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語文能力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語文能力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壹、語文理解與語文表達的內涵 一、語文理解之初始

從口語發展過程來看,聽覺理解先於口語表達,這樣的概念可以從幼兒還不會說話,卻可以 依照大人的指令做出相對應的動作中看出來(林月仙、曾進興,2006),例如:當大人要求幼兒喝 奶奶、睡覺、撿球、坐下來,幼兒都能依照指令做出正確動作,說明幼兒雖然尚未能口語表達,

但經由動作可以得知幼兒有聽覺理解的能力,當幼兒聽得懂簡單指令後,開始對週遭之人、事、

物產生興趣,進而指著有興趣之人、事、物要求大人說給他聽,在這樣的互動回應中幼兒學會許 多的聽覺詞彙,此能力將成為幼兒在語言發展階段中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基礎(林麗英,2005)。

因此,先有語文理解,後有語文表達。

二、語文理解之意涵

Lundsteen 表示聽覺理解是個體對於聽覺訊息的主動認知,以傾聽來定義聽覺理解的歷程,

他認為個體在接收口語所傳達的聲音訊息後,經過有意識的監控行動,將訊息轉化為「意義理解」

的主動歷程(引自沈文娟,2001)。聽覺理解能力係指個體在理解或解碼口說符號(spoken symbol)

16

時的一種複雜心智運作活動,包括聽覺訊息的區辨、聽覺訊息的序列安排、聽覺記憶、語法理解、

語意理解與篇章理解等(林寶貴、錡寶香,2003)。綜合上述所說,聽覺理解是一種透過視覺或聽 覺的接受性語言,理解說話者的說話內容與意義之能力。它是一種複雜的心智過程,其中歷程有 聽覺刺激的接收、訊息處理、聽覺記憶及理解等處理。也就是說,聽覺器官良好,接收正確無誤 的聲音訊息後,經過音韻區辨的覺知,理解詞句的語意、語法、語用的構造,利用本身具有的語 言知識來解釋訊息的認知過程。

三、語文理解的重要性

學前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大都以口語做為溝通學習的媒介,口語溝通是最基本且最普遍的 方式,口語理解若發生困難,在人際關係和學習成果、情緒上容易受到影響。口語理解是以聽覺 接收,所以口語理解就是聽覺理解。相關研究中亦顯示,聽覺理解能有效的預測未來閱讀理解能 力的的發展(宣崇慧,2000;陳美芳,1999;黃淑君,2003;楊秀文,2001)。在幼小銜接階段,

再慢慢輔以閱讀理解雙向並進的方式,而閱讀理解必須倚賴聽覺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聽覺理解是 閱讀理解的基礎。

對大多數幼兒而言,語文的獲得與學習並非困難的事,不須經過正式教導,就能順利習得聽 說的能力。正常孩子在自然環境中可以自然地學會語文,不費吹灰之力的使用語文來溝通,隨著 年齡漸漸成長,使用複雜的語文系統,歷經錯誤中修正自己,達到各種不同的情境都能順利使用 語文,但對學前特殊需求幼兒而言,應該把握關鍵期,需要運用合適之教學方式來協助教導,才 能獲此重要的能力並順利開展語文各階段的發展(謝瓊瑩,2010)。

Patricia McAleer Hamaguchi 認為聽覺理解困難的孩子,在學校生活中他們可能出現聽不懂 上課的內容、容易分心、有聽到卻無法理解、以致無法參與課程討論、執行多重指令有困難、與 同儕互動時溝通不良、容易誤解或混淆他人的話等情形,進而影響閱讀、認知學習等方面,還可 能衍生出不適當行為,造成學習受挫、自信心不足、缺乏團體歸屬感(薛梅、薛映譯,2000)。

如果幼兒未能順利發展接受性的語言,則無法順利發展表達性的語言。

四、語文表達之初始

學齡前幼兒語言發展階段可分為:前語言期、單字句期、電報句期、文法期、複雜句期。

五、六歲幼兒使用之詞彙以名詞居冠、動詞次之、再其次是形容詞。滿五歲至未滿六歲的幼 兒已能運用三種不同結構類型的句子說故事,且故事內容具有連貫性及整合性;能運用時間詞(昨 天、今天、早上、中午、晚上、星期)、形容詞(紅紅的、好可愛、好甜)、介系詞、單位量詞

17

等,並且以連接詞串連句子(和、然後、因為、所以、後來、如果、可是)強化語句的完整性(黃 美津,2004)。由上述可知,隨著孩子年齡增加,詞彙量增加,語句的表達也隨之加長,口語表 達能力與年齡呈顯著相關,運用上更具複雜度及精確度。

五、語文表達之意涵

有學者曾說「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思想是無聲的語言」口語的表達則是思考重組的過程,透 過思考重組發展出完整的口語表達能力(劉素妹,2009)。陳東陞(1994)也認為「口語表達」

是個體表達思想與情意,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方式,此為一種表達性語言。故口語能力也是一 種社交工具,亦即人與人交際的過程中,表達喜怒哀樂的情緒、知識的交流、建立友誼,藉由口 語表達建立與別人的社會關係。

六、語文表達的重要性

在現今的社會中,口語的表達即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一大橋樑。口語表達是人類的一大 特色,更是高智慧的象徵,口語表達除了表達感覺、情緒之外,更是傳遞思想和相互交流的管道,

因此,張淑娥(1993)提及說話的必備條件,就是將內在的思維清楚明白的表達出來。一般而言,

幼兒在學前發展階段中口語表達能力是一項重要性的指標,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幼兒在上小學 時,便能有效應用表達技巧,滿足各項生活所需、表達心中想法及分享生活點滴。

口語表達有困難的幼兒,會出現詞不達意、語意不完整、使用詞彙困難、詞彙錯用、句子不 合語法等,或發音方面的問題,他們會在社會表達方面顯得畏縮,不喜歡與人交談,無法表達自 己需求和與人溝通,會影響到幼兒在學習環境中的表現與能力,因此口語表達有困難的幼兒會以 手語、表情、姿勢、動作、情緒等非口語溝通來替代(薛梅、薛映譯,2000)。

參、 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的內涵 一、聽覺理解與閱讀理解的重要性

劉美惠和張鑑如(2011)從語言學習的目標來看,大致是以「聽、說、讀、寫」的順序發展,

其中聽和說的能力是學齡前幼兒主要的語言發展任務,更是學齡階段主要語言能力的表現 (learning to read),同時也是藉此學習其他知識的重要技能(reading to learn),因此聽和說是高層次 讀和寫的能力基礎。Aaron 和 Joshi(1992),將理解分聽覺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和 閱讀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理解其意義是語文研究的共同核心,而拼音文字的研究中,

對於理解意義的看法有二種,一種是口語的聽覺理解,另一種是書面的閱讀理解。

18

不論是聽覺理解或是閱讀理解,均需透過複雜的心理運作歷程。聽覺理解就是透過生理器官,

主動的將所聽到的聲音訊息,透過複雜的心理運作歷程,詮釋這些信號而變成自己的思想的過程。

聽覺理解是人們將聽到的信息接收、理解的過程,表面上來看是消極被動的過程,事實上是積極 主動思考的,重組語言材料,並創造性的理解和接受信息,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劉力、李志 強,1995)。簡言之,聽覺理解就是快速正確的詮釋聽到的話。閱讀是教育與學習的高層次核心,

想提升學習成效與學習成就就必須先提升閱讀能力才行,而有閱讀能力的人才有自己學習的能力,

哈佛大學教授夏爾(Jeanne Chall)把兒童學習閱讀的歷程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學習如何讀」和

「透過閱讀學習知識」(柯華葳,2006)。「學習如何讀」即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當閱讀理解 能力提升後,就能藉由閱讀學習各門科目,不僅語文或社會科目,甚至是數理科也必須看懂題目,

才有辦法解題。

二、聽覺理解的相關內涵

Cunningham、Stanovich 和Wilson(1990)認為聽覺理解的內涵包含聽覺詞彙、聽覺理解和 聽覺記憶三部分,並稱為「總體性口語語言理解」(引自邱上真、洪碧霞,1997)。根據相關文 獻,學者指出聽覺理解受到聽覺詞彙和聽覺記憶的影響(陳美芳,1988;陳美芳,1999;陳美芳、

吳怡潔,2008;楊志堅、蘇啟明、沈文娟,2006),以下對聽覺理解、聽覺記憶、聽覺詞彙三大內 涵加以論述。

(一)聽覺理解:

在幼兒時期,聽覺是人類最先發展和使用來發展語言的活動,「聽」是最初、最原始 的學習型態,每天幾乎都使用在「聽」的學習上,幼兒越早接受聽的訓練,越能掌握溝通 的要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需透過聽覺理解來吸收知識,幼兒若無法理解所聽到的 訊息,學習成效將大打折扣,所以,聽覺理解能力在幼兒時期是需要非常被重視的。聽覺 理解需要聽者聽見聲音時,對於有關的訊息能加以選擇、過濾、組織和評鑑等,聽覺理解 是語文發展的基礎,它是語文學習中重要且複雜的歷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學習 者對於以語音形態所表達的信息或在吸收連續性的聲韻音素,無法有效接收與理解時,學 習者對於語言文字的學習,將會產生信息處理的困擾與認知理解的疑惑,並進而影響在學 習上的表現(林惠芬、林宏熾,2000)。語文的學習有賴於聽覺以進行訊息的接收,也有 賴於聽覺的歷程對於所接收到的訊息,進行有意識的理解。聽覺理解能力不佳的孩子,會 伴隨著有語言異常、語言學習障礙及其他障礙(黃淑君,2003),因此聽覺理解對於語言發 展和學習障礙的鑑定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19

(二)聽覺記憶:

日本學者小坂在 1999年時曾提出對於幼兒聽覺理解的表現,以工作記憶得分作推論,

其發現工作記憶容量大的幼兒較能執行深層的語料理解資訊,相對在容量記憶小的幼兒上,

僅停留於表層理解的階段;如果將詞彙理解放入理解變項與工作記憶一同分析比較時,其結 果顯示當幼兒具有高背景知識時,也就是聽覺理解能力高時,可以減輕記憶負荷,並有空間 進行語料資訊脈絡的推測,進而對理解有所幫助。語音稍縱即逝,只有迅速記憶下來才談得 上加工、理解,聽話沒有記住內容,有聽等於沒聽 (張鴻苓, 1998),由此可知在聽覺訊息的 處理中,若聽覺記憶有困難則無法輸入聽覺訊息暫存於工作記憶系統中,之後無法進行語 言處理,其聽覺理解就無法達成。

僅停留於表層理解的階段;如果將詞彙理解放入理解變項與工作記憶一同分析比較時,其結 果顯示當幼兒具有高背景知識時,也就是聽覺理解能力高時,可以減輕記憶負荷,並有空間 進行語料資訊脈絡的推測,進而對理解有所幫助。語音稍縱即逝,只有迅速記憶下來才談得 上加工、理解,聽話沒有記住內容,有聽等於沒聽 (張鴻苓, 1998),由此可知在聽覺訊息的 處理中,若聽覺記憶有困難則無法輸入聽覺訊息暫存於工作記憶系統中,之後無法進行語 言處理,其聽覺理解就無法達成。