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茲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單位、學校園所、教師以及後 續研究之參考。

壹、對教育行政單位之建議

一、持續對特殊需求學童長期追蹤

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SNELS)是台灣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針對特殊需求學童的 研究,內容詳盡具代表性,但可惜只追蹤到 101 學年度(102 年 8 月),對於融合教育的實施時 間尚短,本研究中「語文能力男童略優於女童」、「安置型態普通班與資源班較優」、「沒有 IEP 者語文能力較優」等結果與預測有相差異的部分,若能繼續長期追蹤研究,將有更多的資料 得以解答,並通盤對各層面有更好的改善依據。

二、應多設置「普通班」 ,營造融合環境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變項之一「安置型態普通班與資源班優於特教班與特校機構」,教

育行政單位應多設置普通班,營造融合環境。

貳、對學校園所之建議

一、給予充足的教學協助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變項之一「園所給教學協助的充足度」會影響特殊需求幼兒的語文能 力,學校園所是整合相關資源的平台,供給教學資源有助提升特殊需求幼兒的語文能力。

叁、對教師之建議 一、班級經營方面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變項之三「老師製造孩子間的互動」、「和其他小朋友的相處情形」、

「孩子在此班上課的適合度」皆會影響特殊需求幼兒的語文能力,而這三者變項都與班級經營有 關,教師要用心注重班級的經營,將有助於提升特殊需求幼兒的語文能力。

86

二、教學方面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變項之一「障礙對各方面表現的影響」會影響特殊需求幼兒的語文能 力,特殊需求幼兒因障礙的緣故,教師必須考量其障礙類別,給予教學上的協助,以降低障礙在 各方面所造成之影響。。

肆、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僅以 98 學年度 SNELS 資料庫中之普幼教師與學前特教師的問卷樣本為主,若能將 家長問卷樣本納入研究範圍,增加家庭方面的層面,則更能全面性的探討影響學前特殊需求幼兒 語文能力之因素。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取自 98 學年度 SNELS 的資料庫,採次級資料分析法。本論文研究結論與預期有相 差異的部分如下:「性別」方面:顯示「男」童略優於「女」童;「安置型態」方面:顯示「普 通班」及「資源班」優於「特教班」及「特校機構」;「孩子是否有 IEP」方面:顯示「沒有 IEP」

優於「有 IEP」。

因此在未來的研究方法上,除原本的量化研究,亦可增加質性研究的成分,透過課室觀察、

深度訪談與蒐集文件等方式,將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的資料加以整合詮釋,相信研究結果將更具 完整性。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的背景變項大部分針對外在因素,例如:政策、園所、老師、同儕等變項進行探討,

未包含內在變項的相關影響性。所以對於未來的研究內容方面,可加入問卷填答人相關因素、特 殊需求幼兒個人特質相關因素、家庭相關因素等進行探討,相信更能延展本研究結果的深度與廣 度。

8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孟秋(2002)。小朋友說相聲。臺南市:臺南市志開國民小學。

方聖文(2008)。幼兒就學準備度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以台北縣、宜蘭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天苗(2009)。「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簡介,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0(3),108-119。

王天苗(2012a)。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98 學年度資料使用手冊(電子檔)。桃園:中原 大學。

王天苗(2012b)。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99 學年度資料使用手冊(電子檔)。桃園:中原 大學。

王振德(1985)。語言系統評量及治療原則。特殊教育季刊,16,4-10。

王崔榕(2010)。基隆市新住民幼兒家庭文化資本與其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王萍(2011)。台中市身心障礙幼兒家長融合教育安置考量因素及滿意度之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白宜芳(2014)。臺中市學前教師融合信念與教學實行差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何國華(2000)。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台北市:五南。

吳佩娟(2013)。幼兒於蒙特梭利教室融入式和平教育之實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台南市。

吳武典(1998)。教育改革與特殊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3,197-220。

吳武典(2004):特殊教育的基本原理。載於何英奇(主編),心理與特殊教育新論,(頁 193-220)。

臺北市:心理。

吳淑美(1998)。融合班之班級經營。國教世紀,180,13-16。

吳詠蘭(2006)。對話式與有聲書閱讀教學對幼兒聽覺詞彙理解能力與幼兒閱讀行為之影響(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月娥(2003)。閱讀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在聽覺語言處理能力上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李如男(2012)。臺北市幼兒園園長推動融合教育之困境(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翠玲、鐘梅菁、邱奕君、丘上純(2008)。個別化教育計畫在學前融合班實施之探討:以一個融 合班為例。教育學刊,31,121-156。

88

沈文娟(2002)。國小低年級兒童口語理解能力之表現情形及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師 範學院,臺中市。

周依潔(2012)。教養、親職能力及家庭參與對學前特殊幼兒的生活適應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周亮宇(2009)。台中地區大班幼兒自我概念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臺中市。

周玲君(2014) 。幼兒家長對實施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度(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市。

林月仙、曾進興(2006)。學前輕度障礙兒童口語理解測驗之相關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 報告(NSC94-2413-H-366-004)。

林沛穎、林昱成(2007)。簡明閱讀模式初探。教特論壇,2,70-81。

林秀慧(2008)。幼兒故事重述之內容分析研究。幼兒保育學刊,6,97-115。

林佳苹(2010)。幼稚園一般幼兒對特殊需求幼兒之社會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臺北市。

林師鈺(2016)。運用繪本教學改善融合班幼兒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屏東市。

林惠芬、林宏熾(2000)。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聽覺理解錯誤類型分析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4,

233-256。

林雅慧(2015)。運用繪本改善國小低年級學童語文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碧霞(2011)。新北市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與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 華大學,花蓮市。

林麗英(2005)。極重度多重障礙個案照護與療育課程評量。臺北:心理。

林寶貴、林竹芳(1993)。語言障礙兒童語言發展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聽語會刊, 9,31-67。

林寶貴、錡寶香(2003)。兒童口語理解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邱上真、洪碧霞(1998)。K-3 學童記憶力測驗發展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65-86。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李俊仁(1999)。閱讀困難的理論架構及驗證。載於柯華葳、洪麗軒(主編),學童閱讀困 難的鑑定與診斷研討會文集(頁 114-127)。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洪碧霞、邱上真(1997)。國民小學國語文低成就學童篩選工具系列發展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 刊,15,83-107。

洪儷瑜 (2005)。由語言學習困難的評量工具談其概念發展與運用。載於洪儷瑜、王瓊珠、陳長益 主編:突破學習困難-評量與因應之探討。台北:心理。

89

洪蘭、曾志朗、張稚美(1993)。閱讀障礙兒童認知心理學基礎。載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

學習障礙與資源教學(頁 74-86)。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范名萱(2011)。大台北地區學前特教班家長對融合活動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徐庭蘭(2004)。親子共讀對語言發展遲緩幼兒語言理解與口語表達之學習成效。 醫護科技學 刊,6(4),349-370。

徐庭蘭(2006)。以圖畫書為媒介之親子共讀活動對一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口 語表達與注 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醫護科技學刊,8(3),197-212。

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3,49-71。

高子淇(2014)。幼兒聽覺理解能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淑娥(1993)。從說話談起--談國民小學的說話教學。國教之友,45(1),5-10。

張翠娥、李淑貞(2009)。專業諮詢介入學前融合班級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幼 兒保育學刊,7,23-48。

張鴻苓(1998)。中國當代聽說理論與聽說教學。四川省:教育出版社。

張懷仁(2014)。創造力語文活動對增進幼兒語詞理解、口語表達能力及語文的學習態度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1984)。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台北市。

教育部(1984)。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台北市。

教育部(1984)。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台北市。

教育部(1984)。特殊教育法。台北市。

教育部(1987)。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台北市。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台北市。

許秀萍、蔡宜靜(2016)。對話式閱讀對於弱勢幼兒的語言能力之影響。新竹教育 大學教育學 報,33(2),61-94。

許嘉麟(2000)。花蓮縣學前教師與學前幼兒家長對實施融合教育態度之調查研 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陳宜伶(2005)。學前融合班普通幼教師實施個別化教育計畫融入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陳怡戍(2007)。同儕對自閉症幼兒的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臺 北市。

陳怡君(2016)。幼稚園一般幼兒對特殊需求幼兒之社會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臺北市。

陳東陞(1994)。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測驗編製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151-178。

90

陳欣希(2010)。家庭語文經驗對幼兒詞彙表達能力影響之研究-生態系統理論 PPCT 的應用(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美芳(1997)。國小學童聽覺理解與聽覺記憶能力之研究-不同國語文程度學生的比較。特殊教育 研究學刊,15,293-305。

陳美芳(1998)。國小學童口語語言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關係。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171-184。

陳美芳(1999)。國語文低成就學童口語理解能力的發展。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189-204。

陳美芳、吳怡潔(2008)。中小學學童生活口語理解評量工具建構與效度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33(3),77-93。

陳美臻(2017)。臺南市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融合教育支援服務的實施對融合教育實施成效的影響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彩慧(2015)。學前融合班中實施多元文化課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 市。

陳彩慧(2015)。學前融合班中實施多元文化課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市。

陳淑君(2010)。主題繪本教學對創造力幼兒語文與圖形發展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幼稚園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淑婷(2011)。公立幼兒園教師對弱勢幼兒之教保服務需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臺北市。

陸佩欣(2011)。幼兒園不同課程設計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嘉義縣。

曾愛愛(2015)。幼兒覺知師生關係與學校適應之研究-以新竹市及雪蘭莪州為例(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曾葆賢(2004)。發展遲緩幼兒在融合教育學習區之同儕互動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 市。

黃志雄(2011)。親師共同參與重度障礙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4,

27-56。

黃宜貞(2011)。學前教育階段一般幼兒家長對融合教育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彥融(2013)。學齡前特殊兒童溝通能力與相關影響因素知縱貫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2,

1-20。

黃美津(2004)。幼兒語文能力的評量研究-以光譜計畫的語言領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敏玲(2007)。學前融合班課程調整對特殊幼兒行為成效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91

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黃淑君(2003)。學童聽覺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台中市。

黃意清(2010)。幼稚園教師實施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黃麗珠、孫淑柔(2009)。鷹架式語言教學結合多媒體對增進智能障礙學生口語表 達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麗珠、孫淑柔(2009)。鷹架式語言教學結合多媒體對增進智能障礙學生口語表 達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