙的反應上有差異,認真性休閒者不論在 個人內、人際間還是結構性阻礙上,對阻礙的自我知覺都傾向不認為會構成參與休閒活動的阻 礙因而普遍高分,而隨性式休閒者較容易認為阻礙會影響他們而放棄參與休閒活動因而多數得 分偏低。因此可以支持研究目的: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的休閒阻礙反應有差異。

三、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兩者在認真性休閒、人格特質上的差異會造成休閒阻礙不同 的表現。

第四章第五節的路徑分析裡,隨性式休閒者的人格特質→認真性休閒與人格特質→休閒阻 礙的影響都是正向顯著的,顯示在隨性式休閒者身上,人格特質具備比較明顯的影響力;但認 真性休閒→休閒阻礙的影響並不顯著,顯示對隨性式休閒者來說會造成休閒阻礙的因素,認真

70

性休閒特質並不具備重要影響力。但認真性休閒者在人格特質→認真性休閒、人格特質→休閒 阻礙與認真性休閒→休閒阻礙,都出現正向的顯著影響,顯示對認真性休閒者而言,人格特質 和認真性休閒對休閒阻礙都會造成顯著的影響。加上在第四章第三節裡,我們已經驗證了認真 性休閒者和隨性式休閒者在人格、認真性休閒與休閒阻礙上都出現差異,因此我們可以驗證,

對隨性式休閒者和認真性休閒者而言,人格的差異是休閒阻礙出現差異的共同原因;但認真性 休閒特質的差異造成休閒阻礙的差異,只有在認真性休閒者身上得到顯著正向影響,對隨性式 休閒者而言,認真性休閒特質對於休閒阻礙並不造成顯著正向影響。

四、認真性休閒、人格特質與休閒阻礙間的關係。

第四章第五節的路徑分析裡,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在以下路徑均達到顯著正向影 響:人格特質→認真性休閒、人格特質→休閒組礙。但在認真性休閒→休閒阻礙的路徑上,只 有認真性休閒者達到顯著正向相關,隨性式休閒者沒有。

進行兩個組群結構模式的差異比較分析裡,人格特質→認真性休閒這個路徑兩個組群體的 路徑並沒有相似的影響力,顯示對這兩個群體來說,即使有顯著正向影響,這個路徑的表現也 應分別有其他的因素參雜,因此無法使用同一個路徑來解釋兩個不同的組群體。而認真性休閒

→休閒阻礙在兩個組群體裡此一路徑都成立,表示認真性休閒的程度會影響對休閒阻礙的反應,

此一路徑可以同時解釋解釋兩個不同的組群體。在人格特質→休閒阻礙的路徑兩個組群也都成 立,表示人格特質會正向影響休閒活動者對休閒阻礙的反應,此一模式可以同時解釋解釋兩個 不同的組群。

在結構方程式的分析裡,隨性式休閒者和認真性休閒者在「認真性休閒、人格特質與休閒 阻礙」的關係裡,在兩條路徑上兩組具有相似的影響力:認真性休閒→休閒阻礙、與人格特質

→休閒阻礙,表示這兩組群體在這兩條路徑或許具備相似的心理活動,因此可以使用同一個路 徑來解釋兩個不同組群體。而人格特質→認真性休閒此一路徑在兩個組群體不具備相似的路徑 影響力,表示在影響認真性休閒特質的因素裡,人格並非唯一或主要,可能具有其他間接影響 因素,因此這個路徑的架構並目前不適合同時用來解釋兩個不同的組群體。在中介效果檢驗裡,

本研究目前所收到的樣本資料來檢驗隨性式休閒組,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可證明「認真性休閒」

71

為「人格特質」影響「休閒阻礙」的中介變項。不過就認真性休閒組來說,其間接效果皆達顯 著水準,這表示認真性休閒組的人格特質程度會透過認真性休閒的程度間接的影響到休閒阻礙 反應的程度。從迴歸係數來看,當認真性休閒組的人格特質越正向時,認真性休閒的程度就會 越高,進而對休閒阻礙的反應程度也會越正面(越不認為休閒阻礙會阻礙他們)。將間接效果 與總效果計算比值,若從未標準化係數來看,中介效果佔整體總效果的 18.80%;而從標準化 係數來看,中介效果佔整體總效果的 18.65%。表示對認真性休閒組的人而言人格特質影響休 閒阻礙此一路徑上,人格影響力可達 18.65%。

因此我們可以回答本論文研究第一章裡提出的研究問題:

(一)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是否存在人格特質上的差異?

是的,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存在着人格特質上的差異。

(二)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在休閒阻礙是否有差異?

是的,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存在休閒阻礙上的差異。

(三)人格特質的差異是否會對認真性休閒特質和休閒阻礙產生影響?

是的,人格特質的差異會對認真性休閒特質和休閒阻礙產生影響。

在近代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上,人格特質擁有特定的行為表現或是情境解讀傾向,如對風 險的承擔意願、失敗的歸因、困境的解決策略、思考的模式和行為的習慣(Crowne and Liverant, 1965),此點在本論文研究裡亦獲得證實: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在五大人格特質和休 閒阻礙出現高低分的差異。而本論文研究也可以支持 Headey 和 Wearing 的發現,外向性特質 高的人會較主動去尋找會正面的經驗和引發正面事件,此點可以說明日認真性休閒者在嘗試新 事物或面對困難時容易突破取得進步,但神經質高分的隨性式休閒者的卻容易認為自己會失敗 而會主動引發負面事件來確認自己的焦慮。這可以解釋隨性式休閒者傾向不會去參加讓自己有 壓力、需要投注資源的休閒活動,因此在休閒組礙問卷得分也較低。而特質論學者 Murry「壓 力」的概念提出 B 型壓力比 A 型壓力更有顯著的影響,是因為個人用什麼方式去解釋阻礙或

72

困難,阻礙或困難就會鮮活的成為個人心理的那個樣子,此點在本論研究裡發現認真性休閒者 對休閒阻礙的反應普遍較隨性式休閒者高分正向,可以說明兩者在休閒阻礙上反應的確有所不 同,也與國外研究者 Rotter 的研究相呼應。根據 Burger、Murry 和 Rotter 的研究,個人的人格 與他對挫折阻礙採取的態度,一樣都是經過長期的經驗和轉化培養而成,因此可以推論一個人 在面對困難或阻礙時,不論何時遇到或何種阻礙種類,多會採取一致的態度去面對,此點與個 人的人格特質有關連。在本論文研究裡,隨性式休閒者與認真性休閒者的人格特質→認真性休 閒與人格特質→休閒阻礙都呈現了正向相關,表示人格特質的確影響了對休閒活動和休閒阻礙 的反應,但人格特質→認真性休閒此一路徑分析,隨性式休閒者和認真性休閒者並不相似,表 示在認真性休閒特質的表現上,隨性式休閒者應有其他因素來影響。巫喜瑞與陳廷忠(2012)

以溯溪活動來研究冒險遊憩活動和人格特質的關係的研究,內控型人格特質的遊客對沉浸體驗 和遊客滿意度有正向的影響,但外控型人格特質的遊客會負向影響沉浸體驗,也可以獲得間接 支持。

本論文研究也支持了鍾偉志(2006)以網球為例研究認真性休閒與參與動機、休閒阻礙間 的關係的研究,認真性休閒與休閒阻礙呈現顯著影響,當認真性休閒程度越高,休閒阻礙的感 受越低。鄭天明(2011)在一份研究認真性休閒與正向成癮間心流體驗的中介角色中發現認真 性休閒特質越明顯的人,所得到的心流體驗越強烈,正向成癮的傾向越高,以及鄭天明、曹勝 雄、陳美存(2015)以情境涉入的中介效果來研究認真性休閒與心流體驗的關係,發現認真性 休閒特質愈高的人,越能擁有高度的情境涉入與心流體驗。而心流體驗與情境涉入可幫助休閒 活動參與者面對休閒阻礙,以上的研究發現在本論文研究中也可以透過認真性休閒→休閒阻礙 一路徑證實,認真性休閒者在這方面的正向顯著表現。

在 Crawford、Gilbert 與 Hudson 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個人內阻礙是最基礎且最有影響力的 休閒阻礙(Crawford et al., 1991;Gilbert & Hudson, 2000),個人內阻礙則與個人如何看待自己 與外界有關,此點與人格特質有關。Buchana 與 Allen(1985)也發現老人害怕在休閒活動中犯 錯,因此避免去參加較困難的休閒活動。林佑瑾(2003)發現高爾夫活動中具有認真性休閒特 質的參與者,在休閒阻礙感受上明顯低於隨性式休閒者,此點在本論文研究裡也獲得支持。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