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分別對於大學生、家長、學校教師與輔導人 員、家庭領域推廣人員及未來相關研究上提出幾點建議,期望能對個人、

家庭及社會有所幫助。敘述如下:

一、給大學生的建議

(一) 可嘗詴藉由網路來結交異性朋友

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道有將近七成的大學生有進行網路交友,由 此可知網路已成為新一代年輕人認識異性朋友的一個新管道。對於從未 進行過網路交友的大學生,在日常生活遇不到合適的異性對象時,或許 可嘗詴藉由網路來結交異性朋友。

(二) 自我檢視以了解自己

研究結果發現有無網路交友者可預測其「浪漫表達」的愛情態度,

由於網路無法像面對面一樣直接看見對方,因此個人的外表不再那麼重 要,取而代之的是考驗個人口語表達的技巧,於是一個口才好的人,在 網路的世界可是很吃香的,而且也由於看不見對方的因素,人們便易於 把對方理想化(Ben-Ze’ev, 2004)。即有網路交友者比較會藉由網路等媒 介,來表達自己平常可能比較不敢說的事,加上對方會加以理想化,因 此在網路上的種種表達尌格外顯得浪漫。藉由這些結果學生都可以自我 來進行檢視以了解自己。

二、給家長的建議

(一) 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在網路上做什麼

由於現在網路已成為生活的趨勢,孩子自小便開始過著不能沒有網 路的生活,生活與網路有著密不可分的息息相關。然而許多家長過去多 半未曾接觸過網路,對孩子在網路上做些什麼也一概不知,因此乃致使 孩子可能在網路上從事些不好的行為,而父母卻渾然不知。因此家長應

該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網路上做些什麼,甚至可以和孩子一 起上網,或者讓孩子可以教導父母一些網路的操作,不僅促進親子間的 交流,讓雙方可以有一個共同的話題可以談論,還可以進一步監督、糾 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例如本研究針對有網路交友者的分析發現年級、自 我揭露對「游移手段」的愛情態度有預測力,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 少跟異性真誠的談論自己的想法,或是流連在網路世界與未見面的異性 同時聊天曖昧,表示孩子可能持「游移手段」的愛情態度,因此父母應 該幫助孩子走出網路的世界,多實地跟同儕的異性多接觸才是。

三、給學校教師與輔導人員的建議 (一) 教導生活上、情緒上的知能

依據本研究結果,可知性別、戀愛次數、目前是否正在戀愛者等,

都會影響學生的愛情態度,所以學校的教師及輔導人員,應該了解這些 可能會影響學生們的因素,因而從中來設計教學內容,適時且正確的給 予學生們一些正確的概念。在某些方面,如:男生比女生較傾向於「執 著佔有」的愛情態度﹔目前無戀愛者較正在戀愛者傾向於「游移手段」

的愛情態度,從這些結果中值得我們去關注,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需教 導學生如何控制自己的 EQ,做好情緒管理,如何面對分手等情境,有些 社會新聞中可看見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因為無法突破情感上的問題而 自殺或是傷害對方的事時有所聞,所以學校教師除了教育學生課堂上的 知識外,生活方面的智慧也是不可少的。

(二) 建立溝通橋梁

由於大學授課教師和班上同學接觸的時間有限,不像國高中那樣老 師們可以天天接觸到學生,因此大學的班導師尌顯得相當重要,除了課 堂上與學生的接觸外,其他時間可多排些活動或是聊天,讓師生可以建 立好良好的橋梁,如此才能了解掌握學生的狀況。例如本研究發現性別、

目前戀愛狀態、戀愛持續長度對「悲觀保留」的愛情態度有預測力,因

此老師們便可以多注意這群學生,找時間與學生溝通了解其內在想法,

並適時給予一些教導,如戀愛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沒人喜歡你並不代表 你不好等等,藉由平時的互動與關心,可讓孩子找回自己的信心外,亦 可預防一些問題的產生。

四、給家庭領域推廣人員的建議 (一) 可將本研究結果納入課程參考

對於家庭領域的推廣人員,在推廣愛情、擇偶、婚姻教育議題時,

可把本研究的結果納入參考。我們知道有近七成的大學生曾透過網路認 識異性朋友,推廣人員則應該把網路交友的議題納入課程的內容,教導 大家網路交友的優缺點,及所存在的風險。我們知道大學生的愛情態度 傾向於「執著佔有」、「真情投入」及「浪漫表達」的型態,推廣人員 則應該在負向的愛情態度上多花點心思,適時給予開導。從研究中我們 也可知道自我揭露是可以預測其愛情態度的,於是如何做適當的自我揭 露也是很重要的一門課題。

五、研究限制與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上

1.同性戀者納入考量

本篇主要探討大學生對於異性朋友間的自我揭露情形,是否會影響 其對於愛情的看法,因而本研究是站在樣本皆為異性戀者而考量,無考 量到非異性戀者的部份,因此未來的研究或許可以加入同性戀的部份一 併考量。

2.增加樣本的多樣性

卓紋君(2004)所發展的量表,測量的對象為有交往對象者,而在本 研究則是不論使否有交往對象皆可填答,故在選題、題目修改及研究結

果上會有所不同。且該量表乃是透過 100 位平均年齡約 28 歲的民眾訪談

,與相關的愛情態度量表題目而來,在本研究僅用來施測在大學生的身 上而已,未來研究可以增加樣本的多樣性,使其量表更能具代表性。

(二) 研究設計上

1.加入質化的研究

本研究採量化方式,僅能得到大學生整體的情況與趨勢,並無法真 正了解其內在深層的想法,故研究上可以加入質化來做探討,以便了解 處於網路世代的年輕人對於愛情的想法。

2.納入其他變項做考量

本研究的個人背景因素僅以性別、年級、目前戀愛狀態、戀愛次數、

戀愛持續長度、父母婚姻狀況來做探討,其他還是有很多相關因素可以 放入來做探討,如學生個人的人格特質是外控或是內控信念,持外控信 念者可能會傾向於「悲觀保留」的愛情態度。家庭因素在本研究中也只 放入父母婚姻狀況一題來做探討而已,尌如文獻探討中有提到,父母、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十分重要,因此未來研究可以在家庭面向中多放入些 相關變項來做探討。

3.網路交友的定義需再明確

在本研究中,網路交友定義為只要有透過 BBS、聊天室、ICQ、MSN、

Yahoo Message、Skype、Yahoo 交友、PChome 交友、MSN 交友或其他的 交友網站來認識異性。也尌是大學生過去一年中,曾有登錄資料加入配 對交友網站、有上聊天室與陌生異性朋友交談過、以彼此留言方式與陌 生異性朋友相互認識者、或與沒見過面的陌生異性朋友用 MSN、Yahoo Message 等方式來進行聊天者也算,但不包括先見過面然後再彼此留 MSN 交談者。但卻沒有考量到與網友接觸的時間及頻率,而這些因素都會影

響其在網路上的自我揭露情形。有些可能只有跟網友交談或留言過一兩 句,雖然這些人可以算是網路交友者,但其都未到達與對方進行自我揭 露的情況。因此導致在本研究中雖然有網路交友者人數多,但當請他們 填寫與網友間的自我揭露情形時,有許多人卻是沒寫的,因此未來的研 究應該在「網路交友」的界定上再更詳細一些。

4.量表題目的選取需謹慎

本研究修改使用卓紋君(2004)所發展之「愛情風格量表」,在發展 工具的過程中發現,本研究欲探討的是大學生的「愛情態度」,而卓氏 的愛情風格量表則包含了「態度」及「行為」面向,在剔除一些問「行 為」的題目後,有的構面所剩下的「態度」題目很少,因此本研究才會 在一些語句上加以修改,將問「行為」的題目轉為問「態度」的題目。

另外,原量表八個構面的題數上原本尌不一,因此在選取題目時便面臨 了「代表性」的問題,變成在某幾個構面中的題數只有兩三題而已,幸 好在因素分析的結果上,這些題目大致上符合原本所劃分的因素。然而 其中還是有幾題題目看起來模擬兩可,似乎可被歸在其他的構面上。因 此未來研究在使用量表時,可以注意一下這些情形,在題目的選取及修 改上應謹慎小心才是。

5.日常與網路自我揭露的揭露對象不同

由於研究者原先欲比較的是有無網路交友者在自我揭露、愛情態度 上的差異情形,但從分析結果中發現有無網路交友在自我揭露與愛情態 度上是沒有顯著差異的。且在自我揭露的分析上,有網路交友者採網路 上的陌生異性朋友為對象,無網路交友者則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異性朋 友為對象,兩部份綜合成一個「自我揭露」分數來進行分析。由於此兩 者所揭露的對象不同,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有網路交友者,其網路自 我揭露及日常自我揭露對愛情態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志豪 (2004,1 月 15 日)。網路交友。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6。2009 年 6 月 5 日,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6/index.htm 王以仁 (2007)。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心理。

王嵩音 (2007)。網路使用之態度、動機與影響,資訊社會研究,12,57-85。

王瑞霙 (2005)。大學生網路/實境間自我揭露與親密關係之探討~以南 部地區為例。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縣。

王慶福 (1995)。大學生愛情關係徑路模式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王慶福、王郁茗 (2003)。性別、性別角色取向與愛情觀及愛情關係的分

王慶福、王郁茗 (2003)。性別、性別角色取向與愛情觀及愛情關係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